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树立基层导向的几点思考报告
时间:2022-08-05 08:51:00
导语: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树立基层导向的几点思考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富阳市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提出了“基层导向”这一课题。从我们组织部门的角度来讲,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树立“基层导向”,是具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探索性的。为此,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下乡镇(村)调研等形式,作了一些研究和思考。
一、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树立“基层导向”的现实意义和当前基层干部队伍现状分析
基层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基层干部是推动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围绕总书记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在2005年出台了《关于认真落实“三真”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应该说,现在上上下下都已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重视基层工作,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这种环境和氛围,为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树立“基层导向”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舆论支持。
当前我市的基层干部队伍,总体来看是团结务实有战斗力的,他们工作在一线,直接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神圣使命,他们兢兢业业工作,默默无闻奉献,为我市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基层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我们平时了解的、干部群众反映的和调研中掌握的情况看,基层干部队伍中主要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结构问题。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中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我们在调研中有一份富春街道干部队伍结构的数据:富春街道现有在编在职人员158人,其中46岁以上62人,占39%,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18人,占11?郾4%(全日制本科学历仅4人),年龄和学历方面的结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在其他乡镇,也有很大一部分干部是八十年代的招聘干部,这部分干部现在均存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等问题。尽管近年来全市每年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10名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但数量偏少,富阳市25个乡镇平均每年一个都分不到。在调研中基层反映,在乡镇会干事、肯干事的年轻干部不足。
第二个方面是心态问题。现在基层干部中有几种不良心态:一种是心态浮躁。在条件差一点乡镇的想调到条件好的乡镇去,在乡镇工作了几年的想调到机关去,工作时间还不长就想着要提拔,提了副职没多久就想要提正职,缺乏一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念和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精神。另一种是心态不平。认为自己工作认真负责,也没有什么差错,但同一批的很多干部都已提拔使用了,自己还是中层干部,眼看就要过了提拔年龄,产生心理不平衡。还有一种是动力不足。基层干部中有这样一部分同志,他们有的已经提拔无望,有的对自己要求不高,不求上进,因此工作动力不足,精神状态不佳,满足于混日子,得过且过。有同志戏说,基层干部中是有三分之一的人不会干事,三分之一的不肯干事,只有三分之一的在干事。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也说明了在基层干部中确实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工作上缺乏动力。特别是当前由于乡镇内设机构改革,机构精减,职位安排的余地不大,如何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动力,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能力问题。基层工作往往比较具体繁琐,一些基层干部个人学习抓得不紧,单位里学习制度落实不够,加上市里相关部门对基层一般干部的培训安排不够,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在学习培训、能力提高上还有欠缺,很多时候靠经验办事,动口能力、动笔能力、动脑能力、动手能力都不突出,在解决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时,往往办法不多,效果不佳。我们要求基层干部要服务群众,主动为群众办实事,但有的干部由于工作能力不强,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驻村不进户,进户不办事,办事不扎实”,这样的基层干部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有一定距离的。
第四个方面是作风问题。目前基层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上面对基层的考核太多,除了一票否决项目以外,各条线上对基层都有考核,而且只要是考核的工作,都要求台帐齐全,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上面只管布置任务,下面落实不够到位,对有考核的工作拼命抓,不考核的工作放一放。一项工作布置以后,到最后考核,看到的只是一些考核台帐,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对待上面的考核这个问题上,固然有考核比较多这个因素,但也反映了我们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够踏实,不是从干好工作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而是应付考核,应付工作。
第五个方面是待遇问题。从我们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来讲,基层干部在经济待遇上都已经不错了,这里所说的待遇主要是政治待遇上。比如,有的干部担任过撤扩并之前的副乡长职务,现在要求享受副局级待遇;有的基层干部当了十几二十年的副职,退下来之后要求高靠职级;有的干部不能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但由于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也有名额限制,一直未能解决;等等。这些问题,事关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他们的要求比较强烈,但由于解决干部待遇问题的政策性比较强,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源分析
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其自身原因,但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我们把原因归纳为五个方面的机制不够健全。
第一是职责划分机制不够健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乡镇换届后,领导班子进一步精减,议事决策机制、分工机制等都有了调整,但是从市级部门情况来看,还没有完全适应乡镇新的运行机制,如一些部门从各自工作出发,对基层的评比、考核、表彰、达标等活动仍较多,使基层工作疲于应付;还有的对基层分工沿袭过去的方式,客观上对乡镇高效运转产生了一定影响。很多工作只要是上面有要求,都是落实到乡镇,而且责任主体都是乡镇,但是乡镇又没有相应的权力,用一个乡镇党委书记的话来讲就是“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工作上常常是上下为难、两头受气。
第二是素质提高机制不够健全。在基层干部中,由于平时从事的工作多为具体工作,比较注重“做”,对于“学”和“思”相对不够重视。在基层干部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学习的氛围不够浓厚,平时大家都忙碌于具体事务,除单位组织的学习以外,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的干部较少,平时的积累不够,办事基本靠经验,遇到新问题不会处理,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由于教学资源、培训时间等多种因素制约,干部培训往往只能到中层干部这一级,对于一般干部的培训还是比较欠缺的。
第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干部的评价体系比较薄弱,考核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健全并落到实处,很多时候干事的干部没有得到好处,不干事的干部也不会受到什么处置,工资待遇上是“见人头,分馒头”,遇到年底考核大家都是拉关系、看面子,真正工作差的干部考核情况反而不会最差。从市一级层面来讲,尽管近年来作了不少探索,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对于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激励手段比较单一,除了对表现优秀的基层年轻干部进行提拔使用这一种途径以外,对于基层一般干部或是过了提拔年龄的干部,很难有有效的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是优胜劣汰机制不够健全。当前干部队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优胜劣汰机制还不够健全,这个问题不管在市级部门还是乡镇都一样存在。进了干部队伍,只要不犯大错,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小,尽管《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有五种情形之一的可以辞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非常困难。曾经有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诉苦说,乡镇不仅没有进人权,连用人权、处分权都难以自主,如果想处分一名干部,不仅在单位内部面临很大的压力,而且方方面面的人都会来打招呼、说情,使他们非常为难。
