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建设产业转移基地研究报告
时间:2022-07-25 03:54:00
导语:关于在建设产业转移基地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加强“9+2”框架下地区政府研究机构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协同研究,*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研究组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过多轮磋商,达成了“*如何在江西建设产业转移基地中加强合作”课题研究协议。在*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研究组和江西省财政厅的资助下,本项课题于*年底正式展开。课题组经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此篇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共分综合报告和四份专题报告。报告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研究组共同完成。综合报告较系统地反映了*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交流合作现状,*合作基础、合作领域和方式,近期合作行动和政策建议。分报告对*合作最具潜力的金融、物流、赣州基地、中药业4个领域的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和近期行动进行了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政府和民间开展合作交流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意见,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经济合作问题,推动*经济合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第一章*在江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和江西虽不相连,却有密切的地理渊源,*位于东江的尽头,江西三百山是东江的发源地。*和江西发展水平悬殊,经济结构迥异,但两地经济往来源远流长。1957年,江西就开始对*供应鲜活农产品,60年代又成为“三趟快车”的主要供货基地之一,江西的许多大宗农副产品和传统名优产品随着“三趟快车”源源不断地输往*,既满足了*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也为江西经济发展换回了宝贵外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交往发生了多元性变化,*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扩展,产业转移进一步向区域经济分工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特点和动向。
一、*经济社会概况
*有“东方之珠”的美誉,陆地面积1103平方公里,拥有682万的人口。地理条件优越,是通往中国大陆的门户,也是亚太地区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区位条件加上*人的勤奋努力使*成为全球贸易、金融、商业和通讯中心。按*特区政府统计处的分类,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专业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是*经济的四个主要行业。*年三产结构为0.1:12.4:87.5。
*是国际物流枢纽。拥有世界上最优良的深水港,和世界一流的码头硬件设施。*年,*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98万标准箱。*国际机场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每周为全世界65家航空公司的3600个航班提供服务。
*是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有70家在港营业。*是世界第六大外汇市场,第九大股票交易市场,还是全世界最活跃的黄金市场和最开放的保险中心之一。
*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体系和第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地。*年出口总额20191亿港币,其中港产出口1260亿港币,转口为18931亿港币,大陆为其最大的转口来源地,达到11355亿港币;进口总额为21111亿港币。*服务贸易主要包括民航、航运、旅游、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以及各类金融及银行服务,不少服务项目的收费都是全球最低廉的。
差异性和互补性,是*两地经济对比最显著的特点,也是*经济合作的历史与长远基础。
二、*在江西外向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是江西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两地贸易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年江西对*的进出口总额达到5.21亿美元,占江西进出口总额的14.74%。其中江西对港出口4.0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5%,是江西第一大出口地区;进口0.31亿美元,占江西进口总额的2.04%,已退居第10位以后。
2.*是江西实现经济国际化的最重要平台
*是江西向海外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从*年开始到*年,江西已经连续4年由省政府领导率团在*举行大规模的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促成了包括港资在内的大量海外资本到江西投资。
*是江西企业最早实现境外直接融资的国际资本市场。江西铜业公司于1997年6月成功发行65648.2万股H股,并成功在*联交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年7月在*再次成功发行23100万股H股。
3.*是江西最大的FDI(外来投资者)来源地
港资是进入江西最早、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FDI。1984年设立的江西首家外资企业便是中港合资企业。2000—*年期间,江西利用港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65.9%,大大高于全国5.22%的水平;江西占*在内地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00年的0.94%提高到*年的5.82%。截止*年底,江西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7.22亿美元,其中港资55.45亿美元,占57.03%;*年实际利用外资24.2亿美元,其中港资13.02亿元,占53.82%。
