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税收执报告

时间:2022-09-05 05:42:00

导语:规范税收执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规范税收执报告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核心在于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机关,就必须依法治税,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与依法治税,是我国政府致力实现的治国方略与治税方略,两者关系极为密切。依法治税作为新时期的治税思想可以说是对我们国家几十年税收工作实践的总结。依法治税就是税收工作要完全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贯彻法治原则:也就是国家要依法征税、公民要依法纳税。

然而,在当前“依法治税”口号下的税收实践就恰恰存在着与依法治税格格不入的现象:

一是部分纳税人税收知识缺乏,税法意识模糊,表现为藐视税法,践踏税法,以各种手段偷、逃、骗、抗税现象时有发生

税收是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范畴。因此,人们的纳税意识也不可避免地打上历史的烙印,在两千多年封建主义统治历史,近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近三十年苏联模式、计划经济运动历史的作用下,经历史的积淀交揉,政治、经济、文化互为作用,使我国的税收环境变得极为复杂,乃至于直到今天还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法律意识淡漠。就国民方面而言,税收意识普遍淡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国外流传的是:“唯有死亡与税收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我国部分纳税人中流传的则是“要致富,吃税务”。他们“怨税”、“恨税”,不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偏颇地认为税收就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是搜刮民财,而且总认为收税是税务机关的事,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姿态,直到有一天触犯了税法被追究方豁然警醒,集中地表现为对税收了解的肤浅性、对税法熟悉的局限性、履行纳税义务上的逃避性和淡漠性,以及行使纳税人权利的集体无意识性。再从税务机关方面来说,时至今日,道德观还不时地左右着法制观,荣誉感和道德观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作为衡量税收缴纳的是非标准,“依法纳税光荣”长期以来一直成为税务机关广为宣传的颂词。然而,依法纳税并非光荣不光荣、可为不可为的道德问题,而是守法与违法、大是大非的法律问题。

受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少数地方行政领导干预税收执法,政出多门,长官意志,管工业的领导要免,管财政的领导要收,弄得税务机关无所适从。有的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常常不计经济增长因素,不问税源多寡,年年递增,层层加码,无端增大地税部门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擅自越权制定违反国家税法的文件,对一些企业或纳税项目实行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查出各地越权制定的涉税违规文件600多份,所涉及的违反税收制度金额达19亿元以上。更有甚者,对税务机关进行粗暴的行政干预,甚至下文限制地税机关行使检查权。上行下效,由于部门利益的驱动,一些非征税机关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监督税务机关是否正确执行税收政策上,而是参与争抢税源,把税款以国有资产流失、违纪金额、非法收入的名义入地方库参与分成。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地影响和冲击了税务机关的独立执法主体地位和执法权限,既干扰了分税体制的实施,又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和税收执法。

二是一些税收执法部门执法不规范,甚至随意执法、恶意执法的现象屡禁不止

长期以来,原《税收征收管理法》不能适应实行分税制的新情况、税制改革后的新形式,落后于税收征管改革的实践,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与有关法律不衔接、不配套,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加之部门行政协税不力,司法部门没有把税收法治放在一个特殊的、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税务司法功能的不健全,税收违法犯罪案件立案难、侦破难、审理难、结案难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司法人员由于不熟悉税收政策及管理程序,税案误判、重案轻判或不判的现象时有发生,使税收流失得不到有效防范和抑制,难以形成打击偷、逃、骗税违法行为的合力。

相当一部分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仍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造成执法过程中程序违法。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基本内涵就是税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符合税收法律规范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法律充分体现了权利与义务对等、实体与程序并重的基本特征。法律程序是法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在一种法律制度下,只有实体法而无程序法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适用与执行等)没有一定过程、规矩、规则,这样的法律制度将是僵死的,这样的社会将充满立法者和执法者的恣意妄为。我国近年来的税务行政诉讼案件,因税务机关程序违法或执法不当引起的败诉就高达60%以上,法制环境的不规范可见一斑。

当前的税收工作中,一些税务机关中仍存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越权、滥用权力随意处置涉税问题,收“人情税”、“关系税”,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涉税犯罪得不到应有的追究和制裁。有的税务干部甚至为企业偷、逃、骗税出谋划策,个别税务机关还为纳税人偷、逃、骗税行为大开方便之门,这不仅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而且严重地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破坏了公平竞争。

