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队伍建设研究报告

时间:2022-09-21 04:26:00

导语:一把手队伍建设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把手队伍建设研究报告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党政“一把手”是我们党执政的前沿“指挥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体到基层,必须高度重视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的提高。同样,贯彻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十一五”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也在于从基层、从基础抓起,切实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基于此,我们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专门组成由常委部长挂帅的课题组,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初步掌握了这支队伍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这支队伍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我市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作为加快“两个率先”、推进“富民强市”进程的基础性工程,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的关键环节,坚持选、育、用、管并举,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队伍,为金坛跻身全国县市50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出现跨越式发展端倪。

1、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前提,着力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近年来,市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乡镇“一把手”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来抓,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三讲”、“双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员先进性、“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的落实,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向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先进人物学习活动,有重点地开展了警示教育和“廉内助”教育,举办了“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与科学发展观”等主题研讨活动,使乡镇党政“一把手”牢固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提高了廉洁从政、用权为民的自觉性。

2、坚持以大规模培训为抓手,着力提升执政为民的能力素质。我们以培养具有新型发展观和发展能力的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为目标,紧紧把握中组部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契机,把提升“一把手”能力素质作为加快“两个率先”、推进富民强市进程的先导工程来抓,努力推动“一把手”能力建设走上“快车道”。一是强化集中培训。针对“一把手”队伍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开展情况,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大力实施“一把手”素质提高工程,从转变观念入手,确立“抓教育培训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发展后劲”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变“任务型”为“需求型”,因人施教,按需培训;确立培训资源共享理念,变“封闭型”为“开放型”,请进来、走出去,利用国内外高校资源,建立了100多名“客座教授”师资库;同时,积极探索试行“菜单式”教学改革,在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了现代科技知识、行政法、经济走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等8个“菜单”,供“一把手”自主选择,并利用单月第一个周六开设“周末课堂”,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受到“一把手”的普遍欢迎。全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2届乡镇(局)党政“一把手”理论研讨班,并于“十五”期间选送所有乡镇党政“一把手”参加了上级任职轮训,选派了30名局镇党政“一把手”赴新加坡、香港进行境外高层次培训。二是提升知识层次。坚持学历升级培训,鼓励“一把手”通过函授、刊授、农函大和自学考试等途径参加高学历学习。近三年来,全市共有19名乡镇党政“一把手”参加了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班学习,占总人数的61.3%。三是强化实践锻炼。先后选派14名乡镇党政“一把手”赴经济发达的苏锡地区挂职锻炼,促使“一把手”在实践中加快成长,成为“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领导干部,收到了良好效果。

3、坚持以选贤任能为关键,着力选配执政为民的领军人才。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选好用好人是关键。一方面,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有针对性地抓好培养。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基础上,对“一把手”后备干部队伍进行滚动式管理,常年保持了一支50人左右的“一把手”后备干部人才库;对选准的苗子,有目的地选派到基层一线、艰苦环境中锻炼,加快成长步伐。再一方面,营造良好的用人导向,确保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两个率先”的领军人才进入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大胆起用那些有创新思路、会跨越式发展、能为发展提速的干部,尤其是重视选拔那些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有本事、有作为、有成就的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成绩卓著的破格提拔,使实干者有位置,能干者受重用。近三年来,全市先后有6名乡镇党委副书记、7名副镇长和9名市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被提拔到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使能者在职,贤者在位,营造了良好的用人导向。第三方面,创新选任机制,让干事创业之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结合镇党委换届,全面推行“三推两评一选”的方式选举产生镇党代表,即通过党员自我推荐、党内推荐、组织推荐和党内、党外评议的方法产生代表候选人,党内进行选举产生镇党代会代表,并选择洮西镇率先在全省进行“公推直选”试点,即在党内公开推荐镇“两委”委员候选人,召开全镇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镇“两委”委员,通过镇党代表会议从委员中差额选举镇党委书记和党委副书记,从而使那些善谋全局、善抓发展、善带队伍、群众公认的优秀领军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一年多来,该镇党政“一把手”不负全镇党员群众的厚望和重托,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兑现服务承诺,使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4、坚持以强化监管为保证,着力塑造执政为民的勤廉形象。紧紧把握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契机,按照“主动监督、关口前移”的工作思路和“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促进健康成长。一方面,健全落实监管制度。健全落实了谈话、函询、诫勉、待岗等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加强事前预防监督;健全落实了纪检、监察、组织、信访等部门的联系通报制度,加强事中监督;健全落实了述廉述职、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从资金使用、项目运行、数据核实等方面,加强对“一把手”政绩的监督。近年来,市委每年都组织乡镇党政“一把手”述职述廉和民主测评,共对10多人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再一方面,不断拓宽监管渠道。坚持做到党内、党外监督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的实效性。全市设立了领导干部作风举报电话,全面推行了乡镇政务公开制度,试行了党务公开,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组织部门专门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中精心挑选了15名特邀干部监督员,并通过定期走访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群众,全方位了解和考察“一把手”。此外,还结合“优质服务年”活动,采取“集评”(集中评议)与“函评”(函调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领导干部实施公开评议,不断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第三方面,加强责任考核。每年都以下发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各项考核责任书的形式,明确乡镇工作的目标任务,并设置各种奖项、奖牌及按得分的多少确定奖金的额度,同时还对财政收入超亿元的两个镇“一把手”报请**市委明确了副处级待遇,有效激励和调动了“一把手”积极性。

