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
时间:2022-09-10 05:02:00
导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区地域辽阔,各地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当前,贯彻落实好两个“一号文件”及**规划纲要精神,着力解决好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条件。一是加快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灌区改造力度,完善灌区灌排配套工程。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地下水,加快防渗渠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努力扩大高新节水面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二是加强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抓好农村节水灌溉、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六小工程”建设,抓好抗震安居、通信、广播电视等工程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田林网化,加快启动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及艾比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天山与阿尔泰山前山带森林恢复再造工程,巩固和完善绿洲生态屏障。抓好天然草原恢复、草场围栏、退牧还草、牧区水利试点等草原生态工程建设,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鼓励农业循环式生产,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努力使群众长远利益的实现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二、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一是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产品质量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在突出棉花优势地位、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继续巩固和提升我区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的优势地位,在**期间作强我区棉花产业。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子,把龙头企业建设纳入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全力扶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支撑,推动“四大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拓宽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逐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整体质量和效益。三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实行集中连片、整体式脱贫。用好以工代赈资金,积极引导其他扶贫资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着力改善和明显改变贫困乡村基础条件、生存环境和生产设施,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贫困乡村优势特色资源开发,走企业、实体带动的扶贫路子,建立长效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四是积极抓好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壮大小城镇经济基础,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功能,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城镇化发展,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努力开创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三、推进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在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构建起城乡平等统一、资源共享、人力互动、要素互配、产业互补的新机制。一要在投资方向上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要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稳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重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三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建立多渠道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与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农村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逐步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一要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巩固和加快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和整合现有农村教育资源,实施“两基”攻坚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全面提升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抓好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大举措。二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农村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设备改造等工程的实施,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和农村基层对各类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三要强化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巩固和推进农村县级“两馆”建设,构建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着力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完善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四要重视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积极扩大试点范围。五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有一定生活保障,老有人养。六要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