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税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8 02:25:00

导语:环境保护税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境保护税调研报告

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已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面对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各方都在努力探求治理之策。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治理环境污染,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单独设置环境保护税,是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良性循环的成功之路,本文拟就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相关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析。

一、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依据

在经济学界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环境与税收关系问题的是英国现代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他在论证国民收入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的命题时,提出了社会资源适度配置的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税收等手段来保护一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免遭不计后果的、掠夺性的消耗。根据庇古的观点,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只关心边际私人净产出,不大关心社会净产出,这就可能使边际私人净产出与边际社会净产出之间存在差异。因为从私人角度考虑是最优的决策,从社会角度考虑不一定是最优的。比如,从私人角度看生产一袋水泥的成本为50元,市场价格为70元,他可以认为利润是20元。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他生产一袋水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损失,假定可以得出是30元,那么,社会成本是80元,而不是50元。从私人角度看是盈利的,从社会角度看则是亏损的。这种差异有时非常大,而且靠市场无法解决,应该靠政府征税解决。征税的数量应等于排污产生的边际社会成本,从而使排污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这叫外部成本内部化。

除了上述生产领域负的外部性,消费领域也会产生负的外部性。如消费者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对水的污染,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次性塑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对环境的污染,都会形成负的外部性。政府也应通过税收的调节,使消费行为负的外部性内部化。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它认为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是看GDP的增长,而没有看到GDP增长所耗费的社会环境等成本,因此提出应建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80年代欧美的一些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认为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并寻找实现目标的手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一词,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它使原来被分割的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要求使用各种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促使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协调。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之相伴的是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一些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场功能衰退等问题比较突出。从水资源看,我国水资源面临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3个严重问题。长江、黄河等主要水系均受到污染,据测算,仅川、渝、鄂两省一市每年直接排入长江的生活污水就达33亿吨,两岸每年新增露天垃圾约2亿吨。我国460多个城市,2/3以上缺水。黄河水流自70年代以来断流期增加,有的地方达300天之久。从大气污染状况看,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部分大中城市出现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从固体废物污染状况看,以城市生活垃圾最为突出,垃圾围城现象仍较为严重,白色污染亟待治理。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已将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列为基本国策,采取了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如通过增加财政环保支出,对排放废水、废气单位征收排污费,纳入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利用废渣、废水、废气生产产品的企业给予减免税待遇,对环保小汽车减征消费税等,这些措施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一方面,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措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现行税制中还缺少应在环境税收制度中起主导作用的专门性环境保护税,这就大大影响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控制力度。

从国外经验分析,开征生态税或者环境税,是政府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筹集资金、增加环保投入的重要手段。目前,欧盟国家统一征收碳税,以鼓励减少使用矿物燃料,尤其是含碳量高的燃料,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治理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在荷兰,政府为保护环境开征了燃料税、噪音税、垃圾税、水污染税等。丹麦的环境和能源税已占税收总额的15%,大约330亿克朗(**年)。**年后,丹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280万吨,税收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无论从我国生态环境现实出发,还是借鉴发达国家保护环境的成功经验,开征环境保护税都是十分必要的,它理应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杠杆之一。

三、我国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

在我国开征环保税,治理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解决若干制度要素的设计问题。

(一)设置单一环境保护税还是系列环境保护税

单一环境保护税指建立一种环境保护税,对各种污染行为征收。系列环境保护税指对不同污染行为征收不同的环境保护税。从税收管理角度分析,征收单一环境保护税较为理想,可根据对大气、水体以及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设置不同税率征收。但从我国环境治理实际分析,征收环保税不仅涉及税制本身的技术问题,还涉及污染程度、污染物化学成分、环境质量评价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目前设置单一环保税有一定期困难。可考虑先建立若干单项税种,如碳税、水体污染税、垃圾处理税等,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合并,向单一环保税过渡。

(二)税制要素的设计要有利于有效控制纳税人的污染行为

环保税是特定行为税,其目的是有效抑制纳税人污染环境的行为,在设计税制要素时,要充分体现这一立法精神,否则税种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会失去意义。以税率的确定为例,从理论上讲,为了使污染企业的全部社会成本内部化,税率应该能够使减污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损失。但这就可能导致企业由于税负过重,竞争力下降,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目前的税率不宜过高,以扶持企业的成长,并保持税收收入的可持续性和可预测性。今后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环保技术的提高,可逐步提高税率。

(三)征收管理问题

环境问题有地方性的,也有全国性和跨地域性的,因此环境税可由中央统一立法,由地方负责征收管理,税款由中央和地方共享。环境税的征收机关应是税务机关,同时,由于环境税的特殊性,税务机关应积极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保部门的建议,使税收手段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协调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在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利于遏制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利用经济手段保护资源、控制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当然,在单独设置环境保护税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其他税种中的环境保护条款,形成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的生态环境税收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