三、港资在江西的基本结构分析
1.港资的时间结构分析
2001年以来,江西吸引港资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实际利用港资规模迅速扩大。*年江西实际利用港资13.02亿美元,是2000年的8.92倍。在2001—*年的5年中,江西累计利用港资40.28亿美元,是1984—2000年累计利用港资的2.66倍。二是利用港资项目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江西利用港资平均单个项目合同金额11.66万美元,*年上升到31.83万美元,*年平均项目金额达到310.57万美元。
2.港资的空间结构分析
江西境内的港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南昌市、赣州市和九江市,工业园区是承接港资企业的主要载体。*年底,江西登记在册的各类港资企业中,赣州市有521家,占全省港资企业数的28.6%,超过南昌位居全省第一。南昌市490家,比重为26.8%。九江市254家,比重为13.9%。宜春市和吉安市分别有港资企业140家和129家,是江西近年来吸引港资企业增长较快的设区市。另外,港商中的制造业,特别是服装纺织行业向江西南部县区转移的指向非常明显。
3.港资的行业结构分析
港资的行业投资结构具有分布广、比重大和集中度高三大特点。
分布广。到*年底,江西利用外资的行业达到18个,其中港资进入的行业就有16个,港资没有进入的行业是金融业,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比重大。港资投资比重占该行业利用外资比重超过60%的行业就有14个,其中超过80%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个行业。70-80%之间的有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教育,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行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港资在江西投资最多的两个行业,累计投资达41.49亿美元,占累计港资总额的74.84%,其中,港资在江西制造业的投资占该行业累计利用外资的50.39%。
集中度高。在约占行业2成的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三大行业集中了近8成的港资。
4.在*资企业的投资形式分析
合资和独资是港资的主要企业形式,且独资所占比重逐渐加大。
截止*年底,江西全省登记在册的境外、国外投资企业共有3331家,其中港资企业1824家,占54.8%。港资企业注册资本占外资总注册资本的比重57%。在1824家港资企业中,独资企业1179家,占港资企业的64.6%;合资企业562家,占30.8%;合作企业83家,占4.6%。
四、港资向江西转移的动因考察
1.江西吸引外资的主要动力:历史、文化认同和政府招商
改革开放至今,江西的产业移入主要来自地域邻近的港澳台地区以及浙江、福建、江苏和广东等地。以江西省*年产业转移情况为例,中国大陆各省来赣投资按其实际注资额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排序,分别为浙江(31%)、广东(20%)、福建(14%)、上海(6%)、江苏(4%)等地。境外来赣投资按实际投入资金额排序,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国*(110617万美元,占53.9%)、中国台湾(18296万美元,占8.91%)、美国(10989万美元,占5.35%)。总体来看,大陆各省投资以浙江为主,外资仍以中国*资金为主。
根据所作有限的企业问卷调查,政府招商在产业转移中具有第一位的推动作用。在“朋友推荐、有亲属、祖籍江西、地方政府的招商、其他”五种可以多选的因素中,“地方政府的招商”占60%,“朋友推荐”占45%,“其他”占10%。
2.制造业港资企业来赣投资的主要原因:低成本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根据我们对2001年以来在赣注册的200家制造业港资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
江西制造业港资企业以出口型的产业移入为主。移入江西的港资企业55%属于“扩大生产投资,原有企业不动”的产业转移类型,迁移型的企业只占15%。75%的港资企业总部设在*,10%的企业总部在江西,5%的企业总部在广东或福建。出口型企业占总数75%,40%的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江西省或沿海发达省份为产品市场的各有5%。
港商到赣投资的主要原因是低成本和投资环境因素。在可多选的12个选项中,选“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占55%、“降低土地使用成本”45%、“降低水电使用成本”40%、“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服务好”40%、“治安环境好”40%。其他因素按大小分别为“便于利用江西的人才技术设备”(30%)、“便于生产协作(更接近相关联企业)”(25%)、“靠近原材料产地”(20%)、“扩大产品市场份额”(15%)、“降低税费负担”(15%)、“其他”(10%)、“银行融资更方便”(0%);在“其他”情况中,有2家企业分别填报了“集团统一规划”、“丰富人力资源”。而且,大部分港资企业都看好江西的投资环境,85%的企业“自己投资建造”了生产厂房,作了长期在江西发展的打算。
第二章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发展前景与约束因素
一、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条件
江西地理区位优越,是全国唯一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地区连接的省份,具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天然地缘优势。近几年江西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造就了江西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优势。江西省劳动力资源充裕,素质较高,建立了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职业院校,职工工资水平仅为广东的一半,上海的三分之一左右。江西土地资源丰富,费用较低,*后全省每平方米房屋价格为1528元,不到上海的四分之一,仅为广东的三分之一左右。江西省在水资源、矿产、生态环境、旅游和文化积淀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海关通关能力也大为增强。
二、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与能力
