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研究的报告

时间:2022-07-12 11:40:00

导语:发达地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研究的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达地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研究的报告

发达地区提高农民经济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要: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切实加强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服务。

关键词:组织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协会

民间组织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21世纪的特点就是“结社的全球化”。在我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论是在政治的意义上还是在经济的意义上都有呼声。有的甚至主张把“引导和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中国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之一。尽管总的说来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呼声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是凡研究、关注或者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人,都无一例外地坚定地认为,应该极大地提高中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起步晚、速度慢,农民组织化程度还相当低,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战略和现实问题。本文试就以经济欠发达的文成县为例,进行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调查研究。

一、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主要模式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总人口363574人,其中从事农业和农业兼业人员338024人,外出务工37924人,2004年人均GDP5391元,人均收入2674元,是浙江省的经济欠发达县,自2000年开始着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至今,形成的主要模式有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两种。

(一)专业合作社的历史演变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欠发达地区提高农民组织程度的主要载体,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农民进入市场困难的最佳选择。新中国成立以后,文成县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生产合作社和供销社。从完成至1956年互助合作。这一阶段将分得土地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生产合作社,同时通过农村供销社组织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购销。

第二阶段,和农工商合作社。这一阶段无论从所有制形式,还是从决策、分配和对外经济联系方式来考察,其间的集体经济已经嬗变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济了,而是实行高度集中的集体经济。它违背了合作经济关于自愿进出、社员主体、民主管理、利润返还等原则,形成了产权不清、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背离了社员意愿和利益,从而最终导致了这种集体经济的解体。

第三阶段,就是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施到目前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时期。自2002年7月文成诞生了第一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文成县峃口茶叶专业合作社,至今全县共有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713人,带动农户16001户。2005年9月,随着文成县陈庄兔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全村42户养兔大户全部入社,村民参与率达到83%,标志着文成县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村级具有高参与率的新水平。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发生和发展于市场经济体制中,它们直接面向市场进行市场营销,是建立在分散生产和平等交易基础上的经营联合体,是自主、自治、独立的经济组织,是农民在市场诱致和政府引导下的制度创新,是农业走向商品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客观产物。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与市场对接,维护和增进农民利益;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助于培育农村人才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有助于改善和加强政府在新形势下对农业与农村的经济管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严峻挑战;有助于促进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造和新生。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五项职能。一是为社员提供种养技术服务,二是为社员生产资金周转提供支持,三是帮助社员采购配置种植养殖所需种子、肥料、饲料等物资,四是组织产业化规模生产,五是帮助社员产品销售。政府为扶持和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其运行功能发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

(二)协会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农产品协会是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农业领导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重要的载体和重要的途径。进入新世纪,农产品行业协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文成县农产品的行业协会,未与工商领域行业协会同步发展,大大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漫长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加上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经济上欠发达,使文成县农产品行业协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和成长,在2000年6月6日才登记了第一家文成县花卉盆景协会,比经济发达地区落后了20年。

近年来,由于农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对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放开,特别是国家加入了世贸组织,既加快了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卖难买难问题。这不仅引起了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严重关注,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人们在寻求对策的过程中,发现行业协会以及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成功做法,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在政府的支持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唯有通过发展自己的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才能有效地克服许多困难和问题,抵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风险。认识到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风险。认识到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后,于是生产经营者纷纷自发要求,再加上政府又积极引导支持,这样双管齐下,使全县农产品行业协会获得了比较快的发展。现在已经注册13家的行业协会和5家专业协会。其中农产品的行业协会有5家,占28%。

二、农民组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的营运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农民合作组织的发育环境有所改善,从全县来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营运环境并不十分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市场的不稳定性

全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不雄厚,注册资金最低的是5万元,最高的只有58万元,企业的融资渠道灵活多样,但都具有不稳定的特点。这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1)注册资本金和流动资金是农业合作企业的资金来源之一。由于经济法规不健全和经营者素质低而导致的经济管理水平落后,一些资金无形流失和被占用,《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规定,农民有入社和退社自由,合作社的入社资金很不稳定。

(2)信用社贷款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在目前的农村信贷体制下,这些企业获得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在政策风险的影响下,其信贷规模最有弹性,在紧缩银根的大环境下,农村合作企业的信贷则先受到压缩。设置到县里的四大商业银行支行提供的都是抵押贷款,而我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没有标的物可供抵押,也就根本不可能从商业银行中得到贷款资金。县信用合作联社的信用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高出0.1545%,使农民合作组织的运营成本比其他企业高,而且信用社本身信贷资金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全县广大农村的需要。

(3)亲朋好友之间的无偿借用是农民合作组织营运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但它一般不以稳定的合同或契约关系作保证,具有暂时性特点,受资金所有者意愿和经营需要的影响较大。

(4)民间信贷这些不属于集资性质的民间信贷现象,是农民合作组织企业发展的应急的资金来源。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普遍,虽然支付多一点利息,却是农民合作组织企业应急时十分需要的。但在欠发达的文成县,该项资金来源非常有限。

2、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

农村劳动力的择业倾向往往重视收入的高低,就业具有随意性。造成这种局面原因主要是农民的经济理性所决定的,农民更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向他们认为可以比农业经营行为更大价值和更好效益的行为上,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大部分青年出外打工就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这对务农的就业人员具有引诱作用,农村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多数是有人长期在外打工或季节性打工的家庭。第二,随着一些协会、农民合作组织筹建的企业被私人承包,并且企业的前景不甚乐观。因此,农村劳动力或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信心,在企业的精力投入不够。第三,许多职工兼营农业或其他经营项目,在农忙季节和其他活动紧张时往往中断企业的工作或间隙停工,造成了劳动力供给和使用的不稳定性。一些负责人认为承担农民合作组织的工作不合算,往往出现负责人另谋高就而使整个组织陷于瘫痪。

