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民工党建的调查与思考报告
时间:2022-07-14 11:34:00
导语:加强农民工党建的调查与思考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主要做法:延伸工作领域,构建农民工党员信息网络;实施“安家工程”,打造流动党员组织平台;创新党建活动方式,推进农民工群体党员先进性建设;请回外出能人,搭建农村人才经济舞台。
荆州市委确立了“农民工集聚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农村优秀人才流向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的新思路,积极解决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延伸工作领域,构建农民工党员信息网络。
全面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农民工群体结构分布情况。2002年和2004年,荆州市先后两次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调研活动,发放问卷调查表3.5万份,走访11个大中城市农民工2733人,召开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座谈会28场次,基本掌握了全市农民工的分布特点和流动情况,对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工的思想、就业和生活情况有了比较深入准确的了解。从年龄上看,全市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以18-45岁年龄段人员为主,其中25-35岁青年男女居多;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毕业生居多;从流向上看,主要流往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武汉等省市务工经商者居多;从职业上看,主要从事制衣、建筑、电子产品生产、酒店餐饮服务等。
开展结对联系,对农民工群体中的优秀分子进行跟踪培养。农民工群体中蕴藏着大量优秀分子和后备力量。针对农民工分布广、流动性大的特点,全市各地实行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领导成员与农民工结对并跟踪培养,村支部侧重与农民工中有一技之长的能人结对;乡镇党委与农民工中的管理层人员结对;组织部门与农民工中的相关人才结对。市委、市政府领导与农民工中杰出人才结对。通过结对联系,全市共有1459人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一批优秀农民工及时纳入了党组织的视野。
建立健全档案,及时掌握农民工党员动态情况。全市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了农民工党员信息库,将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工作岗位、学历情况、技术特长等有关信息输入微机,集中管理,每年结合党员年报进行信息维护。各乡镇党委建立流动党员档案,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或者信函方式,与外出农民工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掌握农民工党员的动态信息。
(二)实施“安家工程”,打造流动党员组织平台。
异地建“家”。去年5月,松滋市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相对集中的广东省东莞市建立了第一个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党支部。今年,石首、洪湖、公安、监利等县市在北京、武汉等地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选派党务工作干部担任服务站站长,由地方党委解决工作经费。目前,在外建立党支部10个,流动党员服务站25个,下建102个党小组和165个“流动党员之家”,网络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8480人。
入住新“家”。对工作单位较为固定、本人又有要求的党员,他们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将其组织关系转到输入地的企业或社区党组织,“入住”到输入地。近3年来,全市共转出农民工党员组织关系483人。
联姻找“家”。对相对分散的农民工党员,他们主动与输入地党组织联系,和输入地党组织联合进行管理,让流动党员在输入地参加组织活动。乡镇、村党组织在农民工党员外出一个月内将其详细情况寄发给当地党组织,实行交人、交权、交责任,在一些党建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此外,荆州市还开通党建网站,通过因特网与外出农民工党员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使农民工党员在异地也感受到党的温暖。
(三)创新党建活动方式,推进农民工群体党员先进性建设。
创新农民工入党机制,不断注入新活力。为了方便农民工递交入党申请,他们打破传统递交入党申请渠道单一化模式,农民工优秀分子入党申请书既可以递交给户口所在地党支部,也可以递交到流入地党组织;既可以递交到家乡党组织设立的流动党支部,还可以递交到由培养人指定的党支部。在入党考察上,通过直接考察、委托考察、鉴定考察和情景考察四种方式,全面掌握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近年来,共培养发展农民工党员1095人,社会各方面反响较好。
创新教育和管理模式,不断增添新动力。针对农民工生存压力大、文化生活少、知识渴求强烈等特点,他们从充实内容入手,在农民工相对集中地开展了农民工党员寓教于乐活动,每年一次互相交流的茶话会,让农民工党员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在管理体制上,主动理顺输出地与输入地党组织联动共管体制,灵活有效地实施管理,对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党员掌握基本情况,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
创新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一是延伸外出务工经商党组织前台服务。一些务工经商党组织走上前台,为广大农民工进行维权服务,撑起了权益“保护伞”。二是拓展家乡党组织联动服务。劳动、计生、公安等部门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办证时实行零费制和限期制,并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组建城乡对接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就业需求信息,引导农民工劳动力有序流动;民政部门加强福利院建设,解决外出农民工家庭老人赡养问题;教育部门兴办寄宿制学校,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子女都能安心接受教育。三是开展农民工党员和农民工相互服务。
(四)请回外出能人,搭建农村人才经济舞台。
将有培养前途的农村青年送出去,借地育才;把优秀农民工党员请回来,委以重任。荆州市充分发挥这批优秀农村人才的素质优势和资本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和新活力。
乡情亲情感召。每年春节期间,以乡镇为单位,举办“回归之夜”迎春茶话会,邀请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党员参加,大家一起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共话家乡发展。一些县市领导干部还利用外出招商引资机会,走访慰问一批创业有成的农民工。各乡镇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与农民工的感情联系和交流,他们在亲情、乡情的感召下,自愿回乡任职创业。
优惠政策吸引。各县、市、区汇编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投资指南》,建立投资项目信息库,储备以农业和加工业为主的项目560个,方便返乡农民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创业方式。还出台了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村任职和创业的一些规定。
