村党支部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29 11:12:00

导语:村党支部的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党支部的调查报告

最近,笔者在**村走访,一到村口便注意到一座新近竣通的大桥横卧在宽阔的三横河上。村支书杨勇自豪地介绍,这座大桥宽5米5、总长将近70米,50吨的卡车能通行,不要说在望直港镇农村,就是在全县也不多,总投资70万哩!

原来,**村先前有一座“超期服役”的旧桥,建成于30年前,桥墩、桥面都已严重受损,群众要求造新桥的呼声一年比一年高。为了这事,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整整酝酿、筹备了3年。特别是钱的问题,走了好几步棋:“村财政”省吃俭用挤出15万元,到县财政局争取专项资金拿到30万元,到各地找**籍老板拉赞助攒到10万元,最后15万元的缺口还是村民们拉了一把——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每人捐20元造新**大桥!今年初大桥通车的那一天,村民们都像自家办喜事似的,自发地到现场放鞭炮、燃斗香,夸村干部为全村老百姓立了一功!

其实,**村支部今年除了造大桥,还有两件大喜事最得民心,那就是“大泵”、“大圩”的事。“大泵”是指今年春天在东大圩、南大圩新建的一座80泵和60泵,为了让它们赶在汛期派上用场,村支部经过集体商量,硬是用借款、分期付款的办法保证了工期。7月初,两座泵站一开动,圩内的涝水不到两天就全部排出了,村民们没有哪个不夸村里决策早、动作快的。“大圩”说的是大西南防洪圩,由于防洪标准不高,防洪压力逐渐增大,每到汛期,**人都怕它出事。今年3月,村支部征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后,投资20多万,动用一批大型机械,历时3个月、用3万多个土方对圩堤进行了加固。防汛期间,大西南防洪圩固若金汤!

200多万搞建设没要群众一分钱

**村过去是个穷村,村集体经济好转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原因很简单,就是村里把可用的水面、圩堤、土地等资源通过公开招标,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杨支书一语中的。手头上有了钱,村里立下规矩:谁也不许大手大脚,乱花公家的钱,要用就要用在为民办实事上!村主办会计徐启元算了一笔账,从**年到**年,村里每年都要投资几十万元搞建设,加起来有200多万,没有向群众伸手要过一分钱,这是过得硬的。

中心街拓宽改造曾是村支部也是**人最满意的一件实事。那是**年,经过多年的碾压、冲刷,本来就只有2米宽的中心街几乎成了山路,村民们苦不堪言,听说村里要修路都开心坏了。更让村民们喜出望外的是,村里要造一条长900米、最宽6米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心街。要知道,这样规格的路一般只有在集镇上才有呢!有了村民们的支持,中心街很快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建成了,大伙儿都觉得村里的面貌彻底变了,变得气派了、漂亮了,更变得让邻村人羡慕了。中心街的建成只是一个开端,此后的几年里,**村每年都有计划地进行村组道路改造,至今年已基本完成。

**的亮化工程是望直港镇独一无二的,怕是在全县也屈指可数。**是个大村庄,人口多,街巷也多,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总让人觉得不方便、不放心,跌跌撞撞、小偷小摸的事历史上从没断过。自打村里有了钱,村支部、村委会的干部们便把装路灯这件事摆上了议事日程。经过一番线路排查、设计,方案很快就定了下来,全村一口气装了300多盏路灯,基本照亮了村庄的角角落落。

农田基础设施的改造也是近几年**村支部的大手笔,其中30多华里机耕路以及沿路31座大小生产桥的建成最有代表性。有了这些,**人的农业生产方式跨越了几十年,各种大型农业机械直接开到田边地头,各种收获庄稼直接拉到自家门口,永远告别了水荡地区一直延续的“水上运输”时代。

“大户经济”、“特色经济”富了**人

“光是村集体富还不算,让**人都富起来才是我们村干部最要拿得出的实绩。”近几年来,**村支部和全体村干部始终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

为更好地引领农民增收,在村支书杨勇的带动下,全体村干部个个都走“双带”路子,致富项目是本村传统的荷藕种植业,具体做法是和镇里的荷藕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农户”式的合作,大面积种植“订单荷藕”。副社长周家喜决心最大,示范作用也最大,他在高邮、兴化等地承包了100亩藕田,近两三年的荷藕种植收入多则10多万,少则四五万,和他一道出去种藕的农户至少10家。现在,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搞起了荷藕规模种植,承包的藕田少说也有1.5万亩。

在村支部的引导下,村里所有的富余劳力几乎都有了一个致富项目。前几年,支部在蟹、虾、鱼等特种水产品的推广上下了工夫,均已取得成功,从今年开始芡实种植成了**村的又一个特色项目。在村主办会计徐启元的帮扶下,第三村民小组的徐兆银、高玉常,第六村民小组的徐兆雄率先引进芡实项目,一大片的芡实现已丰收在望了。除此之外,村支部还将专门为食品加工厂提供的慈姑扩大到了几百亩,让**的“特色经济”更加有了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