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护税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5 09:53:00

导语:立体护税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立体护税调研报告

历经12年分税制体制下的税收征管改革,我们依然面对着一个多年来致力于解决而一直尚未解决的课题——因税务部门在管理上“分兵把守”、“信息封闭”而导致税收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缺失及税收执法与政策执行方面的不统一和不规范。按照谢旭人局长提出的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以及纳税人对税收管理部门日益强烈的税收服务规范化和统一化的呼吁。

近年来,常州市国税局立足构建和健全社会化协税护税管理体系,在税款解缴、税务登记、税务稽查、个体零星税源征管、所得税征收管理、涉外税务审计、纳税信誉等级评定、集中性税宣活动组织等“八大”领域,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实行了“联网解缴”、“联合登记”、“联合代征”、“联合管理”、“联合检查”、“联合审计”、“联合评定”、“联合税宣”的“八项”联合,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协税护税管理格局,延伸了征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一、整合资源,健全立体化协税护税机制

建立社会化协税护税管理体系的目标是:建立健全以“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立体式、网络化的税源监控体系。其中,部门配合是核心。只有将目前分散掌握在各相关部门的大量涉税信息加以有效的整合利用,才能真正解决税收管理信息不对称、征管成本居高不下的矛盾。常州市国税局针对目前征管中最迫切需要掌握的信息资源,在协作对象上明确重点,加强与地税、工商、财政、银行、公安及区乡政府的配合与协作,着力构建一个税源信息共享渠道畅通、信息交换及时的协税护税组织网络。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在与地税部门的协作上,成立了由双方主要领导参加的国、地税协作领导小组,明确以征管处为牵头部门,各业务对口部门具体落实,形成两局“一把手”负总责,分工领导配合,各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制度。

二是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在具体协作工作中,分别与对方协作部门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和《情报交换制度》,其中,国地税双方原则上每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情报交换会,在新政策贯彻实施及新的管理性举措出台前,均要求及时向对方通报和反馈各自重要活动安排和工作部署,协调处理具有共性的重大问题。

三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市国税局与地税、工商等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高的部门进行了计算机联网,共同开发了“税务工商信息交换系统”,建立了网络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因客观原因无法联网或不宜用网络传递的信息,也作出了涉税信息资源采集与传递的具体规定。如,通过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定期与地税、工商部门核对户管信息;通过每季召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国库四方联席会议,交流收入情况、政策调整、工作要求等信息;国地税的稽查部门每月将稽查案件相关信息和有关资料传送给对方,实行信息交流和检查取证成果共享,每季定期召开案情通报分析会,遇有突发重大案件则临时召开情报交换会议。目前,市国税局与地税局的信息交流范围已扩大至税务登记、稽查、运输发票、免抵退税、车购税等方面,涉税信息的采集、共享、应用面和效益均大为提高。

二、“八项联合”,构建社会化协税管理格局

以“八项联合”为基础优化税收工作格局,推动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促进税收事业和谐发展。

(一)联网解缴,率先实现“税-库-银”自动划解税款。2002年,我局通过与常州人行协商合作,在原有的财税库联网核算基础上,由人民银行通过“同城电子结算中心”直接自动转账划解税款,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税款解缴由“税-库-银”同城结算、自动划款的税票电子化,从而使税款征收的工作效率和税款解缴的准确性均大为提高。CTAIS2.0江苏优化版上线后,市局又与人行多次协商,对联网解缴的外挂软件进行改造完善,使其通过外联系统平台与新征管软件顺利衔接,继续发挥了“税-库-银”联网优势。

