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法报告
时间:2022-09-05 03:33:00
导语:投入产出分析法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税源管理主要包括税源监控、分析和评估三个组成部分,如何针对不同行业及产品的特点,实施有效的行业税源监控、分析和评估,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东县国税局三分局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引入行业税源管理,已在棉织生产、健身器材生产、链条生产三个行业成功地进行试点,探索出一条税源管理的新路子。
一、“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于行业税源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现行税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是现行的税负监控、分析和评估方法应用的效果不佳。目前,县以上国税机关税源监控和评估主要侧重于税源与GDP总量及税负变化的表象分析与监控,重点分析宏观税负、地区税负、行业税负及其变化规律,定期行业税负信息,建立税负评估指标体系,为基层税务部门税源监控和评估提供了部分依据,基层税务部门依据上级税务机关的大量税负信息进行税源监控分析和评估。由于上级税务机关的是粗线条的行业税负,未能延伸到具体产品;加之影响行业税负的客观因素较多(如: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变化、产品结构和存货期初与期末数的变化等),导致税负的可控性较差,税负分析评估的变数较大。
二是多数纳税人财务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的失真,导致基层税务部门依据财务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进行税源监控、分析和评估走入了误区。基层税务部门现行税源管理的主要信息,来源于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资料和财务数据。由于多数企业存在实际经营状况与财务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不相吻合的的问题,导致财务及税收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较差,往往也导致基层税务部门税源监控、分析、评估结果的误差。
三是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现状难以满足现行税源管理模式的需求。基层税务部门的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监控和分析评估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具体负责对所管辖纳税人的税源监控,并对低税负企业进行个案分析评估。这就要求每个税收管理员对本辖区内所有不同行业及生产不同产品的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与财务信息和申报信息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调查,查找疑点、搜寻证据、约谈补税。但基层税务机关的现状是一线征管力量缺乏,难以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如此大量的工作。同时整体素质不尽人意,难以对税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本理念
投入产出法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首创。主要应用于国家客观经济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后来又发展到企业微观经济价值链利润最大化的预测和分析。我们认为税务机关将“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于行业税源管理的基本理念应是:通过对某行业及产品与税收相关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成果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和综合分析,为考察企业收入与成本和销项税金与进项税金申报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提供依据。其主要方法是:基层国税机关选择本地区的重点税源行业或纳税异常行业生产的不同产品在进行典型调查、解剖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可控指标推导出投入产出计算分析模型,经过理论计算分析和实地调查测算,确定不同产品的投入产出监控指标预警值。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制订行业税源监控管理办法和相应的税源监控台账和报表。对不同产品的实际投入产出率与该指标的预警值进行差异分析,寻找投入和产出中的疑点,收集证据,为税源评估和检查提供依据。
“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于行业税源监控、分析、评估的主要指标是投入产出率,它是指产出某一产品或下脚料的重量与投入的原材料重量、动力量、人工量、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比例。按投入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划分为材料投入产出率、能耗投入产出率、人工投入产出率、设备投入产出率等。具体划分材料投入产出率有原材料投入产出率、辅助材料投入产出率、包装物投入产出率;能耗投入产出率有电耗投入产出率、煤耗投入产出率等;人工投入产出率是指实行计件工资核算的直接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设备投入产出率是指主要生产设备的机台产出率。
“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行业税源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遵循“友情管理”的原则。采用“投入产出率”预警为主、税负预警为辅的方法实施友情提醒,为纳税人提供预警帮助,一方面促进纳税人自查自纠,把问题解决在萌芽和起始阶段;另一方面也为纳税人申报纳税提供了“红线区域”,有利于促进纳税人自觉提高税收遵从度。
(2)遵循“税源监控分析与评估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将“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于行业税源的管理,从原单一财务数据监控分析拓展到非财务数据的监控分析,从原单一的税负的监控分析扩展到投入产出率监控分析,并将监控分析中发现的异常数据,作为评估检查的依据,有利于实现行业税源分析监控与评估检查的有机结合。
