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科技型企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23 04:17:00
导语:培育科技型企业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市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进一步延续,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更趋紧张,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更加突出,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无疑是破解这些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典型调查、召开座谈会,本文深刻分析了**市科技型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了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的对策措施。
一、**市科技型企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近些年来,**市十分重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科技型企业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苗子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型企业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6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05家,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再加上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科技型企业和各县(市、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苗子企业),全市约有科技型企业800多家。2001~**年,全市科技型企业(样本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3.13%、27.05%、23.79%,比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高出8.98、12.66、10.85个百分点。
(二)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近些年来,**市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已成为推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调查显示,99%都是民营科技企业,国有企业只有3家,占样本总数的1%;**~**年,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开发总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79%、3.93%、4.89%、4.96%,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年,**市技工贸总收入超10亿元的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有8家是民营企业。
(三)科技型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市科技型企业经营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经营者大多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技术创新意识普遍较强。据调查统计,经营者年龄大多在30岁~50岁之间,占总数的66.8%,30岁以下的占7.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4.5%,其中博士占1.8%、硕士占11.3%、大学占23.2%。在样本企业中,96%的科技型企业在定期或不定期地制定研发计划,88%的科技型企业设有研发机构,即使是没有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也无一例外地准备独立组建或与高校院所、国外机构合作组建研发机构。
(四)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成功的创新依赖于持续的研究与开发(R&D)活动。目前,**市大部分科技型企业内设研发机构的比例已达到88%,比二年前有了进一步提高(**年初抽样调查结果是65%)。据调查,**市科技型企业获取技术的主要方式是靠引进技术人才(包括培训技术人才)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比例达64.3%。
二、**市科技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自“九五”以来,**市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但是,**市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还是不够快,高技术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年,**市从事高技术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00家,从业人员数25677人,仅列全省第六位。目前,**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而电子通讯、生物医药、计算机、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只有4.0%,比全省平均水平(8.4%)低4.4个百分点,不能与苏州(37.4%)、杭州(14.8%)、无锡(13.3%)、宁波(8.6%)等城市相比。
(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从总体看,**市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对偏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即使是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企业,也大都在生产低端产品。由于关键技术和零配件主要靠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致使产品技术含量低,增加值率和附加值也较低。
**年,**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为23.87%,低于全省平均的24.74%,更低于江苏的25.73%、山东的28.5%;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加悬殊。从实现利税情况看,**市电子通信及计算机制造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7.94元、医药为13.25元、仪器仪表及办公设备为13.63元。而纺织业为7.70元、化学纤维为6.15元、通用设备为13.81元、化学制品为11.39元、服装为9.10元。可见**市高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比传统产品高多少。
(三)科技开发投入不足
从多方面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市有相当比例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投入不足。对**年286家样本企业分析,除了44家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外,其它242家科技型企业中,科技开发总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3%的有54家,占22.3%。即便是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也有约10%的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投入不足。据对全市高技术产业统计,**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产值的比重仅为1.70%,明显偏低。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多年来,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期的小型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尤为迫切。据对286家科技型样本企业调查问卷的统计,认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的企业所占比例最高(占38.57%),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障碍是“创新费用过高”的企业所占比例也最高(占33.57%),也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五)技术人才缺乏
科技型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它对技术人才具有更强的依赖性。除了上述的“资金短缺”外,其次就是“缺乏技术人才”。在问卷调查中,认为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研发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为24.28%,认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障碍是“缺乏技术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为29.29%,仅次于“资金短缺”,成为影响科技型企业发展第二大问题。
(六)优惠政策不到位、难落实
为了加快科技进步,各级政府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意见。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往往不能兑现,企业颇有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由于浙江省实行的是“市县分灶”——市县各自独立与省财政结算的财政体制,**市与所辖各县没有对应的财政结算关系。所以,**市出台的科技政策对各县(市)只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在现实中各县(市)并不落实。而各县(市)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的科技优惠奖励政策,由于财政收入和支持力度大小的差异,其落实情况也差别较大,落实程度取决于财政科技支出额度的多少。事实上,各县(市)的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未达到3%。
三、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的对策建议
要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打造科技**,提升**实力”为目标,紧紧围绕“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这一科技工作主题,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为努力方向,突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骨干企业和科技开发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的示范作用,引领更多企业走科技发展的道路,推进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积极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
