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17 06:00:00

导语: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融独特的人文奇观与神奇的自然景观为一体,境内有“中国水都—亚洲天池,武当仙山—世界遗产”举世瞩目的旅游品牌,构成了山水相依、珠联璧合,风格独特、景色迷人的自然景观与丰厚的文化赋存。但是,全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体制创新、综合旅游环境、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还相对滞后,整合旅游资源任重道远。

一、强化旅游资源整体策划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旅游城镇建设、道路、通讯、环保等多方面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整体策划。通常情况下,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大方面。旅游类型的划分为就比较具体,包括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探险旅游、康体疗养旅游等不同类型。依托我市山水资源、民风民俗、人文景观和古均州文化的现状,在旅游资源整体策划中,既要尊重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具体实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机遇,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加快旅游项目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客源市场,不断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竟争力,加速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步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争取把旅游业培育建设成为我市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

第一、在自然资源整合策划方面。坚持山水一体化策划思路,通过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或规划,开展旅游资源的整合工作,把武当山、丹江口水库等景点整体串点,对自然资源加以包装和功能划分,使丹江水体旅游与武当山交相辉映,形成整个旅游目的地内部的不同特色旅游功能服务区,把一山一水一城建设成为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形成“山水一体”的旅游发展态势。使名山秀水珠联璧合,成为华中区域旅游圈和湖北“一江两山”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门。

第二、在文化资源整合策划方面。重点对历史文化、民俗、传说故事等当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形成特色旅游项目或游憩方式,从而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首先,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战国史称均陵,秦灭楚国置县武当,汉承秦制,隋唐改称均州,宋、元、明、清历代皆为重镇,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均州历史文化。其次,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当武术享誉世界,成为武当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境内还有全国著名的“民间文化活化石”——伍家沟故事村,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村。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策划,有利于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

第三、在革命历史资源整合策划方面。针对我市红色旅游起步较晚,开发力度不够的现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全市红色旅游景区进行规划,编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在江南片,重点是对武当山均房苏区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江南片红三军司令部,官山镇均县苏维埃政府遗址等进行规划开发;江北片主要是对石鼓镇红军团长纪大纲烈士墓等红色旅游遗址进行规划开发。借助参加国家、省级举办的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扩大对我市红色旅游的宣传推介。通过举办地方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积极向游客宣传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对现有的红色旅游参与性项目进行挖掘,对具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红色旅游项目进行整理包装,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方式对外进行信息。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一切有实力和诚信的客商参与到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中。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鄂西北红色旅游的核心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宣传推介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面突破,协调推进旅游交通、饭店宾馆、旅游购物和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旅游交通方面。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道路交通的建设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景区的可进入性、区域旅游交通环线的建设等是决定景区发展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必备的硬件基础设施。甚至火车站、机场、码头等都会对旅游目的地建设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旅游交通设施的建设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结合我市现状,旅游交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旅游干线的通行能力,建设市区至景区、景点至景点的道路网络。重点规划建设好景区旅游干线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火车站、飞机场的道路连接;全面提高丹土路全线、灵习路、浪河到银梦湖、吕家河到南神道、六里坪到伍家沟、凉水河到百喜岛小太平洋、丹郧路到玉皇顶果园场、蔡家渡果园场道路等级;认真规划建设好旅游码头、游船公司,确保水上旅游安全快捷。

第二、饭店宾馆方面。旅游目的地建设中,满足游客“食”和“住”两个旅游要素的饭店、宾馆建设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基础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量预测合理规划布局,分期建设能满足工薪族、青少年、旅行社团队、高端消费等不同游客群体的各种档次的饭店、宾馆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工作。同时,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充分的窗口行业的教育工作,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卫生条件。结合我市实际,要积极发展中、低档饭店,适度发展星级饭店,到“十一五”末,我市星级饭店的数量逐步从目前的17家扩大到30家左右,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档次。

第三、旅游购物方面。一般情况下,游客对旅游购物有较大的需求,但普遍对提篮叫卖,甚至纠缠游客购物的旅游商品售卖方式表示不愿接受。结合我市的实际,除土特产外,其他旅游商品的特色性明显不足,反映丹江口市特色的产品不多。因此,对于旅游目的地建设来说,旅游商品超市、旅游购物一条街等购物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要。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并强化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把“中国水都、调水源头”旅游品牌,开发成系列产品,精心策划,整体包装,打响品牌。

第四、建设游客集散中心。目前,很多旅游发达城市和地区纷纷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可以方便的在集散中心乘车到达区域内任何旅游景区;游客可以了解区域内各旅游景区的游览线路、门票价格、食宿条件、文化特色等相关信息;游客也可以在集散中心对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举报或投诉。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在规范旅游市场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对于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目前,我市也应及时把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同时,城市风貌建设对发展旅游业也很重要,通过对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设计包装、对大街小巷的文化名人雕塑建设、反映地方特色的景观设计等,塑造浓郁的地方历史文化氛围,展现旅游城市的文化特色,将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强化综合旅游环境创新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改革创新,在完善旅游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旅游环境治理上下功夫,在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在旅游体制创新方面。要建成一流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就必须在创新体制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创新旅游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体制和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模式,完善旅游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其次,要加快推进旅游企业改革,组建旅游发展集团,成立在市场化机制下运作的旅游开发总公司。由旅游开发总公司来整合区域旅游景区,打造区域旅游业的航母。组建旅行社的龙头企业,到“十一五”期末,旅行社总量从现有的19家达到30家,其中,骨干旅行社达到10家以上。同时,主动引进外地大型旅游企业参与我市旅游集团重组、并购、参股、控股、合作、合资、独资经营,通过一系列的资源和资产的整合,在较期内培养出具有较强自身造血和发展能力的旅游龙头企业,加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第二、在旅游环境治理方面。旅游目的地旅游环境治理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目前我市旅游市场还存在私拉乱带现象、拦截游客车辆导致游客投诉现象、各景区在旅游宣传时各自为政现象,影响到了我市旅游品牌创建,也制约了景区的客源市场和游客数量。因此,旅游大环境的治理将直接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工作,必须进一步规范治理,为广大游客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旅游环境治理的重点应该放在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与改造、旅游道路的改造和建设、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等方面。

第三、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当前,旅游目的地建设缺乏大量的各类旅游专业人才,这是旅游景区和旅游主管部门普遍困扰的问题。一方面,多数景区景点远离城区,工作环境、待遇无法和城区相比,很难吸引和留住旅游专业人才,部分景区甚至没有一名旅游专业毕业的人才,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各景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很多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偏远的景区景点,或者改行作了与旅游不相干的其它工作,存在人才的浪费现象。旅游目的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该采取吸引和自身培养的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吸引人才,以职位、待遇、机制留住人才。同时,各景区内部的员工要加强培训,并把优秀员工选送到各旅游大专院校进修,学习旅游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到“十一五”末使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5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000人以上。

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体制创新,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全面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把我市建设成“旅游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