(二)联合登记,创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联合税务登记平台。在借鉴其他省辖市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拓展了旧有的窗口联合办证的模式,自行研发“税务工商信息交换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基于工商、国税、地税三方信息共享下的联合税务登记,做到税务登记范围、受理、代码、表证章、资料传递、预期办理处罚、信息基础支撑等七个方面的统一,在提高登记效率,降低征纳成本的同时,确保了三部门基础信息准确一致。在06年的税务登记换证工作期间,常州国、地税局又利用自行开发的联合办证平台,做好信息比对、传递工作,并按属地管理要求明确户管对象,确保了纳税人基础信息的准确维护和换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联合代征,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型零散税源的委托代征。为切实有效地解决个体市场零散税源点多面广、征管工作事多人少的突出矛盾,我们积极与各级政府、财政、地税和工商协商,在各辖市(区)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国税、地税、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由镇、街道职能部门负责人主管的协税护税办公室,社区(村)一级设立税务协管站。共同出台了《个体委托代征操作办法》、《协税护税办公室工作实施意见》,对个体、市场、零星分散税源统一实行委托代征。国地税双方还合作开发了“个体委托代征软件”,将个体零星税源户管信息、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税收统计查询等纳入计算机管理,实现了对个体税源的联合征收、联合管理,从而建立起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别监管、普遍征收、人机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委托代征模式。至06年12月底,全市已形成了由70个代征点、375名代征人员组成的零散税源协税护税管理组织,个体漏征漏管户清理及日常巡查力度明显增强,以往难以有效监控的“边角”零星税源纳入了正常税收征管秩序,个体征收面市区达80%以上,个体税收同比增长近四成。

(四)联合管理,突破两家共管所得税的难题。自新办企业所得税纳入国税部门管理之后,形成了一个税种由国、地税两家共管的局面。虽然面对的是同一个税收政策,但由两家执行,必然会产生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同时,面对增势迅猛的所得税征管需求,国税部门存在着管理力量与经验不足的问题,为确保国地税共同管好所得税,立足本市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国、地税部门的征管范围,减少和杜绝了所得税户管上的漏征漏管或重征重管。在日常征管中,两局加强沟通与协商,尽量减少双方在政策解释和执行上的不一致。如:在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方面,市国税局根据总局文件,积极与地税协商,拟将建筑、商贸等行业的应税所得率作适当调低,使纳税人不致因管理部门不同而出现税收不平衡;此外,在税前扣除标准、减免税认定及审批、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落实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等管理事项中,也要求做到国、地税局联合会签转发上级有关文件,细化制定较为统一规范的管理办法,确保管理标准、操作方式的基本一致。在**年落实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中,市国税局积极与科技局、地税局协调,三部门统一组成“政策宣讲团”,开展了分层、分批的集中性政策宣讲,并针对纳税人提出的操作问题和税收征管现状,认真梳理涉及税收优惠的13条政策。对属于老政策的,重申了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对属于新政策的,一方面积极向省局请示,争取尽快出台暂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会同地税、科技部门对《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制定了具体操作规程。

(五)联合检查,形成打击偷骗税涉税犯罪活动的强大合力。面对偷骗税活动日益智能化、隐蔽化、集团化的现状,我们深感只有强化国地税协作,联合公安执法力量,才能真正有效打击税收违法犯罪行为。06年,国税加大了与地税部门的协作办案力度。国地税两局共同制定了《关于涉税案件国、地税稽查局联合办案的实施意见》,成立联合办案领导小组,由两局稽查局负责具体事项;联合办案的重点放在重大账外经营案件、重大偷税案件、举报案件及其他需要联合办案的涉税案件上;对提请联合办案的案件,由原检查税务机关按规定制作《国、地税联合办案提请书》,相关材料报联合办案工作小组审议,工作小组据此制作《国、地税联合办案会议纪要》并形成具体的工作意见,双方各自派员参加成立联合检查组对案件实施检查。案件结案前,联合检查组将案件提请联合办案工作小组进行案情通报分析,保持在税务稽查案件处理上的一致性。在对房地产行业的专项检查中,我们首次尝试了联合检查的方式。查前,借助地税部门对所得税、房地产业政策较为熟悉的优势,通过交流辅导会、稽查沙龙等多种形式,使国税检查人员对房地产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深的了解;检查中,两局稽查局一起召开查前辅导会、发放自查表、确定检查对象、派出联合检查组;查后,相互通报检查结果。仅在对6户房地产共管企业实施联合检查中,就查补税款合计达1100余万元。

