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征管基础报告
时间:2022-09-05 05:09:00
导语:建设征管基础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新是手段,基础是本原,夯实基础历来是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国家税务局以省局“135”工作思路和全省征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去年深化征管改革的主体工程完成之后,及时将工作重心调整到征管基础建设上,将2004年确定为“征管改革深化完善年”和“征管质量巩固提高年”,并立足实际,从“三个结合”入手,全面抓好征管改革的后续与基础重建工作,实现征管机构协调运转,充分发挥新型征管模式的潜力和作用,巩固了去年的改革成果,确保了征管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高,有效服务和促进了税收工作大局。
一、深化应用与建立机制相结合,切实加强技术基础
信息化条件下的征管工作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对征管软件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征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高低。通过去年对STAIS6.0版征管软件的初步应用,我们发现新版软件以数据集中处理为基础,以流程为导向设置业务节点,以当前流行的三层B/S数据库架构进行系统规划,在设计理念和实现手段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能较好地满足以受理核批为前台、以调查执行为纵深的外分征管模式,当然同时在应用中也发现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初我们确定了“扬其长、补其短”的工作思路,深化完善对软件的应用,为新型征管业务打好技术基础。
一方面,充分利用全市集中的数据资源进行一体化处理,实现全市统一记账、统一生成会统报表和统一进行相关数据提取,减少了部分报送工作量;广泛调查研究,针对现有180余种业务报表拟定了统一生成的业务需求,为软件开发做好了准备;深入挖掘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对计划收入分析、重点税源分析和征管质量分析进行通盘考虑,以图文并茂的现场演示方式将三个分析会放在一起组织召开,实现三会合一,既减少了会议数量,又加大了信息共享度,产生了互补效应,收到良好效果;按月进行全市范围的数据检测,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种认定和发票管理等各业务环节采集的数据进行逻辑审核,将问题通过网站,各相关单位及时纠正,上半年共检测发现和纠错近200条,实现了对数据采集的监控,提高了数据准确度。
积极利用软件本身的流程监控功能,对流程运转的时限与质量要求加以监控,顺利推进省局交给的“执法监督子系统”试点工作任务。从选取的东海县局试运行情况看,1-7月份共监控工作流7000余条,工作流的合格率逐月递增,从一开始的95%增长到99.7%,软件操作水平与执法的规范性都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全市范围执法监督岗位与权限已设置完毕并投入正式运行,为全面开展执法监督与绩效考核做好了技术准备。
另一方面,针对软件在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客观事实,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工作机制,对各类应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弥补软件不足。一是建立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在征管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下以征管处和信息中心为主要成员成立软件应用协调小组作为常设组织,横向协调各机关处室,纵向协调各县、分局,力求技术与业务的密切结合,形成合力。二是建立问题解决的快速反应机制,包括对问题的事前模拟测试、事中实时跟踪与事后的及时反馈,力争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必要时组织技术与业务下基层,让技术开发人员、业务行家与一线人员零距离接触,提高沟通效率,缩短问题解决周期。三是建立软件研究机制,在应用中深入研究,在研究中深入应用;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如何适应新版征管软件搞好征管工作”的大讨论,引导大家深入领会流程再造的原理,从整体上把握软件操作要领,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求人与机器的有机结合;对部分工作流的处理时限与权限在受理、核批、调查与执行节点进行了调整,对办税服务厅与农村分局的设置数量进行了适当确定,加强了对一分局的人力资源配备,使之更加切合工作实际。
二、机内流程与机外流程相结合,注重打牢业务基础
建章立制是保证业务长期规范运行的前提,特别是一轮较大的征管模式变革后,对原有业务规范进行及时修订显得尤为迫切。新版征管软件覆盖了征管业务的主体部分,但也有一些功能如稽查、评估等子系统还正在开发中,与外税、进出口业务的衔接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等,所以还有一部分业务要在机外进行。这要求流程编写必须进行全面考虑,既要做到机内流程畅通,又要保证机外流程规范,而且机内机外流程要有机结合,建立不断链的全流程。五月份,我们组织了市、县两级流程编写,以加强外分后机构间的业务衔接为重点,修订和补充了一批机外流程。
