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润率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4 05:01:00
导语:基准利润率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由于企业成本结转的复杂性,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多样性,一直以来,对企业成本核算准确性的核查都是企业所得税管理难点。基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未发生重大变化且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企业基准利润率是一个相对稳定值的基本假设,我们探索了基准主营业务利润率(以下简称基准利润率)的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利润理论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达到对企业成本核算进行监管的效果。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则需重新确定基准利润率的理论值。该方法适用于正常经营的查账征收工业企业。
一、基准利润率的含义
(一)基准利润率分类
根据基准利润率测定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产品基准利润率、企业基准利润率和行业基准利润率。
1、产品基准利润率根据企业的单个产品品种进行采集计算,产品品种繁多时,可以按产品大类进行采集。
2、企业基准利润率将本企业各种产品的基准利润率进行数学计算形成,主要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
3、行业基准利润率将属于本行业的企业基准利润率进行数学计算形成,主要用于企业与同行业基准利润率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之间的横向比较。
(二)基准利润率含义
基准利润率是一个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所具有的理论主营业务利润率。是税务机关进行企业所得税管理的理论参照值,不具备法律效力。
1、产品基准利润是通过采集单一产品的单位销售价格和产品单位消耗所形成的必要生产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出的基准利润。单位产品基准利润率是企业的单位产品基准利润占该产品单位销售价格的比例。
2、以各个产品的基准利润率与该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为权数的系数相乘,将乘积相加得到企业基准利润率。
3、将企业基准利润率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到行业基准利润率。
(三)计算公式
1、产品基准利润率
单位产品的基准利润=产品的单位平均销售价格-该产品的单位定耗成本-单位销售税金及附加
单位产品基准利润率=单位产品的基准利润÷该产品的单位平均销售价格×100%
2、企业基准利润率
企业基准利润率=∑[单位产品基准利润率×(该产品的销售收入÷企业总的销售收入)]
3、行业基准利润率
行业基准利润率=∑企业基准利润率÷N(该行业企业的个数)
(四)举例
如某工业企业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每件销售单价(不含税)为100元,单位消耗原材料甲1.5公斤(购进平均单价为50元/公斤),消耗燃料1.5公斤(进价0.6元/公斤),消耗电力0.286度(价格0.583元/度),支付工人工资2.8元,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为0.32元。B产品每件销售单价(不含税)为200元,单位消耗原材料甲1.8公斤(购进平均单价为100元/公斤),消耗燃料2公斤(进价0.6元/公斤),消耗电力0.5度(价格0.583元/度),支付工人工资5元,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为0.5元。
则A产品的理论单位主营业务利润应为100-(75+0.9+0.17+2.8+0.32)=20.81元;该产品的基准利润率则为20.81÷100×100%=20.81%。
B产品的理论单位主营业务利润应为200-(180+1.2+0.29+5+0.5)=13.01元;该产品的基准利润率则为13.01÷200×100%=6.51%。
假设企业在2005年度A产品的销售收入为100万元,B产品销售收入为300万元。则该企业的基准利润率为20.81%×(100÷400)+6.51%×(300÷400)=10.08%。
二、基准利润率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基准利润率业务流程
基准利润率测定→基准利润率分析→结果处理
基准利润率的管理主要由测定、分析和处理三步骤形成。测定是基础,分析应用是重点。
基准利润率的测定:采集数据并计算出基准利润率的理论值。
基准利润率的分析:将实际利润与理论利润值进行比较,找出差异。
结果处理:对分析出的结果,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二)基准利润率测定和分析期
由于基准利润率的理论值相对稳定,所以测定期可以是月度、季度或者年度,为了方便数据采集,我们建议选用年度数据。
基准利润率的分析期,原则上按年进行,并且分析期的数据采集必须是在年度汇算清缴后。
如企业出现产品的结构有较大调整、增加新的产品品种以及其他影响基准利润率较大的因素时,应对涉及变动的产品的基准利润率进行重新测定。
(三)基准利润率分析对象的选择
为了提高工作效果,可以选择高风险的企业,作为基准利润率的测定对象。如选择出现“长亏不倒”,尚未盈利就开始大规模投资,尚未盈利就投资办公楼、小汽车等消费型固定资产,有关联企业而利润率畸高畸低,收入成本倒挂,毛利率与同行业均值比较偏低的微利企业,存货的期末余额较大、与其生产销售能力不匹配等情形的企业作为分析对象。
(四)基准利润率管理过程
第一,基准利润率测定
到企业采集产品单位消耗所形成的必要生产成本的数据,形成基准利润率的理论值。
按品种计算出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计算企业基准利润率作准备。
通过对形成该产品的单位定耗成本组成部分的测定,可形成基准利润率的理论值(注意这里的值都是单位产品的耗用数)。
