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04 03:24:00

导语:企业所得税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所得税调研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大力提升企业所得税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国税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对近年来徐州国税在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取得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在新税法框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

一、近年来徐州市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效

自**年企业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以来,徐州市国税部门不断提升企业所得税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方向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企业所得税收入大幅增长。**年以来,全市共组织企业所得税收入584331万元,其中**年收入34527万元,2003年收入38178万元,2004年年收入55379万元,**年收入110804万元,**年收入132463万元,**年收入212980万元,为全面完成税收收入任务,保障徐州地方财力持续增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组织收入工作时,我们一是抓好房地产业企业管理。由于徐州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一些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陆续来我市投资,截止到**年底,全市房地产企业1103户,较**年同期增加515户,仅07年房地产行业就缴纳税款22872万元,同比增收15940万元,增长207.17%。二是抓好所得税税源管理。截至**年底,纳入国税部门管理的企业所得税户数达到18110户,同比增加4712户。三是加大对亏损企业监管。如**年开展对02-06年连续亏损三年或累亏1000万元以上企业以及06年亏损50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了服务性调研,调减亏损额8789万元,补缴所得税65万元,滞纳金4万元。四是稳步推进中小企业核定征收。截止到**年底,全市的核定征收企业户数达到8017户,占全市所得税户数的44%,同比增加2240户。

二是所得税税基管理进一步得到有效控管。一是加大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力度。按照总局提出的“转移主体,明确责任,做好服务,强化检查”的要求,强化纳税人申报前的宣传、培训、辅导工作,积极探索引入税务师事务所参与汇缴,不断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质量。二是做好企业所得税审批和取消审批后的后续管理。密切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加强对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损失的真实性审核管理。对企业的减免税、待弥补亏损、广告费扣除、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工效挂钩企业工资发放等需要延续管理的事项,通过建立台账并追踪每年的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四位一体”所得税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加强所得税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市所得税亏损面降到34%,纳税面达到66%,评估面达到18%,申报面接近100%,所得税征管质量明显提高。四是与地税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与地税召开专题联席会议,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在核定征收、征管范围、货物运输企业代征税款信息传递、房地产行业管理、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达成共识。

三是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迈上新台阶。对纳税人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是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不断提升所得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细化分类管理办法。在将企业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汇总纳税企业四大管理类别的基础上,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再将每一管理类别中的纳税人按照门类、大类、中类、小类进行细分,并按所属的行业小类维护相应的4位行业代码,从粗犷式的大类管理逐步向精细的行业中小类管理过渡。二是加强重点企业管理。除了按照省局要求确定了省级重点税源企业外,又将年度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或者年实现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万元的企业、或者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确定为市级重点税源企业,按季(月)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情况。以**年为例,全市年缴纳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3家,入库所得税税款17.9亿元,同比增收5.12亿元,增长为53.16%,占全市全部所得税入库税款的84%。三是重点突出行业管理。按照企业的行业种类划分,与地税部门通力合作,逐步建立了11个行业大类、23个行业中类的纳税评估参考指标体系。四是重视就地监管质量。通过召开行业性座谈会形式将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备案管理等政策宣讲,了解企业在执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汇总纳税企业的纳税意识。同时加强对汇总纳税企业的纳税评估和纳税检查,对评估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就地补税,坚持逐级汇总纳税申报和反馈制度。五是强化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目前鉴于国税部门征管的所得税纳税人中中小企业占到95%以上,但所征税款却不足10%,中小企业中亏损面接近90%的情况,我们以强化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为突破口,按照总局提出的“管好税基、完善汇缴、加强评估、分类管理”的要求,通过加强基础管理、深化纳税评估、突出检查力度等手段,坚持税源分类管理、多种评估方法并用和稽查评估联动,不断提高税基监管水平,努力提升税基监管实效,着力突破税基监管难点,进一步提升所得税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全市企业所得税管理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税收收入不断攀升。

