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评估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5 10:20:00

导语:国税评估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税评估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国税局第二税务分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税源特点,将税源分析监控和纳税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评估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的原则,确立起以行业评估为龙头,带动日常评估和专项评估的纳税评估新运行模式,分局纳税评估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年,共对574户企业实施纳税评估,入库税额1264万元,加收滞纳金22万元,调减留抵税额155万元,剔除扬子江药业集团,分局整体税负上升0.71%。

一、统一思想认识,确立行业评估新理念

在日常的征管工作中,分局感到现行的评估模式不能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指标体系,选案不准确,评估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二是选案随意性大,纳税评估注重案头静态分析,就表核表,不到企业实地核查,无法有效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评估工作针对性差,抓不住疑点,评估效果往往收效甚微。三是点对点的个案评估零敲碎打,只能解决个别问题,不能形成合力,更无法发挥威慑作用。四是传统的纳税评估强调以机管为核心,以评估软件为载体,束缚了干部的手脚,形成了思维定式,评估工作效率低下。五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评估的随意性、主观性比较强,缺乏公正性和透明度,不利于干部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廉政建设。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分局及时调整评估理念,跳出个案评估的框框,根据高港区域经济发展所形成的行业特点规律、行业税收负担率、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管理等状况,依托税收信息,采集并建立科学的指标分析体系,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对区域内全行业所属企业进行税源监管,实施行业性纳税评估。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业评估工作流程

1、建立选案制度,完善评估工作流程。专门成立以税源税负分析监控为主的行业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市局定期的税源分析监控信息,在分局范围内对内通过典型调查,选取同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行业标准等信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对外通过与各经济管理、金融等部门的联网,最大限度地掌握纳税人的各种经济信息,把这些信息与纳税人申报的商品进、销、存,产品产、供、销等资料进行比对,以此来确定评估对象,保证了行业评估工作的有效实施。

2、建立学习制度,提高干部业务技能。注重对评估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的培训,定期组织干部培训,系统学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省局《增值税纳税评估规程》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导意见》。通过个人结对,科室与分局挂钩等形式,为评估人员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既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技能,又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3、建立复审制度,规范干部执法行为。对于每次行业评估的结果,都必须由分局行业评估领导小组实行复审,统一评估处理标准,公平同行业企业间税收负担,确保环节、程序、内容的准确。在行业评估过程中,该分局积极推行了交叉评估、异地评估等手段,定期对评估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将评估中发现的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责任区,督促整改,实现了对征管质量的内部监督,进一步规范了干部的执法行为。

4、建立奖惩制度,增强干部责任意识。按照“六基”(基本情况清、基本数据准确、基础资料完备、基础工作扎实、基本制度健全、基本程序规范)工作理念和要求,结合“多劳多得、干好多得”的原则推行了纳税评估绩效奖惩制度,根据企业税负达标率、行业税收负担率的增减变动和纳税评估的相关指标来确定干部的考核分值,从而进一步明晰了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有效地解决了评估人员责任意识淡薄,评估质量不高的弊端。

5、建立交流制度,带动整体水平提高。坚持边实践边总结,特别注重对典型评估案例和创新做法的归纳和总结,每月以座谈会的形式组织纳税评估典型案例的评析和交流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对典型的、创新的、共性的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评估方法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把个案评估拓展为群体性评估、行业性评估,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初步形成了具有高港特色的行业性税收管理办法,指导面上征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通过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提高了整体评估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注重数据信息增值利用,开创行业评估新局面

为使行业评估工作思路得到很好的贯彻,**年度分局根据高港区实际情况,围绕医药零售、羽毛制品、船舶制造和房地产四个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行业评估。

1、开展医药行业的专项评估。**年3月,在对医药零售行业进行税收负担分析中,发现辖区内的35户医药零售药店的税收负担很不平衡。为此,分局专门组织人员深入调查测算,了解医药零售药店的经营规模、地段、用工人数、经营状况等与税收密切相关的信息,发现药店不同程度地存在划卡销售申报不实、不按规定开具发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局采集了主要药品的零售毛利率、人均工资、相关房租等15项样本指标,并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时间,统一步骤,统一标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同步运行,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和威慑力。经过一个月的扎实工作,该行业评估共补申报销售348.61万元,入库税款、滞纳金达14.31万元。

2、开展典型行业的专项评估。结合港区实际,选取具有明显区域代表性的特色典型行业作为评估对象,进行重点突破。通过对羽毛制品行业的评估,发现农产品收购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企业农产品收购尚不完全规范、低征高扣、错用税率、对进项审核不力的问题,为此制定了大额收购实地勘察制度、大额交易货款结算制度、纳税人收购货物报验制度、责任人审验制度,运行以来,效果明显,减少了收购过程中的不规范;通过对全区8户船舶制造企业的分析、比对,有重点地选择了4户企业进行评估,发现企业对劳务用工的界限划分不清,随意列支计税工资的问题,共补税199万元,加收滞纳金10.22万元;通过将房地产行业评估延伸到建材行业评估,基本掌握了建材行业偷漏税收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而明确了建材行业纳税评估的重点部位和工作要点,对行业评估的对象范围、所属时间、评估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实施全行业评估指明了工作方向。

3、开展重点行业的专项评估。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拓展行业性评估领域,把全区销售收入前100位和入库税款前100位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并采集了用电量、税收负担等20多项指标,建立起“一户式”软件档案,逐月比对分析。已对近50户重点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重要疑点,自查自纠,防止了重大偷税案件的发生。

实践证明,行业性纳税评估产生于工作需要,切合征管实际,由此带来了"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了税收管理绩效。增强了税收管理的针对性、实用性,通过日常征管、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的有机结合,资源共享、良性互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整个行业的税收征管。二是提高了税收执法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参数指标和数据模型,把握了同行业间的真实情况,增强了税收信息的可比性,为地区间税收的平衡发展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执法环境。三是提高了税收监控管理能力。行业性税收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提高了各类税收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利用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测算、分析、比对,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核实,及时发现疑点,提供预警帮助,夯实了征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