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态势已现端倪,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1.投资、出口和消费强势增长,形成了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机制和能力
江西“十五”时期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呈加速增长趋势。“十五”期间比“九五”年均增长速度快4.63个百分点。全省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1.6%,超过全国9.9%的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5%,海关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9%。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9.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9%,人均生产总值1140美元。全省进入经济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中级阶段。
2.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更加和谐,形成了重要的各种创新能力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三大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8.9:47.4:33.7,工业的主导地位凸显。个私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6.1%,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05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9.8%上升为*年的45.6%。城乡发展进一步协调,城市化率上升到37%,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趋于合理,城市功能全面提升。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4%以下。
实施“生态江西”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0.05%,全省地表水断面Ⅰ—Ⅲ类水质占76.5%。
3.投资环境极大改善,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务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取得重大进展。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公信力得到提高。省会南昌在*年内地城市投资环境GN评估中名列中部第2,全国第23位。
全省在实践中形成了推动发展的重要理念和经验,积累了多年投入和发展能量,城乡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生产性投资对经济增长能力的积极影响将在以后逐步显现。
三、*合作前景分析
“十一五”时期面临着诸多重大发展机遇,配合江西日益增长的发展能力,*合作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国际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给*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带来重大机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朝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的推动下,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产业转移的重心从原材料工业转向加工工业、从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工业、从传统工业转向新兴工业、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进入工业化高速增长时期的江西,在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存在强烈的需求和很大的空间,正在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江西承接*服务业转移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好。
2.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内移给*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带来重大机遇
在国际产业转移加速的大背景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具备向中西部辐射的经济能量和产业转移的压力,聚集在珠江三角洲的众多制造业港资企业,也面临着向中西部转移的选择。
据*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估计,2001年,*在内地投资设厂和经营管理的制造业企业总数达到59100间,其中53000间(约占90%)位于广东。主要分布在东莞、深圳、广州、惠州和中山。其中有相当多的企业面临二次转移压力。江西位于以珠三角为圆心的公路3—8小时经济圈内,是珠江三角洲港资企业转移的首选之地。
3.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对推动*产业全面合作带来重大机遇
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后,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崛起,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重大决策。最近,国家商务部又把江西定为“万商西进”工程的桥头堡。“十五”率先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江西,在产业定位与国家关于中部的产业布局和定位高度吻合。江西在汽车、冶金、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旅游物流等优势产业的项目布局和产业集群方面,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将能够得到国家在土地使用、资金、税收等方面的重大支持。*合作将和国家中部战略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
四、影响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约束条件和困难
1.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配套能力有待改善
