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15 03:00:00

导语:针对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针对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一、三少民族基本情况

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三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区呼伦贝尔市,三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0.4万人,其中鄂温克族2.75万人、鄂伦春族0.38万人、达斡尔族7.28万人。三个少数民族人口分别集中在鄂温克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中莫旗为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在全区19个民族乡(苏木)中,三个少数民族占13个。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的基本情况是:

(一)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129.9万公顷。辖3个镇、1个民族乡、5个苏木,共44个嘎查。全旗总人口14.5万人,其中鄂温克族1.01万人,占总人口的7.23%。牧业人口1.7万人,占总人口的11.82%。*年,全旗国民生产总值27.3亿元,财政收入4.84亿元,牧民人均纯收入4781元。由于牧区生产方式的落后,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差,致使一部分牧民仍处在贫困状态。全旗现有贫困人口5592人,占全旗牧业人口的32.6%。其中鄂温克族贫困人口2051人,占鄂温族人口的19.5%。贫困人口人均牲畜4.09头只,户均草场584亩。

(二)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全旗总面积为5.9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0万亩。辖8个乡镇,82个行政村,其中有4个猎区乡镇、7个猎民村。全旗总人口28.2万人,其中鄂伦春族0.24人,占全旗总人口的0.85%。*年,全旗国民生产总值16.8亿元,财政收入8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由于生产方式滞后于经济发展,相当一部分农猎民处于贫困状态,现有贫困人口2.1万人,占全旗农业人口的32.5%。7个猎民村贫困人口0.22万人,占猎区总人口的81%。

(三)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89万亩。辖11个镇、6个乡(其中包括2个少数民族乡)、220个行政村。是一个由17个民族组成的自治旗,也是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旗之一。全旗总人口32.4万人,其中达斡尔族3.05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9.43%。*年,全旗国民生产总值28亿元,财政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全旗现有贫国人口0.95万人,占农业人口539%。达斡尔族贫困人口1.91万人,占达斡尔族人口的54.1%。

二、三少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情况

建国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与各兄弟民族携手并肩为祖国的繁荣和振兴做出重大的贡献,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狩猎业是鄂温克族的传统经济,鄂温克族的祖先早期主要以采集、捕鱼、狩猎为生。解放后,鄂温克族逐渐由季节性狩猎转向农业、牧业和多种经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年来的建设,鄂温克旗已成为畜牧业大旗。1949年解放后,鄂伦春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鄂伦春民族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跨越。1958年底,自治旗境内的鄂伦春猎民全部实现定居,结束了游猎生活,实现了第二次跨越。为加快转变猎民单一的狩猎生产方式,尽快提高猎民生活水平,1996年以来,自治旗在全旗范围内实施禁猎,这一举措标志着鄂伦春猎民彻底转变传统单一的生产方式,开始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实现了第三次跨越。解放前,达斡尔族以耕种、养畜、狩猎、捕渔、放牧等为主。本世纪40年代以后,经过,农业合作化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力得到一步解放。80年代以后,达斡尔族注重农业投入和重视农田基本建设,播种面积扩大,耕作技术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由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生产、商品经济过渡;由较为单一的种植业向多业发展,现在莫旗已经成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三、三少民族扶贫开发进展情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鄂伦春族等民族的几大历史性跨越,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国家、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对三个少数民族扶贫工作十分重视,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三少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已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地方努力、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自治区于2003年制定了扶持三少民族发展的规划,并加大了对三少民族聚居地区的项目资金投入。自95年以来,自治区从财政扶贫资金中拿出近3000万元专项扶持三少民族发展。自治区民委、扶贫办从2004年开始,选择了10个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嘎查村,开展为期三年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试点工作,每个试点嘎查村投入资金150万元,扶持项目全部进村入户,帮助三少民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尽快解决温饱。经过2年扶持,试点嘎查村整村推进已初见成效,*年8月,自治区在呼伦贝尔市召开了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现场会,全面推广试点嘎查村的经验。我们在三少民族扶贫开发工作中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是加强领导是做好扶持三个少数民族发展的前提。针对三少民族分布地域偏远、情况比较复杂的实际,必须要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脚踏实地做好工作,切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扶持三少民族的特殊政策落到实处。二是通过项目扶持是做好三少民族发展工作的基础。必须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改善区域基础条件,为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是做好三少民族发展工作的关键。针对三少民族特点和有利条件,坚持以扶持规划为总纲,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尽快解决温饱为重点,采取集中扶持、进村入户、整村推进的方式,优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建立协调落实机制是做好三少民族发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做到上通下达,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五是落实责任是做好三少民族发展工作的有效途径。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改善工作手段。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自然地、地理的、历史的原因,我区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工作仍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域性贫困特征突出。我区人口较少民族大多位于大兴安岭延伸山丘、草原,这些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农牧业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三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人均占有粮食不足400公斤、人均占有牲畜5只羊单位以下。三少民族地区区域性贫困特征突出,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生产经营粗放,产业、产品结构单一,农牧民增收困难。我区人口较少民族原来多以狩猎、游牧、捕渔、驯鹿等为生,生产方式单一,在定居和全面禁猎后逐步转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很多人在短期内难以适应,农牧业生产仍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阶段。由于从事农牧业生产时间短,缺乏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粗放,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收入偏低,返贫致贫现象十分普遍。

