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2-09-23 04:47:00
导语:素质建设问题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党员队伍的状况决定着党的作用和力量。党员能力素质的优劣,在党内关系到党的性质和战斗力,在党外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凝聚力。提高党员能力素质,建设一支优秀的、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
一、深刻认识加强党员能力素质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党员能力素质建设,是应对国际国内和党内形势的重要举措。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许多新变化。这既给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从党的自身状况看,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如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迫切需要我们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加强党员能力素质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员能力素质建设,提高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工作的本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3、加强党员能力素质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对于执政党来说,党的建设重点是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基础在于全体党员素质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体要反映在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要靠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的战斗力的提高,党的组织发展壮大,党的群众基础的不断扩大,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卓有效地工作;党的良好形象的树立和维护,要靠广大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执政党党员的能力素质、执政党党员的先进性,如同万丈高楼的基础一样的重要。因此,提高党员能力素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建设一支优秀的、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础。
4、加强党员能力素质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先进性是指党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带领社会前进并为全社会作出榜样和表率的一种性质、素养和能力。党的先进性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抽象,而是蕴藏于党员素质之中并在其具体言行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稳定的、连续的领先性和进步性。党的先进性离不开党员的先进性,而党员的先进性是以党员的综合素质为依托和作为载体而发挥作用的。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党的先进性是根本,没有党的先进性,就谈不上党员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是基础,没有党员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就无法体现。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体现。党员的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的,党员能力素质高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前提条件。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关键是看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能力行为等方面的整体素质,以优良的作风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员能力素质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员能力素质,指党员具有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党员条件的规定性。它包括共产党人的政治理论素质、理想信念素质、组织纪律素质、思想作风素质、道德修养素质、创新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知识素质等方面。党员能力素质要求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确明确新时期党员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
(一)党员能力素质的共性要求
所谓共性要求,即全体党员都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总书记提出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六条具体要求,新时期党员能力素质应在五个方面体现出来:
1、思想素质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运用党建理论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和县委保持高度一致,忘我工作,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党性观念强。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反腐倡廉,勤政廉洁,能抵制各种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依法办事,坚持原则,不以权谋私;能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无违纪违规问题,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是本地本单位公务员的楷模。
3、工作作风实。爱岗敬业,务实肯干,忠于职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想,帮人民群众所需,为人民谋利益;能通过自己的言行和工作,让人民群众拥护、赞成和满意,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4、岗位业绩好。共产党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勇挑大梁,做共同富裕的领路人、改革创新的顶梁柱、克难攻坚的先头兵。敢于突破陈规,争创一流业绩,成为党和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5、群众基础牢。有强烈的党纪国法观念,为人清正,处事公正,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树立遵纪守法的模范形象;有浓厚的群众观念,经常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树立亲民爱民的公仆形象;有党员的身份观念,用实际行动发挥骨干作用、带头作用、桥梁作用、奉献作用,树立“平常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先进形象。
(二)党员能力素质的个性要求
在坚持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具体到不同社会职业和工作领域的党员群体,其能力素质要求又各不相同。
1、对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要求。一是认真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带头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致富本领,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意识。二是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带领群众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发展经济的好路子,积极开辟致富门路。既能带头勤劳致富,又能扶持和帮助群众致富,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三是密切联系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中去,经常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主动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方针政策,在党与群众之间起到纽带和桥梁作用。关心群众疾苦,帮贫济困,对那些有实际困难,缺乏致富门路的群众,进行思想帮助,技术传授,劳力支援,为他们提供脱贫致富信息,拓展销售渠道,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四是遵纪守法,创造和谐社会。增强党纪观念和法制观念,自觉用党的纪律和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头知法、懂法、守法,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同时,主动自觉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做好群众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能够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五是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学科学、倡文明、树新风,带头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和旧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活动,反对铺张浪费、酗酒赌博等恶习,积极参加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和农田基本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的贡献。