GDP占全国的比重低于人口占全国的比重;支柱企业中核心企业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不突出,产业聚集度较低;产业层次较低,企业生产服务的配套能力有待改善。
2.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质量和水平不高,大项目和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项目较少
多年来江西利用港资平均单个项目合同金额只有20万美元左右,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的纺织服装和初级加工行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企业较少;基础设施、旅游、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利用外资较多。至*年底,江西还没有一家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服务外包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代表机构进入。
3.金融市场体系正在发育,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
江西银行业主体单一,信贷规模小,银行业的金融和贷款品种少,贷款条件和要求高;银行贷款管理权限上划,县级银行基本没有贷款审批权。而民间融资渠道很不发达。
4.政府财政实力较弱,需要财政拿钱的优惠政策,不少地方执行起来力不从心
5.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开放创新意识、办事效率和沿海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少数工作人员不按规定办事的现象还没有杜绝。根据我们对港资企业的问卷调查,港商对江西营商环境中的政府工作满意程度位居第一,但是对政府批评同样突出。改善投资软环境仍然是江西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章*合作的主要领域
根据*两地的实际情况和*的产业优势,本着“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原则,重点在*合作最具潜力的金融、物流、赣州基地、中药业、旅游业等八大领域加强合作。
一、金融领域
江西金融(资本)行业的规模、管理水平与*相比存在巨大差异,为*金融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而江西金融市场环境的改善又为*金融企业到江西发展提供了赢利保证。
*金融资本的合作方向与形式:
1.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期货公司、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组织到江西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2.参与江西中小商业银行的股份制重组改造、农村合作银行的组建。
3.以参股方式与江西的期货证券公司合作,发展期货证券业务。
4.与江西大型企业合作组建财务公司,发展金融租赁业务。
5.合作组建金融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6.在江西设立孵化机构,发展风险创业投资业务,培育上市公司后备资源,支持和辅导高成长性企业到*主板、创业板上市。
加强*金融合作的政策措施:
1.对新进入江西的各类金融机构给予开办费资助,对其购买或自建的办公用房按实际面积给予一次性补助。
2.对金融机构因扩大经营规模和安全防卫所支出的费用,允许税前扣除;对纳税有困难的经省地税局批准在一定时期内减免其房产税。
3.对金融机构自建办公场所优先安排供地,地价按工业类项目给予优惠。
4.设立中小企业上市专项扶持基金。对在*成功上市的企业主管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企业到*上市的积极性。
5.与*共建非赢利性的上市企业孵化培训机构。
6.搭建与*的金融交流平台。组织江西的金融机构、拟上市公司、龙头企业、高新企业与*金融界进行交流。
7.加强江西金融生态建设。向金融机构开放法人与个人金融、工商、会计、税收、资产(尤其是房地产)、公安、民事与刑事等方面的各种信息资源,减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金融案件的司法执行力度,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8.设立江西省金融推进办公室,协调好金融系统一行三局以及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
二、科技与教育领域
1.开展科技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两地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为主体,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在信息资源、实验检测等共性领域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学数据共享和科技信息中心、大型精密仪器协作共用中心。在食品加工和中成药等具有研发优势的关键性领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
2.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健全激励机制,加大保护力度。鼓励和支持技术经纪、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评估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推介等活动。在重点产品和专业领域建立联合攻关机制,以资产为纽带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按资金投入与科研贡献确定和分配科研成果收益;并与企业结盟,将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迅速产业化。鼓励*的科研机构与江西优势产业的重点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如金属冶炼、汽车配件、集成电路、光电子等。
3.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提供访问学习机会。
4.合作办学。在大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旅游外向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长期校际合作。
5.健全多层次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引进和培育风险投资机构,促进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科技税收激励政策,更有力地支持科技创新。
