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23 04:57:00
导语:地方特色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科技大会精神,把地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上,积极培育产业创新能力与创新实力,有利于集中有限的科技资源取得较好的成效,有利于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培育发展地方经济竞争力。本文试从江山市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经验与做法出发,就科技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并提出意见建议,以供参考。
一、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历史教训
地方特色产业是地方经济竞争力之所在,是一个地方较之其他地方发展较快、资源秉赋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但如果不重视科技创新,特色产业照样会退色甚至消亡。总结江山市在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中的经验教训,可以充分说明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离不开科技支撑。主要有二个例子。一是地弹簧产业的兴衰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江山市的地弹簧产业一度十分辉煌,大小企业达到百余家,生产的地弹簧占到了全国市场的70%以上。但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便如芸花一现般迅速衰落,仅仅十年左右时间,地弹簧产业便销声匿迹。二是“一桃二白”产业的发展历史。“一桃二白”指猕猴桃、白鹅、白毛乌骨鸡。九十年代中后期,扶持“一桃二白”产业发展曾经是江山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一桃二白”产业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种养规模还逐年缩减。如猕猴桃种植面积从高峰时的5万亩左右到目前已不足2万亩(**年统计年鉴数为1297公顷,折合19455亩);白鹅饲养量从**年的502万只减少到**年的290万只;白毛乌骨鸡饲养量从**年的158万只减少到**年的90万只。
分析以上产业从辉煌到衰落的原因,从市场层面分析:如地弹簧产业,在市场尚未饱和时,江山市显然占了当时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地弹簧需求大增的先机,但当市场趋向饱和,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相继进入地弹簧行业以后,竞争加剧,而江山市众多地弹簧生产企业,科技储备不足,缺人才、缺技术,基本没有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因此只能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大家相继以牺牲质量和企业利润为代价,进行压价竞争,实行“低成本扩张”,最终遭致整个产业的覆灭。从政府引导方面分析,很显然,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政府引导的经验不足、手段不多、重点未找准。如对“一桃二白”产业,就没有从产业的产供销全过程、企业与种养植户的关系等全方位去考虑,更缺乏对培育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把引导、扶持的重点放在种养植环节上,片面强调种养植的规模目标和使用行政手段,这是导致引导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科技层面分析:可以看到,当时经济主体和政府均忽视了科技的作用,对科技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缺乏实际的行动和有效的措施。对科技的投入从企业到政府均非常微小,上世纪九十年代,江山市科技三项经费每年不足20万元,具体投向上也没有明确的重点。因此,当产业发展遭遇科技瓶颈时,企业与政府均无能为力。地弹簧产业,几乎没有技术创新能力,10多年时间,产品、工艺、技术基本没有改进;猕猴桃产业,当时兴起了几家猕猴桃酒加工企业,但产品出来后,无一例外地存在猕猴桃酒酸涩度太高,口味不佳,市场难以接受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停产歇业,猕猴桃加工问题未解决,果农只能鲜销,市场受限,价格上不去,产业即难以进一步发展。
二、科技支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总结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江山市于2004年提出了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并将电光源、机电、消防器材、竹木加工、绿色食品、轻纺服装作为重点培育的六大特色产业,与以往不同,培育措施上有所创新,强调要组织实施“六六”产业工程,建立健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六大体系”。即:一是健全产业发展规划体系,通过制订产业规划,指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健全产业发展领导体系,实行市五大班子领导分头联系产业制度,进一步集中领导精力促发展。三是健全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根据每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制订差别化产业政策,进一步集中扶持助发展。四是健全产业发展平台体系,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引导集聚快发展。五是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争取国家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来江与企业对接,建立研发中心。六是健全行业自律体系。引导成立行业协会,开展产业信息交流,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协作和有序竞争。由于在“六六”产业工程建设中,体现了系统思维,考虑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因此效果较为明显:实施2年多来,“六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年,“六大”产业实现总产值447689万元,比上年增长39.2%,比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增幅高出8.3个百分点,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幅高出4.3个百分点。
同时期,江山市还在各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实施以培育发展蜜蜂、精细化工等为主的省级星火示范县建设,以及目前正在实施的科技富民强县(市)计划--江山蜜蜂产业提升工程,通过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建立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使江山蜂业、精细化工业等地方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快培育。从2002年以来,星火科技示范县(市)建设共组织实施了18项重点项目,投入科技经费3784.92万元,通过实施,新增产值28689.46万元,税金2600万元,利润6527.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创建了浙西蜂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江山精细化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使蜂业和精细化工业的科技支撑得到加强,并带动了机电、食用菌等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当前依靠科技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江山市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到,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不能就产业而产业,单纯追求数量增长或只注重生产阶段,而要有系统思维,有产业全程观念,并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培育发展才有实效。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地方特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技术需要积累、人才需要培养、制度需要逐步健全完善,各方面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如果不重视平时的培育积累,在市场竞争面前,仍会失去先机,败下阵来,以此审视目前依靠科技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确立。据不完全统计,**年,江山市已有各类企业2600余家,个体工商户15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家。但近年来,每年申报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开发活动的企业不足100家,申报专利的企业仅有30家左右。近期,江山市科技局组织开展“科技项目储备月”活动,活动期间,尽管干部上门组织技术难题与科技项目,但作为重点培育的消防器材、竹木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由企业提出的难题与项目寥寥无几。这些情况表明江山市的很多企业还缺乏创新主体的意识,创新主体地位未真正确立。由于地方特色产业往往是占了市场先机的产业,一方面,市场竞争还不充分,企业有销路、有利润,企业家尚未充分体验到竞争的残酷性;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小,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缺乏资金、人才、项目等的支撑,企业家还看不清科技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效益,容易忽视对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因此,企业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资金在科技上,满足于做一个生产型、销售形的企业,而不是致力于培育创新能力,向创新型企业迈进。表现在企业行为上,就是企业科技投入少,技术人才引进少,职工技术培训少,与科研院所联系少,新产品开发少,专利申报少;企业没有创新的团队,没有创新的机制,没有技术的积累。以上“六少三没有”的企业在江山市可以说随处可见,如目前江山市消防器材、竹木加工等一些特色产业从根本上说还是生产型的脆弱的产业,经不起市场竞争的风浪。