(三)地域偏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抗御自然及各种灾害的能力弱。我区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居住在地域偏远地区,交通十分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欠帐较多。三个少数民族重点嘎查村人均占有耕地15.6亩,其中水浇地人均0.3亩;人均占有草场317.8亩,其中人工草地人均0.6亩,草库伦人均3亩。仍有22个嘎查村不通电、44个嘎查村不通公路、31个嘎查村不通电话、43个嘎查村不通广播电视、49个嘎查村没有安全饮用水。由于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差,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多年的自然灾害,造成农牧业欠收、绝收,人口较少民族农牧民收入普遍下降到了1000元以下。

(四)维持温饱费用高,生活质量差。由于人口较少民族居住地区地域偏远,大部分居住在山区、林区、牧区,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不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本大,而且生产、生活资料价格高。这些地区地处寒冷地带,枯草期、取暖期各长达7个月,加大了生产、生活支出。另外,看病、子女上学等费用也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当地有关部门测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年人均消费比内地高出1000元。人口较少民族大多住房比较简陋,以茅草房、土坯房、蒙古包居多,目前莫旗仍有4200户达斡尔族群众住房条件差。鄂伦春旗鄂伦春旗人均住房面积12.3平方米,目前仍有近百户群众没有住房。

(五)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落后。受少数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和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信息封塞,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率高于其他地区,适龄儿童失学率特别是中学生辍学率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人口较少民族群众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到多数。目前这些人口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医保网络不健全,医疗设施严重不足,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严重滞后,医务人员缺乏,群众就近看病难等问题,卫生防疫、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等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农村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未能得到全面改善。各种地方病流行,尤以结核病、碘缺乏病、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呈现出居高不下的特点。以莫旗为例,目前全旗结核病患病率为1.5%,其中少数民族患病率为2.75%,估算全旗有活动性肺结核病近5000人,其中少数民族病人1000人。

(六)林业旗县发展受到了挑战。鄂伦春旗属森林资源型经济,林业经济占地方经济总量的50%以上。过去鄂伦春旗利用林业资源优势,为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自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林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减少,由于森工企业退税、林地确权发证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及资源利用税减。此外财政入不敷出,历史包袱沉重,历史性债务达2亿多元。保吃饭都很困难,根本没有能力搞建设。

四、扶持三少民族发展的对策、建议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来解决”。

加快三少民族发展,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都在民族地区,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区三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既要帮助三少民族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又要在民族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三少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要求,要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从三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把着力点放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上。实施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的“四通工程”,实施人畜安全饮用水工程、安居工程,基本农田(草场)建设工程。要一个村一个村地制定具体建设规划,并保证资金投入到位。

第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一是要大力发展农牧林业和农牧林产品加工业。要下力量抓好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场基本建设,建设旱涝保

收的基本农田。要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多种经营,增加群众收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户连锁经营,力争形成特色农牧业。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挖掘三少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风情,发展旅游业。三是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搞好小城镇建设。对不适宜农牧业发展的地区和实施天保工程的林区,可以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将居住分散的人口适当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地区逐步形成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小城镇,发展城镇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四是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三,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一是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这是三少民族发展的根本。要确保如期完成“两基”攻坚计划和普九义务教育,搞好教

育布局的调整,坚持“两主一公”办学方式,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普通教育中,要根据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三少民族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要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要加强三少民族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乡镇建好一所公立卫生院,承担起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每个行政嘎查村建立一个卫生所(室)。要优先在三少民族自治旗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自治区建设文化大区的方针,加大资金投入,丰富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同时注意挖掘和保护三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第四,把三少民族自治旗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予大重点扶持。目前,三少民族自治旗均未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基础投入历史欠帐太多,导致三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仍十分困难。为此建议国家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期调整中把三少民族自治旗全部列入国家重点旗县,或者把三少民族聚居的行政嘎查村全部列入国家重点村中给予专项扶持。

第五,加大对三少民族地区的投入。一是加大对三少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三少民族自治旗多数为上解财政,由于近年来增收速度低于增支速度,财政赤字逐年加大。为此,建议上级财政从体制上解决财力缺口问题,并逐年消化外欠资金。二是设立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在继续争取世行、亚行贷款扶贫项目的同时,建议从自治区信贷扶贫资金中安排一部分小额信贷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无畜户养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