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能人队伍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14 11:59:00
导语:整合能人队伍的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有经济头脑,有科技知识,有进取精神的农村能人,积极投身致富奔小康的主战场,在不同行业和岗位脱颖而出,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如何盘活能人资源,发展能人特色经济,龙家镇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作法
1、打造能人班子,夯实组织基础。镇党委坚持把优秀年轻能人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动态管理,为村级组织蓄备力量。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将10名有威信、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能人选进村级“两委”班子,优化村级班子的年龄、文化、素质结构,实现“有人办事”到“有能人办大事”的转变。充分发挥能人村干部的特长,建立包片责任制,拓宽群众的致富空间。光明村主任周余贵,熟悉驾驶技术,具有丰富的营销经验,还是有名的烤烟种植能手,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他经常为群众提供科技、营销、信息服务,带动10余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光明村干部梁大海充分利用水产养殖的特长,发动高寨村民投工投劳500余个,建立了80亩稻田养鱼工程示范点,村民当年收入8万余元。通过示范引导,全村40%的村民已将稻田养鱼列入明年的家庭增收计划。
2、储备农村能人,提高能人素质。龙家镇是传统农业产区和农产品集散地,镇党委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充分整合能人资源,实施能人带动战略。为此,该镇对各种产业类型中的能人认真调查摸底,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建立能人档案,实行跟踪管理,重点培养。结合全镇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重点培训一批不同类型的科技致富典型。近年来,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养殖、加工、建筑等培训班30期,培训覆盖2600人次,采取走出去培训145次,播放科教片6次培训4800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农村能人的造血功能,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全镇涌现出各类能人1230名,其中致富能人320名,流通能人418名,科技能人492名。大量能人不断涌现,有效弥补了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的现状,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贡献率,解决了科技推广覆盖面窄、工作难以到位的问题,保证了新科技、新思潮、新观念在农村广泛传播,激发了农民群众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
3、培养能人党员,发挥先锋作用。镇党委响亮提出:要进党支部,一要好觉悟,二要先致富,三要带好路,四要服好务。积极引导能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开展了“我们有今天,靠的是什么”和“别人学我们,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增强了能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力争向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目标迈进。结合实际,拟定培养计划,积极培养和发展科技能手、致富能手和流通能手加入党组织。近年来,全镇共发展能人党员32名。如光明村预备党员徐再友熟悉建筑技术,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出了100多人的建筑队伍,形成能人带众人,众人成能人的格局。
4、组建能人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结合全镇经济发展规划,镇党委、政府决定将“散兵游勇”组建成“联合舰队”,以各类能人为主体成立了建筑协会、种植协会、加工协会、养殖协会、营销协会。切实加强管理,确保规范运作,促进其发挥作用。这些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负责组织、帮助和引导广大群众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从而改变了以前生产经营分散性、无序性、自发性的状况,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二、效果
龙家镇依靠能人带动,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支柱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批能人带动一项产业,一批能人发展一方经济是龙家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的最大收获。主要体现在: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能人辛继贵建立了精米加工厂,打出了“龙田贡米”的品牌,常年加工优质米产品1000余吨,远销到遵义、贵阳等地,不仅解决了5个人的就业问题,还带动316户村民发展优质稻2000亩,使户均增收500余元。能人洪江林瞄准本地棕绳资源丰富的优势,组建棕绳加工销售点,直接带动着全镇500余户加工棕绳子,每户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光明村8支建筑队300名从业人员,长年活跃在余庆县江北四镇承建工程,人均年收入15000元。全镇结合退耕还林,建立苦丁茶育苗基地300亩,苦丁茶基地3000亩,发展经果林2000亩,形成了基地向四周辐射,产业向全镇扩展的局面,打破了“粮烟安天下”的经济发展状况,优化了全镇的经济结构,拓宽了群众的致富空间。全镇人均吃粮694公斤,人均纯收入2053元,分别比1999年增加156公斤和270元。一、二、三产比例为5:3:2,与1999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0%,二、三产业分别上升5和15个百分点。
——订单农业渐成亮点。该镇积极培养牲畜、粮食营销能人队伍,并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流通领域建功立业,从而减少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农产品销售单价,形成了生产与销售的良性循环,刺激了农民群众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能人严循江大力引进优质鸡、鸭品种,带动先锋村四堡村民组发展订单养殖,人均创收1000元以上。全镇建立了订单养猪示范点5个,订单数量1500余头,订单粮食数量500吨。