2、对机关党员能力素质的要求。一是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着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二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带头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三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为基层服务,模范地履行工作职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以人民公仆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群众,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做到该办的事办得快、办得好,办不到的事说明政策和理由,禁止办的事坚决不办。四是强化监督意识,把履行监督职责作为党员应尽的义务。严守政治纪律和党的秘密,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有关条例和制度,自觉执行中央有关规定。五是党员干部能够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成为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3、对街道社区党员能力素质的要求。一是带头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组织群众,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任务在街道辖区内顺利完成,搞好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工作。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做好群众工作,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三是满腔热情地搞好社区服务,以周到温暖的服务解除辖区居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四是带头倡文明、树新风,自觉同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带动群众积极维护街区的社会治安和稳定。积极促进邻里团结,搞好“文明街区”、“文明家庭”建设,主动做好各种有益的社会工作。五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4、对“窗口行业”党员能力素质的要求。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积极影响和带领周围的职工群众合法经营,诚实工作,热情服务,认真履行社会承诺。二是带头端正行业风气,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影响说服并带动职工群众讲文明、讲公德、守信用,积极倡导和推动“文明服务”的行业新风,坚决同“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三是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文明服务的模范。
5、对企业党员能力素质的要求。一是增强党的观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识大体,顾大局。党员个人有意见和建议,通过正当渠道向党组织提出,不参与或组织集体上访、静坐、示威等活动。主动了解周围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实事求是地向党组织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发现不稳定苗头,及时向党组织报告,并努力做好说服劝阻工作,防止矛盾激化。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按照党组织的要求,积极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工作。二是带头转变择业观念。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极参加再就业培训,提高再就业本领。不仅自己能够发扬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寻找新的就业岗位,还能帮助身边的下岗职工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精神。三是企业关闭、破产过程中,党的组织关系仍然留在企业的党员,能够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能够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及时将组织关系转移到有关党组织,并自觉接受所在党组织的管理和教育。
6、对特殊群体党员能力素质的要求。特殊群体党员包括外出流动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等。这些人员构成复杂,生活状况特殊,在坚持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对保持先进性所需要的能力素质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理想信念坚定,关心国内外大事,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对党忠诚,维护党的形象。二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乐于服务群众和社会,发挥特长,多做好事。三是纪律观念严明,自觉遵守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履行党员义务,自觉接受党的管理和监督。四是为人诚实正派,谦虚谨慎,乐于奉献,与群众同甘共苦,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与群众争利。
三、积极探索加强党员能力素质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1、强化学习培训,夯实理论基础。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并善于学习的党,每当重要历史转折时期都非常重视加强学习,这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习显得更加重要而迫切。要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特点安排学习培训内容,用先进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党员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结合培训内容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方法。机关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中的党员,抓住大规模培训的机会,坚持党校培训、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社会调查、外出考察等形式进行。农村、社区、企业单位的党员,运用基层党校培训、形势报告、现场示范、基地锻炼、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运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和手段,开办理论学习“超市”,由党员干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解决好“工学矛盾”问题。建立学习日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每周至少保证一次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天。农村、社区和企业党员,要根据他们的行业特点、地域分布及生产生活的季节性变化等特点,合理进行安排,以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确保每月不少于一次的集中学习。建立督学、述学、评学、考学制度,把督学、述学、评学、考学情况作为党员评先、提拔的重要依据。要注重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党风廉政教育、理论教育、党员电教、党校培训以及县级职业技术教育、下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借助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力量,努力构建以纪委、组织、宣传、党校四位一体的党员学习培训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强化岗位锻炼,提高实践本领。