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加经济合作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13 03:43:00

导语:支部加经济合作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支部加经济合作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万里镇西辛庄村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是传统的农业村,全村290户,共1160人,党员45名,其中妇女党员9名,35岁以下5名,耕地面积1933亩。2000年2—3月份,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了“两委”班子。该村从1996年开始就自发的种植蔬菜,到目前蔬菜面积已达到1200多亩,其中大棚菜700多亩,露地菜500亩,蔬菜品种达20多个。西辛庄刚开始种植蔬菜时,由于品种少,无特色,对市场规律又把握不准,往往是今年这个品种赚钱明年就一哄而上,结果造成价格低、菜难卖、收入少等问题。为解决农户分散经营,没有特色品种,蔬菜销售难的问题,2000年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由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怀牵头,组织农民成立了“绿苑蔬菜经济合作社”(全称:肃宁县绿苑蔬菜经济合作社),王玉怀被推举为会长。经济合作社下设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合作社章程、市场管理办法、销售制度、奖惩制度、招商引资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双方责任和义务、组织管理形式。经济合作社在党支部帮助下,形成了“双方自愿、互利互惠、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合作社规定:按收购会员蔬菜的数量,合作社付给一定比例的服务费,并且合作社按利润的60%分给入会的会员,进行二次分配;20%作为风险基金;20%作为合作社的经费开支。经济合作社以本村农户为主要成员,并吸收周边村庄的蔬菜种植大户及技术能手、经营大户参加,围绕蔬菜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将生产、技术、销售、储运等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产、供、销、储一条龙服务体系。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600多户,合作社引进种植的“百利”番茄远销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社生产基地连续3年通过了农业部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省无公害蔬菜出口基地”、“西红柿特色之乡”。2002年10月该基地生产的蔬菜被北京市政府认定为河北省名优产品首批进京的无公害蔬菜。现在,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发挥服务带动功能,加快了全村蔬菜产业化健康发展步伐,成为全县蔬菜生产专业村和无公害蔬菜出口基地。

一、主要做法

1、党支部组织引导成立经济合作社。“绿苑蔬菜经济合作社”是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引导下,由支部班子成员牵头成立的。支部书记王玉怀同志,以前曾在海南包地种菜,与海南、广州等地的商客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丰富的营销经验。从1998年开始,村里的种菜户逐渐增加,但销售困难越来越大,品种单一、质量不能保障、销售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他深深的意识到,如果不能适应市场消费趋势,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还沿用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种植销售的经营模式,菜农就没有出路,更谈不上致富。基于上述认识,他决定成立个组织,把大家联合起来,共同闯市场。他先是组织召开支委会,把成立经济合作社想法与大家协商,得到了支部成员的一致赞成,并形成了决议,他又把支部的决议,与村委会进行了沟通,得到了村委会的支持,并召开全体党员会议,把组织起各家、各户菜农,进行集约化经营的想法告诉大家,得到认可。西辛庄村终于在村党支部带领、倡导和积极组织下,成立了以种植大户、技术能手及各种菜户参加的农民蔬菜经济合作社。

2、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发展壮大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初期,大部分群众有疑虑,在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怀的带领下,先是发动“两委”班子成员参加,后又引导带动党员与村干部的亲朋好友参加,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党员马景辉,就是在支部的引导下第一批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的,以前一直种植普通菜,加入合作社后,种植了少量合作社的品种,约2亩地左右,当年就获利2万元,比种植普通蔬菜的收益高四倍,在群众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充分调动了人们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合作社由刚刚成立时的几户,逐渐发展成为几十户,到现在的600多户,大棚也由最初的3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个。目前申请加入合作社的菜农越来越多,不仅有本村的,同时还吸引了许多周边村和别的乡镇农户加入。

3、坚持党支部领导,明确合作社的职能。西辛庄村坚持党支部领导经济合作社与坚持经济合作社自主开展活动有机结合,注重加强党组织对经济合作社的领导和指导,认真解决经济合作社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为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绿苑蔬菜经济合作社是集组织生产、技术服务、产品检测、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综合性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蔬菜的产、供、销过程中,合作社在支部的领导下强化服务,积极为民排忧解难。为百姓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有针对性地组织会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和科研部门建立友好联系,聘请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山东等地的专家教授经常到村进行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4、发挥合作社优势,改善菜农生产经营环境。2000年,在支部的帮助下,合作社多方筹资50万元,建成了占地30亩的西辛庄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年销售蔬菜3000多万公斤,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市场的建立既为菜农解决了销售问题,又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如农资技术服务、餐饮业等,充分利用了闲散劳动力。在支部的协助和县乡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筹资20万元,组织村民修建了市场西侧的乡间道路3公里,扩大了市场规模,为菜农和客户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5、积极开拓市场,提高菜农收入。2002年5月,在支部引导和协助下,合作社引进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百利”番茄新品种,并示范种植了100亩,试种成功,一个大棚一茬番茄亩收入7000元,高出其它品种2-3倍。这种番茄具有高产、优质、耐贮运等特点,得到外商青睐,也吸引了全村群众,种植面积猛增。2003年上半年“非典”期间,合作社在支部的引导和帮助下,积极与外商联系,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百利”番茄的出口,使“百利”番茄每公斤价格高达1.0元,亩效益达6000元。下半年“百利”番茄一上市就吸引了香港、广州、寿光等十几家客商前来抢购,最高价达3.6元/公斤,亩效益达万元以上。2003年11月投资13万元建成了两个占地6亩的育苗温室,培育的200万株茄苗、青椒苗、番茄苗优惠供应社员。同时筹资40万元建造了冷气保鲜库。还引进大红909番茄300亩,茄子、番茄、黄瓜等新品种推广率达90%以上。

二、主要启示

“支部加经济合作社”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组织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经济组织,经济组织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支部、经济合作社、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共振,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支部加经济合作社”找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主动权,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二,“支部加经济合作社”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下,肃宁县绿苑蔬菜经济合作社依托蔬菜产业链条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经营。这一模式初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他们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三,“支部加经济合作社”使村民得到了实惠。这一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民面对市场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参与,使农产品由自产自销走上产业链条,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