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23 04:20:00

导语:科技创新建设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创新建设调研报告

一、科技创新体系—**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

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得到了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期,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工业化:正由工业化中级阶段末期向高级阶段初期迈进。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按照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的划分标准,考虑美元自身贬值、汇率变化、购买力平价等因素综合起来判断,我们认为,目前**工业化正处于由中级阶段末期向高级阶段初期转变的过程中。几个主要指标:以人均GDP衡量,预计****年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将超过4000美元,即将完成工业化中级阶段。以非农增加值比重衡量,****年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为超过93%,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以非农就业比重衡量,****年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80%以上,已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75%的水平。但按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的比重来衡量,**年**第三产业产值虽然超过中级阶段的28%,但离完成工业化的50%也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从总体上判断,**正由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处于工业化转型时期。

**经济增长方式: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前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时期,资本要素投入呈现加速态势,投资主体从单一依靠政府转向依靠企业、外资、政府、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即将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46.5亿元,同比增长29.8%,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17.5%,位列嘉兴各县(市)之首。其中,光机电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65.9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1/4,预计**年光机电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可达100亿元,成为**工业增长的火车头。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整个经济增长的集约化趋向日益清晰。同时,资源、要素、环境的多重制约,也迫使**经济从量的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技术创新的力量在增强,**经济增长已处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时期。

(二)推动发展模式转型,需要科技创新体系的强力支撑

工业化的不同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也完全不同。一般而言,工业化初期,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土地、人力等要素的大量投入来推动,工业化的中期则主要依靠资本的投入来推动,到了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时期,科技就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比较研究也同样表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方式是不同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以下时,对技术的需求方式一般以引进、仿制为主;达到1000美元至5000美元之间时,一般以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进为主;超过5000美元时,则以自主创新为主。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即将达到5000美元这一临界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是**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关键。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将难以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只能继续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得短期的经济增长。所以,在发展进入转型期的关键时刻,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通过提高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是**经济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的问题日益突出,自主知识产权匮乏已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障碍。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把握机遇,甚至可能丧失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在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国际竞争力。

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一方面科技创新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愈益突出,社会的全面进步对科技创新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另一方面经济对科技的需求不断衍生新的变化,创新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因此,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关系**在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全局性的大事,这正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背景。

(三)提高科技水平已经成为**发展的最紧迫任务之一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工业化仍然是**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工业化的核心内容是发展制造业,因此,发展制造业仍将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产业主导方向。尽管**制造业发展迅速,形成了服装、光机电、箱包、纸业四大特色支柱产业,部分产业或行业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要完成工业化,制造业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制造业质量看,总体水平不高。一方面,产业优势不突出,产业链短、关联性差、配套能力较弱,集聚效应不显著;与周边地区发展模式相似,产业结构雷同。另一方面,产品结构不合理、差别化不足、档次不够高、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关系看,只有制造业的充分和超前发展,才能引致服务业亦即第三产业的繁荣。**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关键原因在于目前其工业发展水平还难以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和支撑。要推动第三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重视制造业发展,提升工业的产业层次。

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供给方面看,**经济粗放增长、低效运行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结构调整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极为迫切。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亟待通过提升制造业水平来优化其产业结构。这不论是对于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加速工业化进程,还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要提升和发展制造业,必须依赖科技创新。就**当前情况而言,不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十分重要,而且对于目前仍处于主体地位的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与发展也同样不可忽视。此外,**在发展服务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等方面,都存在着强烈的科技需求。

二、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条件与基础

(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有利条件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的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1.社会各层面的科技创新意识大大增强。政府层面,**市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与科技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成立了科教兴市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创建省科技强市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而在整体上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氛围。同时,以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具体工作为抓手,政府加强了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也取得了明显成绩。顺利通过了**—**年度、**—**年度的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进步水平在全省的排名不断上升。市各级科技部门和经贸部门把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建设等作为创新工作的切入点,构筑科技创新的平台体系。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1个,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4家,**市行业科创中心3家,企业研发中心47家,整个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走在嘉兴市前列。

2.科技创新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基本具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连续多次进入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百强县前50位。**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48.5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6.2%,为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了扎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也在加速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特色更趋明显,特色块状经济不断升级,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新出现的一批诸如港区重化工业、光机电产业,箱包、童车、洁具等产业,尤其是以光机电产业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快发展。至**年底,**共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6家。知识产权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有各级专利示范企业7家,全市专利受理量和授权量大幅度增加,**年上半年专利申请受理量同比增长了507%,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21%。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创新积极性的增强,使**的产业层次进一步得到拓展和提升,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基础。

3.知识、技术的流动性和创新的开放性不断增强。一是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不断拓展新型技术交易网络平台。网上技术市场为知识与技术的流动创造了广阔的交易平台,网上交易额大幅增加。二是地区间科技创新的合作与创新体系的联接得到了明显加强。近几年来,陆续开展了与乌克兰、俄罗斯、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技代表团和科技单位的科技对接活动,积极参加上海、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等国内著名科技盛会,每年有10多个项目成功合作。与上海、江苏等周边城市在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的同时,不断探索在科技创新网络、政策、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互动与融合,拓展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性。

