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1 04:23:00
导语:绩效考核管理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之所以要进行绩效考核,主要是因为绩效考核本身带有两个不同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它带有组织管理的目的,通过采用绩效考核的手段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它带有激励个人正向行为的目的,希望通过绩效评估考核,尽量照顾到每个个体的独立存在,以激励个人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
一、绩效考核的宗旨
一般来讲,绩效考核的结果,是与员工相关的奖金、薪酬、岗位竞聘、职位晋升等人事决策挂钩的,同时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企业运行机制的修正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帮助员工发展以获得更好的绩效,促进员工在绩效方面获得不断的提升和改变,这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企业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和绩效。通过绩效考核,进而通过实现对员工的科学合理奖惩,让员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以至于思想意识和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与企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以促进员工个人修正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使自己行为的结果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更趋一致,进而让企业在一个规范的运行平台上正常运作。
二、绩效考核的正效应
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有效的绩效管理,对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科学配置和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至于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可以帮助公司和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事实上,个人与员工利益一致条件下建立的科学有效绩效考核,能够通过区分个人工作业绩的优与差,与薪酬、奖励、惩戒相挂钩,就能够通过个人绩效的提高,来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第二,能帮助公司做出加薪、升职、解雇、降级、岗位调整和培训等正确的用工决策。通过绩效考核,来判断员工对所在工作岗位的适合度,根据该员工对所在工作岗位的适合度,决定给予什么程度或者什么状况的调整。
第三,通过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发展战略确定的情况下,根据既定的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可以明确地看到考核阶段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与既定目标任务之间的差距,进而对工作的节奏进行调节,以阶段目标任务的完成来保证即定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四,帮助企业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通过对某个单位或者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来区分目标任务完成或者没有完成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给人力资源的调配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五,能够促进不同部门和单位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考核的过程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特别是在机关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的相互检查考核,在考核中通过交流实现沟通,达到相互了解和谅解的理想和状态,为目标任务的完成创造和谐的环境。
第六,帮助企业淘汰一些绩效不合格的员工,才能保证总有血液循环,保持活力。在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的难度远比确定员工准入的门槛困难,根本的一条就是对与员工的考核不能提供具有无可争议的、颇具刚性的依据。只有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为淘汰不合格员工提供科学依据,才能使企业不断充满活力。
绩效管理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人员管理,合理地分配员工薪酬等,所以,作为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考核体系的设计一定要公平公正、科学合理,考核过程一定要有利于员工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工作业绩的不断提高。
三、绩效考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绩效考核的实践中,考核体系本身就会存在着不科学的因素,一旦出现重考评结果,轻业务改进的不良现象,或者出现绩效考评的结果不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实际的工作状况,不仅不能很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反而会由于考核结果的不公平公正而影响员工的情绪、工作的效率和服务的水平。必须在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优点的同时,要不断发现和逐步改进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缺点。为此,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其一,绩效考核标准的确定一定要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一方面,一些岗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绩效考核标准的模糊性,特别是那些工作成果难以量化的工作岗位,就需要用一种替代的办法,或者说超着能够量化的目标进一步细化,以便于考核。另一方面,即使是像年度初开始暂时确定的绩效考核标准,也难以在本年度内保持必要的稳定性,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的变化、企业内部的调整等,客观上就要求绩效考核标准也要“与时俱进”,及时进行修改。像完成“通行费收入”这样的目标任务等,就需要根据客观情况进行调整,否则,就难以做到考核结果的公平和公正。
