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报告

时间:2022-07-13 03:47:00

导语: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报告

对全县12个乡镇的150个村、550名党员干部、1200名农民群众以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的中心内容是第五、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截至目前,全县450个村中,换届完毕的428个,完成比例为95%;经上级批准依法推迟选举的22个,占5%。在当选的1343名村委会委员中,主任428名,连选连任332名,占78%,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一人兼”的48名,占11%;副主任79名,连选连任的57名,占72%;委员849名,连选连任的586名,占69%。从政治面貌方面看,党员共有726名,占54.1%;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1226人,占91.2%,其中有高中以上学历的400人,占29.8%;从年龄结构结构看,45岁以下的729人,占54.0%,其中35岁以下的97人,占7.2%。总的来看,新一届村干部队伍呈现出知识水逐步提平高、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工作能力不断增强等特点。总之,本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成功的。

一、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几个现实问题

综合第五、六两届特别是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情况来看,个别地方选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存在“非法竞选”现象。在个别村,争夺村级政权的斗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有些人利用夜晚开“黑会”,走村串户拉选票,给竞争对手“泼脏水”,许下诺言搞贿选,甚至私下印制假选票。选举结束后,上台的放鞭炮摆宴席,落选的上访告状,有些行为甚至严重违反了《组织法》,造成极恶劣的影响。

2、宗族观念和宗派势力有所抬头。在换届选举中,有些人为达到目的,极力拉笼本家族的人投自己的票;为了保护自己和本家族的利益,同宗同族的人也非常希望选上自己的代言人。无形之中,村干部竞选就演化成了宗族势力之间的较量。姓氏、宗派较多的村,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矛盾冲突也就更加激烈。边务乡的杨庄村就是这样:杨姓是大姓,柳、王是两小姓,大姓与两小姓之间历来矛盾重重。上次换届选举中,乡政府为了避免发生新的冲突,依然倾向于在杨姓中选出村主任,以便于与杨姓支部书记配合工作。谁知两小姓通过采取柳王联合的方法,选上了柳姓人当上了村主任。之后村主任与村支书对着干,出现了各自为政的不良局面。

3、村民参选热情有所下降。从总体上看,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农民参与选举活动的热情很高,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其间存在的问题较多;第六届选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相对少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参与选举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从农民直接参加现场投票选举的情况来看,第五届的参选率是88.1%,第六届则下降到82.3%。

4、个别地方选举结果出乎意料。一是抗税户当选。在上届选举中,圣佛镇西田寨村一个多年抗交三提五统和农业税的“抗税大户”当选了村主任;另有一个村的一个老上访户竟然也当选为村委会干部。这种人在工作中总是与乡、村党组织对着干,使许多工作推不开。尽管这些人后来都被依法罢免了职务,但是其教训却是深刻的。二是乡(镇)、村党组织理想的候选人落选。这些候选人虽然在品行、能力等方面都高出一头,但最后并未全部如愿当选。本届选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倡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竞选村委会主任、党支部成员可以竞选村委会干部,但从结果来看,村支部书记竞选成功的仅占11%,党支部成员竞选为村委会干部的仅占25%,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村干部在群众中产生了信任危机。

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我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创新举措不断推出,之所以还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个别乡镇干部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乡镇干部对村民直选工作缺乏正确认识突出地表现为“四怕”:一怕给农民的自主权越大就越不好管,给基层工作增加难度;二怕少数宗派矛盾复杂的村会因村民直选造成矛盾激化,产生新的矛盾隐患;三怕新当选的干部“不服管”,与乡(镇)、村党组织对着干;四怕换届选举工作耗时费力,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有些乡镇领导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求稳怕乱、等待观望、敷衍塞责等错误认识,对关于村委会选举的法律法规不愿宣传也不敢宣传,使选举工作缺乏透明度。为了应付检查,只是走过场式的开几次会、念几个文件、下几个通知,然后把选举工作交给包村干部全权处理,使选举工作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而难以顺利进行。事实上,选举工作越是不透明,就越容易引起农民群众的猜疑和不满,在选举过程中出的问题就越多。

2、选民法制观念淡薄,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乱选。如今,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农民在行使个人权力时不是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而是从个人出发、从眼前利益出发,甚至有人做出不交纳农业税等非法承诺时他也相信,使公开选举工作变了味、走了调。另一方面,村干部掌握着村级行政大权,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宅基地发放、社会福利分配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其权力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迫切希望在村级组织中有自己的代言人,而村委会直选正好为他们争夺权力创造了条件。

