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情况报告

时间:2022-09-18 04:18:00

导语:农村基层党建情况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党建情况报告

为了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近期,县委办会同组织部组织人员到葛源、莲荷、港边、司铺、新篁等乡镇,就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如何加强与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年来,乡镇党委在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构建起一个个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平台,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党员队伍的结构。截止**年一季度,全县共有中共党员8172名,其中农村党员4935名,占60.38%;党的基层组织1086个,其中农村基层党委10个、占43.5%,党总支5个、占27.78%,党支部159个、占39.3%,党小组472个、占73.6%;**年发展预备党员187名,其中农村预备党员125名,占66.8%。从农村党员队伍构成来看,全县农村共有女党员495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0%;少数民族党员39名,占0.08%;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1477名,占29.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占22%;35岁以下的党员838名,占17%;36岁至59岁的党员2881名,占58.4%;在农村党员中,建国前入党的有8名,建国后至“”前入党的814名,“”期间入党的1464名,粉碎“”至党的十四大入党的1253名,党的十四大以来入党的1396名。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实际,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紧扣第一要务,认真开展“三民”好班子和“三培两带”活动,把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中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较好地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第一,葛源镇力创“三民”好班子。一是镇党委将新形势下党员教育与革命时期的党纪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时期的《支部大纲》和《红军纪律歌》,让全体党员找到了差距,也找到了动力。二是在全镇推行每周工作六天、在单位住宿不少于五天、学习一个晚上的“六五一”工作机制,充分利用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和电教室等教育阵地,开展理论、业务学习;三是在开展“察民心、记民情、帮民困、解民优”为主题的“四民”活动中,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常登百姓门、常坐百姓凳、常记百姓苦和勤解百姓愁、勤办百姓事的“三常两勤”一线情感工作法;在经济发展上,葛源镇党委班子立足于红色旅游和葛根开发,抓住岑葛公路改造之机,下大力气改善全镇交通状况,硬化了枫林、黄溪、考坑等三条村级之络,修建了港背、清湖两座大桥,改造扩建了农贸市场。同时,大力扶持农户发展订单农业,仅清湖村就种植了300余亩大棚反季节蔬菜,预计户平收入7000余元;在开发葛根种植上,帮助种葛大户蒋木生联系好葛根种苗邮寄业务,上半年,向四川、河南、湖北等地邮寄优质葛苗2万多株,获纯收入2.7万余元。四是把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村级后备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抓实抓好。积极把有一定素质的务工返乡青年、退伍军人、高中毕业生培养成党员或村级后备干部,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确定、培养教育、建档管理等环节,每个村都确定了3-5名后备党员干部对象,明确培养联系人,定期对后备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及独挡一面开展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有重点地进行培养。通过有计划的培养教育,使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目前,通过层层筛选,严格考察,镇里确定村级党员后备干部20余名,已有10余名农村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能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优化了基层党员队伍结构,活力大增。

第二,莲荷乡实施双“百、十、千、万”工程赢民心。〖HTF〗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莲荷乡党委组织全乡党员干部成立了12支支农服务队,采取挂点帮扶、联户服务等措施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把工作落到实处,该乡向每位党员干部发放民情日记本,向挂钩联系户发放干群连心卡。春耕夏收时节,广大乡村党员干部纷纷下田头,深入农户攀“穷亲”,上门送技术、送资金、送信息,及时解决群众的燃媚之急,比如,黄柏墩村民张水仔今年返乡承租了13亩农田种植蔬菜,却一直为种苗无着落而发愁,乡党委得知这一情况,当即与县农业局、扶贫办联系并取得支持,第2天,乡村党员就免费为他送去了黄瓜苗。像张水仔一样,自双“百、十、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全乡共有57名党员干部与570余户贫困群众结成“亲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610余次,新上致富项目50个,联系发放小额支农贷款3万余元。