第五是待遇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对长期在基层任职的干部,没有一个统一的解决其职级待遇问题的激励政策。省委、省政府在2005年出台的《关于认真落实“三真”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乡镇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问题作了明确,要求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在职级待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并不受规定的比例限额限制,但由于这项政策与现行干部人事政策有些冲突,所以执行起来难度比较大。
三、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树立“基层导向”的几点思考
面向基层,关注基层,倡导和树立基层导向,是对现有干部工作的继承和创新,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努力方向,但同时,树立基层导向,又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既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又不能与党和国家的法规、政策相违背,必须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树立基层导向,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作些努力和探索:
一是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理顺乡镇与市级部门之间的工作体制,对市级部门抓基层进行规范,清理部门对基层的各种评比、达标、考核、表彰活动,特别是要清理各种名目的“挂钩”和“一票否决制”活动,实实在在为基层干部减负,确保基层干部集中精力抓好新农村建设,为群众办实事。在工作上,哪些工作该是基层干的,哪些工作该是部门干的,要予以明确,对于应该由部门负责,但是根据实际情况要由基层做的,部门必须提供必要的政策、人才、资金支持。同时,市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具体指导,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及时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多下基层,是对基层干部的激励。今年省委组织部部署开展的“百名县(市、区)委书记下基层蹲点”及“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以来,富阳市市级领导和乡镇(街道)、市级机关领导深入到基层,主动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与基层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并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成效显著,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我们的建议是,市委领导要按分工每年至少与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谈心一次,组织部门领导每两年至少要与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谈心一次,乡镇(街道)领导要按照分工每年至少与一般干部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谈心一次。这种形式要形成制度固定下来。今年我们在乡镇(街道)、市级机关领导班子中组织开展“树新风、创新业,争当阳光官员、争做阳光干部”主题实践活动中,已经设计了有关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的活动,现在看来,效果比较好。
三是加强对基层工作的人才支持。今年,富阳市开展了“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选派100名左右市管后备干部赴农村、重点工程、全市中心工作等一线岗位,一方面服务基层,帮助基层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在基层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今年起,富阳市还研究制定并实施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扎实推进“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全市每个村(社区)至少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进一步改善村级班子人员结构和素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今年以来实施了专职驻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确保村村都有专职指导员,加强了乡镇(街道)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和调控力度。
四是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要把基层干部的培训放到重要位置上来,今年富阳市在干部培训上主要是增加干部教育培训投入,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大力提高干部素质。年初出台了干部培训“152”计划,即组织100名党政正职参加专题研讨班、500名市管领导干部进“周末学校”学习、2000名机关干部参加轮训,其中这2000名干部主要是针对中层以下干部的。同时,丰富干部业余学习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建立了富阳市党员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并把干部学习情况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提高干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村干部这一层面,今年重点实施了村党组织书记“培养工程”和村干部“学历工程”,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并开展了村主要干部新农村建设专题轮训,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五是加大优秀基层干部的选拔力度。在干部调配使用上,要努力形成向基层干部倾斜的用人导向,让优秀的干部在基层安心工作,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基层,把经过基层锻炼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尤其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乡镇和乡镇之间、乡镇和机关之间干部交流的力度。通过加大干部交流,激发干部活力,也可以增加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的机会。今年富阳市在干部调配上已经较好地体现出了这种导向。同时还要健全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录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制度。
六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政策激励。针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要在职级待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省里文件规定,凡参加工作满30年(或满25年并在乡镇工作时间累计满10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985年前参加工作的可放宽到高中或中专)、近5年来年度考核均在称职以上等次且未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在编在职乡镇副科级公务员,经民主测评,组织考核,可确定为主任科员,并不受规定的比例限额限制。对这项政策,目前已经在实施,下一步建议结合富阳实际情况,在调查摸底之后研究出台政策,解决干部的职级待遇。在乡镇领导干部使用、交流等方面要突出乡镇的地位,通过一定的导向,改变领导干部“一心调机关”的现象。另外,对乡镇一般干部交流制度也要进一步完善,体现一定的导向。
七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爱护。基层工作比较辛苦,要关心基层干部的身体健康,定期安排乡镇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安排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健康体检。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着力解决村干部的误工报酬和养老保障问题,今年富阳市在调查摸底和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问题,每年市财政拿出1100万元,用于落实现任村干部的工作报酬、考核奖励、养老保障和离任村干部的补助等待遇。我们还考虑建立财政支持专项资金,对基层干部的培训、误工报酬、健康体检、工作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支出,由财政专项资金支付。
八是加大对基层干部的考核激励力度。要改变基层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重要的是加大考核激励的力度。在工作上,要大力倡导“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让干事的干部有荣誉感,在干部群众中高人一头,要把肯干事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在干部任用上确立一种干事的导向,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乡镇领导干部跨地区交流的力度。在待遇上,要打破“见人头,分馒头”这种吃大锅饭的现象,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让干得多、干得好的人拿得多,让干得少、干不好的人拿得少,在干部待遇上确立一种干事的导向。要进一步完善优胜劣汰机制,对不肯干、干不好的干部,要充分运用诫勉、待岗、辞退等手段,加大处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