3、生产资料和产品市场的不稳定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深入和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虽然农业连年丰收,但由于农民的趋利行为和个体商贩的不合理竞争,农业合作企业也难以保证生产资料的稳定供应,即使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资料,大都是以高于市场价格获得的。因此,生产资料市场的供求失衡,波澜起伏的状态,加上市场法规不健全及政府保护措施不得力,必然增大了市场环境的波动。当前农民协会或合作社的企业一般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而且销路没有保证,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冲击。另外,在示范效应的作用下,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引至本社区其他经营者的仿效和跟进,形成低水平的重复和低水平竞争局面,增加了销售市场和不稳定性。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外部都存在不利因素

文成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市场经济、农业新阶段的发展要求。究其原因,并非农民不需要自己的合作组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路径依赖”、制度供给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1、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

在社会中还存在着合作运动与市场经济不兼容,合作社过时论的认识误区;一些人甚至还担心农民组织起来后会成为政治压力集团。种种因素造成地方政府对推动合作事业顾虑重重,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中来,它直接造成了文成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育水平的低下。

目前全县到工商部门和民政部门登记的组织有26家,在登记注册时主要采取了“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两种法律形式。如果注册为协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能从事公益性活动,无法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有的协会连开展正常活动的经费都无从保障,这显然无法满足越来越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需要;如果注册为专业合作社企业,由于我国现有的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各有规定各不相同、异质性强,极易导致概念上的混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要发起人7名,注册资金5万元便可登记注册,这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农民发起组建专业合作社,营造了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良好法律环境。但是,农民进行注册登记时,要经过9个部门,办理许多规范的手续,交纳了2000多元的费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领到7种合法经营的许可证件,登记之后还须年检缴费,尽管每个部门都热情服务,笑脸相迎,而农民仍然望而却步,至今仍有9家未登记。

2、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内部制度约束

相比之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内部制度建设和支行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写进了《农业法》,浙江省人大第十届十四次会议于2004年11月14日通过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但是从文成的实际来看,农民合作社内部机制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部分合作社还没有建立起社员所有的产权制度,特别是在政府部门牵头兴办和供销社领头兴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社员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二是原有合作社难以适应农村新发展。供销社、信用社、种子公司、农工商合作社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由于内部运行机制和内部制度的问题,乡镇供销社纷纷破产或关停,各村农工商合作社成为空牌子。

三是组织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与入会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多属松散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出现少数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蜕变为私人企业或名存实亡的现象。

(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作组织仍然空白

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社会生产率,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文成县,通过农民知识化教育和劳务输出就业培训,使外出劳务人均收入超过农业人均收入。据2003年统计表明,全县劳务年收入32504万元,人均962元;农业收入36657万元,人均纯收入687元;劳务输出人均收入比农业人均纯收入超出40%。但是,迄今为止,全县的劳务输出依然是“用工信息人传人,外出打工人帮人,输出一人人带人,托亲托友托熟人”这样一种自发的“传、帮、带、托”劳务输出模式,外出务工人员没有组织,他们的工资福利甚至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而政府对他们也无法掌控和有序引导。

三、提高农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应对措施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1、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富民工程”的重要工作来抓。如果说前一时期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摆脱贫困,那么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富民奔小康,它必须推动农业经营体制的再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其中的主要内容。用改革的思路,可以借鉴和吸收美国农村发展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使之成为政府管理服务社会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桥梁”作用。

2、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正确定位政府角色,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过程中,政府必须依据法律对自身角色正确定位,要推动而不强迫,要扶持而不干预,要参与而不包办。只要能够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改善农民的境况,增加农民收入,就应允许其存在和发展,不必看重在兴办形式上是否存在依托或者存在何种依托,不宜过分强调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不要强求服务经营的内容和手段一律,应允许、鼓励和坚持多种形式发展。政府不应代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决策,不要任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政府部门的在职干部不宜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兼职。政府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奖励政府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对其进行推动、扶持、引导。

(二)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良好政策环境。

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

1、县级财政积极争取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建立农业合作发展基金,用以支持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贷款贴息、教育培训等。可以参照德国和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费用、厂房设备投资进行补贴。

2、简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工商登记环节和手续,除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外建议把相关的工商、农业、国税、地税、质监、卫生、药监、环保、民政等9个部门审批手续集中到行政审批中心办理,并减少收费,允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资料,包括种子、苗木、肥料、农药、原材料等,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合作社生产的产品,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3、加大信贷投入。各级农业银行或信用社应提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所需贷款。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设施投资等,财政信用、金融信用和政府补助三管齐下,逐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力。同时允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资料,包括种子、苗木、肥料、农药、原材料等,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合作社生产的产品。

(三)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服务。

1、积极组织合作社骨干培训。农业部门主管对合作组织的负责人,以及从每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取一定比例的农户成员,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要培训一大批具体管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和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通过他们的切身体验和传播,使更多的农民了解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规则和功能。同时,要充分利用政府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终体系和教育资源,结合农业技术普及与推广工作,对广大农民开展合作思想教育,搞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内部规范化运行制度建设。

2、建设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试点建设示范专业合作社。努力建设一批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并根据省、市示范组织的界定去认真规范和完善这些合作社。同时以总结经验、宣传经验为主,以点带面,让农民自觉地去接受这个新事物,自愿地选择各种专业发展类型,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方位发展。(2)试点建设劳务输出同乡联谊会。金炉乡陈庄村在2006年正月初五召开外出人员座谈会参照海外华侨联谊会的模式,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联络登记,以联谊会的形式进行组织,提高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组织化程度,既能保障外出务人员工资福利以及安全问题,有利于政府对计划生育等国策的落实,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和谐发展。