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工作调整转移研究报告
时间:2022-09-21 03:38:00
导语:党工作调整转移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实现富民强区,加快“两个率先”的进程中,新北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03年,新北区顺利完成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全区现辖6个镇、3个街道。目前,河海街道设7个社区,三井街道设9个社区,龙虎塘街道仍设10个村委。其中,河海街道的7个社区基本按照城市社区管理,而三井的9个社区除藻江社区外是由原先的行政村转化而来,可称之为城郊型社区,龙虎塘街道也即将在**年初撤村建社区。加强对城郊型社区党建的研究,重点研究在农村城市化、城市社区化的进程中,如何从行政村党组织工作向社区党组织工作调整和转移,充分发挥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政治优势,促进社会的改革和转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10月中旬,我们以三井街道的8个城郊型社区为主要调研对象,开展了这一课题研究。
一、在城市化进程中从行政村转变为社区的城郊型社区的主要特点
1、人口组成复杂,流动性强。三井街道是新北区城市化进程的先锋,是最早接受高新区辐射的地区。在三井由农村向城市演进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城市功能辐射,农用地渐渐转化为城区,居民住宅与商业、工业用地混杂,原籍居民和外来居民混杂,原籍居民也往往分散居住在不同的社区。社区内的居民的生活角色与工作角色不重合,职业构成较为复杂。同时,居民的地域流动也比较大,流进与流出社区的人员较多,失去了稳定性的基础。和以前行政村单纯的人员隶属关系相比,现在的社区在人口上十分复杂,往往除了社区(行政村)原籍居民以外,还包括了其他社区、其他镇、街道拆迁安置人员和城区及外来流动人口。据统计,三井街道目前常住人口已达5万余人,而原籍居民仅2万人。
2、管理上两种模式并存。在城市化过程中,三井街道所属的社区一度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即同时挂社区和行政村的牌子。尽管现在行政村的牌子已经不挂了,行政村管理的印记仍然体现在社区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但是,随着传统的乡村式血缘和地缘纽带的逐步瓦解,社区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的改变,原有的那一套管理方式已经大大落后于当前的实际。许多领域出现行政权力的真空,管理触角来不及伸及,行政权力逐渐在萎缩。
3、社区居民需求呈多样化。三井街道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失地失房农民、下岗职工较多,老龄退休人员较多,外来人员较多,居民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就需要社区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开拓再就业渠道;需要社区组织加强生活服务和医疗服务;需要社区组织构建治安网络,维护社区平安。
4、社区服务不足。和城市社区相比,城郊型社区可供利用的资源少,各种服务设施匮乏,社区服务种类很少而且质量比较低。
二、开展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有利条件
(一)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一支熟悉社区管理的干部队伍。三井街道所属社区的干部,大多来自原行政村的村干部,原村党支部书记就地转岗为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干部就地转为社区工作干部。他们平均年龄40岁左右,学历以初高中为主,其中社区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49岁。这些干部熟悉社区情况是其长处,但其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业务素质和领导能力与新时期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新要求有一定差距,对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往往“束手无策”、“有心无力”。
2、党员队伍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井街道所属社区党员队伍虽有一定数量,但总体状况相对薄弱。社区原籍居民中党员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活动能量下降,青壮年党员在社区外就业现象较为普遍,党员队伍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外来流动人口中的党员存在身份难以明确、不愿接转组织关系的问题。其他社区、其他乡镇街道和城区转到本地定居的党员因种种原因往往不愿意将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党员意志消沉、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认为当党员吃亏,不愿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有一部分党员面临下岗失业,生活上陷入困境,整日为生计奔波,无力发挥作用。
3、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载体。虽然三井街道所属社区在去年参加了全区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但是在社区党建工作方面仍然感到缺乏有效的载体。有些社区虽然建立了协调会和党建工作联系会,但还没有有效地运行起来,社区党组织在整个社区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有困难,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手段来协调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形成共驻共建机制比较困难。组织党员活动,也主要局限于办实事、做好事、义务奉献等社会性活动,满足于一般性号召、临时性发动的水平上,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对党员难以形成凝聚力,对群众难以形成向心力。
(二)有利条件
三井街道所属社区开展党建工作也有着一些优势。
1、领导高度重视。三井街道党工委领导对社区党建工作十分重视,始终把它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我区改革、发展和稳定,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有了领导的重视,就可以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促使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共驻共建,增强社区共同体意识。其次,也容易调动基层社区干部加强社区党建的积极性。同时,领导重视也能够给社区党建带来资金和社会的支持,为社区党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动力。
2、干部队伍稳定。三井街道所属社区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熟悉党组织的设置、党员的状况,熟悉当地居民,了解居民需求,因而在原籍居民中较易开展工作。同时,对于新进社区的辖区单位、企事业单位及新建小区都做过协调工作,比较熟悉,因而容易建立起联系机制。尤其在今年维护社会稳定压力空前巨大的情况下,三井街道所属社区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知难而上,耐心做群众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保证了这一最敏感、压力最大地区的总体平稳,证明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3、党建工作机制相对成熟。三井街道所属社区的党员、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有一套固定的活动模式,如“”、“党员冬训”等,而且党组织活动的次数、党员的到会率都比较高,虽然村改居后,党建活动方式需要适当调整以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但比完全新建的社区开展党建活动要容易得多。
4、集体经济状况良好。三井街道8个由行政村转变而来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迅猛,除洪福社区外,其余7个社区年工业销售都超过了亿元,其中人口不到2000的巢家社区预计今年销售将突破10亿元大关,这是和三井街道党工委坚持保护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性、实现街道社区互动发展的方针分不开的,是三井街道所属社区党建工作区别于城市社区的先天优势。良好的社区集体经济状况,对开展社区党建工作起着重要的物质保障作用,能很好地解决经费、场所、人员报酬等城市社区比较头疼的问题。
三、适应城市化进程,从行政村党组织工作向社区党组织工作调整和转移的对策措施
要从保持和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保证党对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有效整合的高度出发来认识社区党建工作,准确把握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的内涵,加快从行政村党组织工作向社区党组织工作调整和转移的步伐。
(一)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
健全制度,提供保障,进一步探索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机制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是社区党建工作有效运作、持续发展的关键。
