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企业所得税报告
时间:2022-09-05 03:37:00
导语:内资企业所得税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反避税管理在外资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得到有效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内资企业所得税征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结合基层征管实际,就加强内资企业所得税反避税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内资企业所得税避税现状
2002年企业所得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实施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新办企业所得税由国税机关征管。几年来,内资企业所得税征管不断加强,所得税收入逐年大幅增长,已成为国税机关工商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2005年,无锡国税完成内资企业所得税收入163540万元,同比增长43.58%,占全部工商税收收入8.75%。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内资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利益集团为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关联企业关联交易实施所得税避税现象呈增多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集团公司内部化优势,使国税机关在避税与反避税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集团公司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市场,并且通过行政命令来解决企业资源配置问题,集团企业由内部价格来调节。而内部化的结果就是集团公司形成内部化优势。内部化市场的重要特征就是关联交易转让价格的运用,在以股权控制关系为纽带的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运用转让价可灵活地、优化地配置公司要素资源,以达到集团利润的最大化。二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差异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为集团公司避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按照现行税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定名义税率都是33%,但由于设立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15%—27%不等的优惠税率,以及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并在工资、捐赠、交易费用等诸多方面具有税前扣除标准优惠,因此,外资企业实际税负在10%—15%左右,相比之下,内资企业实际税负约为25%,两者相差10个百分点以上。即便是内资企业,也存在着一些税收优惠特区,如新办商贸、民政福利企业等。由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以及不同经济类型性质的内资企业所得税政策存在一定差异,为集团公司通过开办多种政策性优惠企业,并与原内资企业发生关联交易实现避税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一些地方政府过度的“招商引资”热为集团公司避税提供了保护。区域经济的兴衰是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志,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首先需要扩大投资规模,然后才是技术更新、管理水平提高直至制度创新,因此资本雄厚的集团公司在区域经济兴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投资方向是决定区域经济兴衰的重要砝码。地方政府为了本区域的经济更加繁荣必然积极干预,以颇具竞争性的政策吸引力,争取“招商引资”最大化,在地方政府的竞争性政策中自然少不了财政返还、廉价出让土地及减免各种规费等规定,同时,为巩固存量投资也免不了对国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稽查进行一定地干预,成为集团公司成功避税的坚强后盾。
二、内资企业所得税反避税设想
(一)加强宣传辅导,营造良好的反避税工作环境
1、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反避税工作情况,积极寻求理解和支持。在内资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和汇算清缴中,要注重对关联交易的审核、分析、评估,并形成《关联交易分析报告》,向当地政府汇报,从而提高政府对反避税工作的关注度,使其充分认识到企业的避税行为,不仅严重侵蚀政府应得的税收收入,而且也扰乱了区域的经济秩序,造成企业的不公平竞争,尤其是对本土同行业企业的冲击;认识到有效的税务管理对遏止避税行为,提高招商引资的运行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2.加强内部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部反避税技能。通过集中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使国税部门所得税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国税发[1998]59号和国税发[2004]143号)以及《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国税发[2004]118号)等反避税业务知识,为有效开展反避税管理提供智力保障。
3、加强外部税法辅导和典型案例宣传,致力提高企业依法纳税的遵从度。在税务登记环节、日常巡查以及年度汇算清缴中,应注重是否存在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的审核、审查,做好关联交易税法宣传辅导工作,提前规范集团公司企业的关联交易定价,预防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避税。同时,还要选取反避税典型案例,通过适当形式开展案例宣传,增强反避税管理的威慑力。
(二)强化日常管理,提高反避税工作效率和质量
1、密切部门协作,强化登记管理。国税部门应定期与工商、地税、民政、居委会等管理部门加强沟通,交换信息,结合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等实地调查,切实掌握新办企业总、分支机构、投资主体等信息,摸清关联方关系,建立关联企业档案,及时纳入监控视野。
2、加强日常巡查,实施跟踪管理。国税部门应将关联企业关联交易列入税收管理员日常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定期对关联企业间关联交易合同、定价、贸易方式等进行调查审核,及时掌握其有形资产购销、转让、使用价格,无形资产使用、转让价格,融通资金,劳务费用等关联交易信息,记录在案,加强后续管理。
3、加强申报审核,强化税源控管。关联交易申报是整个反避税工作的基础,申报质量直接影响选案的准确性和反避税的效率。因此,在内资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对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应借鉴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有效做法,要求企业就其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向当地国税部门提供有关价格、费用标准,制定依据,计算方法和境内、外关联企业的相关资料,以证实并书面说明其价格、费用的合理性。国税部门在汇缴审核评税时,应对其报送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重点审核,并结合日常巡查中掌握的信息运用“可比性分析”方法,参照独立企业间进行相同或者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或者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的价格所应取得的收入和利润水平等依据,对关联交易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形成《关联交易分析报告》,及时调整非正常关联交易转让定价。同时,国税部门在开展反避税管理中,应注重积累经验,掌握有效方法,尤其是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正常交易值域”信息库,以不断提高反避税工作效率和质量。
4、突出管理重点,强化税务稽查。国税部门在内资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应重点关注长期亏损、亏损大户以及微利企业,尤其是存在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的企业,应集中力量深入解剖,重点分析比较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经营情况的差异,产品定价方法、内部管理等,掌握企业经营动态,摸清企业亏损或长期微利原因,发现避税疑点,企业既不配合,又拒不调整的,立即移送稽查进一步查处,以期发挥“打击一个点,震慑一个面”的效果。
当然,反避税工作从税制层面来看,相关的法律法规亟待补充和完善:一是“两税”尽快合并,且内资企业所得税目前的税收优惠条款也应根据“十一五”规划及市场经济现状作相应的调整,尤其是新办商贸企业第一年企业所得税减免可适时取消,从而在源头上堵塞避税漏洞;二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关联交易通过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只明确进行调整,没有规定惩戒性措施,使得一些纳税人产生侥幸心理,为此,《征管法》需相应增加对非正常关联交易处罚条款,为反避税增强法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