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23 04:26:00
导语: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杭州市在实施“科教兴市”和“工业兴市”战略中,工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大提升。为深入了解本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杭州市政府领导挂帅于**年组织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府办公厅等单位进行了“推进技术创新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研,课题组对183家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并召开了多次座谈会。现就杭州市有关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绩与特点
(一)企业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塑造,积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
积极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被调查的183家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152家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或类似的研发机构,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3.06%,全市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例如,万向集团自1994年投资5000万元组建技术中心,**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后,每年投入技术中心的资金超过2亿元,能力建设获得长足进展。**年,万向集团技术中心在30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二,汽车行业第一,机械行业第一,并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企业技术中心。
(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进步显著,生产标准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
企业技术改造投入逐年加大,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对183家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调查显示: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42家,占全部的22.9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有113家,占全部的61.75%;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有18家,占9.84%;省内一般水平有10家,占全部的5.46%。这一组数据表明,全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水平具有较大的优势。
图1杭州市企业主要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示意图
企业积极推进标准建设,积极按照行业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生产。183家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查表明,有103家企业按照单一标准进行生产;有80家企业至少执行2种以上的标准进行生产,其中17家企业按照上述4种标准进行生产。部分企业还参加了行业标准的修订。如杭州东华链条总厂参与了包括GB/T1243-**短节距传动用精密滚子链和链轮等8个国家标准的修订,还与全国链传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作出版了《最新链传动标准应用手册》。
(三)市场竞争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外部驱动力,自主研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共识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市场竞争成为技术创新主要的外部驱动力。调查显示,企业认为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市场竞争”占46.99%;来自“市场需求”占27.87%;来自“企业内部研究与发展的需要”占25.59%,其他诸如“国家计划驱动”和“宏观调控”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小。
图2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力示意图
调查表明,自主研发已经深入人心。根据对183家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查:有95家企业的开发或引进新产品的信息和构想来自“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部门”,占全部的51.91%;有153家企业的重大产品的开发是“依赖少量外部帮助”或“完全自主”,其中产品开发依赖少量帮助有103家,完全自主50家,各占56.28%和27.87%;有159家企业的重大工艺创新是“依赖少量外部帮助”或“完全自主”,各有116家和43家,各占63.39%和23.50%;有150家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是“企业自主研制开发、投入生产”,占全部的81.97%,说明自主研发是当前全市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其他,“在购买国外技术基础上,企业进行开发投入生产”占26.23%;“在购买国内技术基础上,企业进行开发投入生产”占22.95%;“购买国外全套设备直接进行生产”占12.57%。
(四)市场是技术创新的主要依据,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对外合作是技术创新的捷径
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持力量。例如,西湖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制开发背投影电视的上游产品、液晶投影光学引擎等。全市的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或多或少,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学研合作。
对外合作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捷径。杭州机床集团从国外引进具有程序控制的平磨样机,在消化吸收改进创新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HZ-系列产品,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市场。又如,西子联合控股公司与美国奥的斯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生产电梯,迅速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了企业技术创新。
市场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也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市场、用户的需要,是保证技术创新的首要条件。对183家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查,发现有118家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和构想来自市场的“用户信息”,占64.48%;有95家企业来自“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部门”,占51.91%;有50家企业来自“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产品”,占27.32%。
(五)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正在形成
政府投入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激发了企业的投入热情,企业对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逐年加大。183家工业企业的调查表明:**到**年间这183家企业共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政府资助项目205个,其中国家资助经费5223万,平均资助经费208.92万元;省级资助经费2284万,平均资助经费36.94万元;市级资助经费4858万,平均资助经费40.12万;国家、省、市各级资助经费总额为12365万,平均每个项目资助经费60.32万元。同期,受到政府资助的205个项目,企业投入资金为337527万元,平均每个项目投入为1646.47万元。企业投入每个项目的资金是政府资助资金的27.30倍。政府投入技术创新的资金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政府的少量资金投入带来了企业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大投入。
(六)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逐渐形成,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普遍形成了较好的激励机制。全市企业比较重视技术创新,并且在技术创新的激励体制上敢于尝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场化激励机制。企业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包括股权、期权、奖金等方式。183家企业有67.98%以上的企业采用奖金激励;有9.29%的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有3.83%的企业采用期权激励。奖金作为最为普遍的激励手段,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运用,凡是采用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的企业也必是运用奖金激励的。
(七)企业重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初显成效
信息化是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利器。杭州市是国家科技部批复的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城市,在此框架下萧山、余杭区为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区,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为浙江省“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示范企业,另有一大批市(县)、区级的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根据课题组对183家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查:有175家企业开展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占全部的95.63%;其中有91家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占全部的49.73%;95家企业开展了“设计制造过程信息化”建设,占全部的51.91%;有42家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占全部的22.95%;有56家企业开展了“生产数控化”建设,占全部的30.06%。调查表明,全市企业普遍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且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
