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重点企业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的调查

时间:2022-07-18 04:38:00

导语:市重点企业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的调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重点企业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的调查

最近,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吉林市重点企业(项目)提供人事人才支持和服务,笔者对我市重点企业(项目)人才现状需求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掌握了相关情况,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设和意见。

一、基本情况

*年我市共有市级以上重点企业(项目)116个,其中,已进行调查统计的有65个,已调查但未进行统计的有51个(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处于正在筹建或续建当中,还没有涉及人才的需求)。已进行调查统计的65个重点企业(项目)现有各类人才8,591人,涉及62个专业,其中,博士生12人,硕士生137人,本科生3,228人,大专以下5,211人;29岁以下2,350人,30岁至39岁3,716人,40岁至49岁1,983人,50岁以上53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4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3,026人,初级2,707人,未评聘1,913人;专业工作年限3年以下1,527人,4年到5年902人,6年以上4,664人,在管理岗位3,386人,科技活动岗位902人,研发岗位660人,生产岗位2,439人,销售岗位284人,其它岗位559人。从调查的情况看,重点企业(项目)的现有人才主要集中在医药、化工、食品、冶金、机械等支柱产业上,占被调查人才总量70%左右。人才的年龄大多数在30岁-39岁,占被调查人才总量30.2%,职称大部分集中在中初级,占被调查人才总量的46.7%,岗位类别主要集中在管理和生产岗位上,占47.5%。

2006年65个重点企业(项目)人才需求总量为1,093人,涉及44个专业。其中,需求博士生3人,硕士生47人,本科生679人,大专以下364人;需求高级人才91人,中级261人,初级以下741人;需求管理岗位人才341人,科研活动岗位的70人,研发岗位127人,生产岗位423人,销售岗位62人,其它岗位70人。从上述人才需求情况分析,需求专业集中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企业管理、营销等几个方面,占需求总量的61%;需求的学历集中在大学本科,占需求总量的62%;需求的岗位类别主要集中在管理、生产岗位,占需求总量的69.8%。

二、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人才较少。从调查的情况看,65个企业(项目)中,博士学历的只有12人,占被调查人才总量0.9‰;硕士学历的127人,占被调查人才总量的1%;高级职称占7.5%。主要原因是多数企业(项目)是科技含量不高的生产型企业(项目)。

2、人才需求相对不足。从人才需求调查可以看出,65个重点企业(项目)只需求各类人才1,093人,特别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大部分企业(项目)都需求本科生及专科以下学历应届毕业生。

3、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表现在企业难以引进、难以留住人才上。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吉林市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掌握高新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群体规模过少,学术氛围不浓,学术信息交流不便,使得部分人才难以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第二,企业为高级人才提供不了更高的工资福利待遇,仅管一些企业已经尽了努力,但与经济发达地区仍无法相比,这是造成孔雀东南飞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外县(市)“留不住,引不进”人才的问题更为突出。第三,企业提供不了更多的科研经费。许多企业有科研课题而没有调研经费,至使科研课题得不到实施。如,永吉经济开发区的长城机械,想成立防爆机车研究所,走企业办科研之路,因缺少资金,只好暂时搁下。第四,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提高上下功夫不够。一提到人才,总是眼睛向外,走不出“外来化”的误区,而忽视了现有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第五,企业文化缺乏。一些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缺乏与企业共荣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往往造成个人的自身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企业缺少凝聚力,这也是企业难以引进、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1、要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重视人才,以人才工作带动事业发展的典型事例,宣传实施人才战略,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使全社会从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人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2、要建立全面、多样的培训模式。企业培训要找准位置,紧帖生产经营主题,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代培、成教、短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确保各类人才跟上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步伐,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政府相关部门要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为企业培训搞好服务。尤其是对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条件和形式,采取集中上课、举办讲座等培训方式,不断加强我市企业家队伍建设,尤其是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尊才爱才意识,帮助他们提高企业转型做强的欲望和责任感,增强投资意识、诚信意识、弱化投机意识。

3、要落实经费保障,加大人才资本投入。市、县(市)、区都要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使用。人才开发资金除用在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和项目补贴外,还要投到建立人才成果奖励机制上。对于那些在社会、经济发展上有重大科技、管理成果的给予导向性奖励,以鼓励各类人才多出成果,努力营造“创业出成果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4、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在搞好高校毕业生的引进这一常规性工作外,要充分调动政府有关部门和侨联等社会团体与海内外的关系,用乡情、亲情、友情吸引海内外吉林籍人才(智力)来吉林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转型,真正使吉林市人经济变为吉林市经济。

5、建立连锁高效的人才供求协作网。从大的方面来讲,全省的人才总量相对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对县级地方企业来说,人才需求也是相对容易满足的。但是由于信息不够畅通,缺少简洁明晰的人才交易平台,招聘人才难和求职难的问题同时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共享、人才供求互补的人才协作网,从而实现全省范围内的人才流通顺畅和人才流动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