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率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4 04:28:00
导语:出口退税率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势头,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对外贸易摩擦加大等突出矛盾,同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以来,国家多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其中,2006年9月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的财税[2006]139号和2007年6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财税[2007]90号文,两次退税率下调所涉及的出口商品面广量大,尤其是2007年6月的这次调整,涉及2831项出口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如此大面积下调退税率,对出口贸易、出口退税、税收收入和地方经济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下面结合江苏实际,谈谈这次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情况。
一、退税率调整影响的基本情况
自去年以来,国家对出口货物退税率的调整所涉及的面很大,我们根据2007年1-6月份总局下发给我省的出口货物的海关电子数据,剔除来料加工贸易出口以及海关特定监管区域内企业出口数据,按涉及调整的出口货物退税率,从理论上进行了测算。测算的总体情况:退税率调整后(包括退税率降低、取消、退税改为免税三个方面),我省涉及出口企业18777户(其中:降低退税14987户,取消退税3770户、改免税20户),占我省退税认定企业总户数的60%,占我省有出口业务企业的83%;涉及出口额211亿美元,影响面占退税出口额710亿美元的30%,具体情况如下:
(一)退税率调整测算情况
1、降低退税率商品涉及出口额191亿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外贸企业62亿美元(占32%),外资生产企业101美元(占53%),内资生产企业28亿美元(占15%);按贸易性质分:一般贸易出口133亿美元(占70%),进料加工贸易出口58亿美元(占30%);按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55亿美元(占29%),中型企业29亿美元(占15%),小型企业107亿美元(占56%)。
2、取消退税的商品涉及出口额20亿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外资生产企业7亿美元(占35%),内资生产企业13亿美元(占65%);按贸易性质分:一般贸易出口16亿美元(占80%),进料加工贸易出口4亿美元(占20%);按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5亿美元,中型企业3亿美元,小型企业12亿美元。
3、退税改免税的商品,我省仅有20户企业受到影响,涉及的出口额仅有122万美元,受影响的商品主要为花生米以及油画、雕饰板等。
(二)退税率调整影响的特点
根据我省2007年1-6月出口数据的测算分析,退税率调整后,就江苏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资企业受到的影响大于外资企业。根据2007年上半年出口退税数据统计,我省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实现退税出口额分别为257亿美元和453亿美元,这两类企业受退税政策调整所涉及的退税出口额分别为103亿美元和108亿美元,虽然内外资企业受影响的绝对额大体相当,但受影响面分别为40%和24%。内资企业受影响面高出全省平均数10个百分点,而外资企业低于全省平均数6个百分点。
2、一般贸易受到的影响大于加工贸易。根据2007年上半年出口退税数据统计,我省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额分别为290亿美元和420亿美元,这两种贸易方式受本次退税政策调整所涉及的出口额分别为149亿美元和62亿美元,受影响面分别为51%和15%。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受影响面高出全省平均数21个百分点,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受影响面低于全省平均数15个百分点。
3、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到的影响大于经济发达地区。根据2007年上半年出口退税数据统计,我省经济欠发达的苏北、苏中和经济发达地区苏南实现的出口额分别为23亿美元、68亿美元和619亿美元,这些地区受退税政策影响所涉及的出口额分别为15亿美元、34亿美元和162亿美元,受影响面分别为65%、50%、26%,虽然经济欠发达的苏北、苏中地区的绝对值不大,但受影响的面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数,分别高出35个和20个百分点,这对外向型经济刚起步的地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4、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大于大型企业。根据2007年上半年出口退税数据统计,我省大、中、小型企业实现出口额分别为401亿美元、78亿美元和231亿美元,这三类企业受退税政策调整所涉及的出口额分别为60亿美元、32亿美元和119亿美元,受影响面分别为15%、41%和52%,可见中、小型企业受影响面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数11和22个百分点,而大型企业则低于全省平均数15个百分点。
虽然2007年上半年实现的出口额大多还是执行老的退税率,新的退税率调整还没有涉及到,上述几个特点也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仅仅是对新老退税率变化作一个理论上的静态分析,但从上半年出口的趋势、规模、结构来看,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的出口情况,我们认为与上半年的情况基本相同,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三)退税率调整实际影响情况
