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经济运行中信贷资金支持的思考

时间:2022-07-25 05:11:00

导语:我省经济运行中信贷资金支持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省经济运行中信贷资金支持的思考

一、江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信贷的支持

“十五”期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4947亿元,相当于*~*年22年的总和;完成财政总收入1497亿元,相当于前22年总和的两倍。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十五”期间,全省完成投资7078亿元,相当于前22年投资总和的1.9倍。这些娇人的成绩,离不开信贷的有力支持。“十五”期间,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由1740亿元增加到3019亿元,年均增长11.7%,高于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

“十一五”是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信贷支持。从资金需求看,经初步测算,“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要保持年均11%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保持在16%以上,五年累计需要完成投资近2万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的2.6倍。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必须有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二、当前江西信贷资金供给偏紧,对经济增长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6%,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但是,信贷投放明显偏紧。从信贷资金供给来看,6月底,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52.7亿元,虽比上月增加65.6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少增了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金额1626.5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9亿元。与中部其他省份比较,我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只相当于河南的40.6%、湖北的53.1%、湖南的66.7%、安徽的70.1%、山西的70.5%。从存贷差情况来看,6月底,全省金融机构存贷差1624.3亿元,比上月增加4.3亿元,比年初增加198.3亿元,存贷差继续扩大。从基本建设新增贷款来看,4月份以来逐月减少,4月份新增贷款是15.2亿元,5月份减少到12.4亿元,6月份再减少到10.8亿元。从票据融资来看,3月份以来增量持续下降,3月份增量是22.5亿元,4月份下降到20.9亿元,5月份再下降到8.6亿元,6月份增量转为负数,比5月减少0.71亿元。

今年以来,信贷资金投放偏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今年,国家为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投资过快增长,采取了一系列信贷调控措施。4月央行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5月各商业银行总行要求各分支机构停止对钢铁、电解铝、电石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减少对水泥、煤炭、纺织等潜在过剩行业贷款;6月央行又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措施,直接影响了信贷资金投放。

二是部分商业银行调高上存资金利率。最近,部分商业银行针对存款增长较快、流动性充裕、基层行放贷冲动较强等实际情况,采取了调高上存资金利率的措施,鼓励基层行资金上存。据了解,部分商业银行上存资金利率已提高至2.34%,而目前的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72%。受巨大利差影响,基层银行普遍减少信贷发放,将资金上存。

三是各金融机构加强票据业务管理。近期,各金融机构上级部门陆续下达了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管理的通知,对票据风险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票据融资业务的增长。

三、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信贷规模,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针对当前信贷投放不足,较多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内部的状况,应加强引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优化信贷结构。目前,我省应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高耗能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农业、水利、交通、电力、社会事业等领域。农业方面,重点支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方面,重点支持六大支柱产业及铜、岩盐和萤石资源的利用开发。服务业方面,重点支持旅游业及商贸物流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方面,支持水利、交通、环保等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资金投放。

2、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支持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洽谈,争取一批金融机构来赣落户,鼓励民营资本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加快江西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江西发展银行、江西金融租赁公司等组建步伐。同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海内外上市,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帮助企业减少对银行信贷的过渡依赖。

3、健全信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融资担保、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报表审计等社会服务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社会信贷服务体系,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快银企间信息的传递。

4、加强信用建设和风险防范。加强信用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倡导诚信守约的道德规范。加快建立我省个人系统和金融债权管理信息系统及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评价制度,增强企业经营者的诚信观念。建立健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加强银行间与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增强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