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党员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报告
时间:2022-07-14 05:37:00
导语:关于农村党员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中央、省委和金华市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第四季度,我市将全面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确保我市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市委组织部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先行”要求,抽调了五个部门的10名骨干,对全市农村党员的基本情况作了全面的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和问卷等方法,广泛征求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当前我市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明确了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清了我市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思路,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等等。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和问题
我市农村共有13个镇、街道党委,下属行政村党支部(总支)759个,有农村党员23716人,其中女党员2643人,占11.14%;年龄在35岁以下的3525人,占14.86%,36岁至45岁的3975人,占16.76%,46岁至54岁的5441人,占22.94%,55岁至59岁的3050人,占12.86%,60岁以上的7725人,占32.57%;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1211人,占5.11%,高中(中专)的4489人,占18.92%,初中及以下的18016人,占75.97%。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始终将其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探索新途径、开拓新载体,在农村党员队伍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也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主要表现在:
1、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抽样调查显示,当前70%以上的农村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是好的,群众是认可的。广大农村党员能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与上级保持一致;能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同社会不正之风和各种丑恶现象作斗争,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与“”邪教的斗争中,广大农村党员都能坚定自己的立场,积极揭露邪教本质,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近年来,在我市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在与“非典”、“禽流感”的较量中,广大农村党员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冲在斗争的前列,不怕牺牲,不惧艰险,为取得抗击“非典”、“禽流感”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市开展的“市场带百村”活动中,广大农村党员积极充当经纪人、中介人,牵线搭桥,引导农民群众参与来料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2003年全市参与来料加工30471人,创造加工费7748万元,增加农民收入2453元;同时通过对广大农村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职,增强了党员的工作责任感,改善了许多农村无职党员无所事事的状况,广大农村党员积极投身于城乡一体化、旧村改造等工作当中,带头宣传政策、参与建设,在群众中树立了榜样,消除了群众对党员的一些负面看法,密切了党群关系。
3、组织纪律观念有所强化。去年以来,我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实行了党员活动证制度和主题月教育等多项卓有成效的活动,增强了农村党员的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农村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和纪律性,扭转了过去部分村党组织存在的组织涣散、纪律不严、党员参加活动不积极的局面,虽然在教育形式、内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但总的来说,我市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已日趋规范化、制度化,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确保了农村党员经常受教育。通过努力,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的组织纪律观念有所增强,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得到保持,群众对农村党员的看法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总体来看,我市农村绝大部分共产党员的素质是好的,他们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部分农村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分析,我市农村有20%左右的党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四个“不够”:
1、党性不够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本色,要自觉把国家、集体、他人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但现阶段有一小部分农村党员讲实惠、讲回报的多了,讲党性、讲奉献的少了,党性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松弛,少数党员甚至成为“三不”党员(即:无正当理由,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有的党员因为个人利益未得到满足,经常在群众中散布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的言论,对基层党委、支部的决策决议不支持,并背地里和群众一起发牢骚表示不满;个别党员甚至对群众聚众闹事、集体上访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公然带头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超计划生育,拒交各种税费等;有的严重触犯法律,成为重大刑事犯罪分子。此外,我市许多农村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有的农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要发放“工资”,某些党员甚至不发“工资”不参加组织生活,极大地损害了党员的先进性形象。
2、示范不够好。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要做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典范,不但自己要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用智慧和汗水富起来的,而且还要通过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途径千方百计地帮助和引导其他群众富起来,共同走上富裕之路。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偏低,自家的日子过得还不如群众,据调查,农村党员中,有16.7%的党员没有能力致富,21%的党员致富能力一般,个别甚至成为政府救济对象,“想示范没本事、想奉献无能力”;有的党员虽然非常关心农村集体经济,愿意为集体作贡献,但是办法不多;有的党员虽然自己致了富,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更多,不会或不愿意帮助、带动其他党员和群众共同致富。
