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情监控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6 06:31:00
导语:税情监控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税收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新课题。国税总局谢旭人局长多次指示:“税收征管工作一定要精细化,不能大而化之,不能大概齐。”省局周局长指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税源的预测分析和动态监控管理,要加强经济与税收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对重要涉税经济指标、主要征管质量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比较分析。”我局按照税收征管“精细化”的要求,对税收征管基础活动中的一系列资源和手段进行整合,并重新进行定位,强化纳税人的动态管理,去年首创并试行了税情监控这种新的税收管理手段,今年我局又全面深入地开展了税情监控工作,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这项工作已渐成体系,初显成效。
一、推行税情监控体系的思想基础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和现实根源。税情监控体系的产生和成长正是基于对这些历史和现实根源的理性思考:
——推行税情监控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征管法》的必由之路。新《征管法》对纳税人提出了大量的涉税报告要求,赋予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大量的管理工作。这就给我们带来二个新的课题:一是税务机关怎样获取正确信息证实纳税人进行了及时准确报告,并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二是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怎样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进行细化量化,既做到有法可依,又做到有章可循。税情监控是《征管法》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实行以责任控制为导向的税收“五责”管理、达到以户管清、税款清为龙头的“五清”目标的又一重要举措。
——推行税情监控体系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迫切需要。1997年我国实行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一些人对这一现行模式产生了错误认识:一是试图搞重点稽查,以查代管,或者重“查”轻“管”,或者重“机”(计算机)轻管。二是把取消专管员管户制理解为取消税源的直接管理监控,改为运用电脑监控管理,并将取消“管户制”后的缺位管理、间接管理、被动管理称之为“管事”。这些习惯思维导致的后果是“疏于管理、淡化责任”这一核心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管理缺位造成职责不清、衔接脱节、信息传递、反馈和共享不尽人意、漏征漏管户居高不下等问题,这是目前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最为迫切的问题。税情监控体系的推行正是应对当前实际情况,遵从税收征管一般规律,汲取“管户制”的精华,并与“管事制”有机结合,着力解决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中最为核心的问题。
——推行税情监控体系是提高税收征管信息化依存度的现实需求。目前税收信息化建设中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一是靠人工输入的税务登记信息资料,即纳税人户籍管理资料,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呈静态。二是纳税人申报的输入征管电脑网络系统的信息有一定程度上的虚假性。三是基础数据采集不全,对企业整体纳税情况和税源变化的因素综合分析缺乏依据,信息管理与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四是滞后性,往往很多税务信息是在实施税务稽查后才暴露出来。在实际征管工作中,要求我们摈弃“有机则灵”的错误想法,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记录核对,对税务信息进行佐证、核实、调整和补充,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依托作用。
——推行税情监控体系是提高整体纳税意识和水平的应有之义。在纳税意识上,这些年来我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距离“世界上只有死亡和税收是无法避免的”那样的纳税意识还很大。在纳税水平上,我们把纳税人分为二类:一类是知法守法者,另一类是想守法但不知法者,而后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针对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水平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税务管理和纳税服务,也是税情监控体系推行的用心所在。
