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思考的报告

时间:2022-07-15 11:34:00

导语:关于工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思考的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工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思考的报告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域中,集中了大量的具有产业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等支撑机构,在此特定空间范围内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从而使产业和企业间产生共生效应,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力,因此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的现象。工业化时代较早出现的产业集群有钢铁行业、化工行业、汽车行业。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如浙江绍兴的纺织行业、温州的低压电器行业、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家用电器行业、江苏昆山的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等。发展产业集群,能够节约经营成本、促进资源共享、增强企业联系、获取规模和市场优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因此,我们要顺应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工业集约式发展的良好基础,加速荆州区工业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一、荆州区工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在市场高度开放和多种经济成分充分发展的互动作用下,经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重组,形成了一批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一些产业的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中小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经济体制活力充沛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带动了荆州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1、“工业兴区”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近几年,荆州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区”战略,扎实开展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年、作风建设年、项目建设年、工业突破年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现已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强化了“抓工业就是抓发展、抓工业就是抓民生、抓工业就是抓和谐”的意识,形成了集中力量抓好工业、全民服务工业的良好氛围。

2、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已经形成。荆州区三次产业比由2000年的28.9:27.3:43.8调整为2005年的25.6:40.2:34.2,工业经济比重比2000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在GDP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工业企业已成为税收主体,实现税收达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1家,过1000万元的有4家,近20家过100万元,工业企业税收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企业税收已占财政收入比重的70%以上,工业经济对税收的贡献越来越大。

3、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荆州区形成了石油机械、轻工纺织、造纸包装、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石油机械产业有企业23家,产值13亿元;轻工纺织产业有企业31家,产值10亿元;造纸包装有企业20家,产值近10亿元;食品加工产业有企业28家,产值7亿元;医药化工产业有企业11家,产值5亿元。石油机械、轻工纺织、造纸包装形成了布局集中、分工协作、层次较多的产业链条,三个产业分别集中布局在四机石油机械工业园、城南纺织工业园、拍马纸品工业园,集群式发展模式已初现雏形。

4、高新产业的发展基础已经形成。荆州区具有科教优势,境内科技力量雄厚,辖区内有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职工医学院合并而成的长江大学,另外有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医药高专等高等院校。石油化工中南地区的研究中心在荆州,辖区内有各类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近2000人,科技力量居荆州市前列。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均与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校企联姻十分紧密,其中部分企业就是高校的科技人员领办。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多家企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建立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四机厂和赛瓦公司有科研人员200多人,分别建立起了规模大、层次高、实力强的国家级研发中心。这些都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区内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技术支撑。

二、荆州区工业集群化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今后一个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集约化水平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延伸产业链和实现循环经济为手段,以工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块状经济,力争2010年石油机械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造纸包装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轻工纺织产业达到20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新型建材20亿元以上,医药化工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建立起1~2个国家名牌产品系列,10~20个省级名牌产值系列,努力建立起门类齐全、层次较多、竞争力较强、产值规模5个过20亿元的工业集群,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使工业产业集群成为引领荆州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推进荆州工业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好以下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并轨。对工业产业进行有效整合、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制定产业整合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科技创新、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深化国企改革等方面,政府要担负重要职能。因此,切实发挥政府作用是保证产业集群顺利实施的关键。另一方面,发展产业集群要遵循市场经济准则,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制度创新与科技进步并重。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规范的市场主体,增强产业内在活力,并以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体化来推动产业一体化。同时,加快荆州区工业科技进步,使之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瞄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动向,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部分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以科技进步来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3、优势融合与开放带动并进。充分发挥荆州区在产业基础、专业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既分工又协作,推动有限的资源向具有一定优势或潜在优势的产业和企业配置,促进强强联合,增强聚合效应,实现优势融合和互补,推动荆州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行业成长,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集团),形成特色显著、协调发展的工业集群的布局。同时,还应高起点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进口关键设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重点产业和产品的跨越式发展。围绕支柱产业上下游产品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逐步扩大境外投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对外开放拓展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提高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速度与效益相统一。实现荆州区工业产业集群,必须以一定的发展速度为前提。但在强调产业集群速度的同时,也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保证总体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争取高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效益的提高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速度和效益的协调与统一。

三、荆州区工业集群化发展的重点领域

加快荆州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要坚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工业集约式发展基础,大力构筑产业集群。

1、石油机械产业。依托四机石油机械工业园区,以四机厂、赛瓦公司为龙头,在建好四机特车、江汉建机、江汉佳业等企业的基础上,引资和鼓励地方民营投资创办配套企业,抓好石油钻修井、固井压裂、高压流体控制和高压管压件、柱塞泵与转盘、抽油机、建工机械等6大系列主导产品的开发,力争石油机械主辅企业达到30家以上,其中产值过15亿元的企业有1家,过4亿元的有3家。研究开发管理信息、操作控制等石油机械软件系统,形成自主研发、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石油机械关联产业集群。