3、结构不够佳。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全市共有农村党员23716人,年龄60岁以上的7725人,占32.57%,据调查,有23个农村党支部老党员超过50%,农村支部都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年协会;而且,近年来,我市农村党组织中离退休党员转入较多,这部分党员在各农村党组织中,普遍占到10—20%。虽然老党员的政治素质普遍较好,但是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工作积极性也不高,缺乏开拓意识,在发挥模范作用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文化程度偏低。我市农村党员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0816人,占75.97%,大专以上的仅占5.11%,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加快发展也缺乏本事,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既影响到农村党员带头致富的能力,也影响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形象;三是党员发展不均。我市近几年吸收新党员总量虽然较高,但是分布不均,一方面部分存在派性斗争的村党组织发展党员搞平衡,发展党员较为“积极”,不注重质量;另一方面,部分村党组织长期不发展党员,全市759个农村党(总)支部中,还有多年不发展党员的村95个,其中3—4年的73个,5—9年的19个,10年以上的3个,无法及时为农村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党员队伍后继乏人,影响到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提高。
4、核心不够明。党章赋予支部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但一些支部受某些因素影响(尤其是宗族势力)客观上很难体现出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从全市情况看,至少有25%的农村党支部没有能力领导村委会工作,村委会强于村支部的趋势在扩大。有的村支部班子从个人或小集体利益出发,以家族、亲戚关系划线,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在发展党员中降低标准、近亲繁殖,缩小了选人视野,形成了恶性循环,出现了“宗族化”党支部,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下降;有的村党组织忙于派性斗争,对村集体事务漠不关心,工作不作为,农民群众怨声载道;一些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的支部硬要维护和巩固其领导核心地位,就容易引发两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或彼此推诿不理村务,或相互争夺权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原因分析
1、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城镇和乡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物质财富有了极大繁荣和发展,对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带来了许多正面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一切向钱看”、“金钱决定一切”等西方腐朽思想也乘虚而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气候,这些错误思潮深刻地影响到广大农村党员,导致一些党员把金钱放在第一位,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发生偏离。另一方面,党内腐败,特别是新闻媒体对腐败案件的不断曝光,误导了不少党员,使其看不到党内正确的主流,错误地认为党内腐败成风,共产主义只是一句空话,前途渺茫,从而对党、对共产主义失去了信心。此外,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农村是封建思想的重灾区,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一些党组织、党的干部至今还严重存在官本位、家长制现象,各种各样的庸俗人情网、关系网等封建残余尚存,这些落后的思想现象,时刻影响和侵蚀着每一名党员,稍不加注意,便会坠入封建思想的深渊。
2、农村党员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面对农村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从管理、监督、教育上看,还是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看,都存在着准备不足、措施不当、制度不完善、监督乏力的问题。特别是部分镇、街道党委只注重中心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够重视,对农村党员干部疏于管理、缺乏监督。对农村党员的监督,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制度保证,特别是基层支部对党员的监督存在着“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等现象,党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达不到预期效果,相互之间不能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监督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同时,缺乏相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造成错不当罚。对党员干部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管、失之于罚。比如有的村党组织多年未发展党员,支部书记照样可以连任。这些问题很难用硬性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约束和纠正,使得有关责任人“幸免于”责任追究。
3、受农村宗族派性斗争的影响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农村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一体化、旧村改造、园区开发等都给农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在农村党员队伍中埋下了矛盾冲突的伏笔。由于农村党员干部权力的增加,农村基层组织中争权夺利的现象日益突出,进而导致宗派势力、家族势力和农村恶势力把持村务。在有的农村党员队伍中形成了多个利益集团,部分党员干部也深陷其中,用人做事不是出于公心,而是搞亲亲疏疏,以“圈”定人。党员队伍中似乎也形成了“执政党”和“在野党”,村党支部书记上台后都围绕本派利益开展工作,千方百计为本派谋取利益,而不惜损害其他党员的利益,并且积极发展本派党员,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有的村“爷爷”培养了“儿子”,“儿子”培养了“孙子”,一个村的党员都是其裙带,党支部俨然成了其家庭支部、宗派支部,发展党员成了派性斗争的工具。其他党员则处处与党支部书记唱对头戏,在本村内无法发展本派党员,则外出发展,或“引进”党员,无法达到目的就不断上访。这些宗族派性斗争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团结,影响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影响了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4、部分农村党员主观上的原因
一方面,一些党员特别是老党员由于本身疏于学习,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要求,经济上不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行动上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党员不够党员条件,理想信念动摇,组织观念淡漠,甚至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中以个人利益至上,违背了党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自律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的问题。在迅速膨胀的金钱面前,一些农村党员头脑开始发热,有些约束不住自己,有的走上违法违纪甚至犯罪的邪路。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因素,许多优秀青年出现入党难,只能望党兴叹,造成农村党组织造血功能丧失,农村党员“断档”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村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妒贤嫉能,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
三、建议与对策
