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组织工作创新问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2-07-13 03:48:00

导语:如何实现组织工作创新问题研究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如何实现组织工作创新问题研究报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远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更是组织工作适应时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几年来,黄骅市委组织部围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探索组织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推出了一系列亮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三年来,黄骅市委组织部累计有13个单项的工作31次受到省委组织部和沧州市委组织部的表彰,先后6次在省、市作单项工作典型发言、介绍经验,先后有11人次受到省委和省委组织部表彰,有23人次受到沧州市委和组织部表彰。2001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被河北省委命名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更好地推动工作发展,我们组织力量对过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入的分析研究。

一、几年来,尤其是三年来黄骅市组织工作创新的主要亮点

《黄骅市对乡科级领导干部试行社区生活监督卡制度》经验得到中央组织部重视,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专门派员来黄骅调研,并在中组部《组工研讨》上予以宣传,全国16个省市的60多个市、县来人、来电、来函学习交流。

投资30万元建成了全国首家县级组织部门中央党校C级教学网站,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乡镇远程教育中心网站9个,村级远程教育网站5个,村电教网站320个,在全市形成了高层次、宽范围、大规模干部培训的工作格局,成为全国远程教育发展较快的县市。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同志、省委副书记刘德旺同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付志方同志亲临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经验做法被中央党校在远程教育教学网上进行了广泛宣传。

提出了“一个好支部书记、一个好班子、一套好的工作机制”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中共中央组织部以“坚持三个一,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题,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予以宣传推广。

全面试行了农村基层党支部“星”级管理。按照“五个好”的标准,将农村党支部建设细化为五个“星”级,各农村支部按照不同标准认档定级、梯次推进,开展创建活动。同时推行了“典型带动”工程,在全市树立了白庄村,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典型,即“白庄模式”;孔店村,农业结构调整的典型;歧口村,利用民调组织化解农村矛盾的典型;赵子札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议政的典型等多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使每一个村都能找到不同类型的学习对象,进一步深化了“三级创建”活动。目前,又把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相关标准充实到“星”级管理标准中,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档次。省委和沧州市委组织部对此予以充分肯定。沧州市委组织部还就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带领农民致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在黄骅召开了现场会。

二、黄骅市组织工作能够实现创新的原因分析与体会

黄骅市委组织部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多项工作的创新,有其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作用。客观上讲,组织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对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有其必然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先进的理论指导是实现组织工作创新的重大思想武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中央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为新时期的组织工作和推动组织工作创新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气魄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也为解决党员干部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正确指导为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创新指明了方向。针对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近年来,先后提出了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培养和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和作风好的干部等多项指导性政策措施,使组织工作能够在上级各级组织领导下,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

三是组织工作的成功经验和良好的基层工作环境是实现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条件。多年来,黄骅市一直是沧州市乃至河北省的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积累了丰富的组织工作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为组织工作的创新鼓舞了斗志、提供了例证。同时,黄骅市良好的经济条件、健全的基层组织、良好的群众基础也为组织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空间,搭建了一个步步登高的阶梯式工作平台。

从主观上讲,黄骅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也为组织工作的不断创新而深入持久地努力着,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积累了值得借鉴的好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实际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是实现组织工作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推动工作的开展。例如,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根据中央提出的农村党支部建设“五个好目标,黄骅市认真总结了过来的经验,98年,根据当时农村党支部建设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坚持“一个好支书、一个好班子、一套好机制”的工作思路,为基层农村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党支部建设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党支部也有不同的情况,如何将每一个层次的党支部都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形成你追我赶的争创氛围,是增强农村党支部活力的关键所在。于是,把农村党支部建设“五个好”的要求,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五个不同“星”级的档次,将全市327个农村党支部分别认档定级,使每一个党支部都在不同的起点上,向上一个层次迈进,形成了五个“星”级梯次推进的农村党支部管理方式。到2003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科学地判断形势,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黄骅市白庄村又成功地实现了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对“星”级管理标准再一次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将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内容纳入星级管理,使其更符合农村工作实际。

(二)坚持从战略思维的高度,超前站位、拓宽思路,善于把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尽可能地运用于组织工作,是推动组织工作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要建设以需求为导向,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党员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组织工作高站位,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高智能的人才高地,干部教育培训是关键。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黄骅市坚持了高起点、高站位、超前运作、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则。从2001年开始,黄骅市委组织部针对干部教育成本高、效率低的实际问题,积极谋划高层次、宽范围、大规模干部培训的新格局。2002年,投资26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远程教育中心,并与中央党校协商,开通了全国首家县级组织部门C级教学网站,并以此为依托,开办了“乡科级领导干部现代经济知识研习班”,对全市党员干部进行WTO相关知识、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万多人次。在成功开办市远程教育中心的基础上,2003年,又将远程教育向乡村扩展,在9个乡镇建成了中心站,在50个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村建成了不同层次的远程教育中心和党员电教中心,构建了市乡村三级大培训工作网络,为培训适应黄骅跨越式发展需要的干部和人才提供了条件。