实践是党员提高能力素质、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和实现价值的根本渠道,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增长才干。对机关党员,要以服务承诺为重点,开展“两服务两促进”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努力提高党员干部依法行政和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能力和水平;对企事业单位党员,要以爱岗敬业为重点,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活动,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对农村党员,要以提高致富带富能力为重点,以“双建双带”工程为载体,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村干部培养成小康建设的带头人。对社区党员,要以服务社区重点,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义务巡逻队、卫生责任区、等形式,组织党员进社区,引导党员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对从事窗口服务行业和各类经营活动的党员,开展挂牌服务、亮证经营活动,提供热情优质服务,进行依法诚信经营。对流动党员,要以“致富思源,反哺家乡”为重点,引导鼓励他们带动剩余劳力异地就业、介绍致富信息、引进投资建设项目,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要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特别是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和年轻干部,采取下基层挂职、驻村包点、结对帮扶、访贫问苦等形式,增强做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要关心爱护党员,通过交心谈心、交流体会等来增强党组织与党员的感情,加大困难党员帮扶力度,及时解决其就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亲切感和归宿感。
3、强化管理监督,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组织管理是提高党员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新时期提高党员能力素质的新举措。严格党内生活制度,以完善和落实“”制度、谈心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党内基本的组织生活制度为基础,赋予传统制度以时代内涵,坚持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努力形成正常、健康、向上的党内生活制度。坚持和完善每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建立党员在组织帮助下,定期以征求意见、民主评议为基础进行自我剖析、查找不足、深入整改的党性分析制度。探索党证管理制度,实行党员“IC”卡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探索颁发党员证、佩戴党徽、挂党员提示牌等形式,使党员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准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用实际行动自觉履行这一社会角色,接受社会监督。要以共产党人坚强的精神支柱作支撑,以深厚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底蕴,着眼于加强党性锻炼,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重学《党章》、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定期参与组织活动,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和表率意识,增强党员参与活动、履行义务、发挥作用的自觉性。
4、强化评价激励,激发内在动力。要实行党员责任目标管理,努力营造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良好氛围。结合从业特点和岗位职责,年初提出党员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并列出自定目标、指定目标、升级目标,支部与党员个人签订目标责任书,个人制定实现措施;年中自我检查目标进行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措施;年底由支部组织对党员责任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总评,作出结论。以党员责任目标管理为基础,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统一,支部党员民主评议和群众评价相结合,建立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党员积分、指数评价、星级创建体系,让每个党员都有努力奋斗的方向。对达到一定标准的,将其树立为典型。根据党员责任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价情况,建立有效的党员激励制度。坚持以正向激励为主,对表现突出、评价优秀的给予不同层次的表彰奖励,对完成任务的给予肯定,让每个党员做出的贡献能够得到奖励,取得的成绩能够得到肯定鼓励,付出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正向激励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对具有发展潜能、绩效优异的党员予以提拔使用;对于成绩突出、具有特殊贡献的党员,通过上级表彰、单位表扬、舆论宣扬的形式给予荣誉激励,也可以给予晋升工资、发放奖金奖品等适当的物质激励,以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要实行必要的负向激励措施,除违纪国法的严格按有关纪律法规进行处理外,对连续多年不能完成党员责任目标、考核评论较差的党员,由支部帮助分析原因、制定提高改进措施,实在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应予劝退。根据新时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制定衡量不合格党员具体的标准和处置的原则和办法,对那些不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不履行党员义务、丧失条件的党员,及时给予除名、劝退等组织处置,不断畅通“出口”,纯洁党员队伍。
5、强化物资保障,提供有效保证。要把党员能力素质的提高纳入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目标责任考核范畴,落实好各自的管党职责,加强领导,强化举措,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探索新历史时期提高党员能力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党员是党的事业主体的理念,以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为核心,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用制度全面落实党员权利,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确立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方面的主体地位,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重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阵地建设,为开展党员学习培训、提高能力素质打好基础。要坚持“新建一批、利用一批、提高一批”的原则,认真制定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规划,全面启动新一轮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对有办公用房的,要进一步抓好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对没有办公用房的,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对办公用房比较简陋的,要想尽办法进行提档升级,逐步使基层党组织阵地整体上达到基本场所适用、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基本制度规范的要求。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实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员电化教育网络、互联网有机统合,为党员学习教育培训提供现代化手段。切实加强乡镇党校建设,根据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新情况,积极探索乡镇党校开展党员培训教育工作的运作机制,确保经费不缺、人手不少、活动不减。以开展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契机,建立县级农民党员科技培训中心和示范基地,成为农民党员学习培训的重要阵地。加大对提高党员能力素质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采取上级专项经费拨一点、财政预算列支一点、党费划拨一点、单位补助一点、党员义务投劳捐助一点或个人出一点等办法,建立党员基金,主要用于基层组织党员的学习培训、表彰奖励、困难帮扶等,实行专款专用。
-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 下一篇:村民中心建设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