2、造纸包装产业。依托拍马纸品工业园,以拍马集团为龙头,整合全区造纸资源,提高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条,加强环保治理。重点发展多型号的低定量胶印新闻纸、高档轻型书刊纸、涂布白卡等高档包装用纸及板纸等产品。重点扶持好拍马纸业10万吨白卡纸和8万吨轻型书刊纸项目,力争园区在5年内产能达30万吨以上。加快10万吨林纸一体化、万砘金卡银卡深加工、高档包装印刷项目的建设,引进和发展纸品深加工技术,提高纸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建立高档制浆、造纸、深加工、包装彩印的一体化格局。同时还要大力扶持利用生活垃圾和秸秆发电等项目,实行热电联供,为造纸业提供配套。

3、轻工纺织产业。依托城南纺织工业园,以江棉纺织、荣海纺织、友亮纺织、金鹏纺织等优势企业为核心,整合资源,高位嫁接,扶持建设好2~3个各达10万锭的纺织企业集团,力争在5年左右,纺纱达40万锭以上,织布达3万台以上,使荆州进入纺织大区。重点发展高支别棉纱、高档涤纶仿真面料、高档天然纤维抗皱免熨面料、高档针织服装面料、轻薄型毛纺面料,并加快引进印染、服装项目,促进制衣产品上档次、上规模、创品牌,逐步形成以棉纺织、印染、服装于一体的轻工纺织产业链。

4、食品加工产业。抓住国家对粮食主产区重点扶持和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投入的机遇,依托粮食工业城,以粮食工业为载体,发展生物和绿色食品。重点扶持果糖厂等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好10万吨果葡糖浆项目;以好好吃米业、正康饲料、汇海饲料等企业为龙头,推进米、面、饲料常规加工企业的发展;扶持中科农业淡水鱼糜制品及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解决传统特色食品的流水线生产和保鲜问题,推进水产品的深度加工;建设好李埠放心菜蔬菜基地建设,支持荆绿公司、康洁公司蔬菜深加工项目建设,创出1~2个知名的绿色品牌。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粮食、畜禽、蔬菜、水产品等深加工的食品工业产业集群。

5、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科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开采、新材料和信息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抓好华孚软件、埃科科技等企业的发展,加快培育以石油开采为核心的新技术产业;加快津海特钢项目建设,培育好澳柏建材等新型材料骨干企业,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促进全区冶金建材产业发展;加快生物乙醇、生物柴油项目等建设,积极运用世界和国内新技术,大力培植和壮大新能源产业;加快中国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的中药材产业;扶持节水节能项目开发,支持玉龙科技、秸秆发电项目建设,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工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原则,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加快建立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社会发展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化等四大信息平台,建设数字荆州,努力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产品制造业项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集群。

四、荆州区工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1、在加快骨干企业发展中建设产业集群。深入推进“212”工程建设,力争用2年时间,将四机厂、拍马纸业集团发展成为产值达10亿元的企业集团;将四机赛瓦、四机特车等10家企业发展成为产值达亿元的企业;将中远纺织、金鹏织布等20家企业发展成为产值达5000万元的企业。帮助骨干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引导企业做好市场开拓,打开产品销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企业竞争力。抓好各类信息采集和综合分析工作,加强对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的研究,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走势,引导企业生产经营。妥善解决企业扩规用地、劳务用工、水电通讯等方面的问题,促进骨干企业裂变式发展。

2、在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发展中建设产业集群。坚持按照“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元投资、滚动建设”的思路,继续举全区之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继续抓好石油机械、造纸包装和轻工纺织工业园三个园区和工业新区的道路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力争较快建成专业化程度较高、具有地方特色精品工业园区。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产业集群集中,结合荆州区的产业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科学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能源消耗少、没有污染的大企业入园。完善园区企业税收分成的财政结算体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各地各部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引企入园,实行园区共建、项目共引、服务共抓、税收共享。切实抓好入园项目跟踪服务,落实专班,安排专人跟踪服务企业,促进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建成、建成项目尽快投产,不断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建成率、投产率。

3、在加快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建设产业集群。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创业光荣、发展有功”、“发展有为、老板为上”的理念,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产业集群的发展引擎是龙头企业,但也需要大量的中小企业作配套。对民营中小企业采取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规模、不限经营范围、不限经营方式、不限开业条件的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开发和骨干企业配套产品制造,引导民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抓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融资担保、创业管理咨询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形成既有“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又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的局面,全力打造块状经济和集群特色。

4、在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建设产业集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设产业集群的关键。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建立石油机械、造纸包装、轻工纺织等行业协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逐步提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努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引导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推进产学研结合,帮助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帮助企业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企业资源计划(ERP)、安全环保健康管理体系(HSE)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经营管理上上台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努力提高企业的产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