四是内资关联企业反避税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年以来,我们以反避税调查为突破口,对全市内资关联企业基本情况及其业务往来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并选择了14户关联企业作为反避税调点,累计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近1300多万元,调减亏损800多万元,补缴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近500万元。

五是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向纵深开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已开展所得税纳税评估近4000户次,移送税务稽查近200户,移送司法机关有近30户,查补所得税税款近8000万元,调减亏损近4亿元。一是建立综合评估和项目评估相结合评估机制。每年都开展了省、市重点税源企业综合评估以及对取消审批事项的后续管理项目的评估、纳税调整减少等项目评估。如**年先后开展了对“连续3年(2004年至**年)亏损”、“可结转下年度弥补亏损额1000万元以上”、“增值税收入大于所得税收入”3类、616户企业的纳税评估。二是积极开展行业评估,逐步建立行业评估模型。目前我们已建立和了板材、纺织、煤炭、钢铁、大蒜、织布、通用机械等11个行业所得税评估数据及模型,供全市参照管理执行。三是广泛开展纳税评估案例点评、优秀案例评选工作。按照注重质量,多出精品的原则,要求各单位要在每年5月份和11月份,分别上报所得税纳税评估优秀案例2篇,进一步推动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

六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支持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投资和科技创新和下岗再就业等一系列所得税优惠政策,全市国税系统累计办理企业所得税减免39223万元,内资企业税前列支审批39.6亿多元,办理内资企业国产设备抵免31650万元。同时减少审批资料和环节,积极推行企业所得税网上申报,注重发挥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在税务鉴证、会计核算等方面优势,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实现了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

二、目前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自身情况来看,主要有:

1、新办业户日趋增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自**年1月1日,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以来,纳入国税部门征管的所得税户数大幅攀升。截止**年底,徐州市国税部门负责征管的所得税户数达到18110户,中小企业比例达到95%以上。新办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注册资金基本在50万元左右,最低的仅为3万元;年销售额相对集中在100万元,最低的尚不足万元。

2、财务人员兼职普遍,财务核算水平较差。据了解,许多企业财务兼职比例达到30%至40%,个别财务人员甚至1人监管4-5家企业财务,而且约有30%左右的财务人员为非专业人员。由于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对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不了解,使得部分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统一,财务核算不规范,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申报应纳所得税额。特别是部分私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较差,财务人员完全按照业主的意愿做账,明显存在现金交易、收入不入账、费用乱列支或以白条入账等现象,造成大量申报不实。

3、企业亏损比例大,纳税信用缺失。一是企业亏损面大。以**年为例,全市亏损企业共有4456户,占汇缴户数的56.33%,比2004年增加969户,亏损总额达到87920万元。另外从**年赢利企业的赢利水平和申报所得税情况来看,也出现了与业户增加数不匹配、与销售增幅不同步的现象。二是缴纳税款的户数少。**年徐州市缴纳所得税的企业不到千户,近8000户企业所得税都是零负申报。所得税收入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烟草、煤炭、电力和地方金融等重点行业。**年度缴纳所得税300万元以上或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有84户,还不到总户数1%,纳税总额达到83984万元,占总收入75.8%。而且纳税企业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其中年缴纳所得税最多的达4.6亿元,而年缴纳所得税最少的还不足1元钱。

从税务管理角度看,主要有:

1、对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存在对所得税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这在基层国税部门的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存在“重流转税、轻所得税,抓大放小”的思想。虽然近年来国税局所得税收入总额迅速增长,但占税收收入总量的比重仍然偏低,如徐州市国税局**年度所得税入库21.3亿元,仅占总收入19%,而且主要集中在市区,7个县(市、区)国税局所得税收入总额偏少且分布也极不均衡,造成部分领导和干部不能充分认识所得税的作用,不愿意花更多精力去进行管理。同时也存在重视大企业所得税管理,忽视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问题,再加上缺少科学的必要的考核机制,致使部分基层单位出现放任自流、管理淡化趋势。二是征管力量配备不足。虽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逐年增多,但基层一线的税收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得到充实。目前基层部门所得税事宜基本都由税政部门扎口管理,多数县(市、区)国税机关仅有1-2人兼管所得税,往往主要忙于文件的上传下达和事项的审核审批,致使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三是人员素质难以适应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要求。由于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强、具体规定多且变化快、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联系紧密、纳税检查内容多、工作量大等特点,部分税务人员还不能适应管理工作的要求,比较全面掌握所得税政策、能熟练进行日常管理和稽查的业务骨干不多,从而导致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2、对新办企业所得税监管乏力。一是漏征漏管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目前企业所得税由国、地税两个部门征管,税务登记数据没有实现实时共享,缺乏相互协调配合,导致税源管理上出现空档。同时,与工商部门缺乏横向联系,信息交流不畅,基层征管力量不足,没有精力和时间开展经常性的漏征漏管清理,致使新办企业漏征漏管比较严重。二是税基管理不到位。新办中小企业成分复杂,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财务核算不规范,申报数据不真实,再加上管理中存在征管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使得对新办企业所得税税基的控管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同时许多随着许多审批事项的取消,后续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三是征收方式矛盾比较突出。目前,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主要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方式。总局要求严格控制实行核定征收的范围,但新办中小企业普遍不能准确核算盈亏,致使查账征收不能落实到位;对中小采取核定征收,由于总局规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标准过高,各行业的盈利水平与核定应税所得率存在差距,难于操作;而且目前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确定由于国、地税掌握的标准、尺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同一地区,同等规模、相同行业或类似行业之间因主管税务机关不同税负差距明显,诸多矛盾使得对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难度很大。

3、税务部门的管理手段相对滞后。一是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不规范,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当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明确,部分单位把它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没有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责落实不到位、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困难、选案随意性大、评估方法过于简单、评估质量不高、评估各自为政、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二是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所得税政策复杂,日常管理中需调用的数据繁多,急需利用信息化管理来提高效率和质量。但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还没有专门的所得税管理模块,无法对所得税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而且在系统中,有关所得税管理的数据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

三、新税法框架下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一)坚持依法治税,确保各项所得税政策落实不走样。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是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新税法实施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法律级次都很高,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执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谨的措施,将依法治税的原则贯穿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过程当中。牢固树立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灵魂的理念,学法懂法守法,在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过程中,自觉遵守新税法,严格规范执法。一是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行好新企业所得税法,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禁擅自制定或者变通与新企业所得税法不符的政策规定,自觉抵制干预企业所得税执法的行为。二是要对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凡不符合新税法统一规定的,2008年1月1日起一律停止执行,要逐步建立依据合法、标准明确、程序规范、易于操作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体系,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所得税税收执法检查,加大执法过错追究力度,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二)强化税源管理,实现所得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税源管理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管好企业所得税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实践证明,税源管理到位不到位,扎实不扎实,直接影响所得税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加强所得税税源管理是全面提升所得税征管水平的首要环节,应切实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一是规范国地税征管范围。目前,国税、地税部门均负责所得税征管,而所得税征管范围在新法和条例中均没有明确,暂维持现有的征管范围不变,重点抓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管户的基础信息维护工作。同时我们将根据总局精神,及时做好所得税征管范围的调整和规范。二是加强对新法规定的特殊纳税人进行管理。新税法明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均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这就意味着不是只有法人才有纳税义务,非法人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农民合作社仍然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因此,要加强对非法人企业和组织的所得税税种认定和管理。同时新税法明确实行法人所得税制,规定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之间不得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作为独立法人的母子公司也应分别独立纳税。因此,要积极做好独立法人的母子公司分别就地纳税有关工作。另外,还要做好非营利组织收入管理。新法规定符合7个条件的非营利性组织取得收入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因此,要对照条件,对全市非营利性组织进行登记注册,建立健全非营利性组织名单底册,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三是做好现辖企业管理。新法规定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为了避免企业注销现有企业重新注册新企业,产生税源转移,着手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管户的基础信息维护工作,确保现有内、外资企业户数稳定,及时发现企业动向,减少税源转移而带来的矛盾。四是做好相关业务流程修改和完善,确保税种认定、企业代码以及各类台账等信息资料的完整,保证税前扣除、减免税等征管信息准确延续和衔接。五是逐户核实确定微利企业范围。新法规定微利企业标准为: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标准,而且企业不得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可以享受20%优惠税率。要对全市所得税企业进行逐户登记造册,在机内进行标识。

