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到农村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28 04:32:00

导语:毕业生到农村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毕业生到农村调研报告

广安市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选拔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川人发〔1999〕22号)要求,从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共选派了180名高校毕业生到全市各乡镇机关工作锻炼。这些毕业生是否适应农村基层工作,是否安心基层,他们的成长情况如何,思想动态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其进行了跟踪调查。

一、成长迅速,发展劲头喜人

广安市选拔的180名高校毕业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其中男性124名,女性56名,现平均年龄28岁,除2000年1名考生因意外事故去世未能转为公务员外,其他179名考生在两年考验期结束后全部按期转为公务员。后有1人考调到海南省,3人考上研究生辞职,目前仍在广安市内工作的毕业生有175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选拔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现状呈现出四大变化。

变化之一:提高学历人数多。许多毕业生工作后积极参加成人继续教育,自身学历进一步提高。据2002年的统计,所有选拔的考生中,大专学历的有130人,本科学历的有50人,研究生学历的无一人。这些考生参加工作后,通过电大、党校、函授等各种在职教育取得了更高层次的学历,到2006年4月底,共有25人从大专学历升到本科学历,目前大专学历的有105人,本科学历的有75人,还有3人考上研究生,本科以上学历由过去的27.7%上升到现在的43.3%,提高了15.6个百分点(见表一)。

(表一)1999-2001年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人员学历变化比较图

变化之二:要求进步人数多。许多毕业生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员人数明显增加。据2002年的统计,当时全部选拔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只有11名党员,党员比例仅为6%;到2006年4月底,已有党员127名(不含已辞职的毕业生),党员比例达71%。在48名非党员中,还有许多人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部分人已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见表二)。

(表二)1999-2001年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人员党员干部人数变化比较图

变化之三:提拔任用人数多。大部分毕业生工作勤奋,表现出色,已成为各自单位的业务骨干,其中特别优秀者已得到组织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如现已担任邻水县招商局副局长的李俊霏,为2000年选拔的毕业生,其在乡镇工作期间踏实肯干,尽职尽责,因工作业绩突出,2003年就公选为团县委副书记,并在团省委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团代表,出席了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目前,175名仍在广安市内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已有1人担任科级领导职务,28人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5人担任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已提拔人数占全部人数的20%。

变化之四:上调机关人数多。这些毕业生人年轻,文化高,思想活跃,虚心好学,工作勤奋,责任心强,部分人员在考验期内就被抽调至县级机关工作。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还在乡镇机关工作的考生有83人,上调到县级机关的有82人,上调至市级以上机关的有10人,上调县级以上机关人数占全部的52.6%。

二、成效渐显,现实意义突出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事关全局,意义深远。由于广安市上下对此项工作格外重视,有关工作开展得也比较扎实,目前其成效已经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广安市每年都有不少原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由于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每年提供的劳动就业机会极为有限,大量回乡就业的广安籍高校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人才闲置现象比较突出。面向高校毕业生选拔一部分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但是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

(二)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前几年,广安市乡镇公务员队伍未补充新生力量,存在着学历偏低、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后,一是降低了乡镇基层干部的平均年龄,使整个乡镇基层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也解决了部分乡镇机关因人员老化导致的农村基层工作后继乏人的问题;二是整体上提高了乡镇基层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同时也利于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同乡镇基层干部的农村工作经验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为开展农村基层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培养了优秀的党政后备干部。选拔到乡镇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农村基层经过几年的磨练,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既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又对农村基层工作比较熟悉,表现出出色的领导才能,34人已被提拔为科级(含副科级)干部就是对他们工作能力和业绩的证明。这部分优秀人才将为今后我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三、喜中带忧,问题不容忽视

(一)部分人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文化知识水平高,理论功底深厚,但是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明显欠缺,有的毕业生尽管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是同样对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还有的毕业生来自城市,在城里长大,对农村生活更是陌生,因而当他们面对农村基层群众开展工作时,难免产生认识上的盲目性,有时还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二)农学专业人才相对不足。广安市选拔的高校毕业生所属专业涉及面比较广,有工商、医学、文秘、计算机等10余个专业,但是农村工作对口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水产、园林、种植、畜牧等直接为农村基层群众提供科技指导和服务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选拔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基本是适合乡镇机关工作所需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虽然对于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具有实际意义,但是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农业工作,实现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发展农村经济,则需要更多的、更为专业的农学及相关专业人才。

(三)部分人员锻炼时间过短。有一部分毕业生到乡镇工作两年考验期还未满,尚未熟悉农村基层工作,就被借用到县级机关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来,广安市较少组织大规模的公务员考录,人员补充相对不足,县级机关也存在人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选拔到乡镇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但是在基层锻炼时间过短,一是不利于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某种意义上违背了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本意;二是会造成这些毕业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影响基层工作经验的积累,过早过快地调到上级机关工作,会使其因基层工作经验不足,而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基层服务,甚至在指导基层工作会出现某些失误。

(四)个别人员不适应农村基层工作。这些选拔到乡镇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对于到农村基层工作,个别人员在思想准备上存在误区,他们不但将其视为“曲线返城”的跳板,而且缺乏扎根农村基层的决心和勇气,到乡镇工作后,对复杂、艰苦的乡镇工作生活环境难以适应,又缺少吃苦耐劳的工作干劲,从而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几年内共有8名高校毕业生因此而受到党纪处分。

四、强化措施,深入推进选拔工作

事实证明,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正确的决策,随着这些高校毕业生逐渐成长起来,这项工作的积极作用正日益发挥出来。我们应该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将此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选拔范围。要面向高校和社会,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高校毕业生认识到到农村基层工作是有前途的,是大有可为的,增强他们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决心。在选拔时,应考虑增加招收农学专业的比例,同时对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放宽各种条件,鼓励高学历的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此外还应取消将选拔对象限制在当年或近几年应届毕业生范围内的要求,规定未就业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只要符合公务员报考条件就有机会参加选拔进入乡镇机关工作。

(二)规定服务年限,确保锻炼收到实效。明确规定选拔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在乡镇工作的最低服务年限不得低于3年,在服务期限内,上级机关不得以工作需要为由,随意抽调或正式调动这些毕业生,要确保选拔到乡镇的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基层得到切实锻炼,使他们真正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同时又有充分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农村基层作出贡献。

(三)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安心基层工作。要使高校毕业生安心农村基层工作,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他们,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一是在确定工资待遇方面,对他们不实行试用期工资制,新录用人员直接按正式职工对待,并且可高定一档工资,若锻炼期满调县级以上机关工作的,改按所在单位同类人员工资待遇执行。二是增加乡镇工作津贴,适当提高高校毕业生生活待遇,对边远、贫困乡镇,还应当高于一般乡镇津贴水平。三是注重选拔与培养相结合,在政治上关心高校毕业生的成长,对特别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在锻炼期满后,组织上可安排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也可调县级以上机关工作,为其个人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