1、完善社区党建的工作机制。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网络,建立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建协调会、社区党建协调小组,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区委常委、街道党工委委员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区委常委要经常深入社区,调研社区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具体指导。街道分管书记和社区党组织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中去。努力把区委常委和街道党工委委员的联系点建设成“五好”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
2、健全社区党建的考核机制。根据《常州市创建“五有”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考评办法(试行)》精神,将社区党建工作任务列入社区党组织的党建目标考核内容,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硬件设施到位、活动内容丰富、党员群众满意、特色创新明显六个方面加大考评力度,确保社区党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改善党对社区自治的指导。一是要改变观念,逐步淡化行政化管理色彩,真正实现居民自治。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领导为协调、变指令为指导、变管理为服务,尊重社区的自治权利;二是要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群众性组织;三是要加强党对社区自治的指导。社区党组织要增强对社区自治的指导,使党成为社区自治的主导力量。
4、完善社区党建研讨制度。社区党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一起,总结推广有效的经验做法,找准工作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区、街道每年要召开一次社区党建研讨会,把调研成果不断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正通过调研促进社区党建健康、有序、持久发展。
(二)提升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形成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社区干部队伍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有社区干部的能力素质。针对现有社区干部不熟悉城市管理工作、开展社区工作能力不高的缺点,通过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等方面知识的集中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到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地区挂职锻炼等途径,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社区党建和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要把社区干部的教育工作列入干部培训规划,区委组织部负责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培训,街道党工委负责社区其他干部的培训。
2、加大公开招聘力度,向社区充实新鲜血液。从河海街道的实践来看,公开招聘是弥补当前社区干部队伍不足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公开招聘,从社会上吸引一批热爱社区工作,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逐步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形成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要逐步建立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的社区干部实绩考核体系,为社区工作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健全社区干部的保障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创新社区党建活动载体,探索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1、开展创建“五好”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围绕“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开展“五好”社区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
2、实施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对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在职党员,通过健全社区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对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其他党员,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如对离退休党员,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年龄特点,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科普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对下岗、失业党员要从思想、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转换就业观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对“失地”党员要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通过设立财务监督、治安防护、民事调解等岗位,通过设岗定职,明确职责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流动党员要针对其分散性、流动性大的特点,依托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进行动态管理。对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在职党员,要鼓励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党的工作。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结合“社区好党员”的评比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及时表扬在社区表现突出的优秀在职党员,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向所在单位通报,形成激励机制。
3、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建立共驻共建机制,以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目标为出发点,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要开辟社区党建共同投入的渠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牵手共建,进一步整合党建工作资源,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改进机关作风、加强社区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目的。
(四)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
构建全方位的社区居民服务体系。从社区居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开展各种社区服务、治安管理、文化娱乐和社会公益性事业,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拓展社区服务。街道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包括政府服务项目,社区专业队伍服务项目。在每个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站,逐步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社区服务网络,同时与驻区单位服务部门联手,不断探索社区服务方式,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加强社区治安。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形成良好的治安秩序。繁荣社区文化。建立社区文化室和图书阅览室;建立方便居民锻炼和日常休闲的全民健身场所和体育路径;社区居委会要每年组织大型文化活动一至二次。完善社区环境,在社区绿化、道路建设、小街小巷卫生、出租房屋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推进社区教育。以文明创建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明常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计生教育、科普教育、国防教育等各项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促使社区居民逐步完成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
- 上一篇:老干部思想政治调研报告
- 下一篇:老干部调研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