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5 09:26:00
导语:税收优惠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各地把吸引外资作为弥补资金不足,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措施,并通过财政返还、补贴等各种手段变相给予税收优惠,有的地方甚至违背国家税法规定,采取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等手段鼓励外国投资者,认为对前来投资的外商给予税收优惠越多就越能吸引外资,将其当成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对税收优惠在吸引外资中的局限作用进行分析,纠正片面扩大税收优惠的理解,以此树立正确的招商引资理念。
一、税收优惠对吸引外资的促进作用
外国投资者在华举办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最小成本换来更大利润。所得税作为企业间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非亏损企业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金额,影响投资者的利息、股息分红。在其他固定成本相对稳定、间接成本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加以解决的同时,如果同时能够享受减低所得税税率的优惠,达到减少费用列支,那么和其他高税率企业相比,低税率企业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来扩大销售,或者维持同类产品价格的手段获取额外利润,所以税收优惠的确是吸引外国投资者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国家都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外国投资者税收负担,所有欠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制定税收优惠吸引潜在的外国直接投资者。作为我国同样不例外,改革初期,由于资本严重短缺,为了吸引外资,先后制定了诸如两免三减半、减低优惠税率、购买国产设备退税、抵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从优惠的广度和深度看都是前所未有的,整个《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企业所得税法》基本上就是如何给予外资税收优惠的讲解,外国投资者在中国享受着超国民税收待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外资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优惠制度对于引进外国和港、澳、台资本及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社会投资资产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每年增长11.2%,其中200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603.3亿美元,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直接外资最多的国家。涉外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1147.69亿元,同比增收215.19亿,同比增长23.1%。
二、税收优惠对吸引外资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由于对税收优惠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地方在引进外资的工作中常夸大税收优惠的作用,动辄就以税收优惠相许诺。我们应当看到,税收优惠虽然起到重要作用,但绝对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一)周边国家也采取税收优惠产生的竞争
我国以及周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环境,无论在软件(政策、法制),还是硬件(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方面,都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为了与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各国竞相推出了对外资的种种鼓励、优惠政策,尤其是与我国毗邻的东南亚各国,它们在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地理位置等许多涉及投资环境的因素中都与我国极为相似。因此,它们所实施的优惠政策,就给我国造成了竞争,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我国优惠政策的实际效用。例如,越南对符合条件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实行减免税优惠,对外商投资436种高新技术产业及“能够对高附加值制造业等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的97种服务业和“外商投资区”内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外商符合上述条件,前七年免交法人税、所得税和红利所得税,后三年减半;所得税、财产税、综合土地税和登录税(均为地方税)减免期限至少八年(前五年全免,后三年减半),地方政府可视具体情况在八至十五年的范围内调整减免期限。
韩国对外商投资地区的外资企业,实行前述的“国税七免三减、地税五免三减”的税收优惠政策。利润税的优惠税率适用于外资企业和外国合营方,并适用于特别鼓励投资项目和鼓励投资地区目录的整个活动期限。在特别鼓励投资地区的项目和特别鼓励投资的项目,自获利年度起四年免交所得税,其后四年减半征收。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在《进出口税法》规定的期限内,暂缓缴纳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原料进口税。
泰国对设立在不同区域的外商投资企业可获得不等优惠的所得税减免待遇。减税期可达五年,免税期三至八年,减税期最长五年。投资署批准的特别优先扶持的投资领域的项目可免缴所得税八年,研究开发项目可延长免税期三年,总免税期不得超过八年。
(二)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转移定价人为制造亏损进行避税
