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省直机关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报告
时间:2022-07-12 03:36:00
导语:推进省直机关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在新形势下,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对于加强海南省直机关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建设和谐海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制度上的集中体现。民主集中制既是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制度,也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原则和制度,我们党就是按照这一原则和制度实施领导和开展工作的,也是按照这一原则和制度组织和发展壮大起来的。
民主集中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自由解放发展到民主自由,再从民主自由到高度民主集中的历史进程。在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彼此之间过着平等的生活,人与人的关系贫乏而又单调,人们过着近似于动物式的生活,人的自由受到自然力严重束缚,实质上是极不自由的表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从此进入阶级社会,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人从自然力中争得了一定的自由,而且表现在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野蛮状态。但是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压迫是残酷的,奴隶连最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没有,可以被奴隶主当牲口一样地买卖。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使历史发展进程又获得重大进步。这种进步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而且表现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农民同“会说话的工具”的奴隶相比总算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是封建社会的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受着经济的和超经济的残酷剥削,终日被束缚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但所得无几,他们的这种自由和解放是极其有限的。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使人类的解放和自由获得了全面发展,它不仅使人们对自然力争得了更大的自由,而且也加速了人从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进程。人的权利得到了一定的尊重,无产者出卖劳动力和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是双方自愿的平等交易,在这点上双方是自由的。尽管这种平等和自由,是建立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残酷剥削工人基础之上,但它说明了社会更替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在整个人类解放的过程中,从自然力控制下获得解放是人解放的基础,思想解放是人解放的前提,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解放才是人解放的根本。自然和社会对人的压迫与束缚,必然伴随着反映在思想上的禁锢与奴役。种种陈旧思想观念犹如精神枷锁,统治着人们的头脑。随着人们从自然和社会中的解放,特别是随着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日益战胜愚昧、偏见,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关系制约着人们征服自然的程度和效果。人们只有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才能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从而实现思想上的彻底解放,获得对于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意志自由,成为精神上自由的人。有了自由才能有民主,没有自由就没有实现民主的可能。人从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由,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它总是伴随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存在发展的。从民主自由到民主集中,都是通过人的价值来实现的。人的价值就整个人类来讲,就是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及其成果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程度和状况;就个人来讲,则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及个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在抗日战争时期,首先在党内建立了民主集中制,并迅速在各抗日根据地推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从战争年代打败日本军国主义,打败蒋家王朝,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再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就是不但充分发扬了民主,而且建立和实行了民主集中制。
二、省直机关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海南省直机关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总体来讲是好的,许多机关的党组(党委),具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已成为团结、带领本部门干部群众,出色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的领导核心,是全面建设海南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但也有一些机关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怎么好。主要表现:
(一)对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在理解上存在偏颇。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行动上的失误。主要是对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理解太窄,把它仅仅看成班子内部的民主。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制度和政治纪律,其中的“民主”不仅是党组织内部的民主,还包括广大群众的民主,即在充分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基础上的班子内部的充分民主。是两个民主的结合,即班子内部充分民主和广大群众的民主的结合。有的机关执行民主集中制,但效果不太好,同对“民主”的理解不广泛不深刻有关。有的党组(党委)书记只重视班子内部的民主,认为决策是领导班子的事情,普通群众不懂决策,或者怕麻烦、图省事,不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决策。当然,班子内部的民主是重要的,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首先而且很重要的是班子内部的民主,没有班子内部的民主就没有民主集中制可言了。班子内部没有民主不行,民主不充分也不行,由个人说了算,或者走走民主的形式更不行。但这样理解还不够,还应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刻的意义上来理解这个“民主”。班子讨论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应在党内、群众中充分听取意见,有一个更广泛的民主。决策前,班子成员应深入到群众中,调查研究,必要时还应发动群众讨论,收集党内外各种不同意见,再在班子内部深入讨论,这样班子内部的民主才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把班子内部的民主建立在充分的党内民主和广泛的群众民主的基础之上,这才是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的真正含义。只有在这样的民主基础上形成的决策才能称得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决策,也只有这样的决策才可能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决策。