6.创新科技合作的财税支持体系。对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及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采购的国产设备,退还设备增值税并按有关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对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放宽外资以技术、科研成果、营销和管理等要素入股合资、合作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
三、物流业领域
1.物流市场主体培育领域的合作。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以独资(包括全资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江西的运输、仓储、邮政、货运等领域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改造或现代物流企业创建,开展农产品、医药等行业专门性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对*来赣投资物流行业的企业,给予土地、税收、水电方面的政策优惠。如,对投资总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现代物流企业,按最低标准征收城市建设规费,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现代物流企业,自工商登记之日起,报经批准后可减或免征所得税一年。
2.物流园区建设领域的合作。引导*大型物流企业以相互参股、托管等方式,参与江西物流园区、保税区建设,特别是参与南昌市规划中的四大物流园区、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九江、赣州、鹰潭等地的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
3.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可采取BOT(建设—经营—移交)等方式鼓励、引导*大中型物流企业参与江西交通体系设施、信息体系设施、水运港口、通关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
4.物流人才培养与物流技术开发的合作。可以合作办校、高校之间合办物流相关专业和设立专门的物流人才培训与交流机构等方式,积极开展合作培训,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双方制订的相关政策和人才认定标准,互相认同双方法定机构出具的职业资格证书,营造两地人才的“柔性流动”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院校、物流咨询机构、科研单位等之间进行多边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5.建立*物流业发展的合作机制。设立双方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适时调整合作的相关内容;并设立负责合作方面日常工作的办公室。充分发挥其在物流行业标准制订与修订、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物流技术交流与推广、物流信息搜集与服务、物流统计体系建立、物流规则咨询服务、物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旅游领域
*和江西具有旅游资源和市场资源的高度互补性。*的旅游资源是都市型,江西的旅游资源以山岳、田园风光和历史文化为主;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使两地居民成为彼此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江西到港澳旅游人数由2001年18495人增加到*年的58819人,今年到目前为止这一人数已达到41501人。港奥同胞到赣旅游人数由2000年的69375人增加到*年的154885人。旅游业的重点合作领域:
1.旅行社的合作。*旅行社可以和江西的大型旅行社如南昌旅游集团、龙虎山旅行社合资组建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的大型旅行社,发展旅游连锁经营,合作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品牌,开发精品旅游线,开拓出入境旅游和彼此的旅游市场。
2.餐饮业、旅游饭店的合作。适应市场对中高档服务增长的要求,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江西建立和经营中高档的旅游饭店、酒店。
3.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合作。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一些具有景观性质的大型工程项目,以BOT等方式进行合作开发。
4.重点景区开发的合作。高起点建设以名山、名湖、名城、名村为重点的精品旅游区、重点景区整体开发。进一步扩展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旅游规模。以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建设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江西宜春明月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等具有很好市场效应的项目。
五、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十五”期间江西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很大,但与江西经济发展相比,现有的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作为欠发达地区,江西资金有限,*是国际金融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目前在电力、尤其是高速公路方面已有很好的合作。
推动*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基本对策是:全面实施推进基础设施的对外开放,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行业,广泛吸引国外、境内外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合作项目、合作方式和政策措施是:
1、电力:利用外资加快电源点建设,提高直接投资比例。主要对策和措施是:(1)近期在建的黄金埠电厂等机组拿出一部分股份对外招商引资。(2)拟建的赣州瑞金电厂等机组鼓励外资参股、合资兴建。(3)已经投产的新余电厂和正在扩建的分宜电厂等机组,拿出部分股份转让,置换资金建设新项目。(4)拟建的景德镇电厂等机组,筹划招商引资,鼓励外资合资、独资建设。(5)远景规划中拟建的核电项目,鼓励和支持外商参股建设。