第三,新篁乡创新行业党小组设置模式。新篁乡位于县域北部山区,人口近万人,由于村庄零星分布,农户居住分散,党小组无法正常开展活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近年来,乡党委根据这一实际,破除了“条件论”,针对全乡大多数党员都以油茶、药材、毛竹生产经营的现状,按行业把全乡党员划分为油茶、毛竹、药材、外出务工党小组,一举改变了原来按行政地域划分党小组的传统模式。如今党员过组织生活时,党员参与的积极高了,不仅学文件、学理论,还一起讨论各行业实用技术和经营方面的门道,相互传经送宝。行业党小组的设置,促进了农村民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该乡先后成立油茶、毛竹、药材协会,加入行业协会的农户达50%。去年,乡里油茶协会成立后,全乡油茶生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并在包装与深加工、创品牌上下功夫,进一步开拓了市场,仅此一项,为油农增收120万元,户平增收千余元。去年,县里积极推广新篁乡设立行业党小组的做法,先后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建立了葛根、油茶、毛竹、蔬菜、生猪等23个农产品位域120个行业党小组,促进了农村党员“双带”作用发挥和地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司铺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服务,“双向选择”明责任。〖HTF〗乡党委采取行业党小组领办、招商引资创办、种养大户和无职党员帮扶联办等形式建立了黄瓜、花卉、红芽芋、果树等农业示范基地。全乡共设4大类31个岗位,选派了116名无职党员岗,占具备上岗条件党员的84%。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既增强了上岗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又让一些暂时没有上岗的党员受到极大的触动,无职党员由无位、无责变为有位、有责、有为,让群众看到了党员的先进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比如,刘家村黄瓜种植党小组有党员11名,党小组看到本地农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因缺乏科学技术和销售市场,一直没有形成地方特色,党小组11名党员主动承担职责,由党小组组长童谭发牵头成立了蔬菜合作社,与峰饶食品公司签订了销售黄瓜订单,统一购买黄瓜良种,无偿提供给农户种植,实行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今年,该村种植黄瓜订单面积达600余亩,收获黄瓜近500万公斤,获利达80万元,每户种植黄瓜农户平均增收3000余元;宋村党支部从浙江、宁波引进客商郑善岳投资170万元,租赁80余亩土地建立了花卉种植基地,产品远销上饶、南昌等地,去年获利120余万元,并带动了30余户村民加入了种植花卉致富行列。司铺乡党员中有30余名种养大户,乡党委积极发挥他们有文化、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优势,通过集中办班、分类施教、现场示范等方式,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司铺村无职党员张小平,有大专文化和养殖技术,乡党委、村支部得知他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主动为他提供场地和资金扶助,张小平在养兔、养猪的基础上,建立了水产、家禽、果业为一体的综合养殖基地,去年产值达210万元,获利30万元,辐射带动50余户农民发展综合养殖业。同时,乡党委突出“变”字转作风,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存在作风不实、宗旨意识不强等实际问题,在党政干部包村、领导分工、岗位定员工作中实行了“双向选择”措施规定,每年年初召集由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和全体乡干部开会,由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根据群众意愿挑选包村的乡党政领导和岗位党员的人选,并每年对全乡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民主测评两次,在测评中,得分倒数第一、第二名的实行待岗半年,发70%的工资。这样,极大地调动了领导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全乡形成了一种勤政高效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港边乡构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HTF〗去年来,乡党委把发展壮大劳务输出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重头戏”来唱,实施流动党员持证式管理和定时向所在支部汇报联系制度,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有效地破解了人员流动性大给党员管理难带来的新课题。一是根据乡里外出务工人员中流动党员多的特点,在外出务工和流动党员相对密集的浙江慈溪逍林镇成立了全县第一个驻外党支部——港边乡驻慈溪流动党员党支部。截止目前,驻外党支部共为乡亲解决劳资纠纷3起,接受和解答法律咨询100余人次,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流动党支部被外出务工人员亲昵地称为“驻外大使馆”。二是进一步规划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乡党委健全了以“一证一卡一册”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机制,向外出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联系卡》、《港边乡外出务工人员手册》,记载了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基本情况、党组织及其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内容,方便了党组织和与流动党员的思想沟通。三是充分利用外出党员分布广、信息灵、组织纪律性比较强的优势,选贤任能、设岗定责,建立流动党员“创业五员”,即创业指导员、特产促销员、形象推介员、致富信息员、就业联络员。去年以来,流动党员在慈溪等地开展创业宣传、商品推介等活动8场次,帮助联系247名本乡务工人员就业,引导了11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村级支部班子难稳定,影响了村级组织向心力的形成。一是待遇低,辛辛苦苦在村里干一年,不如外出务工人员两个月的工资,有的甚至一年到头领不到一分钱,致使部分班子成员工作不安心;二是乡镇换届,乡镇主要领导变动频繁,各自用人现象不一,很难避免出现“一朝君子、一朝臣”的现象;三是工作压力大,干群关系不稳定,“好人怕坏人”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少数党性不强的干部出现“墙头草,两边倒”。第二,党员作用难发挥,支部缺乏号召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集中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即年龄偏大的党员多,60岁以上的农村党员占24.6%;文化偏低的党员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占69.4%;市场意识薄弱的党员多,有近50%的农村老党员思想守旧、小农生产意识很浓;能在生产中起示范作用的党员少;能带头致富的党员少;能带动群众致富的党员更少。第三,基层组织活动难开展,支部缺乏凝聚力。一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当薄弱,召开党员会,组织党员活动,90%以上的村则要发放务工补贴,否则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不多。二是少数农村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存在村里一开会,就会有任务,任务要完成,党员须带头,带头就吃亏的思想意识仍然存在,农村中少数党员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存在。三是流动党员难管理,外出务工党员增多,大部分流动党员没有固定单位,加上村支部管理机制上滞后,大部分外出党员一年到头只是回家交点党费,致使群众思想意识中产生“党员不党员,只差两角钱”的思想,影响了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四是大部分年青人受市场经济不良方面的诱导,一切向“钱”看的意识很强,申请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党性知识相当缺乏,致使农村支部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困难。第四,党群关系难融洽,支部缺乏战斗力。由于以往工作中向农民身上要的多、给的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的时间少,加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党群关系难融洽,影响了支部战斗力的发挥。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一是换脑筋,进一步加强灌输教育法,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入户、灌输到人,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由正派守旧型向改革创新型转变。二是加强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党员电教室等教育阵地的作用,除加强农村党员群众的理论学习培训外,注重强化向实践学习,以“流动党校”、“基地教室”的形式,让农村党员群众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会本领、提高技能,使村级干部工作方法由田间地头型向市场码头型转变。三是治软,重点抓好村级一把手选配,实行书记、村长一身兼,形成合力,避免村级“两委”工作中存在“两张皮”的局面。同时,在选配其他班子成员时,注重把那些能办事、肯办事、办好事的经济能人充实到村级班子,提高村级班子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四是治散,注重引导村级党组织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带领群众开拓市场经济的本领,完善各种制度建设,突出抓好支部定期向党员和群众代表汇报工作情况制度、党员议事优先制度,农村党员户定期走访制度等,促使村级党支部不断提高总揽经济和社会全局的能力,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参政议事的积极性,使全体农村党员在市场经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新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