退税率调整绝大多数是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的,到10月份为止,已执行了3个多月了,由于出口退税电子数据和退税申报数据的滞后性,我们根据总局下发的2007年7-9月的海关出口电子数据按新老退税率进行测算并分析,2007年7-9月三个月,我省出口企业共实现退税出口额482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197亿美元,进料加工贸易出口285亿美元),与我省外经贸部门提供的464亿美元数据差不多。新的退税率执行后,涉及影响的出口企业14951户,影响的出口额144亿美元,受影响面30%,其中:降低退税率商品退税出口额133亿美元(占总额的92%),取消退税率商品退税出口额11亿美元(占总额的8%),退税改免税商品退税出口额67万美元。按企业类型分:内资企业实现的退税出口额187亿美元,涉及影响的出口额73亿美元,受影响面39%;外资企业实现的退税出口额295亿美元,涉及影响的出口额70亿美元,受影响面24%。按贸易性质分:一般贸易项下出口额197亿美元,涉及影响的出口额103亿美元,受影响面52%;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285亿美元,涉及影响的出口额40亿美元,受影响面14%。
从7-9三个月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虽然时间较短,但反映出来的情况,与我们对上半年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
二、退税率调整对我省经济和税收影响分析
我省是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2006年我省的进出口总额为2840亿美元,占全国的16.1%,其中出口总额1604亿美元,占全国的16.6%,2007年1-9月全省进出口总额为2532亿美元,占全国的16.1%,其中出口总额1464亿美元,占全国的16.7%。此次出口退税率大范围、大幅度调整必将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和税源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一)退税率调整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1、外贸出口增幅已有所回落。今年以来,江苏外贸虽然在利用外资、境外投资、调整外贸结构、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到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本次大范围、大幅度地调低出口货物退税率税收政策的影响,预计江苏今年进出口的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从2007年1-9月的出口情况看,虽然江苏上半年和第三季度的出口增幅没有多大变化,但从10月开始,与前3个季度相比,出口增幅已回落了2个百分点。从第102届广交会提供的信息来看,我省涉及退税政策调整的商品成交受影响比较明显。据统计,纺织服装、玩具、五金、箱包、化工产品分别成交9.4亿美元、1.9亿美元、1.5亿美元、7229万美元和230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0.9%、12.3%、12%、16.3%和43%。我们预计,从今年第四季度起,江苏出口虽较上年仍有增长,但增幅将逐渐回落,明年将更为明显。
2、出口商品的结构逐步优化。一是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我省2007年1-9月,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为61亿美元和100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8%,与今年上半年增幅持平;二是取消退税的商品出口有所减少,“两高一资”类产品出口有所控制,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省出口取消退税率商品的出口企业有3770户,出口为20亿美元,占调整退税率商品出口总额的9.5%,退税率调整政策从7月1日起执行后,今年第三季度实际从事该业务的出口企业有2711户,出口为11亿美元,占调整退税率商品出口总额的7.7%,与上半年相比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在上半年出口取消类商品的前20名企业中,到了第三季度,有11户企业不再出口,三季度的出口额为零,另外的9户企业的出口额比上半年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二)退税率调整对我省税收的影响分析
1、对我省出口退(免)税总额影响。根据2007年7-9月实际情况测算,今年第三季度我省出口企业实现退税出口额482亿美元,其中涉及本次退税率调整的商品出口额144亿美元(不包括钢铁产品),按老退税率重新计算,3个月共减少退(免)税总额47亿元,其中属于降低退税率商品出口减少退(免)税额38亿元,取消退税率商品出口减少退(免)税9亿元,退税改免税商品减少58万元。预计2007年下半年,我省共减少退(免)税总额90亿元,其中:减少应退税额68亿元,减少免抵税额22亿元。
2、对我省国税收入的影响。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国税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值税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上。
(1)对增值税收入的影响分析。根据现行退税办法,对外贸企业实行的是退免税办法,当退税率下调后,对下调退税率部分由企业成本列支,企业利润变小,同时应退税款的减少,企业应纳增值税没有发生变化。对外贸企业出口取消退税率的商品,虽然按规定应征收增值税,但由于出口与进货的差价不大,再加上出口销售额要换算成不含税价计征,在实际执行中,很难有应纳增值税。经测算,2007年下半年,预计外贸企业出口取消退税率商品8亿美元,实际没有多少应纳增值税。
对生产型企业,实行的是免抵退税办法,根据规定,对出口货物征退税率之差部分,依出口销售额计算不予抵扣税额,一方面,通过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另一方面从企业成本中列支,由于进项税额转出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当期应纳增值税。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和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当退税率下调后,对下调的部分,增加计算不予抵扣税额,同时减少相等的免抵退税额。在会计处理上,首先反映进项税额的减少,当企业没有留抵税额时,增加应纳增值税,同时减少相等的免抵税额;当企业有留抵税额时,如果该企业在按老退税率计算时,有应退税款,先反映原来的应退税款的减少,不足冲减的,其不足部分反映应纳增值税的增加,同时减少免抵税款;如果该企业在按老退税率计算时没有应退税款,则直接增加应纳增值税,同时减少相等的免抵税款。按此原则,我们对2007年下半年我省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率调整商品进行测算,具体如下:
对取消退税率商品的出口企业,大多有应纳税额,没有应退税额,所以取消后,预计2007年下半年增加应纳增值税8亿元,同时减少免抵税款8亿元。
对降低退税率商品的出口企业,我们通过对11585户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测算,预计2007年下半年增加应纳增值税14亿元,同时减少免抵税款14亿元。按企业类型分:内资生产企业4亿元,外资生产企业10亿元;按地区分:苏南、苏北、苏中分别为11亿元、1亿元和2亿元,其中,苏南地区的工业园大多为外商投资企业,且生产出口的商品以IT产品居多,这次退税率调整基本不涉及到,所以影响很小;按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4亿元,中型企业2亿元,小型企业8亿元。
总之,退税率下调后,虽然增加应纳增值税22亿元,但同时也减少了免抵税款22亿元,增值税税源从总体上看没有发生变化,仅仅是应纳增值税增加与免抵税额的减少之间结构性发生了变化。
(2)对所得税收入的影响分析。据对2007年下半年出口情况的预测,退税率调整后,预计2007年下半年,我省共减少退(免)税总额90亿元,同时相应增加企业成本90亿元,其中,外贸企业35亿元,内资生产企业19亿元,外商投资企业36亿元,按规定相应减少企业计税利润90亿元,经计算2007年下半年减少企业所得税22亿元,其中:外贸企业12亿元,内资生产企业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4亿元(按平均税负率10.34%计算)。
(3)我省是一个出口货源生产大省,退税率调整后,除了自营和委托出口生产企业增加了成本外,供货给外贸企业的生产企业,也要承担一部分成本,这样,相应地也会减少计税收入,减少一部分增值税和所得税。
(三)退税率调整对我省经济的影响分析
退税率的下调会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成本,从而也会对企业的出口数量、价格,甚至采用何种贸易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次退税率调整后,我省受影响比较大的是纺织物的制成品、塑料及其制品、有机化学品、钢铁制品和针织制成品等行业,这些行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行业利润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行业中的小企业,由于无法承担退税率下调后增加的成本,可能会将部分外销产品转为内销或者缩小生产规模,有的甚至要关门停产。通过对这几个行业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退税率调整后,对我省的经济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长远看有利于我省经济发展。一是为我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政策调整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各地淘汰落后的生产加工能力,加速苏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传统产业的洗牌和整合,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二是促进我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政策调整将直接遏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引导企业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同时将进一步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企业的整体素质。
2、从短期看影响较大。一是直接冲击企业生产经营,除了企业在手合同损失较大外,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将增加企业的经营困难;二是削弱我省传统优势出口产业竞争力;三是对我省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次退税率调整,受影响最大的是苏北、苏中地区。再加上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将进一步阻碍苏北利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加工贸易,对全省南北产业梯度转移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退税率调整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1、此次退税率调整,涉及出口商品较多,而一些具体商品的归类划分不清。商品归类不同,退税率则不同,即使相近税则号也有不同的退税率。企业把低退税率或不退税出口货物申报成高退税率的税则号,由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税务部门在审核出口退税时很难发现,容易给企业钻空子。企业往往会往“其他”方面的代码靠,特别是取消退税率的商品。
2、此次退税率调整基本属于普遍调整,没有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如不考虑出口商品的技术构成,实行同类不同商品统一退税率的办法,不利于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另外,对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也没有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我们对我省2007年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102户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16户企业的出口产品进行了统计,2006年和2007年1-9月分别出口10.27亿美元和10.57亿美元,如果对这些企业实行统一的退税率,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培植。。