二、问题与不足
(一)缺乏技术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最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缺乏技术人才、人才流失”成为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因素。市183家企业中,认为“缺乏技术人才或人才流失”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因素的有113家企业,其次为“技术创新的成本高”70家,再次为“缺乏相应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60家、“技术创新风险大”52家、“缺乏资金”50家、“缺乏一定的技术积累”37家等。
图4企业技术创新的10大制约因素示意图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不充裕,R&D投入偏少尤为突出
目前,全市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不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约占销售收入的0.66%。全市的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的R&D投入在2~3%之间,如传化**年的R&D投入约为2%左右。像万向集团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8%这样的企业是比较少的。根据对183家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调查,认为“研究开发阶段”资金缺乏的有41.54%;其它依次分别为22.95%、9.84%、14.75%、4.92%。企业R&D投入的偏少,使得技术创新的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研发,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有一定差距,技术创新的信息支撑亟待加强
全市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全市企业面临着同行业世界巨头竞争,相比之下差距非常显著。部分企业设计水平虽然在国内能居前列,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企业座谈中,有些企业坦率的承认,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10年以上。同时,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支撑亟待加强。调查表明,“缺乏相应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10大障碍中的第3个因素,仅次于“人才缺乏”和“创新成本太高”。
(四)企业知识产权受侵犯问题较为突出,技术创新面临国外知识产权的封锁
从调查结果看,不管是主要从事外贸的科技企业如巨星科技,还是传统名牌企业如张小泉等,都面临不法企业的知识产权侵犯,使得企业在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受到伤害。而且,企业的维权成本太高,精力耗费过多,成为企业难以承受之痛。另外,国外技术封锁,影响全市企业技术水平的进步。杭州企业尽管对外合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难以突破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使得全市企业的技术进步难以更上一层楼,踯躅不前。比如通信标准问题,这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的关键技术,其它硬件水平可以通过努力提升到同等的水平,但是类似通信标准这种核心知识产权,短期内难以克服,制约了企业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
(五)产学研合作面临较多的障碍,企业与高校的联动成果不显著
当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以下主要问题: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信息沟通不畅;⑵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成熟度不够,很难实现商品化;⑶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让费用不合理,所有权不清晰;⑷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市场前景把握不准。这些因素是影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障碍。同时,在杭高校纷纷走出杭州面向全国进行联动合作,在推进技术转让和产业化方面形成了积极的成果。杭州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联动成效也不显著。
(六)服务技术创新的科技中介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强
近年来,服务技术创新的科技中介组织有一定发展,但发展与服务存在两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的服务机构不全,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发展较好,但是诸如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创业投融资服务等中介组织发展滞后,难以适应人们普遍高涨的创业热情(特别是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杭创业)和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二是现有的科技中介机构多数是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或是事业单位改制翻牌而来,运作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思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缺乏创新,运作机制不活;同时,工作人员素质也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服务质量较低。
(七)局部的创业成本较高,对企业技术创新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杭州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创业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投资者,被台商和日资企业评为中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杭州连续对西湖景区进行综合整治,城市的人文积淀和自然环境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被联合国评为最佳人居城市。杭州城市创业环境的改善和城市魅力的展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外来人士到杭州安居乐业,带动了杭州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繁荣,房价较高,增加了高级人才来杭创业的成本。较高的房价成为企业引进高级人才的主要障碍之一,部分的抵消了杭州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带来一定影响,是调研中企业反映比较突出、常见的一个问题。
(八)已出台政策宣传落实不够,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全市近年来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条款的力度很到位。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对政策不熟悉,而没有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如信息产业发展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对“两港”企业员工培训的资助管理办法、关于专项用于萧山、余杭区及5县(市)“两港”企业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的奖励资助管理办法、工效挂钩实施办法等,有的政策缺乏实施细则而无法启动,有的政策主管部门不明确使企业无法适从。政府部门出台一个政策不容易,这些好的政策放空,企业没有很好的使用起来,是很大的浪费。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从全市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扶持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应该先了解企业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帮助。调查显示: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企业希望政府提供的帮助,按重要性从高到低的排列依次是:资金资助,占84.15%;提供有关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占49.73%;提供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条件,占39.34%;营造良好的环境,占38.80%;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占38.80%;减少行政干预,占8.74%。
由此可见,在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中,政府主要从资金、信息、人才、政策环境、产学研合作等角度去设计和考虑。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政策宣传,全面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气氛
