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加工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5 10:47:00
导语:委托加工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财税字[1997]14号、50号明确规定: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出口且办理出口退税的货物必须是自产货物。由于生产型企业经营方式的灵活多样,“自产”与“非自产”难以界定,国税发[**]165号文又明确了四种情形的“视同自产产品”的范围。1、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的产品;2、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3、收购经主管出口退税机关认可的集团公司成员企业的产品;4、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由此,生产企业随意扩大“视同自产产品”范围以骗取出口退税的现象应运而生。为此,国税发[**]152号文又限制如下:自**年1月1日起,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凡超过当月自产产品50%以上的,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有关规定在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核准后方可办理免抵退税。然而,笔者在出口退税管理工作中发现不少企业受利益驱动,利用政策的空隙故意混淆“自产及视同自产产品”与“非自产产品”的核算,上述四种情形中尤其以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骗取出口退税为甚,所以,本文将着重对“如何加强委托加工收回产品的出口退税管理”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观点,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目前出口企业委托加工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企业故意混水摸鱼,用“外购成品”出口以骗取出口退税。出口企业采取手段拟造虚假的委托加工业务,将“外购成品”变成“视同自产产品”出口。1、要求供货方将购进的成品分离成原材料和加工费分别开票,制造虚假的委托加工业务,以骗取出口退税。2、受托方以委托方的名义购进原材料进行生产或受托方先将原材料卖给委托方,然后再接受加工,实为受托方自产货物,委托方收回后也“视同自产产品”申报出口退税;3、违反规定变更应税项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如将外购成品开成加工费或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费开成具体产品名称且直接进入生产成本故意混淆以骗取出口退税。
(二)生产企业法制意识淡薄,不善于利用合同进行相互间的制约。委托加工业务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委托方提供原材料;2、受托方不垫付资金;3、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含辅料费)。由于委托加工的形式多样且繁杂,有全过程的委托、有部分工序的委托,甚至有的产品有两个以上的委外加工工序,厂家双方图省事凭信誉在不签订加工合同或合同不健全的情况下就直接发货加工,根本不考虑双方间可能发生的违约纠纷,更不在乎其委托加工业务在税法上应具备的法定条件。
(三)办税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影响申报质量。外向型经济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办税人员的素质却没有与时俱进。就委托加工业务来说,大多数办税人员不能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正确核算。如:企业委托加工材料外发时,财务不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进行账务处理,仅仓库做了出库记录;支付加工费时财务上直接进“生产成本”科目,也不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进行核算;委托加工产品完工后最终进“产成品”科目,由于不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正确归集其生产成本,且与自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产成品混合记账,无法划分。因此,企业不能准确核算视同自产产品委托加工的外销收入与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的比率,国税机关无法执行国税发[**]152号文的规定履行省级报批手续。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办税人员素质,规范委托加工业务的会计核算
按照执行国税发[**]152号文的规定,正确计算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与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的比率在实际工作中虽难度很大但势在必行,国税机关辅导并督促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正确使用“委托加工物资”科目归集委托加工产品的成本并遵守合同法及税法的要求规范签订委托加工合同如实申报出口退税已刻不容缓。另外,企业还要加强产品种类的明细核算,规范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出口厂家混水摸鱼的行为。
(二)严格审查委托加工业务的真实性及视同自产产品的范围
1、严格审核进项发票,特别是审查其货物及应税劳务名称与真实业务是否相符。2、严格对照国税函[**]1170号文从以下方面审核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是否具备“视同自产产品”的条件:(1)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或者是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再委托深加工收回的产品;(2)出口给进口给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3)委托方执行的是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4)委托方与受托方必须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只有严格区分“自产及视同自产产品”与“非自产产品”,才能遏制骗税行为的发生。
(三)增设“视同自产产品”的退税申报明细项目
目前,我省现行的退免税申报项目中还没有“视同自产产品”等分类申报内容,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与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的比率是否超过50%纯靠企业主动手工申报,笔者建议在申报软件中增设此类申报栏目,并自动计算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与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的比率,同时还应要求企业报送“委托加工物资”明细账复印件、委外加工合同清单以及其它类型的视同自产产品的证明材料。
(四)测算企业的生产能力,加大日常管理深度
税务机关不能满足于审核退税企业申报的书面或电子数据,必须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能力、购销往来业务等情况。尤其是要掌握企业的生产能力,要设定不同设备、不同物耗、电耗、人工等的产成品的产出参数,凡超出参数50%以上的要列入重点跟踪管理对象。
(五)严格办税人员办税资质管理,努力提高申报质量
笔者认为出口退税办税人员必须通过考试并具备三种资质证件后方可上岗操作。一是《会计证》;二是《办税人员上岗证》;三是《退税人员办税证》。税务机关要加强三种证件的资质管理,凡年检考试不过关的一律取消办税资格;对申报差错实行积分考核,一年内积分已满的一律停岗;另外,税务机关还要限制办税人员多家任职的现象,应将办税人员身份证号作为退税登记证的基本信息录入退税审核系统以供比对,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办税人员多家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迫使会计人员主动钻研业务,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及责任心,也只有这样对提升出口退税申报质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要加大依法查处的力度,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
《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以假报出口和其它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面对日渐猖獗的偷骗税行为,税务机关要强化执法力度,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处罚一起,打击一片。对由于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相互勾结的,要严肃执法责任追究制。
- 上一篇:房地产所得税管理思考
- 下一篇:欠发达税收精细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