(二)政府引导与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市场是拉手的话,政府就是推手,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日益重视,也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当前科技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对企业科技进步的推进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一是组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究的大项目较少。江山市的科技项目囿于科技经费、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的不足,只能搞一些小打小闹的项目,规模小、科技含量小,产生的效果小,对特色产业的推进作用小。如江山市近年来对六大地方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研究,除蜂产业等极少数受到各级科技部门重点扶持外,其他产业的科技项目、资金扶持均很少,也没有突破性的成果。二是组织市内外科技资源合力攻关的能力还不强。主要是科技投入不足,江山市政府财政科技三项经费名义上已达财政支出的1.5%以上,但总数还仅有1000多万元,并分散到近百个项目上,形不成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资金带动能力。三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政府引导与推进作用的发挥。
(三)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科技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为对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全过程缺乏通盘考虑,如科技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工作,一般包含项目支持与创新能力培育二个方面,在项目支持方面,一般的过程为:特色产业技术进步状况调研—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提出—项目编制申报—项目立项—项目实施—成果评审—知识产权保护—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一是科技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科研攻关重点比较模糊。主要是对特色产业还缺乏深入的调研,对产业现状、技术层次、发展前景、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等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因而进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但不知道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在哪里,这些难题解决后市场前景如何,可预期的经济效益如何,当前是否有能力攻关研究解决,需要投入多少资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自主创新、集成创新还是引进创新等等问题都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二是科技发展规划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由于调研不够,科技发展规划细化落实不到位,规划制定管制定,落实管落实,形成两张皮,实际工作中仍习惯于常规的报项目、立项目,缺乏在规划指导下的明确的工作路线图。三是科技计划管理仍存在重申报、重立项、轻过程、轻结果的“猴子掰苞米”现象。四是对成果管理缺乏系统有效的方法。甚至搞不清自己立项的项目到底产生了多少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到底产生了什么效益,达到了什么水平,对特色产业的推进产生了多大作用。五是在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引导措施。特别是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创新机制建立、创新文化培育,创新机构成立等方面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方法与措施。
四、科技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创新能力培育。产业科技进步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没有企业特别是产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培育,要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是一句空话。为此,要树立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的思想观念,从企业领导的创新意识培养、人才引进培养、职工技术培训、创新机构设立、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形成等基础工作做起,把引导、鼓励企业主体开展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工作放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及研究团队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职工技术培训工作,加强企业创新成果奖励制度、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制度建设工作,使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更好、更快培育,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调研,扎实开展产业科研开发工作。推进产业科技进步,重点是要抓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一是要找准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要加强产业科技进步状况调查,进行国内外先进技术状况与市场前景等与产业发展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搞清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找准制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以增强科研开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二是要制定好产业科技攻关规划。在找准制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的基础上,对照国内外先进技术,确立追赶或超越目标,根据自身条件,确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还是引进创新,制定明确的攻关研究规划。三是加强实施工作。规划确定之后,关键就是抓好实施,在实施中还要注意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完善,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三)强化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一是要加强成果转化工作。加快成果转化,既是形成现实生产力的需要,也是检验科技成果成效的试金石。因此,应把成果转化工作放在与项目申报立项同等重要位置,对科技项目研究开发结果的绩效考评工作予以强化,并作为评定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科研开发能力、信用的重要指标。二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通过政府立项的科技项目研究形成科技成果之后,必须明确成果的知识产权,有独创性的必须要求其申报专利。四是加大优秀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要鼓励企业建立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实行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度;政府科技进步奖应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加大奖励力度。
(四)切实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科技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围绕产业发展开展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要积极引导、鼓励经济主体和科技人员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创建科技创新服务组织,当前重点是要发挥产业骨干企业的作用,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对为产业发展提供科研开发、信息咨询、专利、技术监测等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各级政府都应给予尽可能多的政策扶持,以促进其加快发展壮大。二是要加大与国家科技创新大体系的链接工作。要积极鼓励企业主动与高校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共赢的机制与模式,在加快高校院所的知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提升产业科技水平。三是政府部门要搭建好工作平台。要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包括网上技术市场、科技洽谈会等科技与企业的合作平台,为产、学、研三方提供服务,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