一是制订举报、评估、审理、选案与稽查等一系列工作管理办法,确保几环节外分后的有效衔接,做到既相互制约,又密切配合,分工不分家。规范日常举报受理工作,利用总局下发的软件做好案源的分类管理、及时移送、案件催办和定期上报。规范纳税评估工作,将评估职能放在各调查执行分局,在各县、分局做好日常对纳税人申报真实性审核的同时,市局对重点纳税人作不定期抽查评估,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监督,保证评估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按照选案委统一选案、审委会集中审理、稽查局专业稽查以及调查执行局与稽查局分级执行的要求,合理分工,环环相扣,确保选案有质量、检查有力度、审理要公正、执行要到位以及查补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二是制订征管纸质资料档案管理办法,根据调查执行和纳税评估工作的需要,调整机内流程,采用将纸质资料一律在前台收集并集中保管的做法,确定了在资料需要经常查阅时期内,按照“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将登记、申报等原始资料向后台传递、使用和分别保管,并定期将超过一定期限且使用频率较低的资料进行集中保管。根据管理办法对纸质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清理,仅市区就清理4万余册。
三是制订数据采集规范和会计核算办法,以重新界定业务重组后征收计统处与信息中心合署办公后的职能,提高数据采集质量,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另外针对外税、进出口的个性业务以及新税务登记办法和行政许可法出台后,软件业务需求暂未升级等情况,及时通过机外流程予以实现。
以流程为基础编写规程,按节点设置岗位、定义职责,建立完备的岗责体系,先定岗,再定人,根据各岗位工作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可一人一岗,也可一人多岗。
新型征管模式的正常运转,除了要有规范的业务流程与规程,还要有必要的考核机制来监督保障。为此,我局根据省局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结合我市深化征管改革后的征管模式与工作特点,下大力气于6月份组织编写了分别适用于县局、市区受理核批分局、调查执行分局、稽查局和进出口分局等不同职能单位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为工作质量、时限要求和共性项目三个方面,特别是对流程的处理要求确定了严格统一的标准,使得工作考核有切合实际全面可靠的依据,为新型征管模式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三、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提升征管水平
征管基础工作的重心始终在基层,基层工作的载体是责任区,特别是在业务重组后责任区成为受理核批前台的大后方,所以征管基础工作要得以整体推进,其主战场也是在责任区,只有责任区得以规范建设,征管工作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根本提高。业务重组后全市的责任区要全面调整,任务非常艰巨,同时以新型征管模式为依托的责任区重建不应当是传统责任区的简单重复,而应当是一次提升,要体现新型征管模式的优越性。为此,我局按照对待改革的态度认真对待责任区建设,分期分批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与措施,全方位多层次来构建责任区管理体系。
通过实施责任区管理办法,搭建责任主体框架,明确责任区的主要职责,在全市建立责任区171个,责任区管理人员400余人,占全体税务干部的40%;通过推行责任区考评办法,将对责任区的考核量化为各项具体指标,经过打分将责任区从好到差分为五个星级,并与奖金挂钩,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通过制订责任区作业规范,进一步细化日常工作的内容与标准,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了基层三化建设;通过实施责任追究办法,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上半年共追究责任14人次,有力配合了“两票”检查与“三强化一弘扬”活动的开展;通过推行责任区辅助查询软件和电子台账,共享征管软件的数据资源,延伸征管软件对责任区的业务覆盖,使得日常作业更加便于监控,增加了责任区管理的科技含量。
在责任区建设整体推进的同时,我局也适应形势的发展而取得了管理方法与理念的两个实破。突破之一是企业申报纳税方式的突破。积极推行税银联网方式的进一步更新,改变以前与2家商业银行的单独联网,建立以金库为中心面向6大商业银行以及财政、地税的横向联网,变税款顺缴方式为倒缴,加快税款划解入库效率,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提高,征管指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为实现所有税种、所有申报方式、所有时间段的网上申报与实时划解税款奠定了基础。突破之二是个体税收征管理念的突破。7月份组织召开全市个体税收工作会议,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明确以“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来指导个体征管工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通过加强依法行政与文明办税来维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促进个体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此举赢得了广大纳税户的一致好评,进一步融洽了征纳双方的关系。
改革后的征管基础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局仅仅做了一些初步的努力,且难免有不到之处,请省局领导批评指正。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贯彻省局精神,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征管基础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