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养选拔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18 05:39:00
导语:干部培养选拔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人民政府与少数民族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他们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在本民族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发挥其他干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因此,必须继续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交流培养、选配后备干部等方式,切实建设一支能够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素质较高、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笔者立足全国少数民族干部干部培养现状,以屏边苗族自治县为例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情况进行分析。
一、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现状分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共有55个少数民族,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全国少数民族干部总量已由建国初期的3.7万多人增加到290多万人,40%的少数民族干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每个自治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已全部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甚至在许多杂居地区的党政领导班子中也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形成了包括党务、政务、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相当规模的人才队伍,保障了国家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社会和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人才需要。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诸多限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不平衡,少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然很不相适应。因此,加快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已成为新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课题。
二、屏边县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现状
屏边县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全县有7个乡镇,80个行政处(社区),总人口15万人,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12%。其中苗族61677人,占总人口的41.36%。近几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屏边县始终把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有力促进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到**年底全县各类干部2836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为1176人(苗族干部443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15.6%。其它少数民族干部733人,占干部总数的25.84%);截止**年8月,屏边县科级领导干部总数289人,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52名,占全县领导干部总数的52.6%。(其中:苗族79人,[正科44人,副科35人]占27.3%;彝族57人,占19.7%;壮族7人,占2.4%;回族3人,占1.1%;白族3人,占1.1%;傣族1人,占0.3%;布依族1人,占0.3%;傈僳族1人,占0.3%)。全县处级干部30人,少数民族14人,占全县处级干部总数的46.6%,其中苗族7人,占全县处级干部总数的23.3%;从任职情况上分析,全县60个县属部门,有28个部门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一把手,其中16个部门配备了苗族干部一把手(监察局、文联、老干、宗教、发改、民族事务、司法、财政、经合、畜牧、创新、粮食、党史、610办、妇联、地震)。除了统计局、党校、森林公安分局以外,各个部门中都配备了少数民族干部。乡镇班子中,科级干部58人,其中苗族19人(正科5人),占32.8%。还配备了1名27岁的苗族女乡长。从文化年龄机构看,全县少数民族干部1176人,大学以上220人,大专483人,中专以下473人。35岁以下435人,35-45岁489人,45岁以上252人。
总体分析:少数民族干部在年龄结构上相对合理,但文化素质偏低,少数民族干部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还是不相适应,且存在着差距,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还任重道远。
三、近年来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做法
近几年,屏边一直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工作重点,精心规划、加强培养,积极选拔,使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
(一)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屏边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组织部门先后制定了《干部培养规划》、《少数民族、妇女、党外和年轻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措施,建立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长效机制,不因领导成员调整而削弱或中断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如**年,屏边调整科级干部两批131名,少数民族干部就有56人,其中苗族干部31人,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培养措施,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力度。
一是各级党委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在发展振兴区域经济工作中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民族干部的特点和现状,始终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二是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方针、政策,把培养、选拔第一线的少数民族干部为重要环节,积极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为干部成长造就平台。三是重视后备干部培养,建立了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库,结合多层次民主推荐、宽领域干部考察等方式,注重把那些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选上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重点培养。
目前,屏边全县后备干部86人,其中少数民族后备干部48人,占全县科级后备干部总数55.8%,为干部选拔提供人才资源。
(三)拓宽培训渠道,强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教育。
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中,屏边把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为重点,以调训、主体班、选派挂职锻炼、轮岗等形式,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一是发挥党校阵地的作用,对县内少数民族干部进行理论政策培训。二是采取交流等方法,选派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素质好的少数民族干部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挂职、培训。下派了大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到基层锻炼,让他们在基层锻炼提高,尽早成熟。
2005年以来共培训少数民族干部653人次,为培养跨世纪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屏边县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方面取得了成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地方。
一是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异地交流、轮岗使用和培养不够及时;二是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三是公开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式不完善、面不广,竞争、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四是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后备干部储备少,对“接班人”培养后劲不足;五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渠道单一,对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规律及培养方法的特殊性研究少;六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专业技术干部和经济管理干部缺乏,尤其是工业经济方面的干部和管理人才更缺乏。
五、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对策思考
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在少数民族人口集聚的边疆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尤为重要,作用更为明显。做好这一工作,对于正确贯彻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一)继续强化领导,推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想发展、盼富裕的呼声和愿望十分强烈。新中国建立以来,尽管党和政府在政策和财政等方面给予了倾斜性支持和帮助,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当差,科技文化等社会资源的占有极不均衡,因而其积贫积弱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社会经济发展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据国家民委的调研显示:局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滇、黔、湘、桂、川、青、新、陇、宁、内蒙古、渝等11个省区市中,还有约20个民族的390万群众所在的77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属于特殊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这77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分别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县总数的11%。绝对贫困人口390万人,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13.4%,占少数民族地区绝对贫困人口的30%。
而少数民族干部非常熟悉本地区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善于理解本民族的意愿和要求,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不仅是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党的领导、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是少数民族人民充分行使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由此在新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提高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继续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统筹协调,明确总体思路,制订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运行机制,及时解决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对待广大少数民族干部,不能完全责备,要少些埋怨,给予更多的耐心、宽容和热情关注,在政策、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继续提供倾斜性支持,努力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形成一种民族平等友善的工作环境,从而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构筑起更高的平台,使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二)狠抓培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