2、公路:鼓励多元投资建设公路,重点加快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对外开放,积极推进现有公路经营权转让,在继续享有国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吸引外资参与新项目建设,改革公路投资体制,置换出国有资金加快县乡村公路建设,完善路网结构。主要措施与对策是:(1)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对外招商,建设九江——瑞昌等高速公路。(2)以转让部分股权形式,将九景高速公路和泰和——井冈山高速公路对外招商。(3)分段或整体转让投资经营权,争取利用外资扩建105国道丰城——樟树、樟树——吉安、吉安——赣州一级公路。(4)采取外商独资或参股的方式建设九江长江二桥。
3、水运:合作方向是提高港口水运等级,积极发展水运产业。主要政策和措施是赋予外商收费权。(1)推出九江外贸码头扩建工程对外招商引资,鼓励港商独资或参股建设。(2)吸引港商合资或独资建设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袁河航运渠化工程。
4、城市基础设施:尽快建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对收益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招标选择投资者和经营者,积极吸引外资参与建设和经营。(1)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实现投资和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投资城市供水行业的建设和经营。(2)将各设区市已建成的垃圾、污水处理项目捆绑招商,赋予经营收费权。(3)对已批准的抚州等城市新建垃圾处理场项目,采用合资、独资、BOT等方式对外招商。(4)计划建设的南昌等地的污水处理工程新项目,力争全部引进外资兴建。(5)鼓励全省各城市已建成的民用燃气项目拿出部分股份向外商转让。
5、铁路:促进铁路建设对外开放,加快利用外资步伐。将向塘经抚州至福建方向的铁路作为合资铁路项目推出吸引港方投资。
6、水利:重点放开供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上旅游等经营性水利项目的建设权、经营权。对防洪、灌溉、排涝、水土保持等公益性水利项目,通过理顺供水价格,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外商参与建设。
六、制造业领域
合作重点:
1.具有海外市场优势的*纺织服装、电子玩具等产业的转移与对接。
2.岩盐和萤石资源利用。建设赣中百万吨盐化工项目,发展离子膜烧碱、纯碱,开发无机和有机氯产品,形成盐类产业链。建设赣南和赣东北氟化工项目,形成萤石精粉、氢氟酸、氟化盐、聚四氟乙烯等氟化工产业链。
3.10大工业基地建设。把铜、有机硅、盐化工、轻型汽车、新型显示、钨生产加工、稀土生产加工、特色陶瓷研发加工、中药现代化、服装鞋帽等基地建设成为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基地。
合作方式:
以战略投资的形式参与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品开发。以独资等方式在江西设立生产基地。以合资、合作、参股、并购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以产品等方式,联合开拓江西名牌优质工业产品的海内外市场。利用江西企业的生产能力,以来料加工、定单等方式生产外销产品。
七、农业领域
合作内容:
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转化;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鳗鱼、蜜橘、脐橙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力的优质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的培育。
种植业:优质专用粮食,绿色蔬菜,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广昌白莲、赣北早熟梨等干鲜果,有机茶、油茶、森林蔬菜、花卉苗木等林产品,毛竹等工业原料林特色产业的基地化种植。
畜牧业:良种生猪,具有特色的崇仁麻鸡、泰和乌鸡等地方肉鸡,肉鸭、肉鹅等优质水禽,肉牛、肉羊产业等特色畜禽的规模养殖。
水产业:重点培植鳗鱼、鱼、珍珠、虾蟹、龟鳖五大产业,环鄱阳湖特色水产养殖区建设。
合作方式与政策:
以设立独资、合资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方式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从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
八、中药业领域
樟树是我国著名的药都。*政府决心用不长的时间打造“中药港”品牌。在中药业的发展上,江西(樟树)与*有着明显的互补性,合作内容丰富。
1.种植基地建设。江西(樟树)提供土地、种苗、技术,*投入资金、管理,建设GAP标准化种植基地。
2.中药生产。*企业可以利用江西(樟树)丰富的原材料、在江西(樟树)独立投资建厂;或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已经注册的商标,通过全厂合资、部分合资、产品合作或产品买断的方式,在江西(樟树)建设符合GMP要求的生产车间、工艺流程和基础设施;或通过参股、增股等方式对江西(樟树)药企进行技术设备改造和扩大再生产。
3.医药工业园。双方可以探讨合作共建医药工业园;*可以借助江西(樟树)建设医药工业园的时机,利用其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辅助设施和已经获准生产的药品,绕过开发中药新产品和新建药厂所需的时间,直接进园投资建设与生产产品相符的生产线。
4.科研合作。两地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按照国际惯例,以资产为纽带,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和共享机制;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在重点产品和专业领域建立联合攻关机制。
5.人才培养。江西(樟树)可以为*培养中医药技术人才,*为江西(樟树)培养具有现代化管理经验和营销理念的人才。
第四章加强*政府间合作的政策建议
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合作的以往经验,我们建议*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实施和推动这项造福*两地的重大战略。
一、以“千家港商进江西”为主题行动,启动*合作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工程
