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设备退税调研

时间:2022-09-04 04:35:00

导语:国产设备退税调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产设备退税调研

自1999年9月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出台,至今已届满8年,最早享受到此项优惠政策的部分企业也已超过了文件规定的5年监管期限。作为具有明确导向性的一项进口替代政策,它对促进国内生产设备制造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从多年的操作与实践看,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及其效果。

一、无锡市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产设备退税的情况与趋势

国家税务总局于1999年9月制定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采购符合条件的国产设备可全额退还国产设备增值税。按照文件规定,享受退税的设备范围,必须是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和限制乙类)以及《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的投资项目采购的国产设备,同时,此设备还不能被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因此,当时对设备退税范围的控制可以说是相当严格的,特别是后一个目录限制的设备比较多,因而符合退税条件的设备很少,操作管理也相对较为简单,容易规范。其后,《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分别于**年、**年进行过两次修订,享受退税的投资项目范围也随之有了部分调整。

但对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和冲击的还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116号,以下简称《通知》)的颁布。该《通知》取消了《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限制,使得符合退税条件的设备范围扩大,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这之后,申报退税的设备数量迅猛增加,从笔者所在的无锡市情况看,申报设备退税的企业**年仅有6户,而到了**年,就增加到了181户。

从**年到**年,在短短三年间,全市设备退税户次增加了337户,退税额增长了19014万元,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4814.29%和4106.70%,增速是非常惊人的。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申报退税的设备量还将进一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门槛的降低和政策熟知度的提高,申报设备退税的企业大幅度增长,随之带来的是国税部门退税审核工作量及审核管理难度的增大。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何做到准确执行设备退税政策,既确保将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使广大外商投资企业受益,同时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又能切实有效地防范和打击骗税行为发生,避免国家遭受损失,对于基层退税部门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目前设备退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设备退税工作实践发现,当前的设备退税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既有政策层面的,也有操作细节上的,既有企业方面造成的,也有来自国税部门的,既有制度造成的缺陷,也有人为执行上的失误。现从管理角度分析,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已购免税进口设备总值的掌握。按照总局文件规定,核定退税投资总额=投资各方的货币投资总额-已购免税进口设备总值。因此,能否准确核定退税投资总额,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判定已购免税进口设备总值。我们在实际审核工作中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企业申领手册时填列的累计已进口免税设备总额是否准确真实。在企业的申请表上专门有一栏为主管海关核实意见,要求由海关确认盖章,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该金额一般都由企业自行填列,海关只是例行盖章,这就很难判断该数据的准确性了。此外,还有个别地区的海关根本不予盖章,数据的准确性就更存在疑问了。(2)企业在办理完手册后新发生的进口免税设备由谁负责监控和管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方面的信息获取还有一定难度,管理部门和管理措施也存在着缺位,这就给退税投资总额核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取消专用税票后控管力量变弱。**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规定出口企业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出口货物不再实行增值税专用税票管理。其中,外商投资企业采购的国产设备,从**年6月1日起,凡属于从非生产企业购进的,若退税单证齐全,可按规定申请退税。这就意味着,外商投资企业既可以从生产企业采购设备,也可以从流通企业采购设备,进货的渠道增多了,企业的选择空间也就变大了,但同时,退税部门的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了。设备流转环节的增多,辗转购入进口设备的可能性就增大了,给骗税者带来了可乘之机。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种类繁多的设备中去甄别国产与进口,对于退税部门和退税干部而言绝非易事。

3、已退税国产设备缺乏科学有效的后续管理。根据总局文件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购进的国产设备,由其主管退税税务机关负责监管,监管期为五年,在其间发生所有权转移或出租、再投资行为的,必须补征其已退税款。这就要求,对于国产设备,基层各退税部门不能一退了之,而应该充分重视后续管理,并通过切实有效的手段实现监管期内的全程监控,这也是一项难度不小的工作。从现有管理情况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已办理退税手续的设备大都没有统一的标牌,这就会给今后税务部门的跟踪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对于相同型号的设备,如何做到与退税审批表一一对应存在较大问题。(2)过程监控是一大难题,监管期满后的核查作为对已退税设备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更是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年,我市首批办理退税设备的5年监管期已经到期,由于当时申报办理退税的设备数目不多,靠人工筛选检查工作量不大,矛盾尚不突出。但自**年起政策放宽后,申报退税的设备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由于设备类型、数目繁多,税务人员不可能掌握每种设备的性能、用途等,因此监管的难度也大幅增加。(3)现有的人工管理模式,使得设备管理的连续性、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一旦人员出现较大变动,对设备的过程监控和管理就有可能会出现断档。总之,现有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实际形势,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现有的设备退税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总局关于国产设备退税的文件规定是比较原则性的,不够细致,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可能会导致各地在理解和执行上的不一致。例如,对于国产设备的概念仅一句话:“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的设备”,而缺少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这就使得基层退税部门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判断。比如对成套设备中所含进口设备是否要扣除总局文件中未作规定,江苏省局于**年对此作出规定必须扣除,但对成套设备中所含进口设备的标准及扣除金额并未作明确。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关系到退税额是否计算准确,影响到国家政策执行能否准确到位。