1.实施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制定“以技术创新为主旨,以新产品研制、开发、生产或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科技型企业认定标准,实施科技型企业认定工作,同时,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科技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进产业高级化。
2.激励科技型示范企业加快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每年在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中评选“十大科技型明星企业”予以表彰,并由市政府给予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市政府也应给予奖励,从而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国际竞争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技术大企业、大集团。
3.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升级。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以项目为载体,探索项目实施与企业科技实力提升挂钩的方法实施重点培育。对新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市政府应给予奖励;在年销售额500万-1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每年评选“十佳科技型优秀企业”予以表彰,由市政府给予奖励,从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递升为更高层级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型企业向高水平、高技术方向发展。
4.扶持科技型苗子企业茁壮成长。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及种子项目的支持,在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型企业中每年评选“十佳科技型苗子企业”予以表彰,由市政府给予奖励。继续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利用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鼓励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创立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传统企业改造转化为科技型企业。
5.建立科技型企业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绩效、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取向的价值评价体系,对认定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对不符合既定标准的企业应取消被认定的资格或降低其被认定的层级。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对不符合科学规范、科技项目配套资金不落实、科技项目执行不力、未达到考核目标的项目承担企业,中止科技项目的扶持,并取消下一年度申报项目的资格。
(二)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力度,努力建成结构合理、体系开放、机制完善、功能强大,全省一流的区域创新体系。
1.大力推进孵化器建设。设立**市科技型企业种子资金,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财政专项经费,用于对入驻企业获得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经费配套以及市级项目的扶持,加快科技型苗子企业孵化。同时,要加强各孵化器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加强与其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对接,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网络。
2.加强企业研发中心的培育。鼓励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建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独立或联合建立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把技术研发机构办到省内外科技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择优扶持一批省级以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继续鼓励和支持科技咨询、情报信息、专利服务机构等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发展,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迅速流动和有效增值。对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科技中介机构视同科技型企业予以确认,并享受与科技型企业同等的奖励扶持政策,每年评选“十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予以表彰,由市政府给予奖励。
4.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抓好科研仪器设备与实验基地、科技文献资源与科技信息网络、技术支撑服务与成果孵化设施条件的建设,并建立合适的共享使用制度,努力满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创业活动对科技基础条件的需求,提高科技基础条件的配置效果与使用效率。
5.加强共性技术的攻关。要集中力量,以实施重点科技项目为抓手,攻克纺织、机电、医药等行业急需解决的、具有重大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并通过技术辐射,加快推广应用,带动整个行业升级换代,切实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以增强其发展的后劲。
6.加强区域(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块状经济的龙头企业单独组建或与其他企业联合组建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办、领办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块状经济的创新服务网络,推动块状经济和中小企业技术进步。
(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1.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切实落实财政科技支出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增幅的政策,以及市、县财政科技支出比重不低于5%、3%的规定。设立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资)金项目配套和市级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科学安排科技三项费用、技术改造、支农等专项资金,增加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促进传统产品更新换代的补助。
2.鼓励和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要激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企业技术开发费按实扣除”和“符合规定条件允许加计税前扣除”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3.不断探索建立多种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以股份制或有限合伙制形式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或创业投资公司。落实风险投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拓宽撤资渠道。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公司更多地投向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企业采取委托培养、脱产学习、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立项中应兼顾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科技型企业要严肃执行职工岗位培训制度,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普遍提高职工岗位技能。积极探索通过学术交流、技术交流、委托研究、挂职创业等方式培养人才的新途径,鼓励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大力引进科技人才。鼓励在外**籍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参与**的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创建和扩大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支持企业赴科技人才集中的大城市招聘高素质科技人才,鼓励企业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方式聘用省外、国外高级科技人才。建立国外留学人才信息系统与联系渠道,大力吸引留学人才创新创业。有计划地建设一批专家公寓或人才大厦,用于引进人才的安置。设立优秀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补贴。
3.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完善科技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技成果评审、技术收益分配等方面把科技工作实绩放到突出地位,克服偏重学历、资历、行政职务等现象。制订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激励科技人员大胆探索,引导、鼓励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自然科学技术专业人员投身于科技创新。
(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1.积极推进政府科技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规划统一,政策集成,工作协调,管理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政策资源分散、政出多门的状况,形成政策统一、调控集中、分工协作的“大科技”体制。
2.积极推进科技计划体制改革。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调整各类科技计划结构与功能,改变科技计划之间相互重叠、资源配置效率低的格局,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形成由“研究、开发、产业化”三大项目系列和“申报审批、公开招标、直接补贴”三大立项类别构成的矩阵式计划体系。科技经费主要支持社会公益类科技项目,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以及对重要产业发展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项目。
3.深化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公开征集、招投标和课题制、合同制、项目评审和项目管理具体事务委托制,建立统一、滚动的项目库和专家库,完善科技项目追踪问效制,建立健全科技信用制度,加强科技信用管理。
- 上一篇:能源发展工作计划
- 下一篇:科技平台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