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2 04:20:00

导语:社区党建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党建调研报告

自**年3月撤市建区以来,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的社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新形势下我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我部根据区城区工作暨社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力量就全区的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这次调研采用走访座谈和统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3天内共走访4个镇、街道、开发区的9个社区,召开了镇(街道)分管领导、民政助理、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等相关人员参加的4个座谈会,发放社区党建有关情况调查统计表26张。结合工作中了解、掌握的相关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部主动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紧跟全区社区建设步伐,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努力探索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今年9月底,我区街道4个,为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陆慕街道,其中元和、太平、黄桥为党工委、正科级建制,陆慕为党总支、副科级(隶属于元和街道)建制;社区居委会26个,其中城市社区居委会15个,市镇社区居委会11个。

在26个社区居委会中,建立党委的4个、建立党总支的2个、建立党支部的20个。目前,党员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1167名,其中在职党员419名,离退休党员277名,非公从业党员366名,下岗失业党员62名,其他党员134名,35岁以下党员119名,70岁以上党员131名。党员数最少的社区有10名,党员数最多的社区有137名。社区居委会专职干部101名(其中党员81名),26名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9.35岁(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36岁),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有20人,占76.9%;党员在50—100名和100名以上的社区各有4个;已建党员服务中心9个,其中与社区服务中心合建的1个。

根据调查了解,由于我区社区建设起步较晚,但行政推动较快,因此现有的社区类型比较复杂,社区单位和居民的社区意识较为薄弱,不同类型的社区党建情况差异较大。具体情况如下:

(一)旧居改造型。例如:元和街道的下塘、中街、望亭镇的人民社区等。此类社区由原来的老市镇居委会改建而成,党员主要为下岗失业、离退休人员,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般由镇(街道)选聘产生,社区党建经费主要依靠上级财政下拨,无法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经济待遇相对较低。由于社区居民城市化意识较强,社区党建工作者党建工作经验较丰富,因此社区党建工作较为正常,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较为充分。

(二)拆迁安置型。例如:开发区徐庄、采莲、太平街道金澄社区等。此类社区是我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统一规划,集中修建,安置一个或几个行政村的被征地农民而形成的社区。在党建工作中,又可分为单村安置型和多村安置型。前者社区党组织由原村党组织整体转型而来,党员队伍也基本保持稳定,由于此类社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的仍在大力发展经济,所以党建工作经费保障较充分,党建工作也较为正常;后者社区党组织大都由镇(街道)组建,党员主要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而绝大部分的社区党员组织关系仍在被拆迁村,由于村里都给予党员一定的经济待遇,所以社区党组织很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以理顺。

(三)整体新建型。例如:元和街道的元和之春、湖沁社区等。此类社区根据我区城市建设规划来划定,主要由一些商品住宅小区组成。社区党组织基本由所属镇(街道)组建,社区党组织书记由所属镇(街道)选派,党员主要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人数较少,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由财政全额拨付,一般也不能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由所属镇(街道)确定,具体多少视人员身份而定,如属机关或行政村性质的待遇较高,如为市场招聘则待遇较低。由于此类社区中党员大都为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在职党员,组织关系隶属于所在单位党组织,而社区党建工作人员一般社区工作经验较欠缺,社区党建资源整合不充分,所以社区党建工作还属于起步阶段。

二、我区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区主动根据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苏发[2004]27号《苏州市2004—2006年社区党建工作规划》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努力探索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

(一)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2005年10月,将原“相城区非公有制组织党建工作联系会议”更名为“相城区新社会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联席会议职责范围。接着,区委又成立了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包括社区党建工作在内的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

二是完善工作网络。根据社区内的党组织之间关系平等、联系相对松散的特点,初步形成了以区委为领导、以镇、街道、开发区(党委)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员为主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初步建立了区、镇(街道)、居三级工作网络。

三是工作会议推动。2004年9月,区委专门召开全区社区党建工作会议,在基本肯定建区以来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四是科学规划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苏州市相城区2005-2007年社区党建工作规划》(相委发[2005]60号)和《关于开展创建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实施意见》(相组发[2005]5号),立足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科学确定了今后几年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稳步推进,进一步规范社区党建工作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服务网络。近年来,区委组织部根据我区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和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按照“一居一支”的要求,在新开发的城市社区和新建居民区,同步组建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党组织,对撤村建居的改建社区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使社区党建工作与城市开发同步,与社区建设共进,与社会发展协调,始终确保100%的社区居委会党组织组建率。

二是梳理组织关系,增强社区意识。配合区委开展的区属企业关、停、并、转工作,及时将分流职工中尚未稳定就业的党员转入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党组织,既充实了社区居委会党组织的力量、理顺了这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又将他们重新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稳定了他们的情绪。