(三)夯实所得税税基,提升所得税管理质量和效率。企业所得税涉及面广、纳税信息量很大,是国际上公认的管理难度最大的税种之一。各级税务机关要牢固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按照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分类管理的要求,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努力做到企业所得税征管制度体系科学规范,征管各环节有效衔接,征管方法和手段协调统一,税务系统内外有效配合。一是强化收入管理。要做好2008年收入预测工作。着重分析新法因降低税率、提高税前扣除标准等因素以及徐州卷烟企业所得税在南京汇总缴纳对全市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影响,要结合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积极筹划,未雨绸缪,做好2008年企业所得税收入组织工作。同时要做好不征税收入的鉴定工作,减少税收流失。新法规定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二是要强化汇算清缴工作。继续按照总局提出的“转移主体,明确责任,做好服务,强化检查”的要求,做好**年度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要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征纳双方各自在汇算清缴中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步骤,完善汇算清缴文书,完备汇算清缴手续,提高汇算清缴工作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加强台账管理。要完善现有9个台账,特别是要对弥补亏损、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减免税、工效挂钩、非货币资产投资确认所得、广告费、投资抵免等跨年度延续性管理事项,实行动态台账管理。四是要强化纳税评估工作。按照“降低频率,加大深度,提高质量,注重效益”的纳税评估工作要求,向纵深方向开展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要积极开展所得税、流转税联评互动,对纳税人的企业所得税申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逐步建立完善具有指导性、系统性、时效性、针对性的行业评估指标体系或评估模型。要广泛开展纳税评估案例点评、优秀案例评选工作。五是要加强分类管理。要根据重点税源企业、核定征收企业、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风险企业等不同特点和管理要求,合理划分分类管理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管理措施。要加强分级管理,合理划分市、县、基层分局各级税务机关的职能定位和管理目标,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形成上下联动、同步推进的高效工作机制。要加强分段管理。根据企业所得税实行日常预缴,年度汇缴的特点,将企业所得税管理期间分为汇算清缴和日常管理两个阶段,做到分段管理,全程联动。六是加强反避税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投资、跨国贸易、跨国资金和人员的流动,使得税收特别是所得税管辖权的国际交叉、税源的国际流动越来越复杂。在企业所得税以及相关税种的管理中,要依据国际税收协定,充分利用税收国际情报交换、国际反避税调查、国际征管合作互助等国际通用手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居民的境外税源和非居民源自我国的税源以及国家间税源的管理,加大跨国反避税工作力度,防止税收流失,维护国家税收权益。七是做好减免税和税前扣除项目管理。税收优惠是新法的一大亮点,与旧法相比,新法构建了统一的适应内外资企业的、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制度。为此,要重点研究新旧税法条例的变化内容,对保留项目、取消项目、扩大项目、增加项目、过渡项目要逐一进行分析和研究;要对原已经审批过的减免税企业要进行统一的清理和规范,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保留的继续保留。要做好**年减免税审批工作,继续按照国税发[2207]115号文件精神,依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做好现有所得税减免审批工作。要针对“两个过渡”政策,做好**年3月16日之前、之后成立企业的登记造册工作,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衔接和顺利过渡。同时要强化扣除项目管理。梳理新的税前扣除标准。新法在工资及工资附加费、广告费、公益捐赠、大修理等税前扣除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及时梳理出符合新法的税前扣除标准,以保证所得税税基不受侵蚀。