其二,管理的不同层级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公司决策层是要通过绩效管理来区分不同部门和单位工作业绩的状况,进而区分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差异;中层管理部门则想通过绩效管理来掌握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是否按他们的具体安排来办事;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想在绩效考核中,想让考核人员认可自己的努力和工作的结果;而普通员工则指望通过绩效考核来体现自身价值和自己的劳动,并借此得到与劳动付出相一致的劳动所得。由于考核标准自身的不足,再加上对统一标准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就会出现对考核结果的争议;如果在考核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那就会适得其反,影响员工的情绪,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水平和工作业绩,造成恶性循环。
其三,绩效考核要更加关注工作过程,而决不能流于形式。目前实行的目标考核,大都只限于各种表格形式的量化方案。表格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精美”,内容的量化分值也越来越细密,量化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表面上看无懈可击,但由于每一项考核标准本身对实际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相关度存在差异,因而对过程的考核远没有对结果的考核来得更关注,更严格,同时也更细致,而像我们这样一个管理重于经营的半企业单位,对过程的管理远比对结果的关注来得更加重要。在目标考核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考核者完全按照考核标准对照检查本无可厚非,但考核的结果以及不同单位和部门相对的工作业绩优劣与实际工作的状况之间的差异,无论如何是绝不能忽视的。
这就对参与考核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核者绝不能手持责任目标应付了事,要充分考虑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绩效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及其平衡,使考核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公信力,也更加科学公平,这就要求对考核人员进行专门的训练,真正拥有对工作业绩进行科学考核的能力和工作水平。考核者必须能够拉下“面子”,严格掌握打分标准的统一性。不同单位和不同类型的工作,特别是工作性质和工作结果可比性差的单位和部门,对结果的考核,远没有对过程的考核来得更加重要。企业往往只看到了绩效考核或评估排队,而对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却“束之高阁”。
反过来,让技能欠缺的管理人员在比较分析中找到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脉络。我们要明确季度考评或年终考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为了让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提升工作业绩。如果考核者背离绩效考核的目的,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只是用来评价员工的工作状况,人为地拉开距离,那么这一耗时、耗力的工作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
四、以绩效考核为手段激励员工正向的价值取向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绩效考评尽管是把双刃剑,现代企业仍然需要这把双刃剑,否则,企业就难以维持充分的动力和活力。那么,就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首先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含义,就是“管理者和员工就工作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所达成共识”的过程,而不应该被错误地认为仅仅是绩效考核或者一季度一次或一年一次的形式化填表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一个体系,从程序上可以划分为设立绩效目标(年初目标责任书)、绩效辅导(培训、沟通、例会等形式)、信息的收集和记录、绩效考评、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和提高5个循环阶段。
(1)设立绩效目标。目标是绩效管理的标准,绩效的活动都依赖于目标的落实。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目标的制定需要进一步提高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比较模糊的目标,或者说难以量化的目标如何进行定量化,更要注意不同目标之间的难易程度和考核分值的确定。目标的量化和考核分值的确定需要通过具体的考核实践来不断地修改,每次考核结束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修改考核目标及其考核分值,这是一项非常具体、非常烦琐、但也非常重要,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决不能考核完了就束之高阁,万事大吉。
(2)绩效辅导。在以往的管理中,企业往往更重视考核,而忽视绩效辅导这一重要环节,应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来帮助员工改善业绩。如果员工能自己履行职责,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管理,而不能一味地监督他们,以免加重员工的抵触情绪。
(3)信息的收集和记录。企业内部考核结果确认、反馈的时间、参与者、职责、工作结果的整理、汇总、归档等环节做出详细的记录,从而确保绩效管理有据可查。而更加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考核者必须坚持公开,让被考者可以随时查阅考核资料,分析比较判断对不同单位的考核结果是否做到了公平和公正。公开是公平和公正的先决条件。
(4)绩效考评。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必经阶段,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评,但考评的目的是为了使绩效管理更加优秀,通过考评发现问题、改进缺陷,使绩效考评成为公司全体员工共同提高的机会。
(5)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和提高。没有绝对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任何企业和绩效管理都需要不断地完善,持续改进。因此,在考评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有效的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在下一个循环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在绩效考核体系的执行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妥善处理绩效差的员工,该调整的要及时调整,该解雇的要分步给予解雇。2、要抓住核心员工的绩效,要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业绩情况,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3、操作环节中的制度设计一定要周密。
- 上一篇:村干部队伍建设思考
- 下一篇:组织工作标准化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