二、推行税情监控体系的主要做法
基于多方面的思考,我们将税情监控体系的职能定位为“税情雷达”:及时、准确、完整地探测和捕捉纳税人税款缴纳、经济运行的动态信息,并准确作出预测,其核心是税源监控,其主要载体是《税情监控册》,其主要手段为调查、核查、协查、巡查、走访、辅导等。税情监控居于税收征管活动的基础地位,位于纳税评估之前,与纳税评估一起形成税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从而构成有机、合理、可行的链条式税收征管逻辑结构:“雷达”功能的税情监控——“滤网”功能的纳税评估——“打击”功能的税收稽查,做到保护大多数人,提醒一部分人,打击极少数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设制《税情监控册》,确定监控目标和要求。
《税情监控册》是动态记录企业基本情况和主要指标的纸质平台,每户企业包括《纳税人基本情况变化表》、《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表》、《税收管理监控情况表》、《半年度综合分析表》等9张表格89个指标。具体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管理情况、涉税指标情况和税收管理类情况,重点是涉税指标情况。其中:1、基本情况指标主要是了解企业的基本概貌,主要指标有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投资人、经营地址等。2、经营管理类指标主要是掌握企业的主要经营内容,主要指标有经营范围、会计核算方式、销售对象、进货渠道等。3、涉税指标类指标主要是了解企业影响税收的相关指标,主要指标有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收入、有无季节变化、行业毛利率、税收计划执行情况预测及分析等。4、税收管理类指标主要是掌握企业纳税信誉的相关指标,主要指标有税务登记有无按期变更、验证、换证,有无未申报、迟申报、账簿保管不善等情况。
同时,我们还确定了税情监控的应达到的目标和时点要求。目标是:登记准期率100%,非正常户认定准确率100%,准期申报率98%,当期申报税款征期入库率99%,当期税款逾期滞纳金加收率100%,等等,共20项指标要求。时点要求是:企业基本情况需常年熟悉,对新办企业三个月内要熟悉;经营管理类指标常年掌握,对新办企业六个月内要了解掌握;涉税指标类指标需随时掌握动态情况,并于每月5日内做好税源预测报告,预测准确率达到95%;税收管理类指标需掌握上年度情况和本年度发生情况。
(二)建立税情监控的管理层级
管理员、管理科长、综合科长、局长室人员都是税情监控的管理人员,管理科、管理员是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税情指标实施全程监控,综合业务科长实施综合监控,局长室实施重点监控。按照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管理员对辖区80%监控指标应了解,记好《税情监控册》,并对监控相关指标按照规定要求及时进行汇集、报告。管理科长对辖区60%以上监控指标应了解,及时进行汇集报告。综合科长对辖区20%以上监控指标应了解。副分局长对辖区10%以上指标应了解。分局长对辖区8%以上指标应了解。
(三)围绕《税情监控册》开展四项监控
一是开展实地调查监控。大量的税务管理员是税情监控的主力军,他们充分利用新办户实地调查、防伪税控管理、发票检查、非正常户调查、户籍巡查、纳税辅导等时机,在实地工作中监控税情。管理人员调查前有预案,调查中在完成专项事宜的基础上,多渠道、灵活性地收集涉税信息,重点调查了解厂房扩建、增添设备、资产处理、同行业经营动向等,记载到《税情监控册》中,完成其指标填写要求,调查后在每月初形成税源分析预测报告。
二是开展重点税源监控。全市共划定122户重点税源户作为市局重点监控对象,同时各调查执行分局亦相应划定各自重点税源户,实行管理员、管理科长、分局长的三级监控,管理员着重对重点税源户监控指标的调查落实,管理科长、分局长着重把握企业的重大纳税和经营变化。如外税分局所辖的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年纳税能力在3亿元以上,对我们的税收收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分局长、管理科、管理员每月对公司分析预测。由于市场的迅速扩张和我国对从日本、韩国进口的铜板纸征收反倾销税,2003年上半年预计该公司税收增长将在50%以上。2004年,由于我国取消了对纸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预计减少税收1亿多元。对于这些变化我们都能适时监控并预测,及时调整指导性收入计划。
三是开展经济运行监控。我们扩张了税情监控网络,分别与相应辖区招商局、高新技术管理局、乡镇、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工商、地税等部门建立了税情监控联系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税源发展分析会。通过收集、交流、分析各地区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2003年,市区调查执行分局通过利用协作部门的交流信息,及早介入10余户企业的破产清算,发现若干起资产的非正常转移,及时对7户企业依法采取措施,避免了360多万元国家税款的流失。
四是开展综合分析监控。我们定期对监控中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对,每季形成一份《征管工作建议书》。去年,我们在监控中发现汽车销售行业、金属物资行业、砖瓦轧石行业整体税负偏低、发票管理不善、财务管理混乱,我们对这些行业开展了税收整治,进行会计核算辅导及发票专项检查,堵塞税收流失840余万元。