充分认识技术创新对于推进工业兴市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将抓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升到推进“工业兴市”的战略高度,积极贯彻落实。加大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新闻媒体、专题宣传、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将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宣传落实。近年来,市委、市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意见都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黄金政策”产生“黄金效应”。例如,《关于进一步加快“一号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有7个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全市各部门解放思想、充分听取大家意见的成果。将这些政策宣传到位,让更多的企业了解知道这些优惠措施,并且在实际的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尝到甜头。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可采取办学习班等形式,分期分批培训一批熟悉政策和能熟练运用政策的骨干,使政策充分发挥效应。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从机制体制等源头上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当前,全市有不少企业是从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公司制企业,牌子换了,但是企业机制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转换机制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因此,推进技术创新,必须要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要实现经营者、核心科技人员持股,把经营者和核心科技人员的个人贡献与收入挂钩,强化激励与监督机制。通过改革,提高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提高科技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另外,要尊重和发挥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鼓励企业运用股权、期权、奖金、精神鼓励等各种激励措施,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三)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继续扩大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规模,加大力度,扩展范围支持更多的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通过政府投入的引导,引导更多的企业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领域。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家,只有企业家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企业才会加大对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投入。政府的资金导向,可以对企业家产生有利的影响。继续加大力度支持企业申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计划项目和省级新产品计划项目,对申报的企业给予一定资助,对申报成功的企业进行奖励。提高现行的优秀新产品新技术项目的奖励力度。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发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对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资助结合起来。财政加大和加强对优秀的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资助。对考核较差的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进行警告,促使其改进。从而推进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发展。要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合作,集成各方资源,将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将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实施国家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结合起来,使全市大企业、大集团都能建立高水平的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要继续深化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改革,在工作时间、分配等方面形成符合技术创新特点的制度。
(五)深化产学研合作水平,提升科技创新的原动力
推进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保证。一是全面落实杭州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国家级、国字号在杭科研院所的作用,以及最近引进联建的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的作用,积极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和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提高企业的原始性创新能力。扩大与在杭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支持它们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数量众多的科研生产联合体,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二是充分发挥杭州经济实力雄厚、人居环境优良、创新氛围良好的优势,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来杭州开设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欢迎省内民营企业来杭州建设研发中心。同时引进填补本地空白的重大科技项目,提高杭州的科技品位和科研实力。鼓励大企业、大集团走出去创办各类科研机构,努力实现国内国际科技资源为我所用,加速杭州发展。三是继续办好杭州科技合作周,使之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一大平台。四是要充分抓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强横向合作,构筑区域科技合作网络。五是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国门”战略,广泛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的机制,加强技术创新的人才体系建设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带头人、一大批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人才、一大批素质一流的企业家和资本营运、科技管理服务人才,高度重视高级技工的培养和引进。要进一步推进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名校大院的战略合作,办好四大高教园区,加快建设两个高教新区,为打造“天堂硅谷”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同时,要加强民营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
为了鼓励企业引进创新人才,降低企业人才引进的成本,对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引进高水平的人才,给与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方面的适当倾斜。
(七)实施专利战略,加强保护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要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的宣传,加大政策措施的引导,努力增强企业的专利意识、标准意识,鼓励企业实施专利、标准和名牌战略,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技术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发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科技计划、成果管理中的导向作用,优先支持和奖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国际标准的企业。
要加快全市专利保护工作和技术(产品)标准的制定工作,健全市、区专利管理机构和行政执法队伍,建立面向社会的技术标准监测中心和技术标准信息服务机构。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名牌,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近期要迅速充实杭州市知识产权局的执法力量。
积极鼓励和资助企业通过购买国内外专利和技术许可等软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行为。
(八)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积极推动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介入共性技术研发工作,以此为抓手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一是制定和实施共性技术研发的专项,引导企业力量参与政府主导的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二是通过财政投入直接资助共性技术的研发,解决全市共性技术研发的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三是跟踪研究国内外共性技术研究动态,结合全市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调研和确定全市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通过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进符合杭州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
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特别是注重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能力建设,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搭建坚实的技术平台。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近期要建立大学园区的孵化器,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同时,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在杭高校、科研机构,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人才优势兴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不断增加科技中介服务门类。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和评级考核制度,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挖掘人才优势,搞活中介服务,为推进技术创新做好服务。
- 上一篇:科技强区调研报告
- 下一篇:建设天堂硅谷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