依法治税既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所在,又是贯彻落实党在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实际步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我国实施新税制和税收征管改革以来,伴随着税收立法、税务行政、税收执法等依法治税这一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实施,税收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收法制环境逐步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二十多年来的艰苦努力,特别是随着新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依法治税的步伐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认真贯彻《税收征收管理法》,落实依法治税重要思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税收执法,重视税收的执法刚性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的活动,它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参与国民经济分配,其活动过程,包括了所有法制要件,因此,依法治税是税收的必然要求。由于税收常常处于利益分割矛盾的焦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加之时下公民淡漠的纳税意识,逢查必偷、暴力抗税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各级税收执法部门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税收违法活动,维护税法的尊严,使全社会把对税收的认识提高到“废除捐税的背后就是废除国家”的理念上来。

综观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其都很重视税收的执法刚性。不管是征税人、纳税人,还是税务中介机构及其相关部门,都必须依法办事,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据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一笔6000美元的收入,会计师忘了报税,税务局不仅要求如数补缴税款,而且罚款1600美元。这些国家的税务局普遍对政府要员、影星等社会公众人物加大执法力度,他们一旦有偷逃税行为,不但同一般老百姓一样受惩罚,还要被曝光。另外,政府从不干预税收执法,诸如擅自减免税,为某个税收案件当事人说情等现象极为罕见。

税务机关要清醒认识到自己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而是特殊的执法部门,在税收执法中应牢固树立独立执法意识。当某些以权代法者为偷税、减税、免税、严重欠者说情护短时,要不畏权势的高压,不为“土政策”所干扰,坚决维护国家税法的权威,严格依法治税。

第二、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杜绝税收执法的随意性

税务机关是国家重要行政执法机关,担负着筹集政府收入和宏观调控的职责。目前,税务机关在依法治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执法不公正、随意性较大,是纳税人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笔者认为,现行工作中必须做到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这即包含纳税人,也包含税务机关。在税务诉讼中,税务机关败诉比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税务人员不按税法办事,不按程序办事,也有少数滥用职权的,这应该引起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就明确指出立法的目的,既要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又要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税收征收管理法》不仅规定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各项义务,也同时用大量的篇幅规定了税务机关的义务及纳税人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明确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平等的法律地位。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纳税人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正在习惯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税务机关不再自己说了算,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惧怕”心理逐步消除,税收法治取得了长足进步。

“有法必依”。包括执法机关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环节、程序,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严密监控,对违法违章事实一追到底。当前,偷逃税现象还比较普遍,这说明还有不少人有法不依,其中也有执法过程中的虎头蛇尾问题。近两年的税收征收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未申报户,而税务部门往往是发发催报信,送达限期改正通知书了事,而没有按照《征管法》进一步采取核定应纳税额、实施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使得法律的相关规定执行不到位。

“有法必依”,还包括税务要进一步明确税务机关合法行政行为所需具备的要件。作为税务行政执法机关的税务部门的任何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六个条件才合法有效: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在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行为目的必须符合立法目的、行为程序必须合法、行为证据必须充分合法、适用法律法规必须恰当即必须有法律依据。

各级地税机关的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学法、懂法、用法。把“依法治税,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贯穿到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收好税、带好队。切实加强对地税人员的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教育和引导广大地税人员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税收征管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和业务技能。

第三、加强执法监督,推行新形势下的执法责任追究制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税权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如同其它权力一样存在易被滥用或扩张的倾向,也同样需要在制度层面上予以制约与衡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税权实施有效的制衡则是确保实现税收法律化和依法治税的重要保证。

十六大提出了“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加强执法监督,既是依法治税的重要手段,也是营造良好税收环境的积极措施。实施执法监督就是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对外,即对各级政府、部门实行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使之依法处理税事;对内,即对各级地税机关进行执行税法的监督,通过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开展经常性的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强化组织监督、执法监察,及时纠正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广大地税干部职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各级税务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对因执法缺位、越位、错位而造成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行为开展执法责任追究,以保证税务机关执法活动的合法性。推行执法责任制必将有效解决税收执法中的执法责任不清、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权力交叉、执法职责空白等问题;促进各级税务机关领导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促使执法人员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正确执法、文明执法;有利于纠正执法人员执法中的随意性,防止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法制观念;有利于执法人员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有利于切实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