二、我市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现状和原因浅析

目前,我市共辖15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乡镇党政“一把手”30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兼主任1人。近年来,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锻炼,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为金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应该说,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市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的整体状况是好的。表现为:

1、讲政治、讲大局的观念比较强。绝大多数乡镇党政“一把手”能够始终站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了全市上下政令畅通,协调统一,也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各项指示精神在基层得到较好落实。

2、想发展、快发展的意识比较强。全市乡镇党政“一把手”能够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抓发展保稳定,抓稳定促发展,不管是想问题、办事情,还是作决策、抓落实,一切都围绕发展中心,一切都服务发展中心。尤其是一些经济包袱较重的乡镇党政“一把手”,能够励精图治,克难求进,使全市各乡镇间呈现出想发展、快发展、比发展的良好局面。

3、争先进、创佳绩的劲头比较足。自从2000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来,面对班子磨合、税费改革、乡镇职能转换、发展农村经济以及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诸多矛盾,乡镇党政“一把手”敢于面对,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精神状态始终比较振奋,都有想把工作搞上去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强烈愿望,相互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

4、勤工作、严律已的形象比较好。许多乡镇党政“一把手”敢于对下喊出“向我看齐”,在工作上、生活上自律意识比较强,自身标准要求比较高,勤政廉政形象普遍比较好。多年来,没有发生一例因为违纪违法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法律追究的人和事。

但是,也不容否认,对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加快“两个率先”、推进“富民强市”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的目标要求,对照“一把手”岗位的特殊需要,这支队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

1、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与“两个率先”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4人,占12.9%;36—40岁7人,占22.6%;41—45岁11人,占35.5%。在文化结构上,大学学历19人,占61.3%;大专学历12人,占38.7%。在专业结构上,党政管理类10人,占32.3%;经济管理类8人,占25.8%;专业技术类13人,占41.9%(按现学历统计)。队伍年龄结构总体偏大,文化程度较高。但是,假如按全日制学历统计,则师范类3人,占0.97%;农林水类7人,占22.6%;其它专业7人,占22.6%;高中毕业10人,占32.2%。可以说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专业结构也不尽合理,学经济、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不是很多,与加快“两个率先”、富民强市进程的要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2、能力素质滞后时代要求,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虽然近年来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与推进“两个率先”和“十一五”发展的执政使命和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上任后,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现状,在工作实践中忽视能力与素养的锤炼,不注重知识积累更新,出现能力与素质跟不上时展要求的“滞后”现象;有的忙于应付繁杂的事务,不善于想大事、议大事,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加强理性思考,提高见微知著、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棘手问题的能力;有的不善于调动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解决班子自身问题的能力不够强。

