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
时间:2022-09-20 06:55:00
导语: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期,按照区委安排,我们区派驻*镇工作组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镇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调研中,我们把村党支部建设作为重点,先后听取了*镇党委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的介绍,深入到胜利村、二场村进行了详细调查了解,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找村干部谈话20多人次,走访党员34人,并下发了一些基本情况调查表。通过调查,对*镇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镇共有13个行政村,26个自然屯,8,913户,33,180口人,耕地面积45,000亩。镇党委下设党总支8个,党支部17个,其中村党总支7个,支部6个。
全镇13个村的党支部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都已完成。其中二场、建国、庆丰3个村党总支班子会别设5职,其余10个村党总支、支部班子分别设3职,共有村党支部班子成员43人。13名村党支部书记,在年龄结构方面除*村党总支部书记杜方38岁以外,其余12名年龄都有42岁至51岁之间,平均年龄46.6岁;在文化程度方面除胜利村、红旗村、*村3名支部书记具有高中文化外,其余10名村党支部书记都是初中文化。连选连任的有5名,新当选的有8名。
全镇13个村中,村委会换届选举已经完成的有10个村,在这10个村中,共有村委会干部33人,其中党员19人,占57.6%。在10名村委会主任中,有党员7名,占70%。35岁的以下的有3人,35岁至40岁的有5人,45岁至50岁的有2人,平均年龄37.9岁;文化程度大专1人,高中(中专)2人,初中7人;连选连任的4名,新当选的6名。
在全镇13个村中,共有党员509名,其中35岁以下的70名,35岁至45岁的175名,46岁至56岁的167名,56岁以上的97名;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22人,高中(中专)的140人,初中的182人,初中以下的165人。在509名党员中,有致富大户12人,比较富裕,生活水平处于中上游的约占50%左右,生活水平一般,处于中下游的约占40%左右,生活比较困难,处于下游的贫困党员约占5%左右。
全镇13个村共有入党积极分子44人,占党员总数的8.6%。
二、*镇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近年来*镇基层党组织建设议的整体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活的不断推进,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但表现在自身建设上,也反映在经济工作和其它各个方面;不但表现在思想观念上,也反映在素质能力上;不但表现在组织上,也反映在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上。对这些情况做一个大致的归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镇党委的“龙头作用”不突出,自身建设亟待加强。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作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龙头”的*镇党委,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对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抓得不力,致使党要管党落不到实处。据有的村反映,镇领导干部到村里检查工作,经常是只谈经济工作,不过问党建工作。身为主管党建的党委副书记或党办工作人员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不熟、不明、不研究,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缺乏钻研探索创新精神,只等上级给政策,拿办法,有的甚至上级有了明确要求的工作也落不到实处,比如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工作,虽然市、区几次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搞推动,但到*镇却表现为推一推、动一动或干推不动,至今*镇的二场村、胜利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仍未全面实行。大多数镇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深入,精神状态不振奋,缺乏工作热情和干劲,他们往往是整日看报纸,喝茶水,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很少深入村屯指导工作,为群众办实事。特别是通过近期*镇个别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接连发生,不难看出*镇党委在村干部管理上存在着失之过宽,疏于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的问题。
2、少数村党支部处于半瘫痪状态,缺乏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镇少数村党支部处于软弱涣散状态,不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党支部班子软弱。有的表现为班子不强,班子成员素质差,能力低,观念陈旧、保守,小富即安,不富也安,不思进取,在群众中没有号召力,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从上半年*镇13个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的结果看,13个村党支部,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8名,10个完成换届的村委会,新上任的村委会主任6名,调整面都超过一半以上,这些新上任的村干部,有些像二场村的支书梁衍祥,五星村的支书于同奎,向东村的村委会主任冯玉华等,没当村干部前就是普通农民,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不了解,对村干部岗位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掌握,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都亟待提高。有的表现为不合,据调查,除二场、胜利、匡家的村委会因故没换届外,在已完成两委班子换届的10个村中,有2个村(红旗村、向东村)两委班子关系紧张、对立,经常闹矛盾,搞内耗,“堡垒内部战斗不止”另外,调查中我们感到二场村和胜利村农民集体越级上访事件表面看,是农民要钱,要土地,反映村干部不廉洁处事不公的问题,究其根源事件的起因主要来自于党内,来自于班子的不团结,由于村里主要领导之间互相争权夺势,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煽动群众你整我、我整你,逐渐使矛盾升级,变得公开化、白热化、尖锐化。有的表现为班子不勤,班子成员责任意识不强,只拿报酬不干事,认为奔小康是群众自己的事,支部只要把政策宣传到各家各户就算工作到位,对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拖拉推诿,应付了事。这样的支部在*镇占一半左右,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场村。