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育管理。在严格按照规定配齐硬件的基础上,着重完善社区党组织的规章制度。多次组织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有关同志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积极参加省、市组织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借鉴社区党建好的经验和做法。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了健全了党员谈心制度、社区党员加入志愿者为民服务制度和党支部“十必访”制度等,通过建立完善社区规章制度,用好的制度管人、用好的制度管事,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提高社区办事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升社区管理整体水平。

(三)积极创新,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制度,量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等层次党员发挥作用的先进性标准,对在职党员、直属党员、离退休、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和非公经济党员分别实行更有针对性的“登记管理”、“全责管理”、“注册管理”、“动态管理”和“党性管理”等五种管理。

二是创新工作载体。针对社区中流动党员、失业人员中的党员和非公经济组织从业党员增多的情况,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从2004年开始,区委组织部按照资源共享原则,积极组建党员活动中心,指导建立了元和街道、太平街道、渭塘镇等9个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并及时建章立制,开展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全区各镇(区)、街道建好了9个社区党员服务站。2005年,区委组织部又向各镇党员服务中心发放党费补助资金14万元,进一步推进党员服务中心(站)软硬件建设,建强硬件,完善制度,促使各党员服务中心(站)进一步成为党员和居民学习、娱乐、休闲的良好场所,成为新的党员之家。

三是创新经费来源。由于我区的部分社区是由原行政村撤村建居转化而来,社区党组织书记抓经济的意识较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高,这些社区集体收入一块较为可观,有的甚至堪比“先锋村”,因此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对上级财政依赖较小、保障较为充分,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当前社区党建中的几个不适应

随着社区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调研中,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是当前社区党建中存在着三个不适应:

(一)加强社区党建意识薄弱不适应社区党建。

“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凡是有居民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就有党员发挥作用”,这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但实际上,不同层面上对社区党建紧迫性与上级快速推进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要求发生冲突和碰撞。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区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薄。一些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下岗、事业党员正处于失意之中,思想上有一些抵触情绪,同时,他们还要忙于生计,总希望再进入一个新的单位,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二是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目前,社区单位党组织支持参与社区党建的热情不高,发展不够平衡,相当一部分单位认为社区党建应当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且本单位党建任务已经不少,再腾出精力参与社区党建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

三是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目前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的“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党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有的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到社区报到,有的报到后不能主动、自觉地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参与社区建设,有的虽然能参加社区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但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临时交办的任务。

(二)社区党建财力、物力投入不足不适应社区党建的高要求。

社区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相对于社区党建的高要求,社区在财力、物力投入方面又普遍存在着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尽管这几年,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社区的投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缓解社区财力和物力不足的问题,但社区党建财力、物力仍然存在三种类型的缺乏。

一是社会转轨型缺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职能由政府、单位向社区大转换。但是,在这种社会职能大转换中,原先承担职能、拥有相应物力、财力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在卸下职能的同时又没有相应让出支持原先职能的财力、物力。而原本无多少财力、物力的社区在接过转来的社会职能后又往往接收不到相应的财力、物力支持。

二是任务膨胀型缺乏。这几年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升温,使得不少政府部门纷纷把职能任务延伸到社区。社区党组织对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不知分辩,不能拒绝,只有盲从,尽力应付。导致了社区党建在财力、物力上的更加捉襟见肘。

三是支持软弱型缺乏。社区党建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也要依靠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的支持。但在人们思维上总是习惯地依靠政府的财力、物力调拨,却很难得到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在财力、物力上的有力支持。

(三)社区党建工作者的素质不适应社区党建难度

与其他基层党建相比,社区党建的难度是很大的。一是难在社区党建对象的复杂差异。同一社区中,有非公经济组织党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还有流动党员。这些复杂异质的党员思想迥异、利益相左,要统一起来尤为困难。二是难在社区党建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社区党建工作内容完全是根据社区党建的实际变化情况而定的,无预见性,要随时依变化的情况而调整。三是难在社区党建无完整经验可借鉴。其他方面的基层党建已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模式和操作程序,而社区党建特别是村改社区的党建是一个新课题。四是难在社区党建缺少行政力的支撑。由于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单位及党员没有领导关系和行政约束,这与其他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相比显得更为困难。

要克服社区党建中的“四大难”,按理须有高素质的社区党建工作者相匹配,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时还难以做到,相当一批社区党建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新型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第一,工作作风不够实。部分社区工作者没有及时转换角色,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工作待遇和八小时工作权利,排摸情况不勤、联系党员较少、服务群众不够,缺乏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的奉献精神。