(二)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制约因素

1.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相对于高校和独立的科研机构,企业的创新活动更贴近生产领域,更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主体的活力,因此,在推进产业升级中,创新主体的自身效率和技术供给的有效性都至关重要。但**的大部分企业,包括一些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对研究开发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产品开发组织机构和技术创新机制,缺乏创新意识。除少数企业外,多数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还不足,重高档设备的引进、轻技术开发投入,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相当部分行业、企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需要从深层次上解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技术成果的有效供给问题,着重在科技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产学研战略联盟、风险投资机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2.科技中介机构发育滞后。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中介机构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与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支撑性服务,在有效降低创新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从当前情况看,**科技中介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科技中介机构偏少,全市只有8家,而且形式单一,大多数科技中介还是由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在运作;另一方面,现有的科技中介机构的能力与科技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内部运作机制、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3.科技创新载体明显不足。企业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尤其是有较强实力和基础的大企业、大科研院所更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龙头支撑,特别是国内外“大院名校”等优质科技资源。引进或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有利于团队式引进人才,捆绑式引进高技术项目;有利于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在创新载体建设上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产业存在“小、低、散”的特点,市域大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为数不多,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开展或没有能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缺乏大企业、大科研院所的带动支撑,科技创新载体明显不足。

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一)**科技创新体系的架构

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创新组织系统、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创新体系的内容,结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特点,我们建议**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可分解成由三个层次内容组成的任务框架体系。第一层次是科技创新体系;第二层次由知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服务支撑平台等三个平台构成;第三层次是由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智力成果转化机制、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产业技术扩散机制等五个机制和科技管理能力、科技中介能力、创新文化吸纳能力等三个能力构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

综合**现有基础条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我们认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应该确立以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到2020年初步形成较完备的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和能不断激励创新的体制、文化环境,产业重点领域的原发性创新能力有大的飞跃,基本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特点,以及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系完善、结构合理、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能实现主体联动、资源流动、市场推动、区域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较完善的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智力成果转化机制、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产业技术扩散机制等五大机制,科技管理能力、科技中介能力、创新文化吸纳能力等三项能力建设比**年有明显的提高,科技创新体系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支撑三大平台基本形成,区域产业技术发展实现由模仿创新型向合作创新型和自主创新型转变。形成1—2个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拥有若干个具有全省先进水平的行业性科研基地和研发中心;涌现若干个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1.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形成能促进公开公平公正自由竞争、以法律法规政策和创新氛围为主的创新市场动力。主要包括:法律政策环境,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各类主体间建立非歧视关系等;企业内环境,包括企业创新制度、创新关键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企业内薪酬及创新激励制度。产业内环境,包括良好的企业间合作、产业内相关企业成熟配套,政府产业研究经费投入到位等。

2.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培育优势学科的技术创新源头,建设知识创新系统。建立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机制,在资助基础性研究的同时,制定促进成果转化的机制;资助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同时,建立联合开发的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技术研发中心的建立已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因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快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

3.提高人才集聚能力。建设能够满足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需求,以技术领军人物带头,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着重引进、选拔和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直接从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科技产业化、高层次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包括科技型企业家)人才,以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科技支撑的相关科技人才。

4.提高技术转移速度。建设以促进知识和技术转移为目标、以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社团为载体的创新服务系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中介机构以专业性、知识性劳务投入取代资本投入或体力劳动投入,对提高技术转移速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社团的纽带、桥梁作用,能够更好地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并运用市场调节功能,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细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侧重于与科技中介机构合作,以加速寻找优秀科技项目的进程,技术持有人或项目发明人如果与科技中介机构合作,把自己拥有的项目委托给科技中介机构来运作,能够大大缩短投资寻找的时间,也将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的机率,能优化创新环境,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同时,中介机构能够提供综合服务,推动高技术产业化进程,规范市场行为,实现对市场的监督与调节,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科技中介机构的健全程度,直接决定技术转移速度的快慢。

5.提高资金筹措能力。建设保证创新投入、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投融资机制。创业基金所进行的是高风险的战略性投资,为了鼓励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的发展,必须制定有利于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发展的政策。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的政策环境。这些政策应包括:(1)政府支持性融资。如提供与风险投资配套的政府低利息长期优惠贷款、为风险投资对象的银行贷款提供政府担保等等;(2)政府采购。对一些风险投资企业的产品,为鼓励发展,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政策予以支持。