合作建设产业转移基地为*经济紧密合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是一项时间、空间和领域跨度都很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性来规划和推进这项工程。最终目的是为港资企业到江西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微观投资环境。我们建议由*政府共同推出“千家港商进江西”主题行动,来推进合作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1.基本宗旨和主要内容。“千家港商进江西”基本定位是*政府联合推出的、为期三年(*年到2010年)的一项主题行动,其基本宗旨和主要内容是:以市场为主导,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规律,在*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搭建一个有利于产业转移和承接的互动平台,共同引导和支持*的各类企业特别是大公司、大财团、金融和现代物流企业到江西来投资创业。在行动期内争取有1000家以上有意向的港资企业能以产业链和企业集群的方式转移到江西,使港资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商务成本完成产业转移,获得更大投资回报,同时带动和促进江西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2.基本框架。“千家港商进江西”由4个核心环节组成:一是建立包括政府高层在内的政府对话机制,达成合作意向;二是成立专职行动机构,制定合作主题行动方案;三是进行合作主题行动的政策调研和重点项目考察;四是签定协议和实施方案。
——建立政府沟通对话机制,达成合作开展“千家港商进江西”主题行动的意向。建议在*特区行政长官访问江西期间,由双方高层领导探讨*合作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和开展主题行动的可能性,争取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一揽子合作框架协议。
——设立专门的*合作工作机构,组建联合工作小组。在“泛珠三角”合作架构下,港府在政制事务局内成立了内地事务联络办公室,下设*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江西成立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可以考虑在现有的机构中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直接负责领导和处理有关“主题行动”事宜。
——共同开展“千家港商进江西”的政策调研和合作考察工作。成立由两地专家、工商界和企业代表、政府官员组成的考察调研小组,就如何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开展主题行动到江西考察,在深入调查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点和项目重点等。
——签定合作协议,实施主题行动方案。以备忘录、会议纪要或者合作协议等双方可以接受的形式签署*合作建立产业转移基地的协议,签订近期重点合作项目等,启动主题行动实施方案。
3.构筑主题行动绿色通道
(1)建立“千家港商进江西”主题行动项目责任制和协调推进机制。把“团购”机制引入主题行动,对纳入主题行动的企业和项目,按照重大项目政策实行特殊政策扶持和重点支持。对参与主题行动的港资企业实行免费全程服务,承担所有外资项目审批、工商税务登记等事务性、程序性等工作。针对特殊问题、特殊困难、特殊要求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2)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和公民职业化培训工程,发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组织县市之间开展劳务协作,建立面向全国的区域性劳动力中心市场,鼓励在外地打工的城乡居民回乡工作和创业。
(3)多渠道培育融资主体,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逐步扩大政府担保中心资金规模,提高中心担保能力和效率。引进国内大型担保公司,开展异地担保。积极发挥政府在银企贷款中的协调作用,从政策上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对企业的贷款。完善金融执法,从法律上充分保障贷款机构和担保人的合法权益。
(4)建立集投资促进——投资服务——投诉处理三位于一体的双边政府服务组织架构。及时了解、调解和解决投资者遇到的问题,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江西招商引资队伍人才的合作培养,把精通政策和国内外形势,熟悉本地社会人文状况以及优势劣势,熟悉礼仪、遵守纪律、注重细节、办事效率高、具有亲和力的人才配置到涉外经济岗位。
二、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的前沿基地和重点园区
1.合作共建*产业转移的前沿赣州基地
对江西而言,赣州是建设“千家港商进江西”前沿基地的最理想地点。赣州毗邻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很快,正在成为江西吸纳港资的重点地区。对港商而言,赣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3—4小时经济圈内,可以朝发夕归,便于兼顾赣—港或赣—粤—港的商务,便于充分利用赣粤港的优势,是沿海港资企业向内地转移的首选之地。
合作的方式:
(1)参与赣州的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在赣州市现有的16个省级工业园中选择几个产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转移对接程度较高的园区作为重点合作对象,对这些园区的远景发展和产业方向作出初步规划。
(2)参与赣州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赣州是闽粤湘赣边界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城市建设、规划、市政管理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合作要求;*有丰富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
(3)近期主要合作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赣州环城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2.95亿元,年产3000吨高性能硬质合金生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超细钨粉、钨条、异型硬质合金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的汽车音响及汽车电子产品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电子产业工业园区项目。
支持措施:
一是把赣州市作为江西外向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试验区,从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对赣州放权,全方位推进赣州市的体制机制、规则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接。
