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专利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23 04:28:00

导语:学校专利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专利调研报告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是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原创性研究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高等学校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知识产权最大产出者之一。加强对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局对省内高等学校的专利工作进行了调研,与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研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省高校专利工作的三类情况

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显示,到**年底止,**省有各类高等学校46所。从**年至**年,全省高等学校共申请专利2603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638项,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965项;共授予专利权1068项,其中授予发明专利416项,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652项。全省高等学校签订技术转让项目2243项,合同金额41670.4万元,实际到款28048.8万元;其中,签订专利许可实施合同468项,合同金额12073.3万元,实际到款7788.8万元。专利实施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为**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省内高校专利工作可分为三类情况:

第一类是以**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教学型高校。长期以来,该校重视专利工作,校内建有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专利)管理制度,设立了专项资助资金,建立了较为明确的专利成果与教师业绩考评相关联的导向机制。从1985年我国实施专利法以来,该校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一直名列全国高校第二。到**年底,全校专利申请总量为3517项,其中发明专利为2237项;授权量为1620项,其中发明专利为603项。该校专利授权量占**高校的9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为全省的四分之一左右。在**年至**年间,**大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398项和901项,占同期**高校申请量的92.1%和授权量的84.4%。比前15年翻一番。特别是**年,该校申请量达875项,授权量达321项,分别居全国高校的第一位和第三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该校当年专利申请量的73.4%。**年上半年,**大学以461项专利申请量仍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工业大学以136项专利申请量进入全国高校10强之列,位居第10位。

第二类是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工商大学、宁波大学、**师范大学等为代表的教学研究型高校,该类学校为数不多。近几年来,这些高校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专利)工作,制定了一些知识产权(专利)的管理制度,设立了一定数量的资助资金,正在探索专利成果与教师业绩考评相关的激励机制。虽然近两年这些学校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在几十件到十几件不等,但学校管理层已对专利工作引起重视。

第三类是除前两类以外的高校,这类高校占多数。其中既有一些教学研究型高校,但更多的是教学型高校(包括职业技术类院校和文科类院校),这些学校的专利申请量很少或没有。专利工作在学校的科技工作中未被重视。既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也缺少激励的政策措施,教职员工对知识产权(专利)的知识和政策也缺乏相应的了解。

二、**省高校知识产权(专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对全省部分高校的调研及对有关统计数据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从总体上看,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多数高校领导班子对知识产权(专利)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除少数高校外,知识产权(专利)工作没有列入高校管理层和决策层的题中之议,一些管理者不了解也不熟悉知识产权常识,缺乏相应的法制观念。不少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不了解知识产权内涵,不清楚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产权成了科技工作、教学工作中被忽视的领域。

2.知识产权成果保护不力。据了解,在对34所高校知识产权流失问题分严重、不严重、基本没有三档进行试卷调查时,有25%学校回答严重,有25%学校回答不严重,有50%学校回答基本没有。从调查提供的材料分析,回答知识产权流失基本没有的50%学校中的2/3高校没有申请一项专利,因而知识产权流失问题不明显或没有明显感觉到。但是,对科技成果较多、申请专利较多的学校调查,所反映的知识产权流失问题的均为严重。其流失的主要渠道有:一是随人员调离(下海),占46.2%;二是化公为私(即将职务发明化为非职务发明成果私自转让),占38.4%,三是合同违约的知识产权流失形式占15.4%。

3.重鉴定、重报奖、重论文,轻视专利的现象比较严重。**省高等学校人才济济,知识密集,科技成果累累。但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在成果评奖、职称评定和收益分配等利益的导向上,光强调论文和成果获奖,使教师和科技人员在业绩体现上片面追求成果的鉴定、报奖和论文的发表,而轻视对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以至丧失科技成果的专利申请与授权,造成科技成果的法律状态不确定或者不完善,许多科技成果被他人无偿使用或占有。