6.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建立与长江三角洲、全国各地、全世界共同进行科技创新合作的机制。围绕充分利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中心,探讨加强科技合作新模式、拓展合作新思路,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科技发展服务。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和组织重大科技合作计划。推进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分院建设,加快科技工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等建设,鼓励和引导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致力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强化科技创新的基石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民营科技企业是各类企业中最具创新活力的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的生力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和社会融资为支撑的科技企业资金支持体系;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设立各种类型的研究机构和中心,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鼓励三资企业在**设立研发机构,吸引跨国公司在**设立研发机构,形成**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还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营科技企业等国内企业在**设立各类民办技术创新机构和研发中心等;鼓励企业与其他主体合作,应进一步健全**市“产学研”协调系统,从而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增加科研投入,完善自主创新的投入机制

尽管**高新技术产业的各项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投入强度仍显不足。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一般保持在8%-10%,而近年来,****年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4.5%,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为此,必须加强政策力度,改变这一状况。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二是加大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带动企业不断增加对科技经费的投入。三是创新投入机制。要运用各种杠杆,加大对社会资金投向的引导力度,逐渐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导地位。

(三)促进产业集聚,形成科技创新的自主加强机制

产业集聚或称企业集聚是指若干企业在某个地理空间的集中现象。**目前产业集群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的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集群层次低。目前正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采取鼓励产业集聚的政策,对于促进科技创新非常重要。政府作用的关键在于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产业政策应当以增进区域竞争优势为目标,研究和建立有助于企业集群和创新聚集的政策体系。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

在发展导向方面,发挥市场经济对技术创新的导向和驱动作用。在发动主体方面,以政府推动型的工业化要向以民间资本和市场力量推动为主的工业化转变。新型工业化需要民间资本和科技产业的结合。如果说国有企业是传统工业化的主体,民营科技企业则是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

总之,通过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全社会的科技投入总量需要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增长,科技资源的配置结构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它不仅是研究开发成果的主要应用者,而且也是研究开发经费的主要支出者和研究开发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实现科技发展战略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跨越。

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保障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市场与政府的密切配合。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中不仅承担着组织、指导、管理的作用,有时政府还是体系构建的直接参与者。因此,政府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到位又不越位,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研究

目前,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研究工作,把对创新体系的研究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不仅要从总体上研究创新体系构建的政策和战略,也要研究具体工作中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和重点;不仅要研究国际前沿理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也要分析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不仅要研究本地创新体系的构建,也要研究如何使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及周边地区创新体系实现良性互动与对接。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正确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围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方式的探索,为政府中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立适应创新要求的科技管理新机制

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强化政府调控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科技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财政科技经费重点投向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切实发挥好财政科技资金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微观创新机构自身活力。当前,推进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是地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市地方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要通过转为企业、进入企业和转为中介机构等方式向企业化转制。要把转制与改制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产权多元化的实现途径。

(三)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科技管理部门要把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积极培育骨干科技中介机构,构筑科技中介信息平台,指导和推进科技中介资质论证和信誉评价,研究制定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科技中介从业人员和管理干部的培训,培育扶持行业协会,使其发挥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协调、交流作用。针对**中小企业面广量大的现状,政府科技部门要围绕科技中小企业的困难和需要,构建完善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技术平台和信息平台。结合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科研机构转为中介机构,以形成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类技术服务机构、企业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网络。

(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

进一步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政府要采取必要的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把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知识产权资本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技术进步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在本地建立中试基地,实现科技链与产业链的更好对接;鼓励所有企业都能开展研究和开发活动,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鼓励产学研之间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合作,积极发展产学研联合体,促进知识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在现有的长三角清华研究院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鼓励和吸引科研院所把自身的科技优势与我市产业优势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办研究开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采取股份股制的形式,共建科研生产联合体。

(五)加强长三角城市间科技创新体系的互通互融

一是要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做好与长三角诸城市的教育接轨,进一步拓展高教办学渠道。要确立以上海为自己智力依托的理念,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与上海等城市的合作,采取一切可以的办学模式,综合运用产业化发展、社会化办学、多渠道融资、横向联合和对外开放等手段,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交流,做好与长三角诸城市的人才接轨。充分利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部分现有人才的转移溢出效应,通过机制创新,采取办法引进、留住人才为我所用;利用政策鼓励企业充分挖掘上海离退休技术人员的作用,鼓励企业与长三角各城市的科研院机构、大专院校加强联系合作。三是进一步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做好与长三角诸城市间科技信息接轨。**信息化建设要在加强自身区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主动顺应上海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积极联接上海信息网,延伸上海网络应用系统,吸收上海信息资源。四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市场体系,做好市场接轨。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合作平台的构建,共同打造长三角的“研发中心”,同时联合共建网上技术市场,积极参与、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合举办网上科技成果展销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技术交易,联合共建科技资源信息网、高新技术信息网、高技术人才专家库、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协作网络。

(六)弘扬创新文化,培育创新氛围

政府作为创新文化的主要倡导者,要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精神,鼓励务实的价值观、竞争的价值观,热爱科学的价值观,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为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整合全市文化设施资源,增强各级科技场馆在科普展览、产品展示、科技培训、学术交流、图书信息等方面的功能,对其他各类综合性文化设施,也要结合自身特点,为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