二是集体经济发展各村之间很不平衡,总体呈下滑趋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镇13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很不平衡。其中以建国村、五星村、胜利村、庆丰村为代表经济实力较强,原因是这些村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村办企业、种养殖业发展较快,加之去年机场路和高开区征地,得到了3000多万元的土地补偿款。同时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是支出过大,特别是办公费、福利费、招待费、干部工资支出大,这些村每年招待费都在10万元左右,干部工资有的高达2至3万元,如此下去很快就有支光、花光的危险。特别是像五星村甚至抬款给村民办好事,大大超越了自身实力和发展阶段。三场村、五一村,匡家村的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薄弱,村干部致富无门路,只限于看摊守业,不求发展,结果是摊越看越小,业越守越穷。三场村从解体以来一直负债200多万元,始终难以走出贫穷的怪圈;五一村地处偏远,交通信息相对闭塞,发展经济举步维艰;匡家村地处沿江低洼地带,以养渔业为主,近年来,由于外地鱼的大量涌入,致使鱼产品市场很不景气,投入大,成本高,价格低,使广大村民仅能解决温饱问题,村集体也是入不敷出,对摆脱困境村干部和村民都束手无策。如此经济状况,何谈为群众服务、办实事、办好事?由此必然导致村党组织威信下降,号召不动,指挥不灵,产生离心作用。难怪有的群众说:“有吃有喝不靠你,不犯国法不怕你。”
3、村干部的能力素质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据调查,一些村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止不前,究其原因,人们都为农村人才匮乏而感慨。尤其是选配支部书记时,找一个能力强、素质好的,伤透了脑筋,最终还是一些凑合型,庄稼把式型,将就型的支部班子,难以担负致富奔小康的重任。他们对当地优势把握不准,发展什么无计划、无方向,经济思路不清,没有高人一等的招法;缺少真本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常常是靠辈大来横的,靠资格来冲的,靠卡压来硬的,不善于宣传政策,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用罚的办法开展工作,使群众心理很不顺畅;服务手段单一,不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在致富奔小康上,农民愁的是项目,难的是技术,盼的是服务,可一些村干部对此却一筹莫展,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精神不振奋,缺乏带领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长此以往,逐渐使群众失去了主心骨和依托。再从全镇13个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文化结构看,13名村支部书记仅有3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其他都是初中文化,10名村委会主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名,7名为初中文化。由此可见,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很严重。既使这样,大部分村干部还不注重学习,致使政策理论水平很低,特别是不学法、不懂法,造成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廉政为民。从*镇胜利村、二场村部分村民集体越级上访事件的原因看,确有一些村干部办事不公、公款吃喝、勒卡索要、违法违纪。个别村干部甚至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为个人谋取好处的工具,利用自己掌管的“实惠”岗位捞取个人好处,发家致富,群众对此十分不满。最近,自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有关村干部犯罪的司法解释后,*镇个别村级卸任干部和现职干部纷纷被群众举报,受到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党员队伍的基本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农民的生产经营形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到党内,使农民党员队伍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部分党员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光荣感、责任感和党性观念淡化。他们错误地认为现在是“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党员不党员,就差二毛钱”,因而淡化了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党费要支部催着要,一交就是一年或半年的。其次,党员文化偏低,知识贫乏,思想守旧,缺乏进入市场的本领,他们的思想认识跟不上迅速变化的客观实际,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执行中往往表现出顾虑重重,不够坚定。特别是在发挥作用方面,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白头发、柱拐棍、呼噜气喘上不来气的”老党员居多。在全镇509名党员中,50岁以上的237名,占47%,这部分党员因年老体弱,基本上处于不能发挥作用状态;二是党员队伍文化素质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党员占68%,这些党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大部分观念陈旧,思想保守,能遵纪守法,诚实劳动,但缺乏致富本领,在发展经济上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发挥作用;三是相当数量的青壮年党员处于流动状态,得不到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作用体现不出来。