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报告

时间:2022-09-26 05:31:00

导语:农民工返乡创业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民工返乡创业报告

农民工回乡创业,实际上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时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水平时的一种理性的创业行为,是农民工外出务工进入的一个新的阶段。农民工群体是“人才库”、“资金库”,随着资金的积累和技术经验的丰富,以往进城打工只为“盖房子、娶媳妇”的想法已不再是他们的最终追求,一部分有经济技术实力的农民工具有要当老板的强烈欲望,他们的家乡自然是最佳选择。针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现象,按劳动局的要求,我对本镇农民工回乡创业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进城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在中国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尽管目前人数还不算多,但随着外出民工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回乡创业人数也必然增加,并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群体。目前,累计有5000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此同时,有近20个农民工利用在外学到的管理和技术、积累的经验和资金,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工商企业,兴办的企业总数占到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从昔日的打工仔到今日的创业者,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一个新现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新飞跃。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类型

一是兴办“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农村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批回乡创业人员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技能、资本或技术优势,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竞争,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了一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一条靠农村内生力量发展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新路子。

二是兴办配套配件产业。许多回乡创业人员利用在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工作过的经验和技术,抓住规模企业产业链条向前和向后延伸的机遇,主动接受大中型企业的辐射带动,积极发展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配件配套企业,促进一批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合理分工。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一)回乡创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农民工回乡创业在促进城镇经济和城镇化的同时,又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农民就地就近进入二三产业。据统计,一名回乡创业人员每兴办一个企业可以带动50-60个人就业,全镇有近20个回乡创业人员,可以安排1200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每个人每年增收5000元左右的收入。

(二)回乡创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

农民工回乡创业开发了农村的人力资源,培育了一大批企业家,造就了一大批新型产业工人,塑造了一批新型农民,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回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的规模经营;通过对农业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

(三)回乡创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乡创业者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伙、独资经营等形式,创办、领办企业,促使资金、先进技术等企业资源向农村地区集中。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市场这所“大学”培育出的农民创业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农村提供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其中的一些人已成长为现实的企业家。以这些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为载体,吸引了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就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县域的资源整合和集聚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回乡创业的制约性因素

(一)资金量小,缺乏金融服务

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多数返乡民工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因为金融机构贷款约束变硬,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抓大放小”、或只收不贷,使之难以得到金融服务,流动资金短缺,是当前严重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二)负担太重,创业服务不到位

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政策和措施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扶持和引导。农民工回乡创办小企业包括开办个体工商户,要辗转多个部门,办理包括场地证明,资金证明,环保评估,消防和安全许可,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建筑规划、设计,工商登记等多项手续,往往每道手续都要收费,增加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成本。在地方财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越是贫困、税源少的地方,越容易出现竭泽而渔的现象。

(三)经营不善,职业教育是短腿

“管理落后,经营不善”是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一是受经营者教育程度和知识的限制,思维方式比较传统,不少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二是家族式管理,决策不民主,机制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三是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缺乏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