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报告

时间:2022-07-14 12:00:00

导语:山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山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报告

关兴镇关兴村金斗湾村民组位于敖溪镇与关兴镇交界处的猴子十二山脚下,全组83户348人,耕地面积500亩。自2002年4月以来,关兴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金斗湾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建了一个内涵丰富、特色突出、初具规模的示范点。

一、主要特点

1、生态环境美。金斗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基础设施完善,电视机普及率达100%,程控电话29部,手机1部,进寨镶边公路1500米,联户道路2480米,修建花台50个,栽花种草500余盆,培植工艺盆景80余盆,栽树200余株。家家窗明几净,清洁整齐,物放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发展后劲足。金斗湾充分利用猴子十二山的荒山资源,积极对接退耕还林政策,发展“腰带经济”,即在山顶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在山腰发展苦丁茶,在山脚种植牧草做强养殖业,在坝区发展田烟,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组种植田烟157亩,牧草100余亩,发展经果林100余亩。建立生猪品改点2个,户均出栏生猪近4头。村民人均占有粮食1000公斤以上,人均纯收入达2350元,比2001年增收200余元。

3、教育氛围浓。金斗湾历来重视教育,党小组自费订阅了《贵州日报》、《遵义日报》、《党建交流》、《党建》等报刊杂志,村民学政策、学科技的氛围浓烈。利用两棵多年生银杏树的果实收入,设立了“希望存折”,积极鼓励学生成才,对考取重点大学的奖励1000元,考取一般本科的奖励500元。2002年,村民陈兴国之子陈亿考取了贵州大学体育系,获得奖学金500元。全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现有大、中专学生28人,在外工作人员63人,其中副县级以上4人,副科级以上26人。

4、精神面貌新。金斗湾民风纯朴,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热心公益事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逐步增强,争做文明户、文明人的意识蔚然成风。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未发生治安刑事案件及打架斗殴等现象,无一人违反计划生育并实现了村民自治,全组涌现出20户“十星级文明户”,8对“夫妻入党积极分子”。

5、带动效应强。金斗湾距主干公路和集镇较远,基础条件较差,属于山区开发型示范点的典型,在全县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示范点建成后,附近的长沟、大元等8个村民组向村党支部提出了建点申请,真正达到了拔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主要作法

1、建立创建组织机构

创建之前,金斗湾村民组由于村民居住集中,脏、乱、差现象严重。群众觉悟较低,思想混乱,人心涣散,歪风邪气严重。经济基础薄弱,适用技术推广受阻,群众收入渠道单一,增收难的问题严重。

为改变地方面貌,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决定将金斗湾列为示范点进行创建,将全组9名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金斗湾党小组,由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曾长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付万昌任党小组长。随后,以党小组为核心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财务管理小组、创建资料小组、计划生育宣传小组、纠纷调解小组、法制宣传小组、综治小组、义务应急队、安全卫生评比检查小组等组织,实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形成了以党小组为核心、党员为主体、骨干为依托,村民共同参与创建工作的格局。

机构建立后,党小组组织制定了创建工作制度、群众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纠纷调解制度、组务公开制度等,提交群众会讨论后实施。党小组建立了学习、会议、议事等制度,组织召开大小会议100余次,集中群众智慧,制定创建规划,不断统一群众思想,解决创建难题,扎实推进创建活动,确保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先进”的创建目标。

2、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小组在退休干部中开展了“夕阳红透金斗湾,我为家乡献余辉”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党中中开展了“向我看齐”的活动,要求每个党员负责联系3—5户农户参与创建活动,建立党员包思想动员、包资金筹集、包创建实施的“三包”责任制。退休干部张伦权主动出资并亲自带队,先后两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村民代表和妇女共50人,参观小腮镇桥底、花山乡罗家寨、龙家镇高寨等示范点,学先进,找差距,谋发展,激发了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在创建过程中,党员身先士卒,当好标杆,解决创建纠纷,监督工程质量,义务清扫公共路段,帮助制定家庭增收计划,积极指导生产,真正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老干部张伦权与另外3位退休干部成立了“为民便民利民”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党员张伦权、张伦仲、付万昌等人主动让出房屋作为创建活动室。涉及到施工占用的山林、土地,党员主动牺牲自己利益,积极拿出自家好的林地和土地去调换,保证了创建活动的顺利推进。在党员的带动下,村民们心顺气足,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力投入创建活动,清理垃圾,粉刷居室,美化院落,修建道路。先后有8名打工人员返回家乡,有6人推迟外出打工,积极参与家乡建设。村民张伦华无偿将石山提供给施工组开采,张锦彬主动拆除房屋,保证联户道路畅通,积极支持示范点建设。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资金是创建活动的关键问题。党小组坚持上下联动,内引外联,积极筹集建设资金。一是群众自筹。通过召开群众会,让村民决定筹资数额,共集资3700元。同时,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和长期生病的人不集资不投劳,共免除了16人的集资和投劳任务。二是由张伦权带领村民代表到县林业局、县交通局等部门争取资金25000元。三是利用该组在外工作人员较多的优势,发出47封《致金斗湾在外工作同志的一封信》,动员他们捐资建设家乡,共筹集资金6700元。四是争取以奖代补资金11600元。五是发动村民筹资20000余元改善居室环境。通过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共筹集资金70000余元,发动群众投劳4000余个,坚持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综合治理,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自创建活动实施以来,全组家家拉通了自来水,户户完成了农网户表改造,80%的农户实施了改灶改厕,完成了进寨公路镶边工程,硬化了联户道路,修建乒乓球台4个,羽毛球场1个,建立党员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制作宣传栏8个,新增电话8部。拟修建农民夜校、广播室、篮球场和消防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示范点的整体功能。