4.专利成果产业化不高。在高校,科技管理机制经过多年改革后,科技成果产业化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科研开发与成果产业化之间的脱节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其中不乏一批专利技术和产品。这既有促进产业化政策不到位,产学研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也有高校管理者不重视,开发者(拥有者)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如何提高专利产业化率,仍是一个待破的课题。

5.多数高校缺少相应的管理部门与人员。据对34所高校的调查,只有2所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配备了专职人员;有12所高校配了兼职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专利)工作,但没有设立管理部门;有20所高校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既没有明确相应的管理部门又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6.多数高校没有开设知识产权教学课程。在全省高校中,仅有2所高校设有面对学生的知识产权教学机构,有6所高校仅有个别教师负责担任知识产权教学工作,其余高校既缺乏知识产权教学机构,也没有教师从事这个方面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课程设置上,有3所高校开设了必修课和讲座,有6所高校开设了选修课,其他学校均没有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

三、**省高校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建议措施

在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特别是著名院校,不仅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而且建有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具有很高的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高校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评价高校教学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教师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不仅对提高高校完备的教学、科研管理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对推动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高校领导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首先要提高高校领导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建议采取适当的会议和培训形式,对高校领导成员进行专题宣讲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应将知识产权指标列入高校科技教学工作的评估体系之中,也应将知识产权工作列入高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之中。不仅要使高校领导者成为知识产权工作的明白人,而且应使高校领导者成为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倡导人和保护人。

2.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可以是单独设立,也可以明确由高校的科研(技)管理部门承担。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由学校科研(技)部门承担知识产权的管理职能,更合适些。应当配备与知识产权工作量相适应的专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从组织措施上,切实保障机构人员的落实。

3.建立专利专项资金,认真落实“一奖两酬”。教育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拨出专款或从技术实施收益中提出一定比例,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补贴专利申请,维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费用”。各高校应当设立专利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支持教师、科技人员将具有创新水平的项目及时申请职务专利,以确保高校无形资产不被流失。要认真落实“一奖两酬”制度,对技术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突出,实现产业化的专利技术和产品的拥有人和实施人给予奖励,对突出贡献的管理工作者也要实行奖励。

4.要加强对人才流动中的知识产权成果管理。知识分子作为知识的载体,决定了知识是随着人员的流动而转移。要把知识产权保护好,就必须把知识产权成果的管理与人才流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教师、科技人员等教职员工的动态管理的全过程,使之既调动广大教师、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防止知识产权职务成果的流失。

5.完善高校现有的业绩考评体系,增强专利成果的认可度。在现有的科研、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要增加专利成果的评价比重。客观评价各类知识产权职务成果,合理设定知识产权职务成果的考评权重,使之与不同等次的论文,获奖成果等有一个相对应的评价,形成正确的业绩引导机制。

6.促进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合,提高专利的实施率。高校应当注重学校横向项目中的专利成果,并给予积极的扶植支持。相对来说,与高校合作的企业方更注重专利成果的产业化,高校应当在技术、工艺等方面给予积极帮助,促进项目的成功率。对承担的纵向课题所产生的专利成果,在明确知识产权归属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渠道,扩大与企业的供需对接,积极做好成果的转化、推广,提高专利成果产业化的整体经济与社会效益。

7.加强对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教师和科技人员中,并不熟悉知识产权的基础知识和实务,也不了解国家的扶持政策,有必要进行基本知识的宣传与培训,以提高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8.注重对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课程教学。知识产权知识应当列入高校学生的教学内容,使之在学校期间,就受到知识产权知识的基本教育。通过知识产权教学的一般课程,使之高校学生受到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知识产权教学的专门课程,培养一批能够胜任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者;在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教学的研究课程,培养一些能够胜任知识产权领域开拓的研究者。

9.建立与完善政府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导向机制。要把申请和获得专利权纳入政府科技计划立项、实施、验收等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省级应用性重大课题要把发明专利产出状况作为项目完成的主要指标之一。发明专利可直接参加省科技进步奖评审。

10.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在适当时间,召开全省高校知识产权(专利)工作座谈会,明确导向、完善制度,表彰先进、推动后进,进一步推进全省高校知识产权(专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