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与经济工作相融互动的成功实践报告
时间:2022-07-14 11:57:00
导语:农村党建与经济工作相融互动的成功实践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四川省在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积极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广泛推行“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开创了农村党建和经济工作相融互动的新局面。7月19至26日,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考察组,到四川考察学习“支部加协会”。考察期间,我们听取了组织部门的介绍,实地考察了一些镇、村。现将所见所闻所思梳理成文,仅供参考。
“建、管、引、激”促协会蓬勃发展
四川省推行的“支部加协会”,是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共同促发展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其做法是:
1、找准四个切入点建立协会。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围绕产业发展的增长点,找准切入点,注重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建立协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建立协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最具优势的产业上建立协会,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突出的地方建立协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具体有四种类型:一是支部介入、组织融合型。这种类型大多是一个村党支部以产业为依托创办一个协会,党支部成员与协会负责人按规定程序“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领导体制。二是支部服务、产业联合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对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产业,由乡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协会,以扩大优势产业。三是支部引导、工作结合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及时在一些大户建立的协会中健全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坚持做到协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四是支部领办、示范带动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针对部分村产品结构分散、规模较小、协会带动作用不明显的情况,以有致富能力的党员为基础,先在协会中建立专业党小组,待条件成熟后,再组建成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在协会发展壮大中的作用。
2、坚持四个原则管理协会。一是坚持党管协会与协会独立自主开展活动的原则。既注重加强党组织对协会政治上的领导、工作上的指导和组织上的支持,认真解决协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又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按章办事,做到出谋划策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不越权干预,保证协会独立自主地发挥职能作用。二是坚持服务农民与合理收取费用的原则。党组织指导协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协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职责和任务,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生产管理过程中为会员提供服务,支持协会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收取合理费用,实现以会养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坚持群众“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不得搞强迫命令,不得违背大多数农户的意愿,不得低于市场价格压价压级,不得向农户摊派费用,不得随意违反与农户签订的有关协议,决不能坑农、害农。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必须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不搞一刀切。
3、抓好四个结合引导发展壮大协会。一是把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二是把传授新技术与扶持发展新项目相结合,三是把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与市场营销相结合,四是把扶持发展优势产业与建立专业生产基地相结合。各地建立协会后,支部和协会积极想办法,党员带头干,做给群众看,引导群众赚,真正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支部加协会”带来的实惠。比如广汉市金轮镇柳虹村与广汉大地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制种基地400亩,形成了“龙头企业+支部+协会+农户”的格局。
4、利用三支队伍激活协会。镇村党组织积极为协会增添新鲜血液,引导干部、党员、农村能人加入协会,为协会提供人才保证。镇村党组织积极为协会推荐人才,帮助协会选好负责人。目前,四川省大部分农村专业协会中,已形成了部分支部书记任会长,党员干部挑大梁,“双培”对象唱主角的格局。据介绍,广汉市在协会中担任职务的村干部有210人,乡镇干部有51人。广汉市高坪镇的协会主要负责人中,党员占81.8%,村组干部占77.3%;2003年,德阳市45岁以下的非党员专业大户和协会会员都被列入积极分子进行培养。
凸现“连、聚、增、储”的综合效应
从介绍的情况和考察的地方看,凡是“支部加协会”工作搞得好的地方,“支部”与“协会”产生了综合效应,实现了协会、农户、基层党建相得益彰。
1、“支部加协会”,成为农村党建与经济工作相融互动的“粘合剂”。“支部加协会”把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紧密粘连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站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主动权,体现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员、干部带头加入协会,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身先士卒抓发展、跑市场、传技术、解难题。农民看到了他们为民谋利益的新形象和新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2、“支部加协会”,成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催化剂”。在支部的领导和引导支持下,协会建立起资源共享、生产互动、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机制,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依托一定的产业链条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使农民个体的市场主体地位朝着群体的市场主体地位转变,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户之间的分工合作,在参与市场分配中享受到了更多的利润。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和产业化,改变了过去资源配置在农户中平均分配的状况,加快了土地、资金等资源向优势产业的集中和流动,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农村经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3、“支部加协会”,成为增强农民致富本领的“充电器”。一是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发展意识。他们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实践中,进一步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发展的内动力。二是通过实行民主、契约管理,开展经济、法律、科技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诚信意识。三是通过建立健全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团结互助的分工合作机制,增强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四是通过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心思、智慧引导到经济发展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4、“支部加协会”,成为农村优秀人才的“储备库”。一是形成了广纳群贤、竞争择优的用人导向,使农村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大批协会中的骨干分子和优秀会员被选拔到了乡村干部岗位,进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功能。二是把农村各方面的人才和各个产业链条上的“散兵游勇”组织起来,聚集和整合了农村能人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农村人才资源的效能,找到了开发农村乡土人才的新途径。三是构建了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培训服务体系,能够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授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信息和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闯市场、搞经营的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储备了人才,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
“加、减、乘、除”话出路
“支部加协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是农村党组织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把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实践创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认为,四川省的“支部加协会”模式,符合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很有借鉴价值,并且可运用“加减乘除”的办法抓好“支部加协会”,使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1、加法,就是加大扶持。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县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缓慢。在新形势下,要顺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创新工作方式,把发展和扶持协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着力点,延长农民增收链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扶持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资金投入、人才培训等方面要向协会倾斜,为协会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鼓励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建立各种协会。
2、减法,就是减少干扰。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领导、统筹协调的优势,尽一切可能为协会提供服务,积极帮助协会解决活动阵地、土地调整、基地建设中的矛盾等问题。组织部门要抓好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三支队伍建设,为开展“支部加协会”提拱人才保证和组织保证。科协、民政、工商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协会登记管理,确保协地健康发展。要将支持和服务协会发展与创建基层满意的涉农部门结合起来,健全农业、扶贫、科技、教育、远教办等部门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要改变“管理就是收费”的意识,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的要求。
3、乘法,就是发挥科技的乘数效应。“支部加协会”,不是简单的1+1=2的问题,而是要解决1+1>2的问题。“支部加协会”,必须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民群众为基础,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要做大协会,调优产业,提高农民素质,科技投入是关键因素。从四川省的运作情况看,协会都把科技投入与农民的培训作为重点。现在运作较好的龙家镇光明村的畜牧养殖营销协会,也是把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科学饲养作为协会的重头戏;邻近的黄平县采取政策、经济、科技三大杠杆发展养牛业的举措被称为“贫困县撬动养牛业的可鉴模式”。这些都说明了科技决定效益。因此,在推行“支部加协会”中,要加大科技投入,运用现代培训手段,加强协会骨干和农民的培训,增加发展“动能”,发挥科技对农民增收的乘数效应。通过科技投入,把协会建成科技示范的“大观园”,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增强党员“双带”能力的“造血库”,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实现支部带领闯市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4、除法,就是消除思想障碍,认清“支部加协会”的重要意义。随着形势的发展,一大批有专业特长、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村能人,自发地组建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协会,凝聚一批能人在自己的周围,扩大了影响力。农民是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如果党支部不积极参与介入和正确引导协会的发展,就会出现“农民要致富,不要党支部,紧跟专业户”的现象。农民群众不跟党走,村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无从谈起,这也对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认识到抓“支部加协会”不仅仅是工作重心的转移问题,而是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还是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需要,更是新阶段不断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需要。因此,必须理直气壮地开展“支部加协会”工作。
- 上一篇:村民组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
- 下一篇:新乡市考察的见闻与思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