二是对村干部缺乏信心弃选。对村干部的工作能力缺乏信心使有些村民不愿意参加选举活动。当前,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四弱”。一是进取意识弱。调查显示,有40%的农村干部满足于完成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维护农村稳定等工作,而对如何选准路子、加快发展步伐考虑不多;有近25%的村干部在调整结构问题上患得患失,求稳怕险。二是发展能力弱。调查显示,有25.2%的村干部无一技之长;20.1%的村干部家庭人均收入还在1000元以下。由于干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使村级经济发展速度进展缓慢。调查显示,2001年全县粮、经比超过7:1的村有281个;50.9%的农民反映本户近几年家庭人均收入增长较慢或下降;21%的村干部不清楚本乡镇去年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做的主要工作是什么;90%以上的村干部对如何应对入世挑战感到束手无策。三是做新时期农民工作的本领弱。39.1%的村干部认为自身的能力、素质与面临的形势、任务不适应,对完成工作任务缺乏足够的信心。一些村干部在税费征收、计划生育工作遇到难题时,或无可奈何、被动应付,或采取高压政策,动硬的、来横的,甚至打骂群众,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四是深入群众的实干作风弱。一些村干部身在基层却不深入群众、不体贴群众,对群众只管要钱,不管服务。有些群众反映说:“(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结果都是只会伸手要钱、不能带着我们挣钱;一个个在选举前说得头头是道,时间一长就变成一脸的官老爷派头。想来想去,还不如不选的好。”

三是有抵触情绪故意“错选”。有些基层干部在关系群众直接利益的某些重大问题上,置群众意愿和要求于不顾,搞“对上抹平,对下摆平”那一套,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使群众产生了抵触情绪。在选举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乡(镇)、村党组织理想的候选人落选现象,也正是这个原因。某村一起宅基纠纷,乡、村干部像踢皮球似的推来推去,竟然拖了四年还未解决,以致两家大打出手,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有一个乡党委副书记,违法干预本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想把本家族的人选进村班子,导致群众集体上访。还有的地方滥用行政权力,随意出台收费项目,且政策界限不明、收取方法不科学,使群众产生抵触情绪。因而,有的村民故意把敢于公开跟政府作对的“刺头”选上台,以此发泄心中的怨气。

3、村干部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村干部在选举工作中只是“听招呼”,让念文件就念文件、让发选票就发选票,而不是积极去做选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想方设法圆满完成换届任务。有的甚至不分场合、不顾个人身份,说话不讲原则,使工作失去了严肃性。

4、存在“村官”难选、难做现象。“村官”难选主要表现为:想干的干不了也选不上,能干的不愿意干。“村官”难做主要表现为:一是班子难建强。一些村受宗族、宗教和遗留问题的影响,很难选配一个好的村干部,更难建强村委会班子。有关资料显示,上届村委班子中,一年内就出现瘫痪、半瘫痪现象的有5个,存在较大不稳定隐患的有51个,长期不能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的有22个,群众对村班子不满意人数超过20%的村16个,认为完成工作任务难度较大的干部数超过30%的村村21个。二是遗留问题难清理。一些村遗留问题积重难返,使中心工作无法开展。这些难点村大都财务管理混乱,假帐、呆帐甚至无帐现象严重,有的长期不向群众公布帐目或搞假公开,群众意见很大。农民到县上访的案件中,涉及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的就占的70%左右。三是后顾之忧难解决。一些村干部“到顶”思想严重,认为干部再好,得到的奖状、荣誉再多还是个村干部,觉得没有前途。一些村干部还常常因为工作遭到打击报复,出现庄稼被毁、家畜被害、亲属受恐吓等事件,自身财产和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2002年,有一个村的村主任先后5次被人放火点着了柴垛、4次受到不同形式的恐吓。许多村干部反映,他们是两头受气,上下不落人。四是经济报酬难兑现。40.2%的村干部年工资额在1000元以下,38.6%的村干部年工资在1000-2000元之间,21.2%的村干部年工资在2000元以上。工资额与村干部的工作量、辛苦程度形成明显反差。33.6%的村存在入不敷出的现象,近35%的村干部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工资,有些村干部的工资已拖欠一年以上,这就造成村干部职务缺乏吸引力。五是“两委”关系难协调。调查显示,“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占5.4%。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将财、政大权集于一身,把村主任当成“摆设”,也是造成没人愿意当村委会干部的一个原因。