(四)采用多种手段对税情监控情况进行考核
为了检验各责任单位和人员是否将税情监控工作监到边、控到位,我们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检查和考核:
一是突击抽考,对管理员、管理科长、综合科长、局长室人员应了解、熟悉、掌握的监控指标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以询问回答方式为主,辅之手工记录。
二是日常考核,对《税情监控册》的记载、相关报表的报送和税情监控的达标情况定期进行考核。
三是与税收“五责管理”相结合。我们制定了《镇江市国家税务局系统“五责管理”工作过错追究办法》,对税情监控不力的责任单位按批评教育、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等形式进行追究,对税情监控不力的责任人按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调离所在岗位、待岗、行政纪律处分等进行追究。
四是与干部能级管理相结合。去年,我们在省局能级管理试点过程中把税情监控的考核情况纳入对干部的能力考核中,有83人通过评定被聘用到中级岗位,266人被聘用到初级岗位,从而使税情监控的考核情况与岗位配置、能级奖金、职务升迁、教育培训等挂起钩来。
五是与文明创建相结合,把税情监控的作为基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单位、优秀公务员的重要依据。
六是与执法检查、纳税评估、税收稽查等后道工作结合起来,共同检验税情监控的质量。
三、推行税情监控体系的初步成效
一是提高了征收绩效。2003年在组织收入十分严峻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我们通过开展税情监控,增强了征收能力,逐步实现应征税款与实征税款之间的“零距离”,取得了收入工作的新突破。1—12月份督促企业自查补申报税款2450万元,加收滞纳金、罚款219.5万元,开展以生产资料市场为主体的商贸企业预警提示,商贸企业净增收入1520万元;开展了建材、采石、砖瓦行业建帐培训,此类行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1%。全年共组织入库工商各税40.3万元,同口径增收5.1亿元,同口径增幅达14.8%,完成省局年度计划的101.56%。
二是提高了管理绩效。首先,对最基层的税务管理者来说,税情监控体系解决了税务管理“管什么、怎样管、管得怎样”的问题。过去一些管理员下企业管理是六神无主,回来总结汇报是杂乱无章、不知所云。在税情监控体系中,“管什么”就是监控范围和指标;“怎样管”就是量化要求和时点要求,“管得怎样”就是《税情监控手册》的记载和各类指标完成的考核情况。第二,对中层税务管理者来说,税情监控体系解决了“怎样管户、怎样管人”的问题。“怎样管户”就是体系中的层级要求;“怎样管人”就是体系中的考核要求。第三,从税情监控中得到的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扩充了税务信息的容量,扩大了税务管理的涵盖面。第四,《税情监控册》是企业基本情况和主要指标的纸质平台,其保管和传递,有效地解决了管理人员调换过程中的管理“脱档”的问题。2003年度我局共清理漏征漏管户750余户,对3562户纳税户进行发票专项检查,督促整改、处罚了11类发票违章行为,全年税务登记准期率达100%,准期申报率达99%以上,准期入库率近100%,呈现历史最好水平。
三是提高了执法绩效。税情监控解决了大量的苗头性问题,如纳税人不懂或不理解税法的问题、纳税人对税法理解歧义的问题、纳税人容易疏漏的问题,根据税情监控信息和其它信息将这些大量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整体执法绩效。同时税情监控也为纳税评估和税收稽查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提高了评估和稽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税情监控信息和其它信息,2003年评估出有问题户1194户,补缴税款达2995万元,加收滞纳金36万元,移送稽查65户,全年稽查查补税款达6691万元。
四是提高了服务绩效。税情监控体系的推行,使税企之间的信息沟通前所未有的频繁,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把大量的税收服务寓于平时的税情监控中,实现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零距离”。2003年我们有针对性地对重点行业开展了建帐培训,帮助纳税人依法准确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向1420户纳税人发放公开信,重点解决纳税申报中反映的突出问题;集中培训企业21期8560人次;先后开展了销售时间确认、返利操作及进项控管等专门的纳税辅导。积极的服务带动了纳税人的良性互动,全市纳税人的申报质量逐步提高,经过《税情监控册》税收管理类指标和专业性的税务稽查认定的A类纳税人达到100户,诚信纳税的风气正逐步形成。
税情监控体系着力落实法律的要求,努力践行总局、省局领导关于税收征管“精细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实现税收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其源自实践,也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展示其更大的效应,成为镇江国税的又一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