近年来,我国吸引外资呈飞速增长之势,数据显示,从1992年至2006年,实际吸收外资及合同外资逐年增长,保持在20%以上的平均增长率。与不断增长的外资投资额不相匹配的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的42多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亏损面达50%左右,年亏损金额达3000多亿元。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吸引外资的增幅并不相称。这背后是大量跨国公司利用各种避税手段主要是运用转移定价等方法转移利润,逃避税收,即集团内部的关联企业之间,为了确保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在集团内部人为的控制价格,包括产品价格、贷款利息、无形资产转让价格、劳务费用等。在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利用自身跨国优势,通过“高进低出”等手法来避税,即采用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进口设备、进口材料,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口产品。由此形成企业账面上亏损,而实际利润转移到低税赋国家和地区,造成账面亏损,从而达到不缴税或者少缴税的目的,而对名义上的税收优惠如“优惠税率”、“两免三减半”等并不抱有享受的希望。
(三)资本输出国有的不承认税收饶让
由于各国间存在着不同的税收管辖权,对跨国收入容易产生双重征税的问题。由于多数资本输出国只承认税收抵免,而拒绝同意税收饶让,造成我国给予的外商所得税优惠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投资人身上。
税收饶让制是指居住国政府应收入来源国政府的要求,对其居民的境外所得因享受来源国给予的税收减免而未实际缴纳的税款视同已纳税款而在居住国应纳税款中给予抵免。如一位美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办企业,第一年所得利润为100万美元,按照中国税法,该投资者应免征所得税;美国政府对其所得应征的税额为:10O*46%(美国所得税税率)=46万美元。该投资者最后应缴纳的税款为46万美元。假设该投资者第3年的所得仍然是100万美元,中国政府应减半向其征收所得税,该投资者应向中国政府缴纳的税款为10O*33/2%=16.5万美元,该投资者回到美国后,应向美国政府缴纳的税额为100万*46%-16.5万=29.5万美元,该投资者最终缴纳的税款总共仍为46万美元。
可见按照这一制度,如果资本输入国的所得税率或减征后的税率低于资本输出国的所得税率,投资者在资本输入国纳税后,还必须按两国税率的差额向资本输出国纳税,如系免税,则必须按资本输出国的税率如数交纳。其结果是资本输入国将应得的收入拱手让给了资本输出国,而投资者并未从税收优惠中得到实惠。资本输入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抵免制下其作用大大削弱了。
仍以上述例子说明情况,若该投资者在中国全部免征所得税,回到美国,其所缴的税款应为:46万-33万=13万。即不管中国政府征收与否,都要在美国应征的税款中扣减掉中国政府应征收的税额。可见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资本输入国对外资免税时,资本输出国也给予免征,即投资者可不向双方政府纳税。对资本输入国是因为享受优惠而不纳税,对于资本输出国是因为饶让而不纳税。这样投资者就可以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东道国给予的税收优惠。税收优惠也能真正发挥作用。这种制度能有效地避免税收抵免结果的发生。
但是它的实施却要取决于资本输出国是否接受这一制度,即便承认也往往附加条件、范围的限制。我国目前已经与8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税收协定,但承认税收饶让只有12个,而且都集中在一些非洲比较落后国家和地区,这就使国外资本者并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实际好处。
三、税收优惠在吸引外资中的定位及功效
一般来说,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主要包括以下因素:一是市场潜力因素,一个潜在巨大的市场对吸引外资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政局和法律因素,政局不稳定直接影响投资的安全性,而法律不健全又使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可以说上述因素是决定外资是否投资的两个基本条件;三是生产条件等比较优势因素,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资源优势等;四是成本和激励因素,包括地理优势节约运输成本,或是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包括我们今天所谈论的税收优惠;五是投资环境,包括是否具备办好企业的必要条件。如资本输入国的办事效率、动力、交通、运输、银行、通讯、保险等。六是一国区域内部的集群因素,东道国特定区域内的外资企业的多少对吸引外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使其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我们应正确看待税收优惠在吸引外资中所起的作用,它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辅助性政策,而不是决定因素。盲目扩大、拔高税收优惠对吸引外资的作用,不仅达不到吸引优良外资的目的,还会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导致国家利益受损,造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从而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由此可见,税收优惠对外资流入的作用要正确评价,既不宜小看,更不宜夸大。应当肯定,在开始吸引外资的时候,考虑到外资进入新环境所面临的风险,我国应实行最醒目、最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但随着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已今非昔比,如今外商更看重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商机,不能再用最初的方法来吸引外资,否则只会降低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以牺牲本国财政收入来造就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例如,非洲国家赞比亚曾是世界上对外资征税最低的国家,但它对外资的吸引力并不大;美国尽管对外资企业不实行税收优惠,但过去它一直是世界上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因此,优惠政策在提升东道国吸引外资的竞争优势方面作用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应致力于投资环境、基础实施等硬件环境的改善,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快效能建设,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而不能过于看重各种优惠待遇的实施。对于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制定一些违背税收法规的土政策,乱开减免税口子,肆意践踏国家法律尊严,这种现象更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