(四)加快企业所得税信息化建设,提升所得税管理科技含量。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化相对滞后,功能不完善,管理信息采集和传递相当部分还采用传统手工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客观需要。特别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总分机构全面实行汇总纳税,税源控管、税款入库、汇算清缴更需要以信息化为支撑,要将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全部纳入整个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通盘考虑。一是做好新老申报表的使用和衔接工作。目前,总局正抓紧编写预缴纳税申报表、核定征收申报表、非居民企业纳税申报表、总分机构预缴申报表等新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要积极做好新老申报表的衔接和使用,确保企业2008年所得税预缴申报和**年度汇缴申报的需求。二是要做好综合征管软件更新工作。要按照总局、省局的要求,积极做好相关软件的更新工作,满足企业按照新税法预缴申报和按照老税法进行的年度申报的需求。三是要优先建立汇总纳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全市范围的传递和共享。四是要加快电子申报、网上申报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实现企业所得税多元化申报。

(五)优化企业所得税纳税服务,树立国税机关良好形象。各级税务机关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做到依法、公正、文明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提高服务水平。一是要切实做好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宣传辅导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帮助纳税人及时准确掌握新税法精神、政策规定和纳税申报要求。要抓紧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以政府支持、社会理解和纳税人遵从为目标,为实施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及氛围。在宣传内容上,要突出重点,着重宣传实行新税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新税法及实施条例与原法的主要区别,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的对象,新旧税法征管办法的衔接等等。让纳税人充分了解应该如何适用新税法,提高纳税人对新税法的遵从度。在宣传方式上,既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外部媒体介质,又要积极发挥办税服务厅、国税机关网站、纳税服务热线等内部宣传手段的作用;既要在省、市国税局统一部署下,统一宣传口径,又要充分发挥各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的能动作用,加强对广大纳税人尤其是所辖管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宣传。在宣传组织上,要将集中重点宣传与日常辅导宣传结合起来。二是要广泛开展对纳税人的培训工作。要重点培训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特别是税源大户企业,要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新税法对收入总额、税前扣除项目、资产税务处理的各项规定,了解和掌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过程,了解和掌握新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差异,准确填报纳税申报表并熟悉操作程序,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要通过视频会议、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热线电话、发放宣传材料、编写辅导培训教材等多种形式落实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切实取得实效。要继续按照便捷、高效、优质的原则,为纳税人服好务,及时解决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要不断深化企业所得税审批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同时将新法明确的14项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到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加快所得税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征管信息系统,不断加强企业所得税涉税信息管理,减少纳税信息的重复采集。同时要进一步推进企业所得税网上申报,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要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发挥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在汇算清缴、税务鉴证、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行业优势,提高纳税服务的整体实力。

(六)强化企业所得税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随着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跨国业务逐步增多,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税务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法律、财会、外语、计算机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一是强化业务培训。要下大力气做好新税法的培训工作,按照“内外并举,重在训内”的原则,抓紧落实新税法的培训工作。重点是抓好全员学习,尤其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使全市国税系统税务干部人人了解新税法,熟悉新税法的基本内容。各单位在学习中要创新学习方式,突出学习重点。要通过视频培训、专题研讨、集中授课、举办座谈会以及深入调研、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税法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力求学深学透,学出成效。在积极省局、市局举办各类培训外,各单位要制定出自己具体的培训计划,切实提高贯彻落实新税法的能力。二是充实所得税队伍。要进一步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税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把精通新税法和反避税业务的人员充实到企业所得税管理队伍中。要保持企业所得税管理队伍的基本稳定,建立企业所得税和反避税专家人才库,要通过不懈努力,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企业所得税管理队伍。三是开展新老税法交替及实施以后纳税人变化和问题情况的研究。结合我市企业现状和新税法开展调查研究,着重分析研究实施新税法给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走向、地方财力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同时对基层新税法实施的具体措施、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开展调研,指导基层稳步推进新税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