3、经验主义仍然存在,与转变执政方式的要求不相适应。党的**届四中、五中全会都对各级干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但有的“一把手”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凭经验办事的现象:有的官气较重,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好,使乡镇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成了情况通报会;有的方法比较粗暴,作风不够踏实,不愿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走企业多、走行政村少,走效益好的企业多、走困难企业少,走富裕村多、走贫困村少,走大户多、走困难户少;还有的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不相一致,对上级领导和对普遍群众的态度迥然两样。

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把手”自身建设方面的主观内因,也有党组织和现行干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客观外因。从“一把手”自身内因来讲,我市多数乡镇党政“一把手”是从基层锻炼提拔上来的,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农村工作能力,但不少人缺少系统的政治理论培训,尤其“重干轻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使在职学习也仅限于获得文凭,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素养、驾驭市场经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并不快,致使能力素质滞后于时展的要求。加之,“一把手”岗位缺乏有效的监督,致使少数同志放松了“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风不够务实,宗旨意识不强,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从党组织和体制机制等外因来分析,现行“一把手”的教育、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

1、对“一把手”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近年来,随着各类教育活动以及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开展,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但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强,特别是结合“一把手”队伍的思想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三观”教育,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还不够,存在重集中教育轻日常教育,重布置任务轻谈心交心的倾向。加之,有的“一把手”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缺乏,使思想政治教育收效不明显,有的则渐渐放松了“三观”改造,以“老大”甚至“老板”自居,盛气凌人,极个别的凌驾于组织之上。

2、对“一把手”的选拔使用缺乏竞争性。尽管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缺乏整体突破,目前干部队伍建设的许多方法、手段仍然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尤其是对选配“一把手”来说,往往以任命制为主,缺乏必要的竞争,有时或多或少存在平衡照顾和讲台阶的现象,致使有的“一把手”素质不够高。同时,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存在着“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的现象,致使有的“一把手”上岗前后迥然两样,缺乏必要的忧患意识和压力感。

3、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性。从全市情况看,对乡镇党政“一把手”赋权过重和用权监督过轻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是“一支笔”审批制度容易导致“一把手”大权独揽。而在对“一把手”用权的制约监督上,普遍存在“上级疏于监督(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不敢监督(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虚于监督(下级监督上级——太难),法纪迟于监督(法纪监督——太晚)”的现实,有的则得了“一把手综合症”,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虽然当前乡镇党政“一把手”监督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不少,但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强的共性问题,如: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上缺乏严肃性,未能对“一把手”的权力使用起到制衡作用;在对“一把手”的考核激励上缺乏全面性和可比性,往往重经济指标轻思想品德,重工作表现轻日常考察;在落实述职述廉制度上缺乏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对“一把手”的促动不大;在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上,往往重离任轻任前任中,使审计工作成了“马兵炮”,走了过场。

四、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市、镇、村三级的综合体系出发统筹考虑,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综合运用选、育、用、管等多种手段,切实提高我市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十一五”发展和“两个率先”进程的需要。鉴于“一把手”岗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针对我市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的实际,今后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坚持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与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夯实乡镇党政“一把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根基。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的特殊性,决定着抓好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首先应从内因上着手,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出发,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一把手”队伍建设的首要的核心内容,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要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和用优等制度,将“一把手”参加日常理论学习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并严格执行乡镇党政“一把手”任职资格考试制度,从而坚决扭转“一把手”普遍存在的“以干代学”和重业务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的现象。同时,要结合“一把手”队伍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权力观、群众观和法纪观等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从而不断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虚心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一把手”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进行教育和提醒,做到早打招呼、早防范,进一步完善对“一把手”的教育预警机制。

