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7-21 06:08:00

导语: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甘肃是老工业基地,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工业化水平一直比较低。特别是一批骨干企业由于机制不活、设备老化、包袱沉重,发展一度陷入困境。针对这种情况,甘肃决定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使全省的工作重点转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十五”期间,围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甘肃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一手抓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5年间,全省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番。其中,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力。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激发工业发展的内在活力

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也是夯实经济发展微观基础的根本举措。

甘肃从下放国有工业企业管理权入手,集中力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了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重组的阶段性攻坚任务。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政策性破产的时机,加大国有困难企业破产重组的力度。二是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符合条件的按照职工身份置换、产权置换的要求,采取产权出让、联合兼并、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制,推动国有经济结构的优化。三是引进一批国内外的大企业大集团参股国有企业,推进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四是集中抓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消除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一大批国有企业摆脱了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

在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应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在基本完成改制重组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快股份制公司制改革步伐,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着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

以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为支撑,推进传统产业换代升级

甘肃工业的基础是在“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打下的,依托资源开发形成了以石化、有色金属、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企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不仅导致自身发展困难,而且给环境保护造成很大压力。针对这一状况,甘肃把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放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上,对“两高一资”型老企业开展了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

“十五”期间,围绕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甘肃重点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煤炭等行业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100亿元。在实际工作中,着重把握了三个结合:一是将技术改造同节能减排结合起来,下功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成金川公司镍精炼和40万吨铜电解项目,铝冶炼行业已全部淘汰自焙槽,水泥行业基本拆除机立窑等落后生产线,并依法淘汰了一大批铁合金、电石、土炼焦项目。二是将技术改造同延伸产业链结合起来,着力开发下游产品。兰州石化建成1000万吨炼油和80万吨乙烯项目;酒钢实现全面更新换代,建成了不锈钢从炼钢到冷轧的全套生产线。三是将技术改造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增强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兰州石化、金川公司和酒钢公司等都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技术改造,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了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产能迅速扩张、能耗和污染降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良好发展局面。

瞄准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既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也是培育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途径。今后,围绕把甘肃建成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努力形成以石化、有色金属、冶金等产业为骨干的上下游产品比较齐全的产业集群。

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是工业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甘肃以机械、电子领域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适应推进新工业化的需要,甘肃启动实施了“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遵循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律,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术改造和深化改革相结合,增强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着力构建支撑工业强省的产业新格局。建立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重要设备更新换代、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同省内外、国内外的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联合制造、入股参股以及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较快发展,目前在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数控机床、真空设备、风动设备、电工电器、无线电整机、集成电路封装、矿山机械制造等领域已形成突出的产业优势。

在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同时,甘肃又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加快建设河西走廊大型风力发电基地,积极培育新型特色优势产业。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新能源、制药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甘肃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五大板块:一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基础工业,二是依托传统产业开发下游产品形成的一般制造业,三是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制药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四是装备制造业,五是农产品加工业和轻纺工业。这样的产业结构,既具有甘肃特色和优势,又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对于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地方来说,既要充分发展好资源型产业并拉长其产业链,又要未雨绸缪,及时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培育和引进新的投资主体

推进工业化,离不开众多的投资主体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甘肃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历史上对外开放程度低,因而投资不足、投资主体少而单一成为制约工业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甘肃多渠道筹措资金,并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自我滚动发展,同时将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域外资本和投资主体参与工业化进程。

内陆欠发达地区吸引外来投资,应善于把自身优势同投资者优势有效对接起来,找到互利共赢的结合点。一是利用国有资产的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引导和推动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入股、参股等形式,同甘肃一些国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二是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在充分发挥土地、劳动力资源价格低廉优势的同时,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和原材料深加工,引进域外投资主体开展大型风电、煤电基地建设,建成一批制造业企业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是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充分利用甘肃面向西北和中亚市场以及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优势,吸引国内外的大型企业落户甘肃。随着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甘肃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国有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当前,国际范围内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一个重要机遇。政府的责任是因势利导,着力从宏观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努力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甘肃工业的发展和中心城市的兴起基本上都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针对这一状况,甘肃按照产业入园、要素聚集的思路,把工业园区建设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既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又使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努力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推动工业化进程,除了要依托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还应注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统筹城乡发展。一方面,应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尽可能提高当地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实现转移就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