同志强调,不论对于一个政党还是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清醒与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与坚定的基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思想状况和政治素质,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各项决策指示的全面贯彻,关系到所在民族区域的社会稳定。在少数民族干部政治思想教育上,要切实制订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规划,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民族理论政策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各级党校培训,参加各种研讨班,使他们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定信念,振奋精神。让他们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始终拥护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注重业务教育,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大多由于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文化知识、社会知识等诸多方面普遍比汉族干部差。就目前,全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学历比例仍然较低,他们的文化素质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可以说,新时期面临着新任务,广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是政治恐慌,也不是经济恐慌,而真正普遍出现了“本领的恐慌”。因此,必须坚持把对少数民族队伍的政治理论培训与业务能力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更加平等、开放、互信、包容、共赢的心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努力开拓境外培训资源,有计划地组织选派少数民族干部系统集中地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管理、企业运作和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得他们能够真正跳出本民族和本国的区域圈子,全面认真地审视和推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实现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的本土化。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正确引导和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干部参加自学、函授、脱产学习等多种途径的学历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不断优化文化结构,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和领导水平,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三)加强实践锻炼,增长少数民族干部的实际才干。
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为此,要结合少数民族干部实践能力不够强、能力结构单一的实际情况,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少数民族干部到“急、难、险、重、繁”的岗位接受锻炼,重视选派一些德才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有培养前途的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或上级部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领导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那些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和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领导经验的少数民族干部,应安排到生产第一线挂职锻炼,对那些年轻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要有意识地开展轮岗交流,让他们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不同部门丰富阅历和工作经验,增强改革开放和全局观念,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宜采取小步快跑、不断压担子的办法,加快能力和水平提高,进行重点培养,成为各个单位、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
但在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同时,要注意妥善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调动和保护汉族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使各民族干部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舟共济、形成合力;二是处理好复合人才与专门人才的培养关系,既要重视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对流培训,又要有意识地开展交叉锻炼,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四)健全培养机制,优化少数民族干部成长平台。
要按照干部德才兼备原则和“四化”方针,全面贯彻《干部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完善各类联系会议制度,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构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要加强监督管理,既要严把干部入口环节,又要更好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监督。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防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要建立“传、帮、带”机制,形成“老”带“新”、“汉”带“少”的干部培养体系,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办成事、办大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气氛,尽快使少数民族干部锻炼成长起来;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纠错机制,及时纠正少数民族干部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宽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帮助改正缺点,促使他们大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事业。
(五)强化基础教育,解决少数民族干部来源问题。
由于受历史、自然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信息闭塞、意识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家庭贫困加之就学条件差,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很难升入高一级学校就学,“走不出来”是制约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的主要问题。为此,要认真落实民族政策,抓住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机遇,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高度去认识,去重视,抓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从而不断拓宽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来源。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关于少数民族考生实行照顾的政策,建立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机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和巩固率,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优秀年轻干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设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基金,加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三是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助学基金,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资等形式,设置助学专户,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但面临辍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大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干部来源问题。
(六)落实民族政策,做好少数民族干部考录工作。
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的声望、影响力、号召力以及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沟通等方面都具有比汉族干部较多的先天优越性。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自治条例,进一步深化招录、选拔、使用少数民族的政策,适当增加民族干部招录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干部在各行业的录用比例,保证各行各业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干部,在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各行业的独特优势,充分体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特色。如屏边县在每年的公务员考录工作中,苗族、瑶族的考生放宽到高中学历,并设置了特殊岗位,拓宽了少数民族干部的来源途径。
(七)合理规划,做好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储备工作。
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落实好中央的民族政策,根据领导班子的近期调整和长远建设要求结合干部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培养“接班人”奠定基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的原则,既要着重培养通才,又要注意挑选经济、政法、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把综合素质好、群众公认、有培养潜力的少数民族干部充实到了后备干部队伍中,并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式培养和跟踪管理,及时发现优秀人才,随时调整不合适人选,始终确保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真正成为“一池活水”。要注重培养和使用相结合,要明确后备人选的培养方向,对培养成熟的,要创造条件及时提拔使用,为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打好基础。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不可能一蹴而就,民族问题的妥善解决有赖于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提高,而少数民族干部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培养选拔。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多从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的角度,多方位思考、常研究,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走向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快培养选拔一批能够适应改革开放推进民族团结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各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树立主体意识,强化全局观念,克服依赖思想,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民族团结为荣,有效领导和模范带动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力量。
- 上一篇:代表大会问题暂行规定
- 下一篇:基层党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