2、坚持强化集中培训与严格实践锻炼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素质。教育培养是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摆到战略位置来抓。要把握大规模培训干部契机,加大“一把手”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乡镇党政“一把手”炼好“内功”,提高综合素养。一方面,要建立定期教育培训制度。采取点名调训等强制性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他们进行新知识、新思想、新信息的知识更新培训,补充他们因陈旧而丧失的知识量,尤其要针对“一把手”岗位的特殊要求,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急需知识的培训,增强“第一把手抓第一要务”的自觉性和能力。同时,要实施分类培训,按需培训,对乡镇党委书记,侧重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协调班子等能力;对乡镇长,侧重提高创新执行、工作协调、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等能力。此外,还应区分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乡镇实际,相应调整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积极探索符合“一把手”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可探索开设“一把手”论坛,通过举办一些高层次的专题讲座,邀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就一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授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可通过异地办班、组织赴外调研考察等活动,使乡镇党政“一把手”在对比分析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增强“跳起来摘果子”和争先进位的意识,激发进一步做好工作的热情。再一方面,要拓宽培训渠道,加强实践锻炼。要把实践锻炼作为最有效的培训途径来抓,努力提高“一把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应根据乡镇党政“一把手”的能力素质状况,采取相应的培养锻炼方式,使他们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真正做到把理论知识、政策文件等转化为思想、理念和实践能力。一是互补性锻炼。组织本市经济发达乡镇与市外其他贫困地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互相交流锻炼,使经济发达乡镇的党政“一把手”了解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增强和树立区域协调发展观念,使贫困地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通过短期实践锻炼,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开拓创新、把握机遇的能力,增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能力;二是见习性锻炼。组织选派贫困乡镇党政“一把手”到经济发达地区乡镇进行短期挂职锻炼,借鉴他人经验,增强立足现有条件加快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三是补课性锻炼。组织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到上级综合部门锻炼,提高把握全局、宏观管理和决策能力;对从机关下派到乡镇拟任党政“一把手”的人选,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副职岗位的实践体验,使之循序渐进,逐步进入“一把手”角色,缩短能力与岗位职责的适应期。