三、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对策

1、明责加压,强化党组织对换届工作的领导。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强化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实行县级领导包乡责任制,保证选举工作按照上级精神认真落实。选举工作开始前,有关部门要对乡镇选委会骨干进行专项业务培训,使乡乡都有业务“明白人”。二是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的作用。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人大主席是执法监督人,同时实行乡镇领导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责任制。乡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保证换届选举和农村各项工作两不误。选举工作开始前,各乡镇要做好村级业务骨干培训、村财清理和审计等准备工作,并组织力量驻村具体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统一制发《换届选举工作目标责任细化表》,对各乡镇换届工作进行细化分解,从党委书记到一般干部各自包哪个片、哪个村,哪天干什么、责任目标是什么,都进行细化、量化,选举工作督导小组要及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2、广泛宣传,强化对选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引导。

实践证明,要想换届成功,必须真正做到还权于民。为增强选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应广泛采取发放明白纸、入户座谈等方式和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还可以组织文艺团体运用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进行宣传。宣传的重点是中办和国办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以及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使有关选举的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为有效防止宗派势力和别有用心者对选举工作的干扰和操纵,必须加强对选民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珍惜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旗帜鲜明地引导他们按照省委确定的村干部“五选七不选”要求推荐和选拔村干部,真正把那些符合自己意愿、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委会。

3、严格把关,强化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

一是要严格法律程序。选举实施阶段,一定要严格程序、依法操作,并直接接受群众监督,使选举工作真正实现“阳光操作”,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操作过程中要坚持因村制宜原则、确保稳定原则和强化党组织领导原则,重点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委会产生关。注意吸收公道正派、有威望的人进入选委会班子。二是把好推选关。候选人产生后,由乡镇党委组织人员进行考察,对有拒交农业税或靠贿赂、欺骗当选的要依法取消其候选人资格。三是把好正式选举关。正式选举时,乡镇党委要派出精干力量予以配合,维持好选举秩序。对在选举中不超过“两个半数”的,要严格依法重选,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二是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分类有序推进。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今年我县的做法是:在充分调查了解、吃透上情、摸准下情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由易到难、分批实施的指导思想,对各村进行分类排队。在每个乡镇先确定2-3个试点村,共选出29个村作为第一批,由县、乡抽调人员进行驻村指导,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经验,搞出样板;把村班子坚强、村委会干部威信高、能保证顺利过渡的299个村作为第二批;把两委班子齐全、能够正常开展工作的90个村作为第三批;把宗派矛盾突出,村情复杂、工作难度大的32个村作为第四批。然后按村情类别抓好第一批、推进第二批、谋划第三批,最后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综合整治,拿下第四批。

三是加强监督,化解矛盾,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扎实稳妥地进行。建立日汇报、周调度、定期通报、不定期明查暗访制度,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对工作做得扎实、成绩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对态度不端正、工作拖拉落后的予以批评。对因换届选举引发的群众上访问题,要责成专人负责处理,能当场明确答复的尽量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要认真做好回访调查。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经调查属实的,该改正的改正、该推倒的推倒,并给上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切实做到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全县的社会政治稳定。对村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村,要坚持不怕揭盖子、不怕捅篓子,找准症结,因村施策,采取思想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认真加以解决。对问题特别突出的老大难村,要抽调组织、纪检、检察、信访、公安、审计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进村开展工作。

4、拓展“素质工程”,强化对当选干部任职能力的培训。

一是适应入世新形势的需要,对新任干部进行任职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二是对村干部进行正规化学历培训教育。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工程”。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安排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工作,力争通过二至三年的时间,每村培养1名专科以上村干部或后备干部。三是适时进行集中学习教育整顿。在全县推出一批先进典型,组织村干部就改进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进行专题学习讨论,力争使村干部在领导方式上,由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方式向自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工作方法上,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带动、民主协商的办法来推动工作,善于运用民主的方法、法律的手段来化解矛盾纠纷;在工作作风上,大兴学习之风、深入群众之风和求实、务实、抓落实之风。四是普及“一制三化”管理办法,强化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狠抓两委议事、财务三审和公章双签三项基本制度的落实,使村务工作有章可循,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秩序,真正建立起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促进村级政权稳定。五是突出抓好难点村治理整顿。对班子难建、工作难推、遗留问题难清、众怨难平的“老大难”村,县领导要挂牌督办,带队进驻,合力攻坚,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综合施治,帮助新班子打开工作局面。六是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以农村现职干部为重点,狠抓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民主议事制三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继续坚持从优秀农村干部中招聘乡镇干部和录用国家干部的做法,提拔那些工作实绩突出的村干部担任乡镇领导干部;推行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建立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定期培训,加强锻炼,促使其尽快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