(二)对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理解不全面。有的机关把“集中”理解为仅仅是集中一把手或一二个主要领导人的意见。表面上是执行民主集中制,实际是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把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变成“你民主我集中”,把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变成“按照我的意志来民主”,使民主成为一种愚弄人的工具,实际上同专制主义别无二致。还有的机关把“集中”理解为每个人的意见都要集中,开会讨论来,讨论去,就是集中不了意见,形成不了决议,把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无原则,无休止的讨论中。事实上要求集中每个人的意见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走到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的歧途。这不符合民主集中制的要求。还有的机关在决定重大事项时,不经充分酝酿和讨论,大家的意见还没有充分发表出来,就简单地来表决,搞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这也不是正确的集中。“集中”既不是仅仅集中一把手或一两个主要领导人的意见,也不是简单的集中多数人的意见,更不是集中每个人的意见。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就是要求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把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也是集中的,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这就决定它既区别于专制主义的集中制,又区别于极端民主化的无政府主义。“集中”是要集中多数人认为比较正确的意见,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的少数服从多数,而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的少数服从多数。
在执行民主集中制中,既要集中正确意见,又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民主集中制和少数服从多数并不是可以简单地划上等号的。集中正确意见和少数服从多数都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二者都是为保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服务的。我们党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为了在党内和领导班子中,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了使党的领导机关制定和贯彻执行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指导上作出符合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的决策和部署。民主集中制首先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需要充分发扬民主。而在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意见,有的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意见,而且许多意见都是分散的而不是集中的,零碎的而不是系统的。这就有一个不仅需要集中而且集中什么的问题,因而也就有一个区分正确与不正确、适当与不适当、适时与不适时、全面与不全面、可行与不可行的问题,有一个判断是否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邓小平同志强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问题。这就不是简单地来一个少数服从多数能够解决问题的。这就需要同时坚持集中正确意见和少数服从多数这两个原则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集中正确意见的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少数服从多数来集中多数人认为比较正确的意见。如果只讲少数服从多数,而不讲集中正确的意见,那个少数服从多数就只是一个形式,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为了把那些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意见,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意见,充分地表达出来,集中起来,并以此为据作出决策,把事情办好。
(三)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少数人的意见。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听取多数人的意见,而且要特别注意听取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人的意见,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有的机关在研究讨论重要事项时,大家还没有充分发表意见,就仓促的表决,作决策,轻率地对待少数人的不同意见。有的机关党组(党委)书记认为:真理掌握在多数人的手里,少数人保留个人意见,是思想僵化固执,有意与组织顶牛,闹别扭,他们不但不尊重少数人的意见,而且还给持少数意见的人穿小鞋,这是严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一般来说,多数人的意见正确性比较高,特别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大家都把真实的意见说出来之后,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的集中意见或决策,是比较正确的。但有时候多数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正确。这是同主观和客观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关的。主观因素就是认识上的局限性,这对于多数人来说也在所难免。客观因素就是事物的复杂性,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局限性加复杂性,有时还要加上从外界的一些非正确因素的影响,这就难免出现这样一种可能性,那怕是多数人的意见,有时也会不全面、不正确。因此,我们要谨慎的对待少数意见,保护少数人。不仅要保护少数人发表意见的积极性,主要是为了保护某种可能是真理性的意见。由于立场、观点、学识、才能、阅历、经验、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原因,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有时少数人的意见比多数人的意见更带正确性,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多次。有的单位为什么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了不适当,甚至于错误的决定呢?并不是因为完全没有不同意见,而是少数人的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所谓多数少数,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不变的。在一个班子里少数还只能说是狭义的少数、简单的少数,还不能说就是事实上或真正意义上的少数。如果把它放到班子以外更广的范围,扩展到班子所在的整个党组织、整个单位、整个地方,那么这个少数就不见得一定是少数了,就有可能呈现出另一种或者根本相反的情况。在一个班子内,如果多数人的意见是从群众中来的,听取了广大群众的意见,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那么这个多数可说是事实上的多数。如果相反,那就不能说是真正的事实上的本质意义上的多数了。只有当少数人的意见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得不到人民的拥护,那才是真正的少数。如果少数意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代表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那么,这个少数实际上是代表了多数。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少数,实际上是保护多数。当然,在执行中,要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来检验决定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那就要重新审视少数人的意见;如果认为还是少数意见比较正确,那就要按少数意见纠正过来。
同志在纪念建党78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讲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到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民主集中制坚持好、贯彻好。笔者认为要抓好三项工作:
(一)加强任职前的培训工作。要组织党组(党委)一班人学习有关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提高其党性修养和领导艺术;特别要举办培训班,对新任命的党组(党委)书记,进行专门的学习培训。首先要帮助党组(党委)书记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当好班长。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实施集体领导的制度,要求领导班子在决定重大问题时实行一人一票的原则。能否执行好,班长是关键,班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书记是一班之长,在讨论问题时起主导作用,班长的意见举足轻重。特别在班长威望较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就需要班长特别注意做到:(1)自觉地防止和克服唯我独尊的心理,不能听不得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和口味的意见,而是要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包括反对自己的意见;(2)善于启发和引导委员们充分发表意见,特别是发表不同意见,细心听取委员之间各种意见的讨论和争论;(3)不要轻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要深思熟虑地发表意见,最好是在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再发表意见,而且要善于根据大家的意见来修正、补充自己的意见;(4)防止委员们根据自己的意见来发表意见,更不能有意无意地暗示大家要服从自己的意见。如果能做到这么几条,民主集中制就比较好贯彻了。
其次要帮助党组(党委)成员准确定位,积极主动配合,当好配角。班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成员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如果只有班长的积极性而没有党组(党委)成员的主动配合,民主集中制也不能真正贯彻好。因而党组(党委)成员要注意做到:(1)克服盲目服从和随意从众的心理。自己不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认真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愿望,班长说好就说好,大家说行就行,这样也不能执行好民主集中制。(2)敢于发表意见,特别是要敢于发表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同意见,还要善于坚持和阐明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意见,不要怕人家说你固执己见,也不要怕伤了和气、影响团结,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还没有被别人说服的意见。(3)善于在尊重集体决定的前提下保留意见。一旦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吸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了决定,有权放弃或保留自己的意见,但行动上必须坚决执行集体的决定,不得有任何反对的表示,在执行过程中检验哪种意见更正确,而确定对所保留的意见的取舍。(4)如果班长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不高,就要有敢于冒得罪班长的风险,坚持从大局出发,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提出善意的批评,努力在班子内部营造一种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良好气氛。只要班长和委员都能注意从各自的角度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就有了组织上的保障。
(二)建立保障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和制度
坚持民主集中制,需要提高认识和觉悟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程序和制度作保证,否则自觉性也难以提高,提高了也难以坚持。党内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之所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缺乏具体制度的规范和能够实际操作的程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这种制度和程序的建设比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觉悟,更重要、更带有长远的和普遍性意义。因为有了这样的制度和程序,执行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参照和遵循,有利于上级机关进行督促和检查,也有利于班子内部成员和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在建立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程序方面,许多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领导工作的同志,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在操作程序方面,至少要规定如下几点:
1、提出议题。领导班子在讨论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决策时,事先要提出议题,预先告之,不要在大家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提出重大议题进行讨论,更不要草率作出决定。
2、调查研究。班子成员应围绕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并准备好发言材料。
3、开会讨论。会议要在班子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之后进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要在大家都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没有做好准备时就开会。开会讨论时,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并把话讲完,对自己的重要主张或主要观点,要作出必要的说明和论证。
4、进行表决。这要在经过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主要问题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在会议上进行。如果在主要问题上有重大意见分歧,就暂不表决。
5、再调查,再讨论。班子成员要围绕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分歧,再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必要时将不同意见在一定范围内的群众中进行讨论。在经过再次调研之后,再次召开班子会议,对分歧意见再进行充分讨论,必要时进行充分辩论,尽可能达成共识。
6、最后表决。在对分歧意见经过反复讨论或辩论之后,在会议上付诸表决,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同时,要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少数人保留意见。
(三)建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监督制度。我想监督制度至少也要有以下几点:
1、重大的决策,重要的人事任免,决定任何重要的事项,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都必须符合民主集中制执行程序,都必须坚持充分酝酿,集体讨论,会议决定。不符合民主集中制的执行程序不能形成决议。对没有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经过酝酿和讨论的决定决策,应宣布无效,班子成员应坚决抵制,拒绝执行,并有权提出召开会议,重新决定。
2、在讨论重大问题时,如果发生原则分歧,要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会议讨论才能付诸表决,做出决定。如果未经两次以上会议讨论就付诸表决,班子成员可以拒绝参加,应宣布这样的表决结果无效,不予执行。
3、在作出重大决策决定前或后,都要召开民主生活会,统一对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认识,决策前要强调自觉坚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程序办事,决策后要检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程序的情况。会前会后,都要就民主集中制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要把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特别是第一把手的重要内容,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的要提出批评,直到免职。
- 上一篇:检察机关作风建设问题的思考
- 下一篇: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