第二,政治意识不够强。社区中的日常生活看似平淡,但其中无不隐忧着种种政治问题苗头。比如稳定问题、违法问题、对党情绪问题、邪教问题等。目前相当一部分社区党建工作者缺乏政治意识,对许多政治问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第三,知识水平不够高。现代社区工作对社区工作者的文化知识要求很高。但在我区,因为社区建设起步较迟,社区党建工作者文化知识普遍未达到理想层次,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7人,仅占总数的26.9%,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暂无。不少社区党建工作者对一些社区相关知识几近空白,身为从事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却不明白社区是怎么一回事。

第四,工作方法不够新。社区党建工作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基层党建工作更为内容更为繁杂,对象更为复杂,要求更为苛刻,因此这就要求社区党建工作者尤其是社区党组织书记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合社区实际的党建工作新路子。但现在我们有很多社区党建工作者不是局限于原有的工作经验,就是死搬教条框框,难以打开工作局面。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

针对当前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三个不适应,总结我区近几年来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社区党建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领导方式从封闭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向指导、协调、服务的方式转变;组织方式从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方向转变;活动方式从过去比较多的依靠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力量,向更多地调动和依靠社区各类资源的方向转变。为此,社区党建工作应着重在以下六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完善机制,加快实现社区党建工作的制度化

要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社区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到各个方面。一是要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要认真履行好职责,高度重视和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把社区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区级层面,要明确区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区领导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使社区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等中心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确保社区党建工作布置到位、落实到位。在镇(街道)级层面,要明确党委(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组织的书记为第二责任人,组织委员为第三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建立协调机制。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三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区、镇两级要组成社区党建工作督促指导组,不定期对社区党建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四是要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实行定岗定责定目标,强化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五是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对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考评,对工作出色的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六是要建立考核机制。开展经常性的考核评比,并积极试行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挂钩。七是健全创新机制。要建立健全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制度、专题研讨制度,不断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二)理顺关系,夯实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

在社区党组织急需理顺的社区各类关系中,以社区党组织为界限可大致分为党内关系和党外关系。首先社区党组织要理顺以社区党员与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单位党组织为代表的党内关系。要按照党员属地管理的大原则和“先靠稳定工作单位,后看实际居住地”的党员组织关系接转顺序,全面理顺社区党员的组织关系,确保每名党员及时充分地过好组织生活。要明确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街道社区党组织起主导作用,但也要注意摆正位置,逐步理顺与社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关系,逐步营造党建资源共享、党建成果共创、党建工作互促的“双赢”局面。其次,在促进社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地方政府对社区实行非强制性工作指导的大趋势下,社区党组织也要妥善处理好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党外关系。可通过社区党组织对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组织、引导、协调来实现对社区居委会的政治领导职能,把党组织建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上,而不是建在“社区居委会”上。从“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组成入手,扩大党员代表比例,把社区成员代表分成“社区议事”、“社区事务督察”、“社区事务评鉴”等小组,解决社区居民委员会“做什么”、“做了没有”和“做的成效如何”等问题。赋予社区党组织对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和各代表小组“组织、引导、协调”的职能,“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和“代表小组活动”的主持由“轮执主席”或“轮执组长”负责,社区党组织可以在“轮执主席”和“轮执组长”中挑选素质好的党员作为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或下属支部、党小组负责人。这样,社区党组织就不需要延续过去的“行政领导”方式,而更替为符合法律程序的“政治领导”方式。而且,小组代表的一致意见对代表会议的通过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党组织从“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入手,建立了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各项事务”的领导核心机制,从而保证党组织在社区作用的发挥。社区党组织既要履行好政治工作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又要避免干涉包揽属于自治范畴的社区事务。

(三)整合资源,形成社区党建工作多方面的合力

一是强力整合社区政治资源。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社区组织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引导,通过党组织的引导和教育,把社区组织及成员的思想统一到整个社区建设的目标、方向和政策上来。二是有效整合社区组织资源。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驻区行政企事业单位等不同性质、各种类型组织资源的优势。要尽可能调动驻区单位的资源为社区党建服务,逐步使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文体活动联谊、社区服务联抓,使社区资源为社区党建共用、为社区居民共享。三是科学整合社区人力资源。社区党组织要细致分析社区居民成员各类群体的特点,利用党员议事会等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尽可能发挥其它更多的社区成员作用。要加强对各种自发组织的群众团体的组织、管理、引导,凝聚这些力量为社区建设服务;要多请社区非党员身份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统战对象等高层次人士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他们在各条线上对本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要建立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无偿服务队伍,并保护好、激发好他们的服务热情,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注入力量。