3、坚持严格程序与改进任用方式相结合,确保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进入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选好用好人是关键,必须以民主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首先,必须克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扩大民主选好人。要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央颁布的“5+1”法规性文件精神,逐步扩大乡镇党政“一把手”选用工作中的民主。认真落实群众对选用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用好“群众公认”这把尺子,充分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选拔等方法,认真执行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把选用人的标准、职位、条件交给群众,防止群众多数不拥护、不赞成、不满意的干部被选拔到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公推直选乡镇“两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乡镇党政“一把手”公推直选的面,同时积极探索试行党政正职任免市委常(全)委会票决制和乡镇党政“一把手”“一肩挑”,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辞职制,从而进一步激发“一把手”队伍建设的活力。其次,必须克服凭印象“点人头”的弊端,严格程序用好人。《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交流回避、纪律监督等各个环节,从程序上作出了严格规定。选用乡镇党政“一把手”必须严格执行程序,防止个别领导“点人头”,业务部门再补考察材料等做法。常委会讨论干部任用,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第三,必须克服“近亲繁殖”、平衡照顾的弊端,推进交流配好人。本着增强班子整体效能的目的,加大乡镇党政“一把手”调整交流力度,实现贫困与富裕乡镇、机关与基层合理交流,增强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重点调整三种班子:互相拆台型,即党政“一把手”不团结、不协调,互相较劲、互相拆台的;功能不强型,对那些任职时间较长但政绩平平的,工作缺乏冲劲闯劲、精神状态萎靡不振,身体状况不佳、难以坚持正常工作的,或责任心事业心较差、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必须进行组织调整,畅通“下”的渠道,改变“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这一不正常现象;结构欠缺型,对一些结构不合理的,包括年龄、知识结构、个性气质组合不合理的党政“一把手”,要作出必要的调整,实现最优搭配,增强整体功能。此外,在干部调整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乡镇党政“一把手”在任期内的变化规律,积极完善和推行任期制,没有特殊情况,一届任期内不要轻易调动,使乡镇党政“一把手”的选任真正制度化、任期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4、坚持落实个人责任与加强集体领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乡镇党政“一把手”在民主集中制建设中的示范导向作用。乡镇党政“一把手”既是党政班子中的一员,又是班长和核心。班子战斗力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抓好乡镇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协调,坚持和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是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发挥党政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中心环节。首先,要进一步明晰党政“一把手”的职责,切实搞好相互配合。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是党政班子的总负责人,抓好党委、政府职能落实,是各自的基本职责。作为书记,主要职责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总揽全局”,就是要立足党的工作和乡镇全面发展大局,集中精力抓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好政治方向、大的决策、人事安排、开展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以及领导群团组织等,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各方”,就是要从整体推进工作的需要出发,统筹安排好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等方面的工作,使之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发挥党委对人大、政府以及群团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和政法机关、群团组织发挥作用。作为乡镇长,主要职责是抓好政府贯彻党委决议、决策贯彻落实,通过政府决策程序把党委的主张、意图、决策变成政府的命令,抓好乡镇范围内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日常管理。书记要支持乡镇长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乡镇长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取得书记的支持指导。其次,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议事规则,完善和坚持重大事项通报、党政联席会议、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探索推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发言、乡镇党务公开等制度,让班子成员都能履行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解决个别“一把手”作风不够民主的问题。第三,要加强对“一把手”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把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培训、选拔“一把手”的具体标准之一,并通过对乡镇领导班子内各成员之间的权力进行合理配置,来强化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要特别突出对决策的监督,对决策目标的确立、决策方案的制定、决策过程的掌握和决策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并建立违反决策程序和决定失误追究制度,凡违反民主集中制程序的,以及重大决策失误并造成了损失,都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要重点抓好对选人用人的监督,实行干部推荐责任制,明确规定推荐失真、失误所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并实行党委讨论决定干部责任制,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造成用人失误的,应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5、坚持考核激励与加强监督管理相结合,促使乡镇党政“一把手”自觉勤政廉政优政。激励和监督,是调动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积极性,约束施政行为,确保提高执政能力的必要环节。首先,科学考核实绩,客观评价乡镇党政“一把手”的施政水平。要根据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抓紧研究制定以实绩考核为重点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设置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在评价乡镇党政“一把手”工作实绩时,要既看任内做出的成绩,又看前任留下的基础和起点;既看眼前看得见的工作实绩,又看打基础、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力度;既看发展数字和速度,又看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工作基础;既看平时工作能力,又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决断魄力和应对能力;既看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又看抓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此外,还要把握好集体成绩与个人成绩的关系,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进行具体分析,不能把什么成绩都记在乡镇党政“一把手”身上。要加大“审绩”力度,考核评价乡镇党政“一把手”政绩,须经审计、统计、财税等职能部门审核;加大“评绩”力度,坚持自评与上级评、领导评与群众评相结合,如考核述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时,可让党代表、人大代表、无职党员、群众代表、离退休干部代表等人员参评,力争把政绩考准评实。其次,充分运用考核成果,激励乡镇党政“一把手”自觉勤政。实施精神激励:对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通报表彰、授予荣誉称号,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增强荣誉感、成就感和进取动力;针对“一把手”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责任重大的实际,尽可能压缩各类会议、检查,为“一把手”松绑减压,尤其是遇到挫折时要给予帮助指导和支持撑腰。实施政治激励:体现“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对执政能力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予以提拔重用,在受职数限制的情况下,对在乡镇工作10年以上、表现较好的党政“一把手”,可给予提高职级奖励,同时可加大乡镇与机关、经济发达乡镇与经济欠发达乡镇党政“一把手”的交流力度,还可选送优秀乡镇党政“一把手”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锻炼。实施物质激励:可根据全市的工资水平和财政能力情况,探索统一发放乡镇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年薪工资;对在经济条件较差乡镇的现任党政“一把手”,可考虑每月发给一定数额的补助;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可考虑给予重奖。第三,强化管理监督,促使乡镇党政“一把手”优政廉政。要坚持以正面教育和事前监督为主,着眼于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关心爱护,及时“扯袖子”、敲警钟,防止由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要强化上级监督和群众监督,通过谈话交心、上级参加下级民主生活会、巡视督查、廉政鉴定、函询、诫勉、回复等制度,加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可组织机关干部、普通群众代表、村干部代表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评议乡镇党政“一把手”,同时进一步改进评议方法,建立合理的评议指标体系,提高评议质量,尊重评议结果,把评议情况作为评定执政能力强弱和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促使乡镇党政“一把手”自觉勤政廉政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