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是基层党组织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也是实施“先锋工程”建设、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力保证。解决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积极探索和实践农村党员教育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根据我市农村实际,我们认为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各级党组织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力度,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一是抓住教育重点内容,把党员教育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结合起来。在继续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的同时,农村党员的教育内容更应紧密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来进行,要结合正在我市开展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和“三级联创”活动的要求来进行,各级党组织要在广大农村党员中大力宣传新时期党关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强化发展意识,人人争当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典型,切实为党的农村中心任务服务,为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服务。二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把党员教育的统一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在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层分类培训,并抓好载体,增强有效性,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切实改变政治观念淡漠的倾向。如对老年党员着重进行增强党性、破除迷信教育,发挥其宣传政策、引导群众的作用;对年轻党员则着重于政策、法制观念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这样,各个教育对象适得其所,各有所为。三是注重教育效果,把党员教育与调动党员的内在积极性结合起来。要通过引导党员在重视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要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模范党员的示范、辐射作用,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2、加强机制建设,强化农村党建工作。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健全、落实党内各项制度,严格党员正常组织生活,是增强党员党性,强化组织观念,克服部分农村党员队伍比较松散状况的重要措施,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不断加强机制建设。一是结合实际,强化制度落实。必须根据农村党员居住的相对分散性、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农村工作任务的新特点,结合实际,落实好“”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为提高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二是总结经验,强化机制创新。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党员队伍管理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为我们提出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此,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党员活动证制度、主题月教育制度和党务“五公开”制度,同时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举措,改进工作方式或活动方法,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使农村党员队伍的管理教育真正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三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机制。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先锋工程”建设和“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必须认真抓好、抓强。各镇、街道党委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考核督查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党委的日常管理工作范畴,切实予以重视。
3、加强管理监督,发挥党员特色作用。
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管理监督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帮助其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经济建设做贡献上。要健全和完善对党员的管理监督制度,改进党员管理监督的方法,加大管理监督的力度。针对当前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强化农村党员队伍管理监督上,首先要坚持一个“严”字,其次要把握一个“活”字。坚持一个“严”字,就是要本着“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的原则,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严格组织纪律。对少数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遵守党的纪律,不执行党的制度、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对经教育不改的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理。把握好一个“活”字,就是要针对当前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如针对农村老党员多的特点,可单独成立老年党支部或党小组,并为其设定发挥先进性的主要范围;对一些贫困党员,可在党内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迅速跟上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对外出党员,应充分发挥好党员活动证的作用,就近参加当地组织生活,并做好记录,也可以根据他们平时在外、节假日大多回家的特点,在活动时间上灵活安排,教育形式上也可采用思想汇报等形式进行,有条件的还可以网上过组织生活。通过灵活的分类管理,来充分发挥每个层次、每名党员的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4、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从严治党方针。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从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加强日常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大力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工作。一是严把入口。在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严进、严管原则,按照党员的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决摒弃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名额分配式的党员发展方式。同时,在发展党员工作上,还要杜绝党内少数人,甚至班子内部说了算的错误倾向。要严格坚持发展党员工作“五项制度”,即推优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追究制,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有效地坚持发展党员的标准和程序,确保新党员的质量。二是畅通出口。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滞留在党内,将严重腐蚀党的肌体,影响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损害党的形象。因此,要加强对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明确合格党员标准,研究确定处理不合格党员的程序,坚决把那些思想上已经退党、不符合党员标准、不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人“请出去”,以纯洁党员队伍。三是加强日常管理。要在坚持和完善党员活动证、党员主题月教育等制度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党员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淡化的倾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在管理中强化服务意识,做到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真正关心农村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及思想情况,积极为农村党员排忧解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增强党员与党组织的向心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