3、此次退税率调整,对开展加工贸易有利,鼓励企业使用进口料件,不利于企业使用国产料件。对进料加工业务,在计算不予抵扣税额的时候,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在征退税率之差中作了相应的冲减;而对一般贸易,按出口额全额计算不予抵扣税额,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没有。由于贸易方式不同,结转到成本中的不予抵扣税额的项目不同,同样的出口业务,同样的价格,进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商品的成本要低于一般贸易,企业负担不同,这样,企业可以选择贸易方式出口,对提高使用国产化率不利,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4、加工贸易税收政策的不统一,不便于税收管理。现行的加工贸易,由于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税收政策的不统一,在国家不断降低出口商品退税率的情况下,为减少损失,不少企业将进料加工贸易改为来料加工贸易。有的企业,在同一手册项下有的原材料按来料,有的按进料,在成品出口时则按照进料加工办理核销手续,不利于税务部门进行税收管理。
5、相关政策不明确,执行中存在理解上的不同而导致各地政策执行的不统一。现有文件规定,对出口不退税的货物要视同内销征税,但在实际执行中,对于深加工结转属于不退税的货物、在特定监管区域内企业出口不退税的货物以及其他贸易方式下不退税的货物,是否要征税,如何征税,目前政策不够明朗。而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税务人员理解上的不同,存在有的地区征税,有的地区免税的情况,人为造成了企业间、地区间的不公平竞争。据我们统计,2007年上半年,我省出口企业从事深加工结转业务中,结转取消退税率商品的金额为2亿美元,退税率政策调整后,从2007年7月至9月3个月中,在深加工结转业务中,结转取消退税率商品已达1.3亿美元,金额、户数都呈上升趋势。
四、有关政策建议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退税政策的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降低了“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规模,减少了贸易顺差,促进了出口企业改善产品结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内资企业受到的影响大于外资企业,一般贸易受到的影响大于加工贸易等,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有关税收政策。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税收政策始终优于一般贸易,目前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免税政策,而对一般贸易则没有相应的优惠措施,因此此次退税政策调整对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部分生产企业为了规避征退税率差扩大带来的成本增加,会提高使用进口料件的比重,甚至通过将进料加工改为来料加工来降低成本,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抵减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政策效应。为此,我们建议国家税务总局,一是尽快统一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税收处理办法,取消来料加工的免税政策,统一实行免抵退税政策,并对免抵退税计算方法进行调整,对保税进口料件的征退税率之差部分征税;二是统一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税收政策;三是对深加工结转统一规定征税政策。
2、规定加工贸易出口货物使用国产料件比例,提高出口产品国产化率。据了解,我省加工贸易比重较大的苏州、无锡和南京三市,加工贸易中的进口料件占出口额的比重高达近80%,增值额20%剔除加工费部分,实际使用国产料件的比重非常低。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防止高污染行业的滋生蔓延,控制低附加值、简单装配企业的发展,提高出口产品的国产化率,建议对实行免抵退税政策的加工贸易企业逐步设定使用国产料件比重这一条件。
3、规范海关特定监管区域的功能。对目前诸多的海关特定监管区域进行功能整合,政策叠加,实行统一的海关特定监管区域的出口退税政策。我们建议鼓励加工贸易在海关特定区域内发展,这样也可以便于加强对加工贸易进行监管。尤其是鼓励到目前发展较慢的出口加工区开展加工贸易业务,这样,既有利于这些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管理。
4、对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产品按征税率退税。为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和品牌产品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我们建议国家税务总局继续执行财税字[1999]第273号文规定,即:对列入《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出口目录》内的及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知名品牌的产品,凡出口退税率未达到征税率的,产品出口后,可按征税率及现行出口退税管理规定办理退税。实行此办法,虽然对基层税务部门的审核管理带来难度,只要相关部门配合,还是有许多办法可以解决的。如果此办法实行后,必将对我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进一步明确降低退税率的商品代码。按照目前的退税率码库,有的产品可以用这个代码,也可以用那个代码,而退税率却不一致,操作中难以掌握。建议细化出口商品的目录、代码,对一些难以确定的,总局可以制定一个标准,授权各地按此规定办理。
6、继续鼓励出口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建议国家制定鼓励“走出去”的税收政策,引导各地开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工作。
精品范文
10出口企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