(四)提高素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社区党组织要在社区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成为社区的坚强战斗堡垒,关键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工作,根据社区党建和社区管理工作的现状及特点,可以视需要着重培养不同类型的社区党建和社区管理人才。针对目前社区干部队伍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工作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的实际状况,要加强对街道、社区两级干部的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全面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使之成为既有政策水平,又有开拓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既能做党务工作,又熟悉社区其他业务的干部,使其担当起对内对外的社区管理任务,为社区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党务干部资源,积极改善社区党务干部的构成。一要适应时展要求,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道路,采取向社会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等办法,尤其注意在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一定的政治和业务培训,来担任社区干部。二要增强民主意识,尊重社区的人事任免权。从我区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完全实行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大多数社区居民都没有能力完全承担社区管理工作所需费用及社区工作者的薪酬,所以要由政府承担部分经费。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把对社区的指导权与监督权变成领导权和支配权,决定社区工作人员的录用与解聘、晋升与贬职、奖励与惩罚。这些权力应当由社区代表会议、居民的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来行使,只有坚持“下评上”即居民评社区委员会成员,而不是“上评下”即街道办事处评社区委员会成员,才能激发社区委员会成员为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三要着力选好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又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在目前,这样的“领头雁”通过公开招聘一时难得,因为凭目前社区的待遇条件尚不足招聘和留住优秀人才。而过去居委会中的老人又一时难适应社区党建。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才资源的教育培养,保持他们素质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物质待遇,不断增强社区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五)创新载体,为社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现代新型的社区党建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条管理,一级管一级的管理方式,努力创新组织载体、服务载体和文化载体,使社区党建成为本地区内各种组织共同参与的活动。

一是组织载体创新。社区党建应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各个社会组织的参与共建。因此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更要通过社区党建把各类社会组织整合起来,形成社区党建的共同体。要针对各个组织的具体情况创新不同的组织载体,把各种组织紧密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要在社区内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党员活动指导委员会等专门从事社区党建工作的载体,以整合社区各级党组织力量。其职责是发动社区内各单位和居民区党组织共同讨论,参与文明社区建设,开发社区党建资源,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积极健康向前发展。

二是服务载体创新。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和指导,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社区党建在创新服务载体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社区党建活动同社区管理和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带动和促进社区环境建设不断上水平。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和创建卫生城活动的不断深入,社区管理与整治的任务越来越重,社区党组织可以组织一些党员义务劳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让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去完成。二是坚持社区党建同社区日常工作相结合,通过党建促进日常工作的开展。要让党员在社区的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民事调解、拥军优属等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带头行动,使其始终成为居民群众的旗帜和榜样。三是坚持社区党建同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增强党对人民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如:进一步提升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水平,实现党员服务中心(站)对社区的全覆盖,进一步推动党员服务中心与社区的融合,互为依靠,又各具特色;进一步建立完善968895咨询热线式的便民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家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将方便快捷的贴心服务送到每户居民家中;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社区服务业,形成服务门类齐全、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如医疗服务网络、治安防范网络、结对帮扶网络、自愿者服务网络等,切实为社区居民搞好服务,让居民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社区文化载体创新。社区党建工作要以社区文化建设为载体,把党的政治领导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转化为居民的共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居民的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社区文化的参与率和持久度,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社区文化载体与企业文化载体之间的关系。社区内的公司在抓企业文化的同时,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既可以把员工同本地的居民融合起来,又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弘扬企业精神,提高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是“优势互补、服务互为、利益互与、资源共享”。因此在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载体。二是要处理好移民文化载体与本土文化载体的关系。城市社区中总会有移民。如果说市井文化是主流文化,那么移民文化便是亚文化。亚文化既有丰富主流文化的一面,又有文化冲撞的一面。这就要求社区党建工作要善于整合,化冲撞为融合,化消极为积极因素。三是要处理好高雅文化载体与大众文化载体的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社区文化的层次,改变对高雅文化不敢问津的局面。但是,曲高和寡也不行。当务之急是文化的大众化问题、是农民市民化问题。要通过举办一些书画、民乐、歌舞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把文化还原于大众,从而多视角地满足居民求知、求乐、求新、求助的需要。

(六)分类管理,发挥好社区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根据社区内党员分布和构成的复杂化,社区党组织要针对社区党员的不同情况,推行党员分类目标管理。一是根据离退休党员身体状况、年龄特点,在建卡登记,掌握党员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科普活动,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使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发动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在职党员注册登记卡、活动记录卡、表现联系卡的“三卡”制度。结合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成立各类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动员在职党员广泛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发挥这些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单位和社区共同管理党员的新途径,逐步健全包括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等在内的各种旨在鼓励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新机制,根据情况建立对在职党员的单位与社区双重监督制度、社区表现评议制度等。三是探索对流动人员中的党员、下岗待岗职工党员的管理办法。可以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方法,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支部、临时支部、党员联络站等多种形式,把这些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