——“版块经济”初具雏形。能人兴办的各种基地和各项产业,直接辐射带动和促进着经济的分区发展,涌现出建筑寨、烤烟寨、养殖寨等一村一品,一组一特的模式,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格局。如光辉村种烟能手杨林常年种植烤烟50亩,直接带动着后山、建设等组发展国际型优质烟2000亩,该烤烟基地的产量、质量和单价均居全县之首,连续3年荣获县政府表彰。该镇还充分利用能人优势,在龙家大坝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科技试验、示范推广、订单农业、沼气建设于一体,产生了强劲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着“版块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集体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全镇各村依托能人优势,挖掘资源优势,积极兴办经济实体,服务农业产业化建设,使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光辉村通过兴建“两场”(辣椒市场、家畜交易市场)促增收,光明村通过规范“两点”(棕绳收购点、精米加工点)促增收,平桃村通过依托“两带”(苦丁茶产业带、街道商业带)促增收,先锋村通过管好“两场”(水泥预制场、木材加工场)促增收,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同时,还促进了村域经济与村级经济同步滚动发展,实现了“双赢”目标。
三、建议
随着“三个培养”的实施,全县基层党组织均将能人队伍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也存在着认识不深,档案不全,培训不实,管理不严,开发不深等问题,为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好能人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工作已显得非常紧迫:
1、抓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性。能人是农村乡土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人才在农村基层的延伸,是先进农业科技和农业经营管理的直接传播者、具体实施者和典型示范者,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和引导作用。同时,通过把大批发展农村经济的能人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使基层党组织能随时了解和掌握生产、流通信息,取得发展农村经济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当前,一些地方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忽视能人队伍建设,具体表现为两种思想倾向:一是范围论,仅仅在科技致富人员中圈定能人,而未将经营型、管理型人才和乡村能工巧匠视为能人,以致于管理上出现空白点;二是无用论,片面认为能人思想素质差,文化程度低,难以开发利用,从而守着人才“富矿”过“穷日了”,导致能人长期处于自由发展、自生自灭的境况。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能人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性。可以说,盘活了能人也就盘活了资源,也就盘活了经济。因此,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工作力度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开发能人的潜能,形成强手带能手,能手带助手,助手带生手的良好局面,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抓科技培训,注重灵活性。当前,龙家镇乃至全县的能人队伍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四多四少”状况,即种类多、数量少,采用传统技术的多、科技含量少,推广应用的多、试验创新的少,实践经验多、理论知识少。针对当前新技术、新品种层出不穷,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趋势,必须加强对能人的培训,建立县财政、相关产业部门和乡镇各投入三分之一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逐年增加培训经费,健全培训网络,畅通培训渠道,制定系统、规范的培训规划和培训措施,坚持分类培训,改变过去不分层次,不分对象,统一模式,一锅煮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产业类型能人的实际,实施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培训,促进能人的知识更新,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潜能,把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源,造就一大批有影响、有创新、有贡献的永久牌能人,以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3、抓经常管理,体现规范性。能人的萌芽、成长和壮大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因此,要构建各级党组织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将能人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检查,推进能人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形成有利于能人茁壮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确保能人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改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根据能人队伍状况和产业建设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措施,重点建立走访联系沟通制度、交心谈心制度、奖励制度等制度,对能人实行挂牌管理,推行动态跟踪服务。乡镇、村领导干部每人应联系2—3名能人,帮助解决资金和经营上的难题。结合农村工作推进的需要,探索能人考评办法,县、镇、村均应定期开展能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能人典型。通过先进人物的影响和舆论的力量,引导一批人,带动一大片,掀起学习能人、尊重能人、争当能人的热潮。同时,对处于游离状态的能人和数量较少的能人,应采取相应的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乡土人才资源流失。
4、抓开发使用,确保系统性。培养能人的目的在于系统开发利用能人。各级党组织要积极为能人指路子、给位子,压担子,让能人在各方面施展才华,发挥作用:一是将“三个培养”与盘活能人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把表现突出的能人作为组织发展对象和列为村级后备干部,成熟的可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对实绩突出的能人优先评定职称,明确为产业发展辅导员,项目基地领办人,贫困户结对帮扶人;三是利用能人生活在群众当中,与群众联系紧密,具有很强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优势,组织能人宣讲队,深入村寨农户,现身说法,传授科技知识和致富经验,引导群众完成科技推广任务;四是利用能人特长,组建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引导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模式向分工协作的合作经营模式转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使镇、村两级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过能人带动迅速得以体现和落实,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