再次,农民党员发展缓慢,使一些村党员队伍出现了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在*镇13个村中,有4个村发展党员方面存在问题。红旗村已连续三年未发展党员;匡家村从1975年至1998年连续14年未发展党员,去年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努力工作下,发展了2名党员;胜利村97年至今发展了2名党员,但因减化程序和手续,被镇党委发现后责令停止发展,重新培养考核;向东村自97年发展1名党员至今尚未发展。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村之所以长期不发展党员,主要是村党支部书记平时不注重培养所致,有的村党支部书记甚至对发展党员的程序都搞不清楚。目前*镇入党积极分子很少,全镇13个村共44名,仅占党员总数的8.6%,远远低于省、市有关入党积极分子达到党员总数35%的要求,近期如不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加快速度培养,还将会产生新的三年不发展党员村。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多数农民党员所以宗旨信念不牢,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除去党员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外,党支部疏于管理、缺乏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大多数村党支部组织制度不健全,党内组织生活不正常,有的即使有制度,也不到实处,严重存在“有章不循”的问题。通过查阅村支部会议活动记录发现,今年上半年,*镇各村党支部平均开展活动2-3次,活动内容集中于党员民主评议,讨论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真正认真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几乎没有,党内组织学习生活一片空白。绝大多数党支部仅限于每年“七一”建党纪念日,组织党员开个会,有的也不开会,就是发点纪念品或组织党员到市里“逛街、吃喝一顿了事”。由于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教育管理跟不上,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约束,致使党员队伍思想散、组织散、纪律散,逐渐淡化了党员的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有的党员背离了党员的行为准则,忘掉了应尽的义务,混同于群众,严重的像胜利村的李太元、邹本良、吴成喜等私下煽动组织群众闹事,利用群众的一些不满情绪与镇党委和政府搞对抗,已成了群众上访的领头人。
5、“富村后进”问题比较严重。*镇的胜利村和二场村,前几年一直是区、市、及至省级的“先进村”,可是近年却一路下滑为后进村。其下滑的主要表现是:⑴党支部班子缺乏战斗力、凝聚力,作风不民主,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两年来,这两个村的群众先后集体越级上访数次,集中反映的是村干部贫污腐化、处事不公、在征地和引办企业上,存在大量经济问题等等。⑵集体经济倒退,由“富裕村”变成了“亏损村”,“债务村”。在1997年前,二场村和胜利村都是市级奔小康先进村,年产值都超过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可通过近期审计调查发现,这两个村财务管理混乱,支出巨大,年会议费、招待费竞高达百万之多,有时一顿吃请就达万元。特别是二场村过去由于靠地源优势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很快发展起来,可近年由于村里在选项立项时,盲目投资建焊丝厂失败,导致村集体背上了近千万元的债务包袱。两年来,农民多次上访要钱,要土地,致使过去给予过大力支持的上级部门都远离该村,而这些优势一旦消失,村里潜在的种种矛盾都逐渐暴露出来。⑶村干部的问题严重。胜利村的村委会主任孙庭忠因挪用公款18万元已被判弄5年,当时由于他的影响,村会计、村委会其它成员都肆无忌惮的贪污,侵占公款,现都已追回。但目前仍不排除二场村和胜利村的其它村干部在村办企业承包、征用土地等经济活动中玩弄手脚,侵吞集体资产。⑷干群关系恶化,工作推不动。二场村和胜利村经常发生群众打骂村干部的现象,村里应收的统筹提留农业税都免了,可就连应该交的水费都收不上来,二场村民至今仍拖欠水费10多万元。目前这两个村的大部分工作都处于推不动状态。
分析这两个村“富村后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区委和乡镇党委忽视了先进村、富裕村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鼓励多,监督少;表扬多,批评少,在评比先进时,往往认为村里经济搞上去了,其它方面也不会差。在所谓“经济成就”掩盖下,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而不闻,致使问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久而久之,村里的党组织丧失了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战斗力和凝聚力逐渐削弱。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或虽有好的制度,却落不到实处。特别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上,透明度差,少数人、个别人说了算。该公开的不公开,该民主的不民主,引起群众的怀疑和不满。三是有的村干部思想素质差,不能正确对待成绩,荣誉和权力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群众观念淡漠,成绩、荣誉成了包袱,“公仆”观念被“功臣”意识取代,摆功劳、争待遇、图享受、比阔气,心态失衡,权力成为谋取和私力的工具。听惯了肯定赞扬的话,形成了“唯我独尊”的观念和家长制作风,使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四是经济建设与班子建设脱节,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成果而忽视基层组织建设,放松党支部工作。正常的党组织生活和党的会议被繁杂的事务挤掉,党员基本上不过组织生活,对党员和群众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党支部书记不带头执行各项制度,班子内部主要领导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班长和班子、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之间闹不团结,书记、主任“两挂马车”,搞内耗,严重影响村里工作的正常进行。
- 上一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课题思考
- 下一篇:干部外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