二是争取使赣州成为国家商务部拟建的10个物流园布局点之一,在得到国家在用地、资金等的政策支持的同时,配套资金等方面给予省级财政资助。
三是加快赣州的城市交通、供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海关、检验检疫、通关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简化通关程序,把江西纳入广东海关体系,提高通关能力。早日设立赣州出口加工区和物流保税中心。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2.合作共建具有港资产业特色的物流园和工业园。
第一、合作内容。发挥双方的优势,在南昌、九江、赣州、鹰潭等城市合作建设港资特色的物流园;在上述城市和其它中心城市选择部分重点园区建设成以港资为主的特色工业园。
第二、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模式。
(1)江西—*共建模式,即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模式。
(2)江西—港资企业共建模式。以港资大企业和大财团为合作对象,港资企业既在园区设厂、设公司,同时又负责产业招商和物业管理。
(3)“托管”共建模式。港资企业是职业型的管理公司,不从事具体的产品生产,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对工业园区进行专业化管理。
第三、由合作方成立理事会,组建园区管理公司。由管理公司负责园区的产业招商和物业管理,具体管理和运作模式根据园区合作形式确定。
第四、支持措施。由江西省和所在地政府共同对*合作园区实行定额补助,并根据产业招商带来的园区税收增长从地方所得中给予财政奖励。允许工业园区建设自有产权的多层标准厂房、物流仓储,按低于市场的价格租赁给来不及报批和建设厂房、以及不打算自建厂房的企业。地方政府帮助协调和解决园区产业配套弱、融资和招工难等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
3.合作共建中国“药都”和“中药港”
中国“药都”和“中药港”是*两地政府着力打造的一个特色产业品牌,具有丰富的合作内容和巨大的互动发展空间。可以按照“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市场互惠”的原则开展合作共建,把“药都”和“中药港”建设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品牌的中药产业基地。
合作共建的内容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成药、中药现代化生产、中药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中药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
合作共建近期行动:先由两地政府建立由药业代表、专家和政府官员组成的合作共建协调研究小组,拟订合作共建的基本框架和路线图;近期组织药业代表、企业家互访考察调研,确立一批合作共建项目,举办一次项目推介会。长远看,建立一种合作协商机制,充分发挥中药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定期在两地举办交易会和研讨会,及时沟通政府、企业,促进双方产业转移、文化交流,协商解决合作共建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合作共建的有效性和持续稳定性。
4.合作开发旅游精品点和精品线
充分利用*旅游景观资源、市场资源的高度互补性和市场成长性,可以按照“优势互补、精品共建、市场共拓”的原则开展合作共建。合作开发内容为:旅游精品点和精品线路的开发、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项目宣传合作推介、旅行社合作。
近期行动:由两地政府主管部门、著名旅行社、业界企业家代表组织互访考察调研团,确定旅游长期合作的框架协议和近期合作开发的精品点及精品线路,举办一次旅游产业开发研讨会和项目推介会、洽谈会,建立两地旅游合作长期联系协商机制。
三、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交流与信息沟通平台
1.合作举办具有准官方性质的首届*经贸合作研讨会。以此为契机,促进*交流从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人文、科研和学术等领域,定期举办各种研讨会。在两地举办中药业发展研讨会,搭建两地产、学、研人士共同探讨*中药业合作和发展的平台等。
2.组织多种形式的双边考察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设区市在组织交流和沟通中的作用,允许设区市政府根据招商引资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和*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举办各种交流活动。
3.有计划地合作举办各种产业的项目推介会。根据两地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做好项目的筛选、储备,选择部分可行性强的项目,联合组织项目推介会。
4.建立广泛的信息与资讯交流机制。允许政府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在遵守法纪规定的前提下,就行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状况、科研或监管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进一步完善高速信息传输骨干网,加快建设和完善两地经济信息资源网、特色行业信息网站,以及政策法规、科技信息、交通旅游、工商信息、企业和产品等基础性数据库,对公众免费开放。
5.进一步简化一般公民和企业由于贸易和投资需要申办港澳通行证手续,外资企业人员因商务赴港办理通行证可由企业进行政审担保;申请中央增加江西省多次来往于港澳的双程证名额。
四、实施江西企业“走出去”战略,以*为平台开拓国际市场
1.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和基础设施,努力做大对外贸易规模。保持对*出口总额的稳定增长和市场份额的基本稳定,积极拓展东南亚和欧美市场;继续对包括港资企业在内的出口企业实行出口奖励制度,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技术含量、附加值高产品的出口实行奖励倾斜。
2.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到*设立分支机构,以*为基地拓展业务,开展跨国经营。利用我省在农田整治、水利工程、道路桥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探索与*企业共同承揽国际工程设计和施工项目的合作途径与合作方式,带动双方的技术和成套设备出口。
- 上一篇:对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 下一篇:上半年经济预测分析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