激励保障留人。荆州市委对回乡创业且表现突出的优秀农民工,作为乡土人才跟踪培养管理的重点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定期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创业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市委和有关部门每两年组织一次表彰活动,近几年有200多名农民工党员受到表彰,其中1名被授予“荆州市十佳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市委还将优秀村支部书记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初步效果:拓展了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了流动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激发,拓宽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培养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新生力量。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荆州市的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拓展了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荆州市在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相对集中地建立流动党组织,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实施外出农民工党员“回归工程”,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这些实践和探索,扩大了党建工作覆盖面,丰富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外延,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党建深入开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并将农村党建与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促进了流动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激发。在农民工党员集聚地建立党组织后,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农民工党员感受“家”的温暖,产生恋“家”情怀,主动亮明身份,实现了从“埋头致富”到“带头致富”的角色转变。今年以来,荆州市委组织部在北京、广东两地服务站和务工经商党支部,举办了“建设外地、回报家乡,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务工经商党员和积极分子纷纷集聚两地,踊跃汇报思想情况和创业成果,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共同发出了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彰显先进性本色的倡议书。
拓宽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大批农民走出家园,开阔眼界,转变观念,了解市场,提高技能,积累了资本和技术。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工作为新一代经济能人回到家乡,带回了资金、技术、信息和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产生了“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生产者,引回经营者”的效应。松滋市新建成的城东工业园区,已落户企业11家,其中有7家企业为农民工创办或者领办。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通过回乡创业农民工的带动,荆州市私营农庄发展到511家,建起了114个专业村、833个专业组织,涌现了2.1万个专业户。
培养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新生力量。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工出于生存压力、经济交往、安全保障等多重需要,突破传统地缘、血缘、业缘关系,在更大范围内以“老乡”为纽带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广阔地域空间和广泛动员能力的社会组织,共同面对社会歧视和种种不合理的用工规定。在农民工集聚地的服务站和党组织,正确引导,把农民工的临时性、小规模、松散型的群众组织经过党员干部的引领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团结、凝聚到党的周围,对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几点思考:加强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的一条主线、两个关系、三项基础性工作和四个方面探索创新。
加强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是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现实要求,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有效载体,也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一条主线。新时期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必须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促进农民工所在经济体发展。要针对部分企业主怕分散精力、怕增加开支、怕削弱权力的心理顾虑,改进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工为所在经济体发展献计出力。二是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工党员回乡任职创业,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提供人才保证。
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妥善处理好党员属地管理和流动管理的关系。必须加强农民工党员输出地与输入地党组织之间的联系,明确责任主体,切实解决好制约联动管理的每个具体问题。二是要妥善处理好外出务工党员和回乡创业党员的关系。只有重视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其素质,增强其创业本领,吸引其回乡任职和创业才有意义;只有做好回乡创业党员的跟踪服务工作,为他们发挥先进性作用搭建好创业舞台,让他们安下心、留得住、干得好,党员回乡才有吸引力。
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必须做好三项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加强组织网络建设。通过设立党支部和流动党员服务站等方式,将外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纳入管理之中,解决“有党员无组织”的问题。从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中选派人员到党支部和服务站工作,专门从事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解决“有组织无人管事”的问题。二是要健全农民工党建制度。在严格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工入党,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通过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求职培训与党性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为农民工党员的学习培训创造条件。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思想汇报、组织生活、考核检查等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流动党员制度,确保农民工党员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加强活动阵地建设。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之家”,把广大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紧紧团结起来,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阵地保障,让农民工党员学习生活、组织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必须在工作机制上进行探索创新。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发展农民工入党新机制。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初审、教育、培养、考察上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积极掌握。二是服务农民和农民工党员的新机制。外建党组织要服务好,及时帮助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解决就业、维权等方面的困难,保障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家乡党组织要做好联动服务。三是吸引外出农民工党员回乡创业新机制。要确定重点对象,实行滚动管理,通过政策吸引、情感召引、项目牵引和典型导引,使创业有成的农民工党员重返家乡,当好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为家乡建设再立新功。四是流动党员属地管理和联动管理新机制。各服务站及党组织要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就需要衔接、磋商的有关问题争取其支持。并建立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联动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引导和管理。
- 上一篇:如何做好组织部门调研工作的思考
- 下一篇: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