三、加强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符合退税条件设备量的迅猛增长,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加强设备退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加强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从目前的企业申报情况看,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的理解不到位,一是认为只要从国内购买的设备即为国产设备,二是认为只要是国产设备都可享受退税。这就造成了很多的无用申报、错误申报,也加大了退税管理部门的审核工作量。从提高审核效率,减少无用功的角度出发,与其开展大量的事后解释工作,不如加强事前的解释、宣传,帮助企业吃透政策精神,提高自行判断的能力,将不符合条件的申报消灭在企业环节。鉴于设备退税政策的特殊性,相关的政策宣传可穿插在税法公告会、集中辅导、出口退税培训和网上公告咨询中。同时,在外商投资企业申领《登记手册》时,主管退税部门就应及时向企业明确有关退税申报时限、申报程序和申报要求等,辅导有关操作,解读有关政策,当好企业的“税收顾问”,提高企业办税员的素质,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信息化建设,将设备退税工作全面纳入计算机管理。现有的设备退税工作从受理、审核到管理基本都是依靠人工完成,台账资料等也以纸质的为主,自行设计的电子台账等计算机管理方式虽已初具雏形,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其起点不高,稍嫌粗放,功能上、使用上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为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并有效提高设备退税管理工作效率,建议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和网络,通过研究开发一套相对比较成熟并贴近工作实际的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软件,将由企业申报退税开始到5年监管期结束的整个过程全部纳入到计算机管理中。关于管理软件所需设置的功能,有如下初步设想:(1)开发一个简洁的企业申报端,确保审核、管理所需的设备信息能以较为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报送。(2)要在退税管理部门内部成立数据传输、处理中心,并搭建统一规范的管理业务平台,通过对各类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实现对有关信息的合理运用,并确保各环节间的顺畅衔接与反馈。(3)对每一台设备从企业申报退税起就开始建档,并通过逐环节加入审核、审批、年度巡查、到期核查等信息,实现全程监控。(4)强化数据处理、统计、查询功能,实现设备信息的自动比对和到期自动预警,例如,通过对产业目录、商品目录的比对及时判断设备是否在可退税范围;满一年而未进行年度巡查的设备将自动跳出预警信息等。

3、细化基础管理工作,有效加强对退税设备的全程监管。

(1)规范对退税投资总额的核定。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投资总额是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设备退税的限额,对退税投资总额的准确核定是正确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而准确核定的关键是对企业购进免税进口设备总值的掌握,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已购免税进口设备总值”的确定,应按外经贸部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确认书》中注明的“企业已购进口设备总额”与企业申请表中海关意见栏注明的“累计已进口免税设备总额”两者比较不同者取大的原则,从严掌握。二是对企业在办理完手册后发生的进口免税设备的确定,应通过加强对企业的宣传,督促和要求其主动报送有权外经部门出具的“外商投资企业设备更新或技术改造进口国内不属生产同类设备证明”和“进口报关单”,并由主管退税税务机关根据“进口报关单”上注明的进口总值据以计算并确定。

(2)对设备实行铭牌管理,为跟踪管理提供准确依据。判断企业申报的设备是否属于退税范围,首要前提是要确定设备的性质、产地。目前,笔者所在退税部门已经要求企业要提供设备的照片,并要求照片上必须显示厂家铭牌,通过将照片存档,为今后的日常监管提供便利。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有部分设备属定制产品,无厂家铭牌。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其可由企业制作固定资产管理标牌,注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等,以便税务部门核实及跟踪管理。此外,对已批准退税的设备,企业也必须制作统一的标牌,列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供货商、生产厂家、存放地点、已退增值税、退税所属期等,并附着在对应设备较为醒目处;同时应建立详细台账与之一一对应。

(3)进一步加强实地调查力度。主管退税部门对于申请退税的设备,应尽可能做到一一入户核查。通过实地调查,一方面可以核实专用发票所列设备与实际购入设备是否一致;另一方面可进一步确认所购设备是否为未使用过的设备。特别是在取消专用税票之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从流通企业采购设备,真实的产地仅靠纸质凭证根本无法确认,而即使是从生产企业购进的也不能保证就是该企业生产的,也有购进后转卖的可能,在我们的审核中就曾发现过类似情况。因此,实地调查更有利于确认设备的真实产地,以便于审核人员及时剔除进口设备,准确计算应退税额,有效防止骗税现象的发生,确保政策的严格执行。

(4)通过开展对已退税设备的年度巡查,全面加强后续管理力度。建议对已退税的设备至少应每年入户巡查一次,通过与原始申报材料、存档照片、设备铭牌等有关资料的一一核对,了解设备的现有状况,并着重检查已退税的国产设备在五年监管期内是否发生了转让、赠送等设备所有权转移行为,是否发生了出租、再投资行为,对于发生上述行为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予以补税。

4、上级税务部门也应对相关问题及时予以明确,以规范政策执行和基层操作。

(1)对成套设备中含有进口部件的扣除问题,应尽快确立统一的执行标准。第一,应明确扣除标准。我们在实际审核过程中发现一些含电动装置的设备中电器部分往往都是进口件,有些对照税则目录属设备范畴,但其金额占整套设备的比重很少。建议能否由上级部门明确设定一个比例,对超过该比例,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进口设备予以扣除,以便基层在操作过程中有一个尺度标准,避免出现较大偏差。第二,对扣除额的确定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目前,由于缺少明确的规定,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由企业自行举证,这就有可能造成企业间统计、报送的口径不一致。建议上级退税部门尽快予以明确。

(2)对已退税提前报废设备的处理,建议上级退税部门要明确批准权限。当然,在规定正式出台前,必须要求有关企业将该设备存放至五年监管期满,待税务机关核销后再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