4、引导村民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是培养“夫妻入党积极分子”。金斗湾党员平均年龄62岁,年龄老化严重。党小组将思想进步,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在创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8对“模范夫妻”培养成“夫妻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入党积极分子王仕刚夫妇投资3000余元修建鱼池、硬化院坝,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入党积极分子张绪波夫妇带头培育苦丁茶苗50000余株,积极推动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村民组长刘朝方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履行职责,解决施工纠纷,协调占地调整,组织投工投劳,监督工程质量。在只有一个女孩的情况下,他与妻子带头转变生育观念,多次主动申请办理独生子女证。在“夫妻入党积极分子”中,有6户“十星级文明户”,1人被评为全镇“模范丈夫”,1人被评为全县“好媳妇”。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发展“夫妻党员”,不仅优化了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性别结构,而且在夫妻之间形成了互相督促、比翼双飞、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二是积极引导村民学法律、学科技。党小组引导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提高生产技能和思想文化素质。以文化教室为阵地,经常组织村民学习《森林法》《土地法》、《婚姻法》、《民法通则》、《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举办养殖、果树、苦丁茶等培训班18期,使90%以上青年农民掌握了2—3门新型适用技术,增强村民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造血”功能,全组科学技术推广覆盖率达100%。依托文体阵地,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是积极引导村民爱家乡、爱村寨。党小组在村民中开展“爱家乡作贡献”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加创建活动的骨干力量。党小组从流通能人、致富能人、科技能人中培养了一支15人的村寨志愿者队伍,其中10人有电话和摩托车,只要涉及公益事业,不计报酬,迅捷提供优质服务。自创建活动启动以来,志愿者为村民办实事25件。2002年7月,村民张绪明患尿结石,儿子患重感冒在湄潭县医院住院16天,当时,正值烤烟烘烤的关键季节,10余名志愿者主动帮助采摘、烘烤烟叶,使他家减少了近4000元的损失。金斗湾有3户村民全家外出打工,志愿者们齐心协力,按规划帮助他们修建了联户道路。

三、几点启示

启示一:抓创建活动要选好领头雁。金斗湾党小组在建点过程中,党员事事带头,公而忘私,不计报酬,积极引导村民更新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村容村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金斗湾正因为有张伦权、刘朝方这样一批“领头雁”作榜样,示范点才办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由此看来,基层党组织自身必须坚强有力,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创建活动提供组织保证。因此,基层党组织要盘活乡土人才资源,推进“三个培养”,让“能人”站出来,将“强人”选出来,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出来,把领头雁树立起来,建立一支“永久牌”的撤不走的工作队。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他们思想政治素质高,经验丰富,交际广泛,渴望发挥余热,干点实事,积极吸引他们参与创建活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启示二:抓创建活动要引入竞争机制。关兴镇积极探索创建活动的新途径,建立了示范点申报制度,即按照村民组申请,村党支部审核,镇党委审批的程式,合理确定示范点,并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保证示范点的先进性和带动性,激发了村民的内在动力。通过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创建工作实现了由村民被动创建转变为主动创建、由组织决定转变为群众决定、由组织督促抓转变为群众自己抓的“三个转变”,形成了谁最积极、谁先创建、谁先受益的格局,改变了基层党组织从规划设计、群众发动、资金筹措、环境保洁等方面一手操作,包打包唱的作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加快了创建速度,提高了创建质量。

启示三:抓创建活动要提供经济支撑。示范带建设点多面广,需要一定的资金注入,仅靠政府投入显然只是杯水车薪,关键需要群众自己投入。如果没有经济作支撑,那么创建活动和创建活动完成后的巩固提升就显得步履维艰。创建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长期得实惠。只有产业结构调整到位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办出具有特色的示范点。金斗湾始终将发展经济作为创建活动的主题,立足实际,大力培育“腰带经济”,确保创建活动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

启示四:抓创建活动要坚持群众意愿。群众是创建活动的主体,因此,创建活动要因势利导,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富、学、乐、美为具体切入点,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推动创建活动,着力树立有价值,有群众基础的典型,不断巩固提升,避免创建活动一哄而上,一轰而下,确保示范点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金斗湾充分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在创建过程中开展了多项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使昔日落后的地方在短短时间内就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启示五:抓创建活动要塑造创建灵魂。如果在示范点仅仅修几条便道,几个厕所,而村民的精神萎蘼不振,素质低下,那么这种示范点是没有树立价值的,也是没有活力的。因此,抓创建活动要坚持塑“形”与塑“神”并重,塑造示范带的灵魂。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净化心灵;不仅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意识,更要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激发村民思发展、求进取的强烈意识,为创建活动注入不竭的动力。金斗湾将创建活动的过程作为提高思想素质的过程,积极引导村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将创建活动引向深入,让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生根发芽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有效的精神支撑。2003年第41期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