(六)联合审计,确保涉外税务审计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自2004年以来,市国、地税局即联手开展了涉外企业税务审计工作,从政策到具体操作程序上相互协调沟通,不断拓宽联合审计的行业范围及审计户数,先后对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运输、餐饮、娱乐等行业的涉外企业进行了联合税务审计。对审计报告、结论以及发现的问题两局做到共同研究,共同商定,确保涉及的涉税指标、口径、数据保持一致,该项工作不仅得到了外商的认可,还得到了省局的通报表彰。

(七)联合评定,共同建立规范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机制。早在2001年,我们就在全省开创性地制定出台了《国地税日常税务检查免检企业评定管理办法》,随着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管理的日趋规范,近年来,常州市国地税又共同制定实施了新的《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账簿凭证管理、税款缴纳、有无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五大类考评内容、21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审,并根据纳税人不同等级实施了A、B、D企业分类管理。自2004年以来,市国税局与地税局已联合召开两次全市诚信纳税A级企业表彰大会,在全市4万余户纳税人中,共同评选出105户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有效扩大了纳税信用等级的影响力,使之成为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联合宣传,坚持12年国地税联袂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自94年国、地税分设以来,常州每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都传承了分家不分手的联合税宣传统。在连续12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组织中,无论是方案的制定、还是活动的形式,以及经费的开支,市国税局均与地税局一直保持了共同筹划、共同组织、以节约为原则、共同分摊开支的良好协作关系,并逐步由每年集中性合作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到现在日常性携手组织各类税收宣传,由国地税双方共同确定宣传主题、方案,统一制作贴挂税收宣传标语、口号、公益广告,不断优化人、财、物组合配置,充分利用外部媒体资源和双方内部的服务热线、网站,以及办税大厅等宣传阵地,联手打造了一系列税收宣传精品,在全市共同营造了浓厚的税收宣传氛围。

三、深化认识,社会化协税管理成效日益显现

通过“八项”联合,一个综合性、社会化、深层次的税收协作管理体系正在常州悄然形成,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方面省时、省力、省钱的优势效应也得到了逐步显现。

一是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方对国税工作理解和支持的力度加大了。社会化协税护税体系的构建,使各级政府部门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税收管理工作之中,充分调动了有关部门协税护税的积极性,部门间关系更为紧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提高了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纳税人对国税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提升了。原有的工作流程过分注重内部监督制约,而忽略了征管效率和成本,并导致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来回跑、多头跑。通过部门联合,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改造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全方位地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纳税服务;联网解缴、联合办理税务登记,使纳税人省时省事省力;推行个体税收联合代征,有效地解决了“人少事多”的矛盾,使基层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到了重点税源管理上,同时也有利于清理漏征漏管、公平个体定额,形成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税务机关税源税基控管力度加大、纳税人满意度提高的“多方共赢”效果;联合检查既避免了多头下户、重复获取数据,有利于减轻纳税人负担,同时也形成了稽查联合打击的威摄力。

三是打破了税收管理“分兵把守”格局,协税护税的管理合力增强了。税收协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征管力量有限造成的征管环节薄弱问题,同时能够发挥独到的监督优势,加大了对征管行为、政策执行和执法公正性的制约与监督。在开展涉外税务联合审计中,对企业一项经营行为同时涉及国地税机关辖管税种的,可以联合处理与处罚,既避免了税收的流失,也使税务机关的执法更加规范和统一;通过联合评定纳税信誉,也更有利于共同加强企业纳税信用的管理,扩大信用管理效应。

四是扩大了涉税信息的共享度,税收信息增值利用的效益明显提高了。原先许多与税源相关的信息,国税机关自身无法获得,或者虽然可能获得但获取成本较高,联合协作后,获取各类涉税信息更加快捷和全面,有利于国税部门提高对税收工作的预见性和对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同时也将各单位和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条条块块”,接入到更大范围的信息化大平台中,使原先只在各部门内部流转和传递的信息资源获得最大程度的增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