(三)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市场机制和管理方式融入组织工作中去,这是推动组织工作创新的活力源泉。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市场经济作为主体经济已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促进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管理。以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性、开放性的特点,要求党的工作特别是组织工作必须同步发展,体现公正、公开、自主、平等的特点。因此,引入市场机制和管理方式做好组织工作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特点,在干部工作中,我们把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作为基本要求,引入了多项选人用人新机制。重点推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试用制和未位淘汰等五项干部选任制度,先后对13个科级职位进行了公开选拔,对近450多个股级岗位进行了竞争上岗,对125名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76名新提拔干部全部有民主推荐产生并采取了试用制度,对12名干部进行了诫免谈话。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对全市乡科级领导干部全面试行了《社区生活监督卡制度》。在全市设立了24个监督卡意见箱,专人管理、定期收集,加强干部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监督。根据党员群众反馈意见,经调查核实,先后对7名同志进行了批评教育,对3名同志进行了诫免谈话,对2名同志采取了组织措施。

(四)坚持树立大组织观念,从全党和工作大局出发,积极构建开放的组织工作,是实现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关键。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但并不安定的国际局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加入WTO,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等带来的社会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组织工作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工作空间,因此要打破单纯就组织工作讲组织工作的思维,要整合组织工作的资源,把组织工作放在党的建设的大局去思考。比如,在“三讲”教育、学教活动、“八到户”和干部下基层活动中,黄骅市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了“千人万户”工程,并将这项活动的要求与农村后进党支部整顿转化、经济落后村和不稳定村集中整治等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统一考核、整体推进。30名县市级领导干部、340名乡科级干部、629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走村串户下车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并试行轮换制度和单列考核措施,形成了“干部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组织工作的内容涵盖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全面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而且形成了“以工立市、以港兴市、以海强市、城镇化带动”四大战略特色,唱响了“一切为了黄骅、全面发展黄骅、共同创造新黄骅”的主旋律,为党的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组工队伍素质,是实现组织工作创新的人才保证。组工干部观念的新旧,素质的高低和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创新实践的实际效果。多年来,黄骅市委组织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把善于学习作为组工干部的基本素质,把个体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发展与整体推进组工队伍素质结合起来,实现了个体自由发展与整体发展的有效结合,使“人”的思想发展与解放成为可能和必然。几年来,在组工队伍建设上先后提出了“每天读一份党报,每月读一本党刊,每月在上级报刊发表一篇信息,每年读一本理论书籍,每年记一本读书笔记,每年发表一篇理论文章或调研文章”的“六个一”要求;实行了全员信息制度,基层调研制度,联系乡镇、企业制度;制定了组织部《工作规范》;深入开展了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将活动的范围扩大到全市党务和政工干部,为组织工作构建了一个人才的“小高地”。同时,注重在抗击“非典”、迎战特大“风暴潮”等关键时刻和危险时刻考验组工干部,使组工干部的工作深入在一线,更贴近实际、贴近党员群众,树立了组工干部形象,为组织工作的创新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三、推动和实现组织工作创新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黄骅市推动组织工作创新经验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推动和实现组织工作创新,除了大环境和组工队伍自身素质的因素外,还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讲可归纳为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不能标新立异。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遇到了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遇到了挑战要有应对挑战的办法,总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拿出新办法、新举措,但决不能离开实际去空想,脱离了实际、不求实效,必然会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比如在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中,我们没有一味的追求速度和标准,而是采取了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实际需要对全市远程网站的布局进行了调整,收到了既满足需要又合理利用资源的效果。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破旧才能立新,但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从理论上讲创新是一种扬弃而不是全盘地去否定。就组织工作本身而言,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地创新,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宗旨、党的组织原则是不能变的,我们党在多年的革命和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是不能丢的。再比如,在黄骅市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三年前的“星”级管理标准虽然有的标准要求较低,已不适应农村党支部建设的需要,必须调整,但我们只能对原标准进行修订,把小康建设的新标准加进去,而利用“星”级管理推动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的经验做法我们必须要坚持下去。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学习他人新鲜经验的关系。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路和做法,是创新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也是我们应提倡的。但学习他人的新鲜经验有一个适用问题,不能照搬照抄,因为每一个地方的的新经验和新做法都是与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各方面的条件相联系的,如果盲目照搬照抄,会事与愿违。因此学习他人的新鲜经验和先进的方法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或者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借鉴他人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黄骅市对乡科级领导干部实行社区生活监督卡的做法,就是在上海市发挥社区作用加强干部党员管理的经验启发下提出来的,但我们没有按照上海市社区管理的做法去做,而是根据自己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管理的实际,制定了符合自己社区特点的监督办法,先试点、后完善推开的。

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发展,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推动发展必须注意工作创新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组织工作的实际来看,创新要把握和利用好条件和时机,就拿黄骅来讲,农业结构调整上,草枣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认识的过程,也经历了一个由政府引导到群众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工作也随之不断地发生着重点的转移。黄骅市委市政府冬枣采摘节的举办就是在枣业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深加工企业势头强劲的条件下作出决定的。因此,推动组织工作的创新,要抓住发展的机遇,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来定目标、出思路、拿措施,不断拓宽组织工作的新领域。既要善于抓住成熟的时机和条件,推动工作的开展;又要善于创造条件,为组织工作创新打好基础。要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创造性,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和干部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组织工作的创新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