耗用定额的数值:以企业测算期的实际发生额为基础,结合企业材料理论消耗定额、同行业产品消耗定额、行业产品定额标准等测算采集。该数值的确定是基准利润率测定的关键。
耗用材料的不含增值税的单价。可以取测算期的加权平均单价,公式为:测算期的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金额+本期购进金额)/(期初结存数量+本期购进数量),这里的期初是指测算期的期初,金额和数量都要按照实际采购成本计算。也可按实际耗用材料的购进价格,或者采用其他方法确定,以方便取数、准确测定为具体原则,具体方法一经确定,应在某一企业某一产品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保持数据一致性、连续性、可比性。
企业单一产品的销售单价一般选用加权平均价格。对刚投入生产的新产品,按测定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开具价格或市场价格顺序确定。
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出分产品的基准利润率。
根据产品基准利润率和计算出的权数,得到企业的基准利润率。
第二,基准利润率的分析
采集分析年度的企业实际值,并与理论值相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差异。也可同时采集期间费用的列支情况,分析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条件,对于期间费用的采集和分析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分品种采集分析期的收入、成本等项目的金额,也可同时采集主营业务成本各个项目实际耗用金额,其项目应该和基准利润测算采集的组成项目一致。
利润差异等于实际主营业务利润减去基准业务利润,即减去实际主营业务收入乘以基准主营业务利润率,就为实际值与理论值得差异。
可以选择生产产品耗用的主要材料和动力,按照上表的样式比较理论耗用值与实际耗用值的情况,当实际耗用>基准耗用的差异,超出一定值范围,因具体分析是否存在账外经营行为。
用于分析某一产品理论上主营业务成本的成本结构与实际成本结构的差异,以便及时了解企业某种产品成本结构的变化,更有利于分析。各个成本项目结构比是指材料等项目约去最小公约数后数值比,如材料1金额为20元、材料2金额为10元、其他材料金额为5元,则三者的结构比为4:2:1。当某一成本组成项目实际值所占比重、高于理论值所占比重,且差额较大时,应引起关注。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关注的其他因素:
1、分析期的账面销售额、开票(专用发票、普通发票)销售额和生产能力的最高产值、正常产值的对比;
2、原辅料、包装物、产成品、发出商品等与销售收入的配比情况;
3、注册资本、生产能力、流动资金和发票开具数量、金额、申请退税额等的配比情况;
4、水、电、煤等主要耗用的能耗与生产能力配比情况;
5、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6、申报及税款缴纳情况。
第三,结果处理
在分析审核工作结束后,应制作《企业所得税分析审核情况及管理建议书》,建议书内容包括:分析审核情况和分析结果、处理情况(包括未发现异常、转稽查、转评估、本部门处理四种情况)、本部门处理的具体情况与管理措施。
1、对分析审核未发现企业异常的,应说明分析未发现问题。
2、对在分析中发现纳税人有明显违法违规行为的,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处理处罚。
3、对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环节,应制作管理建议书,移交相关的税收管理员加强关注和管理。
4、对存在明显异常或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应移交稽查部门检查。
三、实施企业所得税基准利润率管理的初步成效
**年,我们开始实施企业所得税基准利润率管理,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企业所得税基准利润率的管理,提高了全市的盈利面,促进了不正常的高亏损面逐步回归到正常的合理水平。
2、企业所得税基准利润率管理为税收管理员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提供了抓手。基准利润率作为企业所得税分析的比照对象,为税收管理员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参照物,使管理员对于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可以有的放矢,不再会有无从下手之感。
3、通过基准利润率管理,可以促进税收管理员强化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测定基准利润率必须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的动态情况,其测定过程就是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基本情况以及利润形成的过程,分析的过程就是整合应用相关涉税信息,履行管理义务,实施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过程,为加强管理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4、基准利润率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所得税管理中的风险点。通过企业的实际企业利润率与行业的基准利润率比较,对于实际利润率较低的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征管措施。
5、基准利润率管理,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基准利润率的测定,对纳税人的成本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计算,找出了需要分析成本项目的重点和异常点。通过分析发现纳税人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对核算不规范、不准确的情况,责令、督促纳税人限期改正,促进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