(3)遵循“打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投入产出监控指标在预警区域内的纳税人,除举报案检查和专项检查外原则上不安排评估检查;对预警区域以外的纳税人,要求其作出书面分析说明,责任区调查核实,发现异常户列入分局重点评估检查。这样有利于集中力量重点打击不听劝告和恶意偷税的少数纳税人。经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三个行业“投入产出法”应用于行业税源管理后,有80%以上的纳税人的投入产出率主动进入预警区域。
(4)遵循“加强税源管理与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及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企业的同类产品及不同时期的“投入产出率”分析比较和讲评,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设计的相关监控台账和制度,也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财务核算水平。
(5)遵循“税源管理科学化与精细化并举”的原则。通过理论分析和调查测算,确定投入产出监控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规避了现行税源管理中财务及申报信息失真、税负的可控性和可比性较差等因素的影响,以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率”为轴心,将税源的监控、分析和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投入产出分析法”税源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内容的科学化。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可监控、分析和评估每一种产品主要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辅助以详实有效的行业税源监控管理制度和监控分析报表和台账,充分显示“投入产出分析法”行业税源管理的精细化。
(三)“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于行业税源的监控、分析和评估所取得的成效
1、有利于基层税务机关从单一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监控、分析和评估拓展到对生产要素等非财务性数据的监控、分析、评估,能较好地解决因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导致基层税务机关依据财务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和评估走入误区的问题。
2、有利于基层税务部门从原单一对税负的监控、分析和评估扩展到投入产出率监控、分析、评估,能较好地解决现行的税负监控、分析和评估方法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投入产出率指标一般都反映到具体产品。因此投入产出率指标比税负指标和可比性更强、可控制更大、影响的因素更少。
3、有利于基层税务机关改进税源管理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责任区管理人力资源匮乏,税源管理效能低下的问题。将“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于行业税源管理,各基层单位可选择本地几个重点税源行业和纳税异常行业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行业确定监控指标及分析模型和具体的税源监控、分析、评估方法,责任区一线管理人员可依“菜谱做菜”。避免各地对相同行业的重复研究或无章可循的现象的发生,也能较好地解决责任区一线管理人力不足和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促进税源监控分析、评估效能的提高。
2005年8月我分局首次将“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于健身器材生产行业取得明显效果。经《征管信息系统》查询,本辖区25家企业04年税负为2.99%,05年税负上升至3.12%,06年1-5月份上升至3.84%,对少数低于投入产出监控指标预警值的企业采用投入产出评估补税47.8万元。
二、“投入产出分析法”应用于行业税源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一)深入调查,掌握行业产品生产及税源管理的特点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行业税源管理,首先必须对行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相关投入产出流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行业税源管理的特点和盲点,调查测算投入产出参数指标值。具体内容:一是调查本地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品种、类型以及各类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信息。以便全面了解本地行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及生产工序和环节;二是调查本地该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产品相关成本项目的生产成本、产成品率、产品损耗率以及产品的产销率等,以便全面了解本地该行业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费用、增值情况;三是调查企业各种产品各环节的主要原材料所占的比重,原材料的来源渠道、对象以及产品销售渠道、对象等,以便了解企业原材料流和产品流的物资运动情况;四是调查分析本地该行业税源的特点及税源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选择部分典型企业应用纳税调查和评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本地区该行业税源管理的盲点和弱点,以便对症下药,寻找适宜的投入产出监控指标。
(二)多方论证,建立行业投入产出监控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
“投入产出法”应用于行业税源管理的难点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业投入产出监控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我们的做法:一是通过典型调查测算出各投入产出指标,分析论证其可控性和与该行业税源管理盲点及弱点的针对性,从而选择税源监控指标。首先要分析论证其必要性。即选择的监控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地针对该行业税源管理的盲点和弱点;其次是分析论证其可行性,即所要选择的投入产出监控指标要具有较强的可控性。我分局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健身器材生产行业、棉织行业和链条生产行业众多投入产出指标的调查测算和分析论证,建立的监控指标体系为(1)健身器材生产行业的原料铁投入产出率、下脚料产出率。(2)棉织企业的百米布耗纱量、机台产出(各机型常规日产量);(3)链条生产行业产品产出率、下脚料产出率、投料无形损耗率。二是对所选择的监控指标进行分析推导,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并论证其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如:经调查,本辖区30多家棉织企业目前正在生产的棉布产品有51种,所用原材料棉纱的规格有19种。其监控指标之一百米布耗纱量计算分析至少应涉及的变量有棉布的经密、纬密、布宽和所用原材料棉纱的纱支数四个变量。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论证。方法:首先在典型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推导,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依据:一方面是来源于典型抽样调查测算的大量数据,另一方面向专业人员咨询寻求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从方法论角度讲这是一种从个别经验资料推理一般规律的过程。其次,依据投入产出分析法模型计算出各产品及所用不同原材料的投入产出监控指标的模型值,到众多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进行可行性论证,以确定各种产品投入产出监控指标的实际近似值。因为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计算出的部分投入产出率,并未考虑到模型变量以外的因素及非常规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模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进行必要的修正。
(三)强化监控,出台行业税源监控管理办法
根据“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本理念,为有效实施行业投入产出监控,我分局研究出台了《投入产出税源监控管理通则》,明确了投入产出税源监控的监控目标、监控指标、监控体系、业主责任、会计责任,以及为辅助投入产出税源监控需明确的材料核算、商品核算、成本核算、发票使用、监控报表和税务监督等事项的一般性要求。在上述《通则》的框架下,我们还针对各行业的特点,分行业出台了《行业税源监控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一是向纳税人公布该行业投入产出监控指标及预警值,引导纳税人进行自我对照,实现自查自纠,对投入产出监控指标低于预警值的企业要求在当月纳税申报时书面说明原因,报责任区税源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发现疑点报分局重点评估、检查。二是针对不同行业明确了“行业税源监控分析报表”的报送及投入产出监控台账的记载要求。由于投入产出税源监控信息缺乏有效的来源渠道,分局研究设计并要求企业每月报送《行业税源监控分析月报表》,同时为辅助税源监控分析,还针对各行业的特点设计税源监控台账,要求纳税人及时记载备查。责任区税收管理人员定期抽查,并纳入责任区每月巡查的重点项目内容。三是明确不同行业税源投入产出监控管理的其它具体要求。
(四)规范核算,提高投入产出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是应用“投入分析法”正确进行税源监控、分析、评估的基础。针对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数据不准确的现状,分局研究出台的《投入产出税源监控管理通则》明确规定:⑴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原材料的不同品种、类别和规格分别设立“原材料”二级科目,库存商品应分各种产品设立二级科目,实行数量及金额核算,准确核算反映各类产品投入产出数据;⑵明确材料及产品单位计量换算。如链条生产企业,链条产品的计量单位根据客户的需求,除以重量为计量单位外,还有以根数、箱数、长度等为计量单位,这就需要根据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要求,统一以重量为计量单位进行换算。
(五)优化评估,建立税源投入产出分析评估体系
一是从分析评估的内容上,注重将投入产出因素的分析评估与纳税人申报增值税和所得税及税负的分析评估实行有机的连接:⑴将生产要素中材料、动力投入数及相应存货期初、期末的变化数与申报增值税进项税金进行关联分析评估;将产品、下脚料的产出数及相应存货期初、期末的变化数与申报增值税的销项税金进行关联分析评估,为增值税的分析评估提供依据;。⑵将生产要素的投入数、产出数与相对应的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进行关联分析评估,为所得税相关内容的分析评估提供依据;⑶在对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数分析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存货的期初和期末变化、价格变化、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分析评估,从而为异常税负分析、评估提供依据。
二是从分析评估的机制上,建立了责任区和分局两级分析评估体系。我分局明确⑴责任区税收管理员是负责纳税人税源投入产出监控指标的日常分析评估,每月对纳税人报送的《行业税源监控分析月报表》进行分析,对监控台账进行巡查。对投入产出监控指标异常户要深入进行分析调查,按月向分局综合股提供分户投入产出分析报告,发现疑点报分局重点评估检查。⑵分局综合股设分行业税收分析员,负责为责任区税收管理员做投入产出分析辅导,并按月汇总、分析上报该行业投入产出异常情况,按季召开行业投入产出分析例会,负责需重点评估、检查对象的选案,报分局研究后由综合股实施。
三是从分析评估的方法上,注重人机结合。手工操作与软件生成的行业税源管理软件相结合是税源分析评估的最佳方式。手工操作能较综合考虑不同企业的个性,但工作效率差。分局正在筹划开发科学实用的行业投入产出税源管理软件。⑴设立投入产出数据库,并不断地进行动态维护和更新,为税源分析和评估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和数据。⑵将行业相关指标、投入产出率监控指标、税负指标数据充实到数据库中,结合实际情况及税收业务需求,搭建基础数据信息和组织实施两个平台,力求逐步建立一个科学实用的行业投入产出税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