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心理状态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1 03:41:00
导语:老干部心理状态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离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人一旦退了休,随着周围环境及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的变化,人的生理和心理也容易产生变化。尤其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进步加快,新知识,新技术,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一些退休老人更加感到自己越来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变化的产生并不奇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自古就是这个道理。这里边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个人心理承受能力问题,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上的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一、顺应角色的变化。不管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由于角色的变化,说话办事甚至考虑问题都应与过去有所不同。这样并不是说,退休了就低人一等了。这里不存在高低的问题,只是角色变了,地位不同了,个人的心理活动应该与之相适应。比如,过去你是处长,厂长什么的,既然离开了那岗位,已经退下来了,还是用原来处长,厂长的态度说话,显然就没人听了,还用原来的态度去办事,也会碰壁行不通。这就如一个演员,戏演完了,卸了装,下了台,就不能还像原来戏中的角色举手抬足还是戏像,如果那样就会被人耻笑,说你不正常。所以顺应角色的改变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关健。
二、跟上时展的变化。现在已进入21世纪,如果还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陈腐观念和思维模式去看待新事物、新世界,那自然会格格不入,心里就会感到别扭。在新形势下,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天津市也制定出跨越式发展,率先进入现代化大都市的宏伟发展蓝图。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要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要使我们适应时代,而不是要时代适应我们。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发展进步的一个不争事实,仅此而已。
三、努力克服老年人个性变迁。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要比青年人小心谨慎些,也固执刻板些。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个性发生了变化,或是脾气急噪,或是刚愎自用,或是喜怒无常,或是沉默寡言,往往跟人家和不来,自己心情感到苦闷。所以,离退休老同志要努力克服这些老年人的个性变迁,虚心向青年人学习,不要对他们什么都看不惯,要学会宽容,把自己融入现实社会中去,融于家庭生活中,扬长避短、稍安勿躁,用一个平常心、平静的情趣,过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安康的幸福晚年。
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幸福,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岗不敬老,不是好领导”,这不是一句口头禅,而是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切实表现。要在想问题、定政策帮助老同志解决合理需求上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
眼下有的人认为,人老了就应该无所求了,这是不公平的,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也与社会发展同步。据调查,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老同志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心理需求,需要得到帮助解决。
1、健康长寿需求: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希望社会健全和完善老年医疗保健,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保障晚年身心健康。
2、依存需求:除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外,老年人还希望得到原工作单位和社区的关心、照顾;子女的孝顺、抚养以及其他人的帮助。希望和家人保持思想上的沟通和增进感情上的联系,否则,老年人就会产生失望情绪,孤独感或被遗弃感。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3、工作需求: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五到十年之中,一般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和能力,希望发挥余热,为国家、社会再做贡献。这种愿望如得不到满足,则易诱发变态心理或加速衰老,对健康不利。
4、变异需求:离退休后,生活规律和方式都有所变化,往往产生一种追求新的、过轻松愉快生活的愿望,比如种花养鸟,观光旅游,会亲交友等。
5、尊重要求:老年人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过去在家中,一般都占有支配地位,现在子女都已张大成人这种支配地位有了变化,老人一下子难以适应,以致往往发生家庭矛盾。
6、娱乐需求:多数老人希望就近能有个娱乐场所,几个老伙伴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扑克,下下象棋,搓搓麻将,以消磨时间。
7、求偶需求:有些孤寡老人希望晚年能找个老伴,找一个身边“能说说话的人”,以解除晚年孤独寂寞。
8、知识需求:随着电子产品和一些信息设备,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家庭生活,老年人对这方面的电器大都不甚了解,不敢摸,不会用,渴望能够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9、家政服务需求:一些体衰多病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女,大都希望能够得到家政服务,给予生活方面的帮助。
10、信息需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正在不断与世界接轨,国外的信息不断传进来;国内的改革发展,地区和单位发展的变化,老人们希望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更多的的信息,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
人是一个统一的生命体,它不只是由物质的,生理的,化学的,神经的因素所组成,而且也包含着精神的,思维的和情绪的因素。这两个方面有着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辨证关系。人体生物、生化的改变,即可引起心理和精神上的改变;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改变,更可以影响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甚至导致死亡。人到老年,精神上,身体上的功能总有不同程度上的降低,和成年人相比,精神上的不安很容易在身体上表现出障碍;身体上的微小障碍也更容易引起精神上的波动。因此,治疗老年人的疾病,心理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上还证明,某些心理品质,对某些疾病有易感性。比如,好激动,易发怒,好竞争,缺耐心,不易满足,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患高血压或冠心病,经常生气、恐惧、抑郁、悲伤、失望的人,易患胃溃疡;心理上的压抑,精神上忧郁,容易诱发癌症。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老人前三位的死因是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这都是和细菌等病原体无关的疾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和心理因素有关。凡此种种,都说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须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怨黄昏”。相信今后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将会更好地得到满意的解决。眼下一些单位和社区都在加紧建设和完善为老年人活动与服务的设施和规划。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全社会都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热情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构筑起一个健康,长寿,祥和愉快的幸福晚年